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主題內容與適用範圍 本標準規定了檢驗預應力混凝土輸水管(震動擠壓工藝和芯繞絲工藝)、混凝土和鋼筋混凝土排水管(離心、懸輥、立式擠壓及立式震動工藝)制管用混凝土立方試體抗壓強度的試驗儀器與設備、試樣、試驗步驟、結果計算與評定、試驗報告等。 註:混凝土和鋼筋混凝土 排水管芯樣試體抗壓強度試驗方式詳見附錄A(補充件)。 本標準適用於檢驗預應力混凝土輸水管、混凝土和鋼筋混凝土排水管的管體混凝土抗壓強度。二、引用標準 GB 5695 預應力混凝土輸水管(震動擠壓工藝) GB 5696 預應力混凝土輸水管(管芯繞絲工藝) GB 11836 混凝土和鋼筋混凝土排水管三、試驗儀器與設備3.1 試體模型 立方試模為鑄鐵或鋼製成,內表面刨光(磨光),平整度要求在10mm距離內凹凸不超過0.05mm;試模可拆卸擦洗,模內稜邊尺寸的偏差不超過1mm,直角偏差不超過0.5°3.2 拌和設備 自落式或強制式混凝土攪拌機。3.3 成型設備3.3.1 標準震動臺,頻率為每分鐘3000±200次,負荷震幅為0.35mm或空載震幅為0.5mm。3.3.2 半球型插搗棒,直徑為16mm、長度為650mm。3.4 成型機具 小鐵鏟、鏝刀、金屬直尺及臺秤等。3.5 試驗設備 壓力試驗機或萬能試驗機的精度(示值的相對誤差)應在±2%以內;其量程應能使試體的預期破壞荷載值不小於全量程的20%,也不大於全量程的80%。四、試樣4.1 試體規格與數量 試體為立方體,試體規格為100mm×100mm×100mm和150mm×150mm×150mm兩種。以同一齡期為一組,每組至少三塊。4.2 模具準備 清理模型後,在其內表面均勻塗刷一層脫模劑。4.3 取樣方法 成型用沸騰,應在制管過程中的同一混凝土拌和物中隨機取樣,不應任意挑選。4.4 成型方法4.4.1 根據混凝土的稠度選擇試體成型方式:塌落度小於或等於70mm時,使用震動臺震實成型;塌落度大於70mm時,使用插搗棒搗實成型。4.4.2 震動臺震實方法4.4.2.1 將試模置於標準震動臺檯面上,灌滿混凝土拌和物,並稍高出模具頂面,開始震動至混凝土表面呈現乳狀水泥漿時結束震動(一般不超過90s),記錄震動時間。 4.4.2.2 用鏝刀沿試模周邊刮掉多餘混凝土漿料,並抹平混凝土表面。4.4.3 插搗棒搗實方法4.4.3.1 混凝土拌和物分兩層裝入試模內,每層約為1/2試模高度。4.4.3.2 插搗時,應按螺旋方向逐層從周邊向中心均勻地進行,每層插搗次數:對於100mm×100mm×100mm試體為12次;對於150mm×150mm×150mm試體為25次。4.4.3.3 插搗深度和力度,插搗底層時,搗棒應插到模底;插搗上層時,搗棒應插入該層底面以下20~30mm。插搗時應將搗棒垂直(不得傾斜)壓下(不得衝擊)。 註:搗完一層後,遇有棒坑,應使用搗棒填平。4.4.3.4 用鏝刀沿試模周邊刮掉多餘混凝土拌和物,靜停後用鏝刀抹平。4.5 試體養護4.5.1 標準養護4.5.1.1 試體成型後,置於溫度20±5℃,相對溼度大於50%的環境中,靜停時間一般不超過24h,然後脫模、修補、編號。4.5.1.2 將脫模後的試體在標準養護室或標準養護;標準養護條件的溫度為20±3℃,相對溼度在90%以上;或置於溫度在20±3℃的水中養護,每周應換水一次。4.5.1.3 試體養護至規定齡期後取出,在1h內進行抗壓試驗,取得相應齡期的抗壓強度。4.5.2 生產養護4.5.2.1 試體成型後,隨同管子在相同養護溫度、溼度及時間條件下進行蒸汽養護,對于震動擠壓工藝生產的預應力混凝土輸水管,試體成型後應在其表面施加30g/cm2的壓力,再進行蒸汽養護。 4.5.2.2 管子蒸養後,取出試塊、脫模,立即進行抗壓試驗,取得脫模強度。4.5.2.3 測定其他齡期混凝土抗壓強度試體,應放置在與管子堆放相同溫度、溼度及時間條件下進行後期養護,直至規定齡期時再進行抗壓試驗,取得相應齡期的抗壓強度。五、試驗步驟5.1 外觀檢查與尺寸測量 試體不得有缺陷,相對兩面應平行。在試驗前應擦拭乾淨。測量試體尺寸應精確至1mm,計算承壓面積。5.2 試體安置 以成型時的側面為上下承壓面,將試體穩妥放在下壓板上,對正上、下壓板幾何中心,開動試驗機,當上壓板與試體表面接近時,再次調整球形座,使接觸均衡。5.3 加荷速度 以每秒0.4~0.8MPa(4~8kgf/cm2)的加荷速度連續均勻地加荷(較高的混凝土標號取較高的加荷速度),當試體接近破壞而迅速變形時,應停止調整試驗機油門,直至試體破壞,記錄破壞荷載。六、結果計算與評定6.1 混凝土立方試體抗壓強度按式(1)計算:×10……………………………………………………(1)式中:R——抗壓強度,MPa; P——破壞荷載,kN; F——承壓載面面積,cm2。6.2 取每組(三個)試體的抗壓試驗結果的算術平均值作為該組試體抗壓強度的代表值,計算精確至0.1MPa(1kgf/cm2)。當三個試體中最在或最小的強度值,其中之一與中間值相比超過15%時,以中間值代表該組的混凝土抗壓強度;當三個試體中的最大與最上的強度值與中間值相比均超過中間值的15%時,則該組試驗結果無效。6.3 混凝土抗壓強度尺寸換算係數 試體為100mm×100mm×100mm的抗壓強度,換算成標準試體(150mm×150mm×150mm)抗壓強度時應乘以尺寸換算係數0.95。6.4 混凝土抗壓強度的工藝換算係數 不同制管工藝的預應力混凝土輸水管管體混凝土抗壓強度等於立方體混凝土抗壓強度乘以工藝換算係數;工藝換算係數應通過各種工藝管體混凝土抗壓強度與立方試體抗壓強度對比試驗取得;當尚未取得實用工藝換算係數時,可參照下表數據。制管工藝方式 工藝換算係數Kg 管芯繞絲工藝 離心制管工藝懸輥制管工藝立式震動制管工藝震動擠壓工藝 1.251.001.001.50 七、試驗報告 試驗報告應包括下列內容: a. 試驗項目名稱; b. 試驗目的和要求; c. 試體成型日期、編號、試驗日期及齡期; d. 成型方式及養護方式; e. 混凝土等級、配合比及原材料品種規格; f. 試體外觀、修補及尺寸測量記錄; g. 脫模強度、纏絲強度、出廠強度、28d強度及其他齡期的強度值的試驗結果; h. 試驗單位及檢驗人員籤章; i. 數據偏差、取捨說明等試驗分析; j. 標準編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