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強劑對混凝土早期抗壓強度影響試驗研究

2020-12-05 砼話

0引言

在混凝土結構的施工過程中,新拌混凝土要達到預期的強度,需經過較長時間地凝結硬化。摻加早強劑,可顯著提高混凝土的凝結硬化時間,在冬季施工、應急搶險工程、加速模具周轉等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作為混凝土常用外加劑之一,早強劑的摻加,在提高混凝土早期強度的同時,對混凝土後期強度的發展影響較小,可以加快施工進度,節約生產成本。

目前,國內的早強劑種類主要分為無機鹽類、有機物類及複合型早強劑三大類。其中,無機鹽類早強劑又可分為硫酸鹽類、碳酸鹽類、氯化物、硝酸鹽類及亞硝酸鹽類等;有機物類又可分為三乙醇胺、三異丙醇胺、甲酸鈣及乙二醇等;複合型早強劑主要是指無機鹽類與有機物結合使用的早強劑。在無機鹽類早強劑中,氯化物類早強劑因其加入混凝土中,所含的Cl-易引起鋼筋的鏽蝕,在國家標準中對此類早強劑的使用有著嚴格限制,故多用於素混凝土。

本試驗研究在C50混凝土配合比的基礎上,以混凝土立方體早期抗壓強度作為主要控制指標,對比分析甲酸鈣、三乙醇胺、硫酸鈉三種早強劑,在單摻或複合時,對混凝土早期強度的影響,以期為早強劑與混凝土類似實驗研究提供借鑑與參考。

1原材料及實驗方法

原材料的測定及試驗的進行全部在現場試驗室內完成。

1.1原材料

水泥:P·O42.5級,密度3.05g/cm3;

粉煤灰:I級,比表面積370cm2/g;

砂子:洞庭湖砂,細度模數Mx=2.8,表觀密度為2610kg/m3,含泥量0.8%;

石子:重慶產碎石,連續級配5~20mm,級配良好,鬆散堆密度為1460kg/m3,緊密堆積密度為1670kg/m3,表觀密度為2690kg/m3,含泥量0.60%;

聚羧酸系減水劑:烯丙基聚醚類,減水率26%,建議最佳摻量0.8%。

1.2試驗方法

試驗選取硫酸鈉、甲酸鈣、三乙醇胺三種早強劑作為研究對象,在C50混凝土配合比的基礎上,測定在早強劑不同摻量下,混凝土立方體試件的1d、3d、28d抗壓強度,確定出每種早強劑在單摻時的最佳摻量。在此基礎上,測定不同早強劑以最佳摻量複合時,混凝土1d、3d、28d的抗壓強度,以混凝土的早期強度作為主要控制指標,對比分析早強劑單摻及複合時對混凝土的影響。

試驗過程當中,控制新拌混凝土的坍落度範圍處於70~100mm之間,混凝土試件成型採用機械攪拌、機械振搗成型的方法。混凝土立方體1d的抗壓強度測定時採用自然養護,脫模試驗為試件成型後17~18h,溫度記錄時,取該時段內最高溫與最低溫的平均值(約為26~28℃);試件3d、28d抗壓強度測定時,將試件脫模後放入標養室養護至齡期。試件尺寸為100mm×100mm×100mm。其中,1d抗壓強度測定時,由於其值較低,為儘量避免數據波動對試驗結果的影響,每組6個試塊,從中選取3個數據較為收斂的取其平均值。3d和28d抗壓強度測定時,則每組3個試塊。

試驗前,先通過混凝土坍落度試驗,確定出減水劑的合理摻量。混凝土攪拌時,首先將早強劑充分溶解在水溶液當中,等水泥、砂、石子在攪拌機內攪拌均勻以後,將水與早強劑分兩次倒入攪拌機內,第一次加入約2/3的水,待水將水泥顆粒潤溼以後,加入聚羧酸系減水劑,攪拌約30s,然後將剩餘的水及早強劑一次性倒入,總攪拌時間持續180s。

