矽雷射器輸出中紅外雷射

2020-11-24 OFweek維科網

    作者: D. Jason Palmer

 

    目前,雷射器的輸出波長很難覆蓋電磁波譜中的中紅外波段,已有的中紅外雷射器不但體積龐大,而且結構複雜。而小型中紅外矽雷射器的問世有望使這一局面在不久的將來得到改觀。

 

    英特爾公司的研究人員Haisheng Rong和他的同事在矽片上展示了世界上第一款中紅外輸出的「級聯拉曼」雷射器。2006、2007年研究人員就提出了中紅外矽雷射器的設計原理,即在一個設計巧妙的矽微腔中,使泵浦光經歷多次斯託克斯頻移,最終獲得中紅外雷射輸出。

 

    2004年1月,加州大學電子工程師Ozdal Boyraz展示了世界上第一款拉曼矽雷射器,他表示:「拉曼效應是拓展已有雷射器輸出光譜範圍的有效工具。拉曼效應與波長無關,拉曼頻移的大小由振蕩聲子決定,一階拉曼效應產生的頻率下轉換信號可以作為下一階拉曼效應的泵浦光。」

 

    Boyraz的研究結果表明,矽中一階拉曼效應的峰值波長在1675nm處。通過級聯的拉曼效應可以將輸出波長拓展到中紅外波段(見圖1)。在二氧化矽光纖和微腔中已經展示了級聯的拉曼效應,但是光纖在中紅外波段損耗較大。相比之下,矽在中紅外波段不但拉曼增益較高,而且損耗很小。

 

 

    圖1. 絕緣體上的矽拉曼雷射器,諧振腔採用跑道形結構,波長為1550nm的泵浦光通過拉曼效應產生頻率下轉換的波長為1686nm的一階Stokes光,一階Stokes光作為二階拉曼效應的泵浦光,通過多階拉曼級聯效應,最終獲得中紅外雷射輸出。

 

    光譜純度


    英特爾光子技術實驗室的負責人Mario Paniccia一直致力於推動矽雷射器的研究,Mario Paniccia表示:「這項研究始於對微處理器進行光學測試的過程中,我們發現測試設備異常昂貴,所以打算開發基於矽的光學設備。在研究過程中,我們瞄準了拉曼效應,並且認定如果我們沿著這條路一直走下去,一定可以獲得中紅外雷射輸出。」

 

    英特爾研發的這款雷射器由絕緣體上的矽波導形成,諧振腔採用跑道形結構,腔長為3cm(見圖2)。輸入泵浦光的波長為1550nm,輸出拉曼雷射波長範圍為1686~1848nm,二階拉曼輸出的峰值功率高達5mW。通過改變泵浦光的波長,同時溫控諧振腔保證泵浦光與諧振波長相匹配,可以實現波長可調的雷射輸出。由於載流子吸收效應將極大地降低諧振腔內的拉曼增益,因此通過在波導的兩側添加p-i-n電極消除載流子效應。在偏置電壓為25V時,載流子吸收效應降低35倍。

 

    Paniccia表示:「實驗結果令人非常驚訝,輸出光譜的純度和穩定性都非常高,輸出雷射的超低線寬甚至已經超出了測量儀器的精度。為了驗證該款雷射器在氣體傳感領域的應用,研究人員測量了水和甲烷的吸收光譜。通過獲得的高解析度光譜,甚至可以觀察到甲烷分子的軌道效應。」

 

    潛在應用


    Boyraz對這一結果非常感興趣,他認為:「這一結果為開發室溫工作、輸出波長為2.5~7μm的高功率中紅外雷射器帶來了曙光。從通信波段拓展到中紅外波段是一個巨大的挑戰,基於目前的研究結果,要真正實現這一目標仍然有一段很長的路要走。在每一次頻率下轉換的過程中,拉曼效應都必須與非線性損耗競爭,這些非線性損耗包括簡併和非簡併的雙光子吸收,以及載流子吸收。」Boyraz建議將泵浦光的波長控制在2μm附近,這樣非線性損耗將降低幾個數量級。

 

 

    圖2. 利用成熟的CMOS工藝,「無鏡」環腔雷射器可以集成在一塊晶片上。通過直波導將泵浦光耦合輸入,同時將拉曼雷射耦合輸出。波導和諧振腔之間的定向耦合器通過恰當的設計,可以控制泵浦光和拉曼雷射的輸入與輸出。

 

    拉曼矽雷射器的小尺寸和低閾值特性使得其特別適合作為微型傳感器,並與無線發射器相結合,使其在工業領域有廣泛的應用前景。該款雷射器的潛在應用還包括生命科學領域。Paniccia表示下一步是設計寬波段工作的可調諧耦合器,用於製備小型紅外光譜儀。

 

