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子刊:天生六指必有用!第六根手指可以幫助人們完成複雜任務

2021-02-13 環球科學大觀
2019年6月3日德國弗賴堡大學的研究人員在國際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在線發表了一篇名為《Augmented manipulation ability in humans withsix-fingered hands》的研究論文。結果表明,與五根手指的正常人相比,第六根手指可以幫助人們完成複雜任務。

多指症是指正常手指以外的手指贅生,或者足手指的指骨贅生,或足單純軟組織成分贅生,或足掌骨贅生等。

在先天性畸形中,多指症是最多見的一類,約佔先天性上肢畸形的39.9%。其發病率約為0.1%左右。


2016年5月,湖南省平江縣的南江鎮出現了一名多指症男嬰,天生長出了31個手指、腳趾頭。

但是,多指並不意味著是一件壞事,對於一些複雜動作,六根手指的人用一隻手就可以完成。

科學家們招募了2個擁有六根手指的人,並藉此調查他們的靈活操作能力。

為了弄清他們的能力範圍,研究人員讓受試者進行了幾次行為實驗,並使用核磁共振成像(fMRI)監控了他們的大腦活動。

如下圖所示,第6根手指能夠被手部肌肉完美控制,甚至能夠獨立於其他手指而移動。

觀察發現,受試者既可以單獨使用自己的第6根手指,也可以與其他5個手指一起使用。

因此,多指症患者的手部動作非常靈活且熟練。

對於實驗中的一些複雜任務,正常人需要用2隻手來完成,而多指受試者用一隻手就可以輕鬆駕馭。

雖然多指症是一種畸形病,但是相比於正常人,研究人員在多指症患者身上沒有發現任何缺點。

更令人驚訝的是,大腦完全有足夠的能力來掌控多餘的手指。


研究人員對多指症患者的運動技能和感覺腦區進行了檢查。

結果仍然表明,第六根手指可以提高操作的靈活度。

進一步研究發現,控制第6根手指的是一種獨特的神經,該神經與體感和運動皮層的組織結構相關。

實際上,對多指症的研究可以促進假肢的發展,從而擴展人們的運動技能。

例如,如果裝有一條額外的手臂,或許可以在狹窄的環境中獨自工作,甚至能夠幫助醫生獨自進行手術。

DOI:10.1038 / s41467-019-10306-w

相關焦點

  • 如果人類有六根手指
    進化生物學家都不太了解為什麼人類和絕大多數擁有四肢的地球生物,每個肢體都是五根。    如果我們的手進化成六根手指,會生活得更好嗎?    多一根手指會使一些事情變得更容易,比如彈奏更複雜的樂器、更快地打字、更牢固地抓住物體。    事實上,多一根手指最大的影響將是數學方面——一個不同的數字系統可能會導致令人驚訝的深遠後果。
  • 這種神奇的小動物,不僅能像蝙蝠一樣使用超聲波,還有第六根手指
    由於它們的手指可以像胳膊一樣自由旋轉,而且非常細,指猴通常會習慣性地將其他手指搭在較長的第根四指上以獲得受力支撐。這些手指在需要被使用的時候也能夠被非常靈巧地取出。最近有科學家還發現了指猴的另一個新的特徵,這在此前是沒有人發現過的,這個特徵使得指猴在靈長類動物中顯得更加奇特:它們的每隻手上都有一根第六指!
  • 如果人類有6根手指會怎樣?科學家表示:文明或許發生改變
    大家都知道人在正常的情況下,出生會有五根手指。世界上的絕大多數人類都是有十根手指還有十根腳趾,但是也有少部分人類從出生就開始有六根手指頭,不過如果適應了它的存在的話,這對人來說並沒有什麼影響。六根手指,或許在人們的潛意識中,看上去比較奇特,但是其實和五根手指並沒有什麼差別。而有人卻提出了一個想法,如果全世界的人類都變為六根手指的話,那我們做事情會不會變得更快速、更有效率呢?對於這個奇特的想法,很多人都給出了自己的觀點。
  • 如果你長出第六根手指
    如果你能擁有第六根手指,那將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 意念加AI算法「復原」每個手指,智能義肢登上Nature子刊封面
    最近,瑞士洛桑聯邦理工學院(EPFL)展示的新技術卻讓科幻變成了現實,他們的研究還登上了最新一期自然雜誌子刊《Nature Machine Intelligence》的封面。近日,瑞士洛桑聯邦理工學院的研究人員開發出了一種全新的機械臂控制方法,它利用人工智慧為被截肢者提供前所未有的準確操縱能力。
  • 科學家發現指狐猴有6根手指
    「它們的手和手指都很奇怪,這是眾所周知的,」因此更適合研究,他說道。 指狐猴是大自然中最荒誕的物種之一。這些家貓大小的動物原產於馬達加斯加,擁有超級細長的第三和第四根手指,它們常用於敲擊樹幹尋找幼蟲。相較於體重,指狐猴的大腦是所有狐猴中最大的,這讓它們能夠找到幼蟲的通道。之後,它們會用類似齧齒動物的門牙撕咬樹皮,再用形似筷子的手指將潛藏其中的獵物取出。
  • Nature又上線2本新子刊!
    你的機會來了——2019年2月,Nature先後推出了兩本新子刊,分別是 Nature Food 和Nature Cancer。Nature雜誌的子刊達到了53本,其中20本為綜述期刊。主編介紹Nature Cancer  的首任主編為Alexia-Ileana Zaromytidou,Alexia在英國弗朗西斯克裡克研究所的Richard Treisman實驗室完成博士學位。
  • 為什麼有的人長了6根手指?多的手指代表著什麼?
    相信大家都看過電影《六指琴魔》,影視作品中常能見到有人物角色長著6根手指;不僅如此,六指在生活中也是相對常見的。
