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雷射器有何用?中紅外雷射在微通孔鑽孔和矽片剝離潛力巨大!

2020-11-23 OFweek維科網

一氧化碳(CO)雷射器與廣泛使用的二氧化碳(CO2雷射器類似,都是以氣體作為工作介質產生雷射輸出。CO雷射器主要應用於科研和醫療方面,直到最近才在工業應用上嶄露頭角。本文重點關注CO雷射器在微電子製造業發揮重要作用的潛力,尤其是針對40μm以下的PCB微孔鑽孔和正在發展的雷射矽片剝離領域。

CO雷射背景

與遠紅外雷射(10.6μm)相比,光譜範圍在5-6μm之間的CO雷射在某些應用中具有兩大重要優勢。許多金屬、薄膜、聚合物、PCB介質、陶瓷和複合材料在較短的波長上有較高的吸收,因此可用較低的雷射功率來處理材料,這將有效降低熱影響區(HAZ)面積;此外,當材料在較短波長的透射率較高時,光可以穿透到材料的更深處,這對加工也是有利的。

波長較短的另一個優點是,由於衍射減弱,雷射可以聚焦到更小的光斑上,而衍射是隨波長線性擴展的。例如,在同一標準配置下,在工業應用中CO2雷射器實現最小光斑的波長在70-80μm之間,而CO雷射器則能在30-40μm間實現最小光斑。這意味著功率給定時,CO雷射焦點處的功率密度(通量)比CO2雷射高4倍。再結合在某些材料對5μm雷射有更強的吸收,使得這些材料能夠在低功率的CO雷射下進行加工。

不可否認的是,儘管CO雷射具備這樣的優點,但兩個關鍵操作阻礙其走向大規模商業化。首先,CO雷射以前只能在低溫下保持高效率運行;其次,CO雷射器的密封裝置遭受了快速的功率退化。所幸Coherent的工程師解決了這些問題。2015年,Coherent推出了一系列工業密封CO雷射器,它們能在室溫下高效運轉,其運行壽命可與CO2雷射器媲美。

目前,CO雷射器已經在陶瓷劃片、切割和鑽孔方面取得了成功。此外,還有其他潛力巨大的應用方向。

PCB通孔鑽孔

通孔鑽孔是一種重要的雷射應用,CO雷射器在這方面具有獨特的優勢。通孔是在電子印刷電路板(pcb)上鑽的小洞,其作用是使電子連接可以在層之間進行。與集成電路的發展一樣,市場需要不斷提高PCB板的電路密度,這反過來也產生了通孔孔徑更小的需求。

傳統的通孔是用機械鑽取的,這種方法仍然廣泛用於電路密度較低的PCB。而在1990年代中期,CO2雷射通孔鑽孔系統實現了100微米以下的PCB通孔的批量生產,這是與機械鑽孔系統難以實現的。目前,CO2雷射通孔鑽孔系統常用於生產孔徑在50到100μm間的通孔。

現在,隨著更高封裝密度需求的推動,通孔直徑也逐步趨向20至40μm。前文提到,CO雷射器具備將光束聚焦到更小點的能力,加上相對較高的輸出功率,使該技術成為更小通孔鑽孔應用的良好候選方案。

矽片剝離

除了傳統的PCB外,提高電路密度還會採用「高級封裝」技術,即將多個集成電路封裝在單個單元中,形成一個包含邏輯、內存及傳感器的功能單元。半導體器件的集成通常需要處理厚度小於100μm的組件,為提高稀釋、處理、轉移這些組件的效率,通常將其臨時鍵合在較厚的襯底上。

玻璃和矽都可作為這種臨時鍵合處理的襯底。雖然玻璃處理技術成熟並可達到高度的工業應用標準,但隨著對封裝工藝和材料的要求越來越嚴格,加上矽的物理特性(更高的導熱性、更匹配的熱膨脹、翹曲更少、與現有的半導體設備廣泛兼容)為其提供了諸多工藝技術優勢,人們更希望用矽來作為臨時鍵合的襯底。