2試驗過程及結果分析

試驗所選取的C50混凝土配合比主要參數為:水膠比0.32,用水量144kg/m3,砂率37%,粉煤灰摻量20%,其具體的混凝土配合比見表1。

2.1早強劑單摻時結果及分析

由於試驗原材料的不同,如水泥中矽酸三鈣等成分組成的差異及混凝土配合比的改變等,對不同早強組分的最佳摻量及其早強效果均產生一定的影響。首先確定出在試驗所用原材料下,三種早強劑單獨摻加時的最佳摻入比例。試驗過程中參考其他學者的相關研究成果,將甲酸鈣的摻量範圍確定在1.5%~3.0%,三乙醇胺的摻量範圍確定在0.05%~0.11%,硫酸鈉的摻量範圍確定在0.5%~2.0%,其具體的用量及不同齡期混凝土立方體抗壓強度試驗結果見表2。

對比表中數據,可以看出,當早強劑單獨摻加,以甲酸鈣摻量為2.0%,三乙醇胺摻量為0.07%,硫酸鈉摻量為1.5%時,其1d和3d強度分別達到最高,在達到最佳摻量以後,隨著早強劑摻量的增加,早期強度反而有所降低,且隨著摻量比例的不斷加大,早期強度降低越為明顯。在最佳摻量情況下,對於1d和3d抗壓強度,摻加甲酸鈣、三乙醇胺、硫酸鈉的混凝土比同齡期素混凝土分別提高了36.23%和33.55%、33.78%和30.71%、29.44%和31.27%。而對於28d混凝土立方體抗壓強度,整體趨勢表現為,隨著早強劑摻量的增加,混凝土的強度呈現出不同程度的倒縮趨勢,其中以三乙醇胺對於混凝土後期強度發展影響最小。

三種早強劑單摻時,以甲酸鈣的促凝效果最好,這可能與三種早強劑的作用機理與水泥的成分組成有關。在普通矽酸鹽水泥漿體系中甲酸鈣中的甲酸根梨子(HCOO-)能夠形成同AFt和AFm相近的類似物,且甲酸根離子的擴散速度要大於Ca2+,並可以滲透到C2S與C3S的水化層,從而加快矽酸鈣的水化與氫氧化鈣的沉澱,其早強效果隨矽酸鹽水泥中C3S含量的降低而提高。硫酸鈉作為強電解質,能夠增強水泥漿體中的離子濃度,其溶於水後,可與氫氧化鈣反應生成CaSO4與NaOH,NaOH可以增強體系的鹼性,加速C3A與石膏的溶出速率,從而提高硫鋁酸鈣含量,達到早強的效果。三乙醇胺在水泥水化的過程當中,可以與Fe3+、Al3+等形成易溶於水的絡合離子,從而促進C3A與C4AF的溶解,加速硫鋁酸鈣的生成,同時降低體系中鋁離子與鈣離子濃度,促進C3S水化,進一步加速了混凝土早期強度的發展。

2.2早強劑複合時的結果及分析

在上述試驗結果的基礎上,分別選取三種早強劑的最佳摻量,作為複合時早強劑的摻量,進一步對比分析在早強劑複合的情況下,對混凝土早期強度及28d強度的影響,其具體的複合比例及試驗結果見表3。

對比表3中數據,當甲酸鈣摻量2.0%,三乙醇胺摻量0.07%時,混凝土早期強度的促進效果最好,其1d和3d立方體抗壓強度相較於素混凝土,分別提高了48.84%和34.63%。同時,在複合情況下,其它各組對混凝土早期強度的促進效果均好於早強劑單摻時的作用效果。可見,合理地進行早強劑的複合,可以充分發揮不同早強劑間的協同作用,進一步促進混凝土早期強度的發展,但並非早強劑複合的種類越多對於混凝土的促凝效果越好,當三種早強劑均採用最佳摻量加入混凝土中時,其早強效果反而低於甲酸鈣與三乙醇胺及甲酸鈣與硫酸鈉這兩種組合。目前,在對早強劑進行複合時,多採用無機鹽類與有機物類進行複合,以期獲得更高的混凝土早期強度,通過本試驗研究結果,建議在進行早強劑的複合時,可以同時在有機物類之間進行相互的組合。