    參考文獻


1. O. Boyraz and B. Jalali, Opt. Express 12, 5269 (2004).
2. Rong et al., Nature Photonics, DOI: 10.1038/nphoton.2008

相關焦點

  • HBr光纖氣體雷射器實現4μm波段中紅外雷射輸出
    國防科技大學王澤鋒教授課題組首次將HBr氣體充入空芯光纖中,以自行搭建的窄線寬可調諧2 μm摻銩光纖放大器為泵浦源,室溫下實現了連續波4 μm波段的中紅外雷射輸出。引言中紅外波段雷射波長涵蓋了大多數分子振動吸收峰,在軍事、生物醫療及大氣通信等領域有重要的應用價值和廣泛的應用前景。到目前為止,已經有很多方案被用於產生中紅外雷射,其中光纖雷射器最有希望實現緊湊、穩定、高效的中紅外雷射輸出。
  • 短波紅外雷射在光電偵察與反偵察中的應用
    正是由於短波紅外雷射的以上特徵,使其已經成為雷射軍事應用的一個重要發展方向。尤其是隨著微型鉺玻璃雷射器和小型摻鉺光纖雷射器技術的日益成熟,短波紅外雷射在光電偵察與反偵察中的應用必將會越來越廣泛。根據短波紅外雷射產生機理的不同,有三大類的短波紅外雷射器,分別是半導體雷射器、光纖雷射器和固體雷射器。
  • 雷射對射和紅外對射的性能比較
    組成雷射對射的雷射發射機和雷射接收機,分開安裝在兩個護罩內,面對面成對安裝使用;在雷射發射機和雷射接收機之間利用經過調製後的一條或者多條雷射光束形成一個可靠的防護面,當雷射接收機可靠接收到雷射發射機發出的調製信號時,雷射接收機判定雷射入侵探測器工作正常,就會維持當前的輸出信號不變;當雷射接收機接收不到雷射發射機的調製信號時(雷射發射機和雷射接收機之間有物體阻斷雷射射線或者雷射發射機出現故障
  • PM2.5傳感器中,雷射、紅外原理之間的區別
    >紅外原理PM2.5傳感器與雷射原理PM2.5傳感器。 後來雷射型PM2.5傳感器的誕生,可以精確測量PM2.5濃度,主要應用在PM2.5檢測領域,可嵌入到家用(車載、手持)空氣檢測儀、空氣淨化器中,新型雷射型PM2.5傳感器是基於定量測量,可檢測0.3μm的顆粒物,能夠精確測量PM1.0、PM2.5、PM10的數值,精度高。 那麼兩者之間有什麼區別呢?
  • 使用結構緊湊的中紅外光源的雷射來探測溫室效應的氣體
    江蘇雷射聯盟導讀: 據悉,據《Nature Communications》報導,來自洛桑聯邦理工學院的研究人員,開了了一個標準的雷射和光子晶片所組成,使用中紅外的光源來探測溫室效應的氣體和其他氣體。
  • PM2.5檢測儀哪家強,雷射還是紅外?
    PM2.5作為霧霾的主要成分開始被人們廣泛關注,而針對空氣中PM2.5的檢測儀器也層出不窮。那麼問題來了雷射PM2.5檢測儀好還是紅外的好?  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首先要科普一下,什麼是雷射PM2.5檢測儀?什麼是紅外PM2.5檢測儀?
  • 上海光機所在可應用於近紅外雷射的Nd:CeF3晶體研究中取得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微納光電子功能材料實驗室在可應用於近紅外雷射的Nd:CeF3晶體研究中取得進展,揭示該晶體的偏振吸收與發射光譜及熱學性能。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Journal of Luminescence上。近紅外波段雷射在環境監測、雷射通信及醫療等領域具有應用潛力。
  • Nature子刊:使用結構緊湊的中紅外光源的雷射來探測溫室效應氣體
    江蘇雷射聯盟導讀:據《Nature Communications》報導,來自洛桑聯邦理工學院的研究人員,開了了一個標準的雷射和光子晶片所組成,使用中紅外的光源來探測溫室效應的氣體和其他氣體。這一團隊使用一個商業的光纖雷射器並將其整合進一個波導的晶片中來可靠的產生波長在中紅外波段的光波。
  • 充滿氮氣的中空光纖使得雷射的光譜可調製到紅外波長的範圍
    江蘇雷射聯盟導讀:來自加拿大的研究人員,報導了一種新的可以調製雷射光譜到紅外的波長範圍的新技術,使用充滿氮氣的中空光纖來傳輸比輸入的雷射脈衝要短的光學脈衝,可以實現高的空間質量的傳輸。而現有的超快雷射技術,要麼不能,要麼不太容易在紅外波長範圍內實現調製,需要非線性的工藝、階段和/或部件來轉移發射的波長。
