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宇宙最極端的環境裡,這個基本常數依然保持不變!

2021-02-15 原理

今天,我們對宇宙的理解主要是基於兩個理論:廣義相對論粒子物理學的標準模型。儘管它們極其成功,但一些物理學家預期它們會在某些條件下失效。物理學家提出了許多試圖超越它們的理論,一些替代理論預言那些被認為在宇宙中任何地方都應該保持的不變的自然常數(比如光速或萬有引力常數等)或許會隨著時間和空間發生輕微的改變。

最近,一個國際合作的物理學家團隊選擇在宇宙中最極端的環境中,檢驗一個非常重要的常數——精細結構常數是否會發生變化。他們的研究結果表明,精細結構常數或許是最「血性」的一個基本自然常數!因為即使在黑洞的「地盤」上,它依然維持不變。

精細結構常數是一個無量綱常數,它由光速、電子電荷等其他幾個基本常數構成,約等於1/137。它是量子電動力學(QED)的核心。QED是電磁力的量子理論,它描述了光與物質間的相互作用,而精細結構常數決定了相互作用的強度。

一直以來,物理學家好奇於為什麼它的值約等於1/137。而且這個值的大小對宇宙至關重要,如果它的值太大,質子間的排斥力會增加,那麼小原子核就無法結合在一起;如果這個值太小,分子鍵會在低溫下斷裂,從而改變許多重要的生命演化過程。

此前,已有不同的物理學團隊在地球上進行過一系列非常精確的實驗測試,證明了精細結構常數不會隨時間變化。2010年的一項研究曾提出,精細結構常數有可能會隨著科學家向外太空探索的深入而發生變化,其值可能會沿某些方向增加或減少。因此,科學家一直試圖用各種方法對這個常數進行測試。

有研究人員曾在緻密的白矮星表面探索精細結構常數,那裡也有著非常極端的引力環境,但他們並沒有發現任何顯著的變化。因此研究人員想要知道,在更加極端的引力環境中,比如黑洞附近,結果是否會不同。

在一篇剛剛發表於《物理評論快報》的研究中,物理學家就在銀河系中心的超大質量黑洞附近,用一種新的方法,對決定了帶電粒子互相吸引程度的精細結構常數進行了檢驗。

這次,論文的作者是通過觀測在銀河系中心的超大質量黑洞周圍的五顆恆星的星光,來尋找精細結構常數是否有什麼不同的蛛絲馬跡。這五顆恆星分別是S0-6、S0-12、S0-13、S1-5和S1-23,它們是晚型巨星,大氣中都擁有多種原子的吸收線。吸收線指的是,當來自這些恆星的星光被分解成不同的波長時,可以顯現出吸收譜線的特徵,這表明特定波長的光被某些原子吸收了。

○ 一群環繞著銀河系中心的超大質量黑洞的恆星。通過觀測五顆這樣的恆星,物理學家證明了黑洞附近的精細結構常數與地球上的相同。| 圖片來源:ESO/L. CALÇADA/SPACEENGINE.OR

不同吸收線對精細結構常數具有不同的敏感度。因此,如果銀心的精細結構常數發生了任何變化,每一種吸收線都會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通過比較不同吸收線與在地球上測量的值的差異,就可以直接估算出精細結構常數的變化。

通過分析這五顆恆星的光譜測量結果,研究人員計算出的精細結構常數的相對變化小於10⁻⁵。換句話說,最新測得的吸收線基本與預期高度一致。

這是科學家首次在黑洞附近研究精細結構常數的變化,也是首次在一個高引力勢的黑洞周圍探索自然常數的變化。這是一次具有重大意義的突破,因為它開啟了通過監測銀河系中心的恆星來探索基礎物理學的新方法,標誌著一種新型研究方法的開始。