3結論

通過對試驗結果的對比分析,本試驗研究主要得出如下結論:

(1)在早強劑單摻時,對於本試驗所選取的混凝土配合比,以甲酸鈣的早強效果最為明顯,其次分別為三乙醇胺和硫酸鈉;

(2)在三種早強劑進行複合時,以甲酸鈣和三乙醇胺複合效果最好,混凝土1d和3d的立方體抗壓強度分別提高了48.84%和34.63%;

(3)對早強劑進行複合時,並非所選取的種類越多,對於混凝土的早強效果越好,實際使用時應當合理選取早強劑的種類及其摻量。同時,對於目前早強劑複合時多採用無機物類與有機物類進行複合的情況,建議可以考慮更為多元化的組合,如有機物類與有機物類的組合等。(來源:《建材發展導向》2019.04)

相關焦點

  • 施工現場養護方式對混凝土抗壓強度的影響研究
    閻培渝等研究了養護溫度對於高強混凝土抗壓強度的影響規律,試驗結果表明標準養護最能反映混凝土內部結構的長齡期狀態,高溫養護和溫度匹配養護對於混凝土後期強度的發展存在抑制作用;田麗、林鵬等對比了養護溼度、養護溫度及齡期對混凝土抗壓強度的影響,發現溼度對於混凝土抗壓強度的影響最為明顯,提出早期保溼養護能夠有效保證實際工程中的混凝土抗壓強度;
  • 基於抗壓強度的負溫混凝土受凍臨界強度研究
    冬期施工中,混凝土早期受凍臨界強度是一項重要技術指標,為保證早期受凍後,混凝土後期強度不受損失,混凝土在凍前的強度必需超過臨界強度,受凍前的預養時間越長,受凍後的強度損失越小。各國冬期施工規程中對受凍臨界強度數值的規定各不相同,有的按強度給出2.5~5.0MPa,有的按設計強度等級百分比給出f28的5%~40%,範圍較大,可能和使用的外加劑品種、摻量、配合比設計、試驗方法等差異有關。
  • 混凝土管用混凝土抗壓強度試驗方法
    混凝土管用混凝土抗壓強度試驗方法 發布日期:1989-00-00 一、主題內容與適用範圍  本標準規定了檢驗預應力混凝土輸水管(震動擠壓工藝和芯繞絲工藝)、混凝土和鋼筋混凝土排水管(離心、懸輥、立式擠壓及立式震動工藝)制管用混凝土立方試體抗壓強度的試驗儀器與設備
  • 混凝土中使用甲酸鈣作早強劑對鋼筋有腐蝕嗎?
    無論在什麼季節都要求混凝土儘快達到強度指標,並保證其抗壓、抗折、抗磨等耐久性質量。傳統含氯鹽的早強劑會加速混凝土中鋼筋的鏽蝕,逐漸被新型的低溫早強劑甲酸鈣所代替。早強劑是指能提高混凝土早期強度,並且對後期強度無顯著影響的外加劑。
  • 機制砂的壓碎指標對混凝土抗壓強度的影響
    《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質量及檢驗方法標準》JGJ52-2006規定:機制砂的總壓碎指標值應小於30%。那麼,機制砂的壓碎指標對混凝土的抗壓強度有著怎樣的影響呢?我們試驗如下:1.試驗原材料水泥:海鑫P·S32.5礦渣矽酸鹽水泥。礦粉:彤陽S105級礦渣粉。
  • 混凝土抗壓強度試驗
    •(三)試驗步驟 •試驗前,應選好試模尺寸,混凝土強度試驗所用試模尺寸與骨料最大粒徑的關係 見表試3-1 •1.將試模檫乾淨並在其內塗一薄層機油。 •2.將混凝土拌合物均勻攪拌,一次裝滿試模。裝料時,應用抹刀沿 試模內壁略加插搗,並應使混凝土拌合物稍有富裕。
  • 後加水量對預拌混凝土抗壓強度影響探討
