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高考綜合改革方案昨日發布,為何是物理或歷史2選1門?政治、化學等6門科目等級賦分是什麼?合格考與選擇考如何組織?考生如何確定選擇考科目?……省教育廳、省教育考試院對此進行了權威解答。
合格考與選擇考如何組織?
合格考:普通高中在校生均須參加,是學生畢業和高中同等學力認定的主要依據;選擇考:如學生報名參加夏季高考,則必須按要求參加3門選擇考科目考試。
語文、數學、英語、思想政治、歷史、地理、物理、化學、生物學9門合格考科目,由省教育考試院統一組織實施,其中,語文、數學、英語3門合格考科目每年考1次,安排在1月開考;參加統一高考考生,可用統一高考的語文、數學、英語替代相應科目的合格考;非英語語種的外語科目合格考成績可使用高考時對應語種的科目考試成績。思想政治、歷史、地理、物理、化學、生物學6門合格考科目每年考2次,安排在1月和6月開考。信息技術、通用技術、藝術(或音樂、美術)、體育與健康合格考科目由地市教育局統一組織實施。
選擇考:由省統一命題、統一考試、統一組織閱卷、統一公布成績。選擇考從2021年開始實施,每年組織1次,時間安排在當年6月份全國統一高考科目考試結束後進行。
考生如何確定選擇考科目?
科學合理確定選擇考科目主要是要結合自身興趣特長和優勢、高校招生專業選考科目要求和普通高中辦學條件進行選擇。一是考生可根據個人志向、興趣愛好、自身優勢等因素,按照對各科的喜好程度進行選擇。二是考生要結合報考院校相關專業選考科目要求進行選擇。三是考生可根據所在高中的辦學條件、特色優勢等進行選擇。
選擇考科目由學生在高考報名時最終確定。高考報名前都可以更換所選擇的科目,高考報名結束後不可以更改。但在實際操作時,建議慎重考慮。因為無論哪一學科的學習,隨著內容難度的增加,都可能會遇到困難,這屬於正常現象,關鍵是考生要結合自身的優勢綜合考慮,儘早確定,儘量避免更換學科。
「3+1+2」模式和傳統的文理分科有何區別?
「3+1+2」的模式和傳統的文理分科有著本質上的區別。「3+ 1+ 2」的模式既體現了物理、歷史學科的基礎性作用,突出了高校不同學科專業選才的要求,也更加注重學生的全面發展,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學生可根據個人愛好、興趣、特長和擬報考學校及專業的招生要求以及高中學校的辦學條件,在12種組合中自主選擇,增大了考生的選擇面,而傳統文理分科僅有2種固定的組合供考生選擇。
「3+ 1+ 2」的模式中,學生參加全國統一高考的語文、數學、外語3個科目考試時不分文理,所有考生的考試試卷完全一致。而傳統文理分科的數學考試科目,試卷的內容和難度則是有區分的。
為何是物理或歷史2選1?
高校、普通高中和學科專家普遍認為,在高校人才培養中,物理是自然科學類專業的基礎性學科,歷史是人文社會科學類專業的基礎性學科。高中階段學習物理或歷史科目是大學階段學習自然科學類專業或人文社科類專業以及其他交叉學科專業的重要基礎。因此,將這兩個科目作為限選科目,有利於考生為進入大學開展專業學習奠定紮實基礎,有利於高校相關專業對學生的培養。
二是符合我省普通高中教育教學實際。我省各地普通高中辦學條件存在一定差異,將物理和歷史作為考生限選的科目之一,可以與現有師資、教室等條件有效銜接,引導不同地區、中學的學生合理選擇學習科目,科學規劃學業生涯,為進入大學繼續深造奠定堅實的專業基礎。
三是有利於學生多樣化成長發展。學生可從4門科目中選擇2門參加選擇考,理論上有12種組合。相比改革前文理分科的兩種學科組合方式,不僅增加了學生的選擇權,而且促進了文理交融,充分體現了以人為本、學其所好、考其所長的原則,更加符合教育發展規律和人才成長規律,為學生成長成才提供更多機會。
同時,為了便於投檔錄取,高校在安排招生計劃時,將分物理和歷史兩個類別分別編制;在錄取時,也將按照選物理的考生和選歷史的考生按兩個序列分別排隊錄取。也就是說,同一名考生無法同時在物理和歷史兩個隊列中排隊錄取,因此考生只能從物理和歷史中選擇1門參加選擇考。
4門選擇考科目成績為何要等級賦分?