https://arxiv.org/pdf/2002.11567.pdf

相關焦點

  • 在宇宙的不同方向上,這個基本常數會有所不同?
    電磁力被認為無論在時間還是空間上都不會發生變化的力,但在過去的20年裡,天體物理學家John Webb教授注意到精細結構常數的數值似乎存在異常,他發現在宇宙某個特定方向上所測得的電磁力似乎略有不同。正如前面所說的,精細結構常數表徵了電磁相互作用的強度,假如這個值再大一點,那麼電磁力就會更強,原子會更小;但反過來假如這個值再小一點,那麼原子就會變得更大。就在一篇最新發表於《科學進展》雜誌上的論文中,Webb領導的研究團隊報告了4個最新的精細結構常數的測量值。
  • 在宇宙的不同方向上,這個基本常數會有所不同?
    電磁力被認為無論在時間還是空間上都不會發生變化的力,但在過去的20年裡,天體物理學家John Webb教授注意到精細結構常數的數值似乎存在異常,他發現在宇宙某個特定方向上所測得的電磁力似乎略有不同。
  • 時空變換 萬有引力常數不變
    原標題:時空變換 萬有引力常數不變   對遙遠星系——脈衝星PSR J1713+0747和白矮星長達21年的研究幫助天文學家們釐清了萬有引力在整個宇宙中的共同原理。   科技日報北京8月11日電 (記者聶翠蓉)宇宙研究中長期存在的一個疑問是,萬有引力常數在不同時間和不同空間的數值相同嗎?天文學家的最新研究給出了肯定的回答。一項長達21年的研究證明,萬有引力常數不只在地球中而是在整個宇宙中都保持不變。相關研究論文即將在《天體物理學雜誌》公開發表。
  • 澳科學家研製原子鐘測量宇宙基本常數
    他們的原子鐘將用於一項實驗,測量宇宙的一個基本常數。邁克菲倫等人研製的原子鐘採用稀土元素鐿的原子製造。他說:「與其將它們看成鐘錶,我更喜歡將它們視為人類的終極精度機器。」  與採用微波的標準原子鐘不同,鐿原子鐘將在更高的光頻段下運轉,將時間分割成大約10萬份,用以獲得更高的精確度。
  • 科普|最新研究證明萬有引力常數不變
    宇宙研究中長期存在的一個疑問是,萬有引力常數在不同時間和不同空間的數值相同嗎?天文學家的最新研究給出了肯定的回答。
  • 科學家求助宇宙最古老恆星,試圖證明四大基本力之一有問題
    相對論的基礎之一是物理定律在所有參考系中都應該保持不變。這意味著,如果一個觀察者在一個特定的參照系中——比如說,一個人站在地球表面,或者漂浮在空間的中央——測量一個特定的重力強度(牛頓的G),那麼這個相同的值應該在整個空間和時間中都適用。它簡單地融入了愛因斯坦理論的數學和基本假設。
  • 澳科學家研製原子鐘測量宇宙基本常數—新聞—科學網
    他們的原子鐘將用於一項實驗,測量宇宙的一個基本常數。邁克菲倫等人的原子鐘採用稀土元素鐿的原子製造   北京時間10月16日消息,據澳大利亞廣播公司(ABC)10月15日報導,西澳大利亞大學副教授約翰-邁克菲倫領導的研究小組正在與時間賽跑,研製精確度達到世界領先水平的原子鐘。他們的原子鐘將用於一項實驗,測量宇宙的一個基本常數。邁克菲倫等人研製的原子鐘採用稀土元素鐿的原子製造。
  • 為什麼哈勃常數並不是一個常數?
    哈勃極端深場的一部分,在全紫外-可見光-紅外光線下,獲得了迄今為止最深遠的圖像。這裡顯示的不同星系距離不同,紅移也不同,這讓我們能夠理解宇宙今天是如何膨脹的,以及膨脹率是如何隨時間變化的。特別地,這些方程最重要的特徵是一個靜態的宇宙是不可能的:宇宙一定在膨脹(或收縮),因此,來自遙遠物體的光必須相應地紅移(或藍移)。這些方程後來由多位科學家獨立推導出來:喬治·勒梅特爾、霍華德·羅伯遜和亞瑟·沃克都把自己的名字與這些方程的各種基本組成部分聯繫起來。
  • 光速:空間與時間流變轉化的比值常數,什麼情形時恆定不變
    狹廣義相對論認為光速不變,並且是宇宙中運動速度的極限,幾乎可以把光速當作我們這個時空恆定的一個常數,是關於空間距離與時間比值的恆定常數。光速不變也可以理解為我們這個四維時空中「空間與時間流變轉化的比值恆定常數」。
  • 物理學中的基本常數有多基本?
    在宇宙的遙遠角落裡,光的傳播速度會比我們所知的光速更快或者更慢嗎?在現有的物理體系中,光速以及其他幾十個所謂的宇宙基本常數一樣,它們都是物理學家理解宇宙的關鍵。這些常數甚至還能被用於定義度量單位,比如米、秒以及千克。然而,對於為什麼基本常數必須是常數的問題,物理學界還沒有達成共識。