    任意增加用水量,不僅抵消混凝土試配過程中給出的強度富餘,而且很容易導致工程質量不合格,因此,後加水的危害已普遍達成共識。此外,若出現預拌混凝土中某組成材料不合格或配合比設計本身有問題,也會導致工程質量出現嚴重問題。混凝土澆筑後,若出現強度過低,要了解是否完全由後加水導致的,可在各組成材料及配合比設計都滿足要求的基礎上,通過研究後加水對預拌混凝土抗壓強度的影響規律並結合工程實際進行初步判定。
  • 混凝土後加水對其抗壓強度影響的量化分析
    「對混凝土結構整體質量損害程度」「對企業品牌負面影響」等等,問題多多,探究明確這幾個問題後,能夠幫助我們對混凝土違規加水現象進行有效治理。有學者通過研究得出結論:「為彌補泵送混凝土坍落度損失而採取的人為二次加水使其強度損失10%~20%」,這一結論過於寬泛,沒有明確加水數量對強度產生的如此影響,需進一步深入研究。
  • 圖文詳解混凝土抗壓強度試驗方法
    混凝土是現代建設工程中必不可少的材料。抗壓強度是混凝土最為重要的指標,在現場澆築混凝土時需要進行抽樣送檢,在達到28d齡期時在實驗室進行抗壓強度檢測。在混凝土結構工程中,混凝土的強度是通過混凝土試件抗壓強度試驗的結果進行檢驗評定,因此混凝土抗壓強度試件的取樣、製作、養護和檢驗各環節是各施工單位應引起高度重視的一項工作。
  • 新標準下月實施,混凝土抗壓強度試驗、抗折強度試驗這樣做才對
    12月1日,《混凝土物理力學性能試驗方法標準》(GB/T50081-2019)即將實施,舊標準(GB/T50081-2002)同時廢止。新標準對混凝土抗壓強度、軸心抗壓強度、抗折強度試驗等5個試驗做了修訂,增加了11個新的試驗方法。這些試驗究竟該怎麼做?
  • 混凝土的軸心抗壓強度?抗壓強度有什麼區別?抗壓強度標準值?
    來吧,先看標準概念:一、 混凝土立方體抗壓強度(fcu):製作邊長為150mm的立方體試件,在標準條件(溫度20±2℃,相對溼度95%以上)下,養護到28天後測得抗壓強度。二、 混凝土立方體抗壓標準強度(fcu,k):是指按標準方法製作和養護的邊長為150mm的立方體試件,在28d後用標準試驗方法測得的抗壓強度總體分布中具有不低於95%保證率的抗壓強度值(以C30混凝土為例,100個裡有95個都大於等於30MPa)。
  • 膠凝材料級配效應對混凝土強度的影響!
    0~30μm之間的顆粒提供,其中0~10μm顆粒提供早期強度,10~30μm顆粒提供後期強度。後來富勒曲線又被A.Hummel和K.Wesche等學者優化,因為早期富勒曲線並沒有把顆粒形狀和表面特性考慮進來。而進入新世紀,隨著高性能混凝土的迅猛發展和對混凝土耐久性的高度重視,這一理論被國內外學者更加深入和系統地研究,並延伸到混凝土結構密實性和混凝土耐久性等方面。近十年,有專家、學者明確指出,混凝土強度和耐久性主要取決於膠凝體系基體特性和膠凝體系基體與集料的粘接特性。
  • 回彈法檢測混凝土抗壓強度的可靠性探討
    我國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促進了混凝土技術的進步,受商品混凝土的普及以及施工技術的變化等影響,市場上對回彈法檢測混凝土強度的不確定性這一話題存有多種觀點。因此,本文主要探討混凝土抗壓強度測試中回彈檢測法的可靠性。 1 混凝土表面硬度與強度的關係 混凝土承受外部作用力侵入的能力稱為表面硬度。
