齒輪如何幫助火箭實現飛行,讓飛機的螺旋槳轉起來;疫情防護為什麼要佩戴口罩;負壓隔離艙如何工作;隔離病房分區遵循了什麼科學原理……在北京科學中心,孩子們可以通過觀看展覽、做趣味遊戲等方式,找到答案。今天上午,為期一周的2020年全國科普日北京主場活動暨第十屆北京科學嘉年華拉開帷幕,抗疫科普宣傳成為今年科學嘉年華的一大亮點。
上午9點半,嘉年華正式開始。大批市民掃完健康碼,從東門進入嘉年華的主會場——北京科學中心,不少人都是全家總動員。今年,北京科學中心專門設立了首都科技創新成果展、具象數學展等100多場科普活動,還將舉辦2020科技賦能——人工智慧名師工作室專場活動,邀請一線創客老師進行技術講解與課題互動,讓更多青少年感受到人工智慧的魅力與能量。
嘉年華現場,以「人類與傳染病的博弈」為主題的首都科技創新成果展吸引了不少觀眾。展覽通過圖片、視頻等方式展示了人類與天花、鼠疫等多種傳染疾病的鬥爭歷程,介紹了阻擊傳染病中湧現出的先進人物,包括鍾南山、陳薇等此次抗擊新冠肺炎的英雄。在實物、模型展示區,負壓隔離艙、紅外血管成像儀、R50呼吸機等一批在抗疫中發揮重要作用的裝備亮相,並以通俗的文字介紹了它們的強大功能。現場還設置了「迷失」病房互動區,可以讓青少年們通過迷宮遊戲,理解傳染病防設置清潔區、半汙染區、汙染區的科學原理和重要作用。
在首都科技創新成果展現場,記者見到了來自天津的王女士,她和愛人一大早帶著兩個孩子乘坐高鐵進京,來到北京科學中心看展覽。「我們是從網上看到嘉年華的消息,就帶孩子過來了。」王女士說,兩個孩子一個8歲,一個3歲,正是建立科學啟蒙的時候,應該讓他們知道一些防疫知識,感悟抗疫的精神力量。
記者從北京市科協獲悉,本次全國科普日暨北京科學嘉年華將一直持續到9月25日。科普日期間,全市16個區和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的科技企業、學會、學校、科研院將開展校園科普、科研科普、農業農村科普、衛生健康科普等一系列活動,讓市民感受奧妙無窮的科學魅力。
據中國科協介紹,全國科普日期間,中國科技館也將舉行一系列主場活動,包括科技專家、科普專家就疫情防控等公眾關注問題進行交流;推出「大醫精誠 無問西東——中西醫結合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紀實展」和「全面小康•科技同行」專題展覽等。
此外,2020年全國科普日活動還著重打造了科普日雲平臺(https://www.kepuri.org/),為全國各地、各領域的科普活動主辦方提供展現平臺,為公眾提供豐富選擇。截至目前,平臺匯聚的活動數量已突破14500個,參與人數超過500萬,平臺上線的活動包含現場直播、科普視頻、雲遊科普日現場、知識競賽、科普課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