  • 宇宙背後的基本常數都有哪些?
    這些常數對宇宙的演化起到了啥作用在可觀測宇宙的尺度上,物質以絲狀結構聚集在一起,在最密集的部分形成了星系、恆星和行星,它們都是孤立的集群,並且在更大尺度上聚集成了星系團、超星系團。新宇宙中元素的比例將與今天的元素豐度相同,新宇宙將擁有與我們的宇宙質量分布相同的恆星和行星數量,暗能量、暗物質、普通物質、中微子和輻射的比例與我們的宇宙相同,最重要的是,所有的基本常數都有相同的值。
  • 新哈勃常數估值加劇宇宙膨脹速度困惑
    圖片來源:ESA   在最近十年的大部分時間裡,對宇宙膨脹率的兩種最精確的測量方法一直存在明顯的分歧。宇宙學家希望通過一種新技術解決這一難題,但結果卻令他們更加困惑。 近日,美國伊利諾州芝加哥大學天文學家Wendy Freedman團隊提出了一種利用紅巨星測量宇宙膨脹的技術,這一研究結果發表在《天體物理學雜誌》上。
  • 新研究支持「宇宙常數」
    科學家說,一項對宇宙基本常數之一的新研究使人們對一種流行的暗能量理論產生了懷疑。暗能量是任何賦予宇宙膨脹加速作用的名稱。一種理論預測,最初由阿爾伯特·愛因斯坦(Albert Einstein)提出的,遍布宇宙的不變實體是暗能量的背後。
  • 光速不變理論遭質疑(組圖)
    劍橋科學家挑戰愛因斯坦」或「科學家質疑基本自然定律」為題做了報導。劍橋大學麥可·墨菲等學者的這項研究再次將我們的目光引向了一些最基本的問題:光速是恆定的嗎?我們理解的基本常數是穩定不變的嗎?  在普通人看來,光速不變理論有很多難以理解之處。
  • 趣知識;光速不變的證據、萬物皆數及宇宙三公理
    一,光走的永遠是耗時最短路徑。光在同種均勻介質中沿直線傳播,但當光遇到另一介質(均勻介質)時方向會發生改變,改變後依然緣直線傳播。二,光速不變原理:無論在何種慣性系(慣性參照系)中觀察,光在真空中的傳播速度都是一個常數,都為299792.458公裡/秒。證據之一:恆星都靜止,若所有恆星的光速都不隨時間變化,都始終恆為常數c不變。這是因為如果光速不斷變化,則看起來恆星必然是運動的。
  • 萬有引力定律中的引力常數90億年保持未變
    來自澳大利亞的天文學家對超新星進行了觀測,發現萬有引力定律中的引力常數G在過去90億年內幾乎是保持不變的,而此前的研究人員引力常數G自138億年前的大爆炸後出現了微小變化。引力常數G是牛頓萬有引力公式中的一個常數,該定律可以描述兩個物體之間的引力作用,科學家認為引力常數G一直出現變小的情況,也就是說和宇宙大爆炸初始階段的值有差別。
  • 描述這個宇宙需要26個常數(或者更多)
    用某些我們更加熟悉的物理常數來說,這是基本電荷(比如說一個電子的)的平方與普朗克常數和光速的比值。但如果你把這些常數放在一起,你就得到一個無量綱的數字!在當前存在於我們宇宙中的能量上,這個數字算出來≈ 1/137.036,儘管該相互作用的強度隨著相互作用的粒子的能量增加而增加。2.)
  • 物理學中的常數都是「常數」嗎?
    引子:物理學的常數經常被視為永遠不愛的定數,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常數依然能歷久彌新嗎?抑或是會出現些許變化?另外,愛因斯坦會了便宜行事,在廣義相對論中大膽地加入宇宙常數,結果卻發現是烏龍事件。
  • 常數常否?常數狀態「為常與非常」的意義,狄拉克預言引力常數會變
    文/樸道玄燈其實常數非「常」,一定時空條件下也是個變數,是自然存在狀態的條件因素關係反映。常數之所以「常」態保持不變,只是因為時空條件因素關係未發生變化,我們就以為常數為「常」。,都可以證明「常數非常,也是變數」。
  • 10.宇宙常數
    但是無邊可就不好理解了,一個歐幾裡得平面,那是沒有邊界的,那叫無限無邊。有限無邊的東西,誰想得出來啊?愛因斯坦說,你看到過球面嗎?一個球,表面積是有限的吧。但是哪有邊界啊?沒邊界嘛。在三維空間中的這個二維球面,就是有限無邊的。我們的宇宙也是類似的情況。我們的宇宙空間是個在四維時空中的三維超球面。因為沒有邊界,那麼邊界條件就不要了。當然啦,很多條件都是顯而易見的,比如說大尺度上宇宙是均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