  • 混凝土立方體抗壓強度試驗步驟進行方法
    【學員問題】混凝土立方體抗壓強度試驗步驟進行方法?  【解答】(1)試件從養護地點取出後應及時進行試驗,將試件表面與上下承壓板面擦乾淨;  (2)將試件安放在試驗機的下壓板或墊板上,試件的承壓面應與成型時的頂面垂直。
  • 混凝土試件立方體抗壓強度試驗步驟
    【學員問題】混凝土試件立方體抗壓強度試驗步驟?  抗壓強度計算與確定:  取3個試件的算術平均值為強度值,當最大值或最小值與中間值得差超過中間值得15%,則捨棄最大與最小值,取中間值為抗壓強度,若同時超過中間值的15%,則結果無效。  以上內容均根據學員實際工作中遇到的問題整理而成,供參考,如有問題請及時溝通、指正。
  • 鑽芯法檢測混凝土構件抗壓強度試驗實施細則
    鑽芯法檢測混凝土構件抗壓強度試驗實施細則:1、接受工地委託後,首先要掌握工程結構的基本情況;考慮用本方法檢測的適應性。本方法適用於素混凝土結構和鋼筋混凝土結構;一般不應用於預應力結構,也不適應用於強度等級低於C10的結構。
  • 廢漿體對C30、C40混凝土性能影響的研究
    3.2 結果與分析1)漿體的濃度及摻量對C30混凝土性能影響。漿體的濃度及摻量對混凝土工作性能、抗壓強度、凝結時間影響見表1,C30混凝土配合比見表2。漿體濃度及摻量對C30混凝土擴展度影響。漿體濃度及摻量對C30混凝土抗壓強度影響:摻入漿體後,混凝土的3、7、28d抗壓強度均高於對照試樣WS-1,漿體濃度不變時,隨著漿體摻量的增加,抗壓強度呈上升趨勢,在漿體的摻量不變時,漿體的濃度越高,抗壓強度則越高,一是因為漿體鹼性較高,加速了膠材的水化過程;二是因為漿體中含有部分未水化完全的水泥,活性礦粉、粉煤灰顆粒,在養護過程中繼續水化,作為微集料填充在空隙中
  • 煤矸石陶粒混凝土微觀孔結構特徵及抗壓強度
    基於低場核磁共振技術(NMR),研究了煤矸石陶粒取代率對混凝土微孔結構特徵和抗壓強度的影響。 根據研究目的,煤矸石陶粒體積取代率確定為0%,20%,40%和60%4種情況,水灰比均為0.45,分別表示為S45C0,S45C2,s45C4,s45C6.核磁共振試驗採用擊100 mm×100 mm的圓柱體試件,抗壓強度試驗採用100 mm×100 mm x 100 mm的立方體試件。煤矸石陶粒混凝土的配合比見表3。
  • 不要小看工程施工甲酸鈣提高的那點強度效果
    工程施工混凝土砂漿領域並不是簡單的工匠和泥,說複雜是因為不像塗料那麼成熟,好多的反應機理配方需要經過詳細的研究、試驗。聚合物與水泥相互作用形成了固化體,用甲酸鈣提高強度效果簡單來說,是用於混凝土拌和的外加劑,有提高混凝土早期強度,對於早期脫模、提高混凝土防凍性能、提前使用混凝土結構等目的。
  • 混凝土為什麼規定28d的強度為標準強度
    在正常的養護條件下,前七天抗壓強度增長較快,7d~14d之間增長稍慢,而28d以後,強度增長更是比較緩慢。也就是說,28d以後抗壓強度為標準強度,作為設計和施工檢驗質量的標準。顯然,如果以小於28d的強度作為標準強度,將使混凝土的性能不能充分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