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新年 本報特約記者 喬振友
11月中旬,遼寧省遼陽軍分區「優秀民兵之家」評選結果揭曉,一個軍工家庭榜上有名,一段祖孫三代民兵接力投身國防建設的故事,也在當地傳為佳話。
這個家庭來自軍工企業、慶陽特種化工有限公司(簡稱慶陽化工),前身是日本關東軍在遼陽修建的兵工廠。
「入廠之前我就是民兵。」回憶起當時進廠的初衷,87歲的劉允忠打開了話匣子。1951年為支援抗美援朝戰爭,兵工廠重新投入生產,他同一些有志青年一樣,經過層層選拔,成為光榮的國防軍工。
當時,工人們每天都要工作十幾個小時,而且時刻面臨敵特分子破壞的威脅,但工友們都像堅守陣地的戰士一樣堅守著自己的崗位,加班加點生產。
一次,為處理機械故障,劉允忠的手指不慎被夾傷,骨頭錯位。可他硬是咬牙強忍疼痛把骨頭掰復位,堅持用受傷的雙手處理故障,避免了事故,也為工廠挽回了財產損失。在廠工作40年,劉允忠幾乎年年都被評為「崗位標兵」和「優秀民兵」。
1974年,劉允忠的兒子劉明生也到工廠工作。入廠那天,他暗暗發誓:要像父親那樣愛崗敬業,為國防事業奮鬥終生!
有一天深夜,化工三廠突然管線發生洩漏,劉明生聞訊後二話不說趕赴現場。在排查事故時,劉明生頭部不慎受傷,鮮血直流,可他還是強忍傷痛排查出洩漏點……
處理完事故後,極度勞累的劉明生暈倒在地,被送到醫院檢查是腦震蕩,醫生要求住院休養,可他第二天就跑回廠裡上班。廠長王立忠感慨:「真是有其父必有其子啊!」
在完成生產任務的同時,劉明生也加入了民兵隊伍。他白天在生產線上奮戰,晚上帶領民兵在廠區巡邏。廠領導說:「有劉明生當班,生產質量、廠區安全我們放心。」
劉明生退休時,他大學畢業的兒子劉強,放棄了多家大公司的邀請,毅然選擇回到了慶陽化工。
大學學計算機專業的劉強,在工作崗位上幹得風生水起:從自控系統的初步設計編制、施工圖設計到自控系統的施工建設、自控軟體的設計調試;從技術攻關和工藝創新到教學培訓及為各單位提供技術服務和維修維護,他先後在多個崗位上創出佳績,並且代表公司在國家級、省部級組織的各類技能大賽中摘金奪銀,先後獲得「全國技術能手」「央企技術能手」「央企青年崗位能手」「遼寧省青年崗位能手」等榮譽。
去年,遼陽軍分區在慶陽化工編兵,作為企業的科技骨幹,劉強被編入新質民兵隊伍。入隊宣誓那天,劉強激動地說:「我要像爺爺和父親那樣,既做優秀軍工,又當優秀民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