  • 解析肌電信號,用智能義肢控制單個手指,Nature子刊報導!
    然而現實中並沒有這麼靈活自然的義肢可以提供給不幸截肢的人士,但是EPFL(瑞士洛桑聯邦理工學院)的科學家正在努力。他們開發新方法來改進對機器手的控制力,這種方法將結合每根手指的控制力和自動化來改善抓握和操控等動作的效果。這項結合了神經工程學和機器人工程學的交叉概念已經在三位截肢者和七位健康人士身上試驗成功。
  • 登上Nature子刊封面:英特爾神經晶片實現在線學習
    這項研究發表在最新一期自然雜誌子刊上《Nature Machine Intelligence》上,並成為封面文章。研究人員表示,這一系統未來可被用於監視空氣中的有害物質,嗅出隱藏的毒品或爆炸物,或幫助進行醫學診斷。論文第一作者,英特爾實驗室的 Nabil Imam 和 Loihi 測試版神經晶片。該團隊正在晶片上構建算法模仿人類聞到某種氣味後大腦神經網絡中發生的情況。
  • Nature子刊有多少、Nature系列期刊等級,一篇文章整明白!
    《Nature》及這57本子刊的影響因子信息如下:可以看到,《Nature》子刊更專注於某一特定領域,並且大部分《Nature》子刊(即Nature research journals)的水平還是不錯的,影響因子都相對較高,也都是本領域權威期刊。
  • 指尖的超算:MIT腦啟發晶片登上Nature子刊
    當晶片在處理視覺任務時,可以「記住」圖像並多次復現這些內容。與使用非合金材料製作的憶阻器相比,新版本的記憶更加清晰。這一研究的論文《Alloying conducting channels for reliable neuromorphic computing》今天已發表在自然雜誌子刊《Nature Nanotechnology》上,研究人員展示了一種頗具潛力的新型神經記憶憶阻器設計,其電路以一種模仿大腦神經結構的方式處理信息。
  • 國內首發Nature子刊 Machine Intelligence論文:思想精妙,或對DNN...
    從這些定義可見,個體對複雜、動態環境的高適應性是智能的重要標誌;根據對環境變化的適應能力來評估智能水平也是不同領域學者較為統一的共識。 人類大腦顯然是高環境適應性的典範。人不僅可以在新的環境中不斷吸收新的知識,而且可以根據不同的環境靈活調整自己的行為。在此方面,目前廣泛使用的深度神經網絡(deep neural networks,DNN)與大腦相比則存在著很大的差距。
  • Nature子刊:太陽能電池效率或大幅提升!
    論文連結: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57-019-0297-7現代太陽能電池板採用工作原理基本一樣:一個光子產生一個激子,激子轉化為電流。研究團隊通過新的設計規則,開發出了迄今為止最有效和技術上最有用的分子內單線態裂變材料。新設計的有機分子可快速產生兩種激子,這兩種激子比目前最先進工藝產生的激子壽命更長,這將使每個光子產生的電能都可被太陽能電池吸收,這對提高太陽能電池效率非常關鍵。
  • 為什麼人類是五個手指,而不是四個或者六個?這是生死存亡的大事
    香港作家倪匡曾經創造過「六指琴魔」這個著名武俠形象。這個形象之所以令人印象深刻甚至心生恐懼,正是因為異於常人的「六指」特徵。   我們習慣於自己的五指,卻很少思考為何如此。為什麼人類恰好是五個手指而不是四個或者六個呢?  試想,假如我們每隻手都有十根手指,彈起鋼琴來該是何等行雲流水。然而人類放著這種便利不要,非要「拘泥」於「五」。
  • 從手指長短看命運:這幾根手指越長,預示福氣越長,錢財不愁
    從手指長短看命運:這幾根手指越長,預示福氣越長,錢財不愁多。 1、小指比拇指長 這種手指特徵的人他們的橫財運要比正財運好,一生中能從橫財中獲得幾次不錯的收益,其次之外便是桃花運,桃花運旺盛的他們總是不愁找不到另一半
  • Nature子刊,今年首個IF就突破12分,明年或可衝18分
    來自WoS截圖今年是Nature Sustainability拿到的第1個IF,作為Nature子刊,首個IF就超12分,確實值得我們關注~期刊基本信息關於此刊的具體情況,大家可以看看:https://www.nature.com/natsustain/
  • Nature子刊批人工神經網絡:先天結構比後天訓練更重要
    關注前沿科技 量子位 邊策 安妮 發自 凹非寺量子位 出品 | 公眾號 QbitAI人工神經網絡可以從動物大腦中學到什麼?最新一期Nature子刊上,就刊登了這樣一篇文章。
  • 「有其父必有其子」
    一次,為處理機械故障,劉允忠的手指不慎被夾傷,骨頭錯位。可他硬是咬牙強忍疼痛把骨頭掰復位,堅持用受傷的雙手處理故障,避免了事故,也為工廠挽回了財產損失。在廠工作40年,劉允忠幾乎年年都被評為「崗位標兵」和「優秀民兵」。1974年,劉允忠的兒子劉明生也到工廠工作。入廠那天,他暗暗發誓:要像父親那樣愛崗敬業,為國防事業奮鬥終生!
  • 你見過6根手指的人嗎?研究發現:他們有超出常人的能力
    生活中,你可能見過長了6根手指頭的人。 一項新的研究表明,一隻手上有6個完全成形的手指的人,可能並不處於不利地位,相反,他們比一隻手上有五個手指的人更靈活。 事實上,在這項研究中被測試的兩個每隻手有六個手指的人(一對母子),他們能夠「用一隻手打字,玩複雜的電子遊戲,甚至繫鞋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