由於考生選擇了不同的科目,不同學科試題難度差異和報考相應學科的考生群體不同,選考科目的卷面分不具有可比性。如,考生甲選考思想政治,考生乙選考化學,兩人都考了80分,考生甲排在所有選考思想政治考生的第100位,考生乙排在所有選考化學考生的第1000位。若簡單將他們各科成績相加計入考生總成績並進行比較,既不科學也不公平。因此,需要將不同科目的卷面分按照等級賦分方法換算為等級分(轉換後考生在選考科目中成績排序不變),以解決選考科目的卷面分不具有可比性的問題。
等級賦分的規則及優點分別是什麼?
我省普通高中學業水平選擇性考試科目每科卷面分為100分。等級分計算以30分作為等級分的賦分起點,滿分值為100分,1分1檔。將思想政治、地理、化學、生物學每門選擇性考試科目考生的卷面分從高到低劃分為A、B、C、D、E共5個等級,各等級的人數比例分別約為17%、33%、33%、15%和2%。將A至E等級內的考生卷面成績,依照等比例法則,分別換算到100~83、82~71、70~59、58~41和40~30五個分數區間,得到每個考生的等級分。
等級賦分能夠較好解決選擇性考試科目之間分數不可比、學生選考科目分數不能直接相加參加高校招生錄取的問題;此外,各等級的人數比例依據我省往屆考生的實際狀況劃定,符合廣東省情;其次,能夠確保考生每門選考科目成績排位順序不變以及最大限度保證考生的成績具有良好的區分度,滿足高校人才選拔需要。
錄取方式有什麼變化?
從2021年起,普通本科高校招生主要安排在夏季進行,夏季高考依據統一高考成績和高中學業水平選擇性考試科目成績、參考綜合素質評價進行錄取,以「院校專業組」方式實行平行志願投檔,即按照物理、歷史科目,分別編制專業招生計劃,分開劃線、分開投檔、分開錄取。
高考綜合改革後,普通高考招生錄取志願設置將主要採用「院校專業組」的組合方式,實行平行志願投檔錄取。具體志願填報方式和投檔錄取模式於2021年公布。
高校招生專業對選考科目有何要求?
在廣東招生的普通本科高校要根據人才培養對學生學科專業基礎的需要,分專業組在物理、歷史2門選擇性考試科目中提出1門科目要求,在思想政治、地理、化學、生物學4門選擇性考試科目中再提出不超過2門科目要求,提前向社會公布。同一院校專業組內各專業的科目要求須相同。考生的選擇性考試科目,須符合擬報考院校專業組對應的科目要求。
如某高校的某專業在物理、歷史2門中要求為「物理」,另外2門科目不限,則表示考生在3門選擇性考試科目中只要選考物理、其他2門任選都可報考該專業。省招生辦將匯總各招生高校提供的選考科目要求後,及時發布,供考生參考。
高考綜合改革是否會增加學生負擔?
高考綜合改革後,總體上會有效減輕學生負擔。改革後實行春季高考和夏季高考,且春季高考以專科為主,本科為輔;夏季高考以本科為主,專科為輔,這樣部分考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進行選擇和報考,參加春季高考並被高職院校錄取後可不參加夏季高考,從而減輕學生集中夏季高考備考的課業負擔和考試壓力。
改革後計入高考錄取的科目數量和考試次數沒有增加,還是6門科目,一次考試。實行「3+ 1+ 2」選考組合後,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特長和高校招生要求自主選擇,賦予學生更大的選擇權,學生可以揚長避短,減壓聚力,減少被動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