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9-25日,第十屆北京科學嘉年華在首都地區全面鋪開。北京科學嘉年華是由北京市科學技術協會主辦的面向社會、服務公眾的大型公益性、群眾性科普品牌活動,是2020全國科普日北京主場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自2011年起已成功舉辦九屆。今年活動以「決勝全面小康,踐行科技為民」為主題,包括北京科學嘉年華主場活動、首都科普聯合行動、北京雲端科學嘉年華、首都科普掃碼打卡等四大活動板塊。作為嘉年華主場的北京科學中心,為大家準備了一系列有趣、好玩、又漲知識的活動,從9月19日到9月25日,連續一周的「科學盛宴」讓你嗨不停!
在太陽系八大行星之中,火星是除了金星以外距離地球最近的行星,也是最近似地球的天體之一。地球上有江河湖海,那麼火星呢,和地球一樣嗎?
2020年9月22日下午2點半,北京科學中心小球大世界進行了遠程直播課《火星找水》,北京小學科學課骨幹教師通過網絡的形式與京津冀及廣東地區學校師生進行在線互動。
學校老師根據學生是否認為火星上有水將學生分為兩組,然後讓學生觀察火星表面的狀態,找出證明自己觀點的證據。老師通過使用對比、分析、推理、質疑、實驗驗證等方法,引導孩子進行科學思考,形成用證據說話的意識,提升審辨思維能力。
此次活動北京科學中心和北京市朝陽區垂楊柳中心小學馨園分校作為直播主場,京津冀及廣東地區作為直播分場。此種基於網際網路的互動教學模式,突破了學習時間和空間的局限,使場館資源和課程資源得以共享,有助於實現教育公平、促進優質教育的均衡發展。
京津冀及廣東地區學校參與此次課程直播,包括北京市東城區府學胡同小學、北京小學通州分校、北京市朝陽區實驗小學潤澤分校、北京市朝陽區垂楊柳中心小學馨園分校、芳草地國際學校遠洋小學、首都師範大學附屬實驗學校、北京市宣武青少年科學技術館、張北縣張北鎮樹兒灣小學、遷西縣第三實驗小學、天津大港中學、廣東省佛山市南海區鹽步職業技術學校、廣東佛山南海區第一中學。現場參與課程直播的學生人數為906人,觀看直播人數為187人。
它們被稱為「小黃鴨艦隊」。讓人不可思議的是,這群不起眼的小黃鴨,竟然能在波濤洶湧的海面上漂流達15年之久,它們都遇到了什麼?讓我們沿著它們的漂流軌跡去一起探索海洋的奧秘吧。
2020年9月22日上午,北京科學中心科技輔導員宋男迪老師以「小黃鴨艦隊」漂流路線為線索,引發觀眾思考什麼是洋流,洋流是怎樣形成的、洋流是如何分布的等問題,讓觀眾理解自然界中物質是運動的、運動具有一定的規律性。
宋老師利用小球大世界展現的技術優勢,使青少年能夠直觀的看到南北半球洋流的運動規律。除了表層洋流以外,海洋中還存在著深層洋流,它們共同組成了一條溫鹽環流帶,將所有的大洋連接在一起。通過洋流知識的講解,使青少年明確事物之間的普遍聯繫,從而辯證地看待地理問題,培養青少年的綜合思維能力。
晴朗的夜晚,大家仰望天空時,可能會看到這樣璀璨的銀河系星圖。所謂「星漢燦爛,若出其裡」正是如此。銀河系和我們所在的太陽系有什麼關係?
2020年9月22日下午,北京科學中心科技輔導員劉萍老師以「太陽系之旅」為題,向觀眾朋友介紹了太陽系和太陽系中八大行星的概況。劉老師採用類比的方式,以八大行星的顯著特點為導向,帶領觀眾了解八個行星獨特的一面。
水星是太陽系中最小的類地行星,由於它距離太陽最近,繞太陽一圈只需88天。金星上的溫度最高可達令人震驚的攝氏485度,足以融化鉛。木星是太陽系最大的行星,可以裝下1316個地球。土星是太陽系中唯一密度比水小的天體,它實際上能夠漂浮在水面上。天王星的亮度比較低,人們用肉眼看不見它。海王星被稱為「筆尖上發現的行星」。
如果您還想探索更多有關宇宙的奧秘,歡迎來小球大世界探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