在臨時鍵合後的剝離上,由於熱應力和機械應力的限制,熱滑動和機械剝離方法不如光學剝離方法有吸引力。但當前缺乏實用和低成本的光學剝離技術,這是廣泛推廣以矽作為臨時襯底的關鍵障礙。

目前用於玻璃襯底的剝離設備採用紫外雷射,但不幸的是,紫外波段對矽而言是不透明的,工業中非金屬材料加工的主力——CO2雷射器所發的遠紅外波段也在矽的透明窗口之外。目前還沒有可用於矽的雷射剝離技術。然而,室溫下的雷射矽片剝離技術是一個有吸引力的概念,它將成為矽作臨時襯底的重要推動力量。

實驗表明,典型的襯底厚度下,矽在CO輸出波長處是透明的。此外,CO雷射器有多種配置和功率範圍,可實現從納秒脈衝到連續波的輸出,功率級別達400W。這使得CO雷射器很適合處理各種釋放層和粘合劑,並與紡絲塗層和氣相沉積材料兼容。從工具集成的角度來看,CO雷射器與更成熟的CO2雷射接近,二者具有大量的接口共通性,從而為生產有價值的剝離系統提供了一條相對低風險的開發路徑。

結論

CO雷射器的中紅外輸出提供了一種過去極難獲得的光譜範圍內,這項技術的潛在應用正在探索和開發中。除了各種玻璃和陶瓷加工外,通孔鑽孔和矽片剝離是另外兩個顯示出巨大潛力的應用。

