前面提個醒,哈佛、牛津等名校招博士、碩士啦,獎學金充足,掃碼關註上面「國外碩博招生」公號,獲取招生院校名單!
生活中,你可能見過長了6根手指頭的人。
一項新的研究表明,一隻手上有6個完全成形的手指的人,可能並不處於不利地位,相反,他們比一隻手上有五個手指的人更靈活。
事實上,在這項研究中被測試的兩個每隻手有六個手指的人(一對母子),他們能夠「用一隻手打字,玩複雜的電子遊戲,甚至繫鞋帶。」
這項研究發表在知名的學術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上。
多指畸形是指有多餘的手指和/或腳趾,通常在出生時通過手術切除多餘的手指或腳趾來治療。
因為這種突變通常在生命早期就被消除了,所以很少研究者有機會研究多指對多指畸形的患者有什麼好處。
研究人員發現,核磁共振成像顯示,每個受試者的大腦皮層都是「由額外的肌肉和神經驅動的」,功能磁共振成像顯示「大腦皮層呈現出明顯的多指特徵(supernumerary fingers,SF)」。
這意味著大腦不必更加努力地工作,也不必從控制身體其他部位或手和手指肌肉的其他區域獲取資源。多餘的手指在受試者的大腦中有自己的空間來移動它們。
此外,研究表明,每個受試者都能夠「獨立於其他手指」移動多餘的手指,從而獲得更大的靈活性。
研究人員很好奇,我們能從多指患者身上學到什麼,以及這些知識如何轉化為機器人的肢體和手指的發育和功能。
然而,挑戰包括這樣一個事實:機器人的肢體將不會像人類的SF那樣具有複雜的神經結構、肌腱和肌肉群。
這項研究的作者說:「患有功能性多指的個體提供了一個獨特的機會,可以研究多指肢體的神經控制,分析人體的內部表徵以及人類感覺運動能力的極限。」
另一個挑戰是,使用多指受試者的數據來探索機器人肢體的選擇,因為多指的人習慣於使用多餘的指頭,因為他們與生俱來。一個接受額外的機器人肢體的人可能永遠不會達到同樣的靈巧程度和使用範圍。
「在我們的研究中,這些多餘的手指從出生起就被訓練過。這並不一定意味著在以後的生活中增加假肢就可以實現類似的功能。」該研究的主要作者,弗賴堡大學(University of Freiburg)的卡斯滕梅林博士(Dr. Carsten Mehring)說。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19-10306-whttps://www.popularmechanics.com/science/a28034693/study-shows-there-are-surprising-benefits-to-having-an-extra-finger/註:國際科學是一個大型的優質公益科普平臺,每日報導「有趣+有用」的國內外重磅科研成果,既可供普通讀者學習新知、增加科學素養,亦可供科研工作者開拓科研選題與方法思路,敬請關注和推薦給你關心的人哦。編輯/審核:Vincent
畢業想當老師?掃下方二維碼
關注公號「教師考試與招聘」!
關注「教師考試與招聘」
獲取高薪中小學教師招考信息!
聲明:本站所有文章僅為最新科研成果報導及信息提供,讀者的任何相關需求必須遵循現實中專業人士的意見,不得將文中內容作為實際應用參考。建議、合作、投稿等可後臺回復「約」聯繫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