  • 對於PM2.5檢測儀而言,雷射和紅外的哪種比較好
    如今,人們對空氣品質的關注度越來越高,而針對空氣中PM2.5的檢測儀器也層出不窮,那麼問題來了,什 麼PM2.5檢測儀好呢?在當前粉塵顆粒PM2.5檢測領域中,PM2.5檢測儀主要採用兩種粉塵檢測網關:紅外粉塵檢測網關和雷射粉塵檢測網關。
  • 將雷射調諧到紅外波長的創新方法
    美國國家科學研究所(INRS)的研究人員發現了一種經濟有效的方法,可以將雷射的光譜調到紅外波段,這對許多雷射應用都很有意義。
  • 中科院半導體所推出新型雷射紅外夜視儀
    中科院半導體所公司推出SUN 系列半導體紅外雷射光源及夜視儀,主動紅外雷射夜視/監視系統廣泛應用於邊防、公安、油田、漁場、林場、果園等場所和領域。其中,攝像機也可由監視器替代組成實時監控系統。    照明設備是影響拍攝效果的重要因素。
  • 【高能雷射】德國開發高能中紅外雷射器
    (Mittlerer-Infrarot-LaserfürdieHochenergie-Klasse——高能中紅外雷射器)。來自柏林和耶拿的合作夥伴正在聯合開發一種用於中紅外(MIR)光譜範圍的新型高能雷射光源。在聯合項目中,首次開發並演示了一種二極體泵浦固態雷射器,該雷射器波長為1.9微米,可在焦耳範圍內提供高雷射能量。該雷射源為醫療領域、材料加工和基礎研究領域的應用提供了巨大創新潛力。由於幾個基本挑戰,這種強大的脈衝雷射源在該波長範圍內尚未商業化。
  • 雷射紅外技術在安防行業中應用的困惑
    雷射紅外技術作為在安防行業應用最早的紅外技術之一,至今已經有10年的歷史,雷射技術的使用主要集中於森林防火、油田和邊防監控等特定場所,使用量相比普通紅外非常小,未對安防行業造成較大影響。那麼雷射紅外是否適合在安防行業大規模應用呢?又是什麼原因阻礙雷射紅外技術無法在安防行業大規模應用?
  • 上海光機所首次演示大能量中紅外飛秒渦旋雷射系統
    中紅外高峰值功率的渦旋雷射在驅動高次諧波產生具有軌道角動量的X射線方面具有重大應用前景,因而光學旋渦的產生和操控受到了廣泛的關注。但是,由於螺旋相位板、空間光調製器等器件的損傷閾值限制和透射率低等因素,難以使用這些器件直接產生高峰值功率的渦旋雷射。
  • 超快光纖雷射技術:皮秒中紅外全光纖摻鉺光纖雷射器
    基於可飽和吸收體的中紅外(Mid-IR)脈衝全光纖雷射器具有很多應用。比如,水在2.94 ?m處有很強的吸收峰,因此該波段雷射很適用於雷射手術和材料處理;同時,這類雷射器也可用於遙感,因為所發射光譜可以激發許多大氣汙染物(例如甲烷)的基本旋轉振動共振。
  • 美科學家開發出中紅外雙頻梳雷射光譜儀
    圖為桌山測試設施(Table Mountain Test Facility)中,科羅拉多大學的紅外雷射器(來源:科羅拉多大學博爾德分校的Sean coburn)據麥姆斯諮詢報導,近日,美國科羅拉多州博爾德市的獨立研究團隊公布了兩項使用雷射頻率梳探測天然氣洩漏的新技術
  • ZYGO 系列紅外雷射幹涉儀
    基於不同波長設計的紅外光學系統,在高能雷射,光通訊,夜視紅外成像,遙感望遠鏡等等領域,有著廣泛的應用。
  • 紅外LED和雷射二極體:技術、應用和產業趨勢
    固態光源推動新型紅外照明應用發展據麥姆斯諮詢介紹,紅外發光二極體(IR LED)和雷射二極體(LD)並不是新技術,早在20世紀60年代就誕生了。但是,最近隨著固態照明(SSL)的發展而迅速崛起。紅外光源按照波長分類各種LED和LD產品都找到了自己的發展之路:- IR LED起初專注於低端應用,如光電斷路器、遙控器等,如今越來越多地應用於智慧型手機中的接近傳感、汽車中的手勢識別、虛擬實境(VR)和增強現實(AR)設備中的眼球追蹤。- 邊發射雷射器(EEL)市場歷來由光通信應用驅動發展。
  • 中紅外雷射在微通孔鑽孔和矽片剝離潛力巨大!
    本文重點關注CO雷射器在微電子製造業發揮重要作用的潛力,尤其是針對40μm以下的PCB微孔鑽孔和正在發展的雷射矽片剝離領域。CO雷射背景與遠紅外雷射(10.6μm)相比,光譜範圍在5-6μm之間的CO雷射在某些應用中具有兩大重要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