原作者:Coherent公司技術開發經理Peter Rosenthal、營銷總監Dirk Müller、產品營銷總監George Oulundsen。

相關焦點

  • 細微之處,大有不同 - 相干準分子雷射器助力通孔鑽孔工藝
    本期文章裡面,我們將為探尋相干準分子雷射器如何在先進封裝的另一個關鍵工藝 ---微通孔中發揮獨特優勢。點擊了解準分子雷射器在RDL製程中的應用。微通孔是在多層電路板上鑽出的微小孔,以在層之間以及電路元件之間實現電路連接。微通孔可以採用幾種技術來製造,包括光刻、蝕刻、噴砂、超聲波鑽孔或雷射燒蝕。傳統的光刻工藝需要對光刻膠材料進行曝光處理。
  • 三分鐘了解 紅外雷射器與紫外雷射器
    半導體端泵風冷雷射打標機由於結構優良,與其他類型雷射打標機相比具有極大優勢。其中,紅外雷射器與紫外雷射器是運用的最廣泛的兩種雷射器,現在對兩種雷射器做一下簡單的比較:   紅外YAG雷射器(波長為1.06μm)是在材料處理方面用得最為廣泛的雷射源。
  • 紫外雷射器與紅外雷射器在材料加工中有什麼區別
    近年來,隨著雷射器的可靠性和實用性的提高,加上計算機技術的迅速發展和光學器件的改進,促進了雷射打標機技術的發展。紅外YAG雷射器(波長為1.06μm是在材料處理方面用得最為廣泛的雷射源。但是,許多塑料和大量用作柔性電路板基體材料的一些特殊聚合物(如聚醯亞胺),都不能通過紅外處理或"熱"處理進行精細加工。  因為"熱"使塑料變形,在切割或鑽孔的邊緣上產生炭化形式的損傷,可能導致結構性的削弱和寄生傳導性通路,而不得不增加一些後續處理工序以改善加工質量。因此,紅外雷射器不適用於某些柔性電路的處理。
  • 【高能雷射】德國開發高能中紅外雷射器
    (Mittlerer-Infrarot-LaserfürdieHochenergie-Klasse——高能中紅外雷射器)。來自柏林和耶拿的合作夥伴正在聯合開發一種用於中紅外(MIR)光譜範圍的新型高能雷射光源。在聯合項目中,首次開發並演示了一種二極體泵浦固態雷射器,該雷射器波長為1.9微米,可在焦耳範圍內提供高雷射能量。該雷射源為醫療領域、材料加工和基礎研究領域的應用提供了巨大創新潛力。由於幾個基本挑戰,這種強大的脈衝雷射源在該波長範圍內尚未商業化。
  • 雷射在醫療器械製造中的四大用途
    雷射技術廣泛應用於醫療器械製造過程,包括打標、焊接、切割、微加工等,是名副其實的「瑞士軍刀」。這裡介紹工業雷射在醫療器械製造中的四大用途,以及採用的最合適有效的雷射器。1. 雷射打標——用於對公司、產品和零件的信息標識和可追溯我們常見的醫療器材,包括骨螺釘、起搏器、聽覺植入器和內窺鏡器械等,都會用雷射打上標識。
  • 短波紅外雷射在光電偵察與反偵察中的應用
    正是由於短波紅外雷射的以上特徵,使其已經成為雷射軍事應用的一個重要發展方向。尤其是隨著微型鉺玻璃雷射器和小型摻鉺光纖雷射器技術的日益成熟,短波紅外雷射在光電偵察與反偵察中的應用必將會越來越廣泛。根據短波紅外雷射產生機理的不同,有三大類的短波紅外雷射器,分別是半導體雷射器、光纖雷射器和固體雷射器。
  • 雷射在醫療器械製造中的用途
    雷射打標——用於對公司、產品和零件的信息標識和可追溯我們常見的醫療器材,包括骨螺釘、起搏器、聽覺植入器和內窺鏡器械等,都會用雷射打上標識。雷射打標能夠永久提供公司和產品信息,具有耐腐蝕性從而確保長期可追溯性,是一種直接標識部件的方法(DPM),也是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認可的標識方法。
  • 雷射技術助力電子製造與材料加工-高功率基模固體倍頻雷射器及其應用
    應用二:電子領域的高端陶瓷劃片與鑽孔 陶瓷是電子行業非常重要的絕緣和導熱材料,應用非常廣泛,陶瓷雷射加工可以簡單的劃分為低端的陶瓷加工、中高端陶瓷加工。目前常採用的雷射源有二氧化碳雷射器、燈泵固體雷射器、二極體側泵固體雷射器、光纖雷射器、紫外雷射器等。用戶要求不同,選擇不同的雷射器。
  • 紫外雷射在微細加工技術中的優勢研究
    因為"熱"使塑料變形,在切割或鑽孔的邊緣上產生炭化形式的損傷,可能導致結構性的削弱和寄生傳導性通路,而不得不增加一些後續處理工序以改善加工質量。因此,紅外雷射器不適用於某些柔性電路的處理。除此之外,即使在高能量密度下,紅外雷射器的波長也不能被銅吸收,這更加苛刻地限制了它的使用範圍。
  • 矽雷射器輸出中紅外雷射
    Jason Palmer     目前,雷射器的輸出波長很難覆蓋電磁波譜中的中紅外波段,已有的中紅外雷射器不但體積龐大,而且結構複雜。而小型中紅外矽雷射器的問世有望使這一局面在不久的將來得到改觀。     英特爾公司的研究人員Haisheng Rong和他的同事在矽片上展示了世界上第一款中紅外輸出的「級聯拉曼」雷射器。2006、2007年研究人員就提出了中紅外矽雷射器的設計原理,即在一個設計巧妙的矽微腔中,使泵浦光經歷多次斯託克斯頻移,最終獲得中紅外雷射輸出。
  • 雷射旋切鑽孔技術在半導體行業的應用
    引言隨著工業技術的高速發展,高準確度微小孔應用在各行業中,其發展趨勢是孔徑小、深度大、準確度高、應用材料廣泛(如高強度、高硬度、高韌性、高熔點的金屬、陶瓷、玻璃、高分子材料、晶體等物質)。傳統的微孔加工技術主要包括機械加工、電火花、化學腐蝕、超聲波打孔等技術,這些技術各有特點,但已經無法滿足更高的微孔加工需求。
  • DOE光束整形器在雷射加工及材料處理領域的應用
    因為玻璃吸收較低,因此需要更高功率的雷射;使用DOE可增加焦深,使得能量在玻璃的內部沉積,實現單次切割,而不需要調整焦點位置後再次掃描。這種方式對於隱裂切割特別有用:透明材料內部的局部受熱使得切縫變脆而不是熔融,後續再採用機械方式沿切縫分離,形成理想的斷縫。
  • 微美全息在3D脈衝雷射自動駕駛領域獲專利證書 | 美通社
    原標題:微美全息在3D脈衝雷射自動駕駛領域獲專利證書 | 美通社   微美全息軟體有限公司(納斯達克: WIMI)獲得光學全息用的3D全息脈衝雷射處理裝置的專利
  • PCB市場為何能給雷射企業帶來增長動能?高功率納秒紫外雷射器有何...
    而在這樣的環境下,OFweek雷射網發現與PCB加工相關的雷射市場卻仍保持增長,在部分上市公司披露的數據中,PCB業務的訂單成了支撐業績增長的主要動力。PCB市場的發展情況如何?又為何能為雷射企業帶來巨大的增長動能呢?
  • 雷射器的特點與在半導體行業中的加工應用介紹
    除了雷射系統的不斷發展,新的加工技術和應用、光束傳輸與光學系統的改進、雷射光束與材料之間相互作用的新研究,都是保持綠色技術革新繼續前進所必須的。下文圍繞紫外DPSS雷射器、準分子雷射器、光纖雷射器在半導體行業中的加工應用,展開論述。 紫外DPSS雷射器在LED晶圓劃片中的應用 DPSS是全固態半導體雷射器的簡稱。
  • 納秒雷射、皮秒雷射、飛秒雷射,你分得清嗎?
    隨著脈衝能量急劇上升,高功率密度足以剝離外層電子。由於雷射與材料相互作用的時間很短,離子在將能量傳遞到周圍材料之前就已經從材料表面被燒蝕掉了,不會給周圍的材料帶來熱影響,因此也被稱為「冷加工」。憑藉冷加工帶來的優勢,短與超短脈衝雷射器進入到工業生產應用當中。
  • 雷射產業市場與應用趨勢分析
    而傳統的二氧化碳雷射器、固體雷射器(鉺固體雷射器、銩固體雷射器等)則屬於中紅外、遠紅外 波長範圍。 按照工作方式來劃分,光纖雷射器又可劃分為連續出光、脈衝出光,介於兩者之間的為準連續雷射。
  • 雷射脈衝持續時間對HAZ的影響
    使用已建立的成套工具,今天大多數的微通孔都是由二氧化碳雷射器形成的。 該工藝的一個缺點是會在載板內產生大量的熱量,這將導致在每個鑽孔位置形成熱影響區(HAZ),因此會影響最小導通孔節距、尺寸,以及質量。
  • 高功率皮秒/飛秒雷射器開創應用新天地
    用超短脈衝雷射實現冷消融、冷切割和冷鑽孔,是二十多年來人們一直期望能夠在工業應用中實現的一個願景。在過去十年間進行的一些早期實驗中,人們用鈦藍寶石放大器產生超快雷射,這些實驗已經證明了超短雷射脈衝在精密機械加工領域所擁有的巨大潛能。但是對於精密機械加工而言,到底多短的脈衝才能滿足精密加工的要求呢?當雷射脈衝作用到材料上時會發生怎樣的反應?對脈衝與材料的作用時間範圍有何要求?
  • HBr光纖氣體雷射器實現4μm波段中紅外雷射輸出
    導讀中紅外波段雷射波長涵蓋了大多數分子振動吸收峰,在軍事、生物醫療及大氣通信等領域有重要的應用價值和廣泛的應用前景。引言中紅外波段雷射波長涵蓋了大多數分子振動吸收峰,在軍事、生物醫療及大氣通信等領域有重要的應用價值和廣泛的應用前景。到目前為止,已經有很多方案被用於產生中紅外雷射,其中光纖雷射器最有希望實現緊湊、穩定、高效的中紅外雷射輸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