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科學家開發出中紅外雙頻梳雷射光譜儀

2020-11-25 中國測控網

導讀目前,Nima Nader和同事在位於博爾德的美國國家標準與技術研究所(National Institute of Standards and Technology,NIST),共同研發了一款可用於探測氣體洩漏的新型雷射晶片。  

圖為桌山測試設施(Table Mountain Test Facility)中,科羅拉多大學的紅外雷射器

(來源:科羅拉多大學博爾德分校的Sean coburn)

據麥姆斯諮詢報導,近日,美國科羅拉多州博爾德市的獨立研究團隊公布了兩項使用雷射頻率梳探測天然氣洩漏的新技術。

天然氣洩漏是能源行業的一個重大問題。天然氣洩漏除浪費天然氣外,還會對安全、公共衛生及空氣品質構成嚴重威脅。甲烷既是天然氣的主要組成部分,也是一種強效溫室氣體。

目前,NIma Nader和同事在位於博爾德的美國國家標準與技術研究所(National Institute of Standards and Technology,NIST),共同研發了一款可用於探測氣體洩漏的新型雷射晶片。與此同時,Gregory Rieker和同事在科羅拉多大學博爾德分校(the University of Colorado Boulder),也研發了一款紅外光譜系統,該系統距離千米外就可探測出少量的甲烷。

天然氣探測所面臨的挑戰

雖然目前已有幾種監測天然氣洩漏的技術,但各自都有缺陷。一種技術,是僅可在短距離內感測甲烷的專用相機。然而,這種監測過程屬於勞動密集型監測,卻無法全面反映甲烷大面積洩漏的情況。另一種技術,是通過航空或衛星的圖像顯示出數公裡範圍內的多個大面積洩漏的情況,但卻無法顯示出洩漏細節。另一個使用航空和衛星圖像所存在的問題是,它們僅可提供單點時間的快照,而不能持續監控。

目前,Nader和NIST的同事們已開發出一款新型中紅外雷射光源晶片,該雷射晶片可作為探測氣體洩漏的系統的重要部分。中紅外光可被包括甲烷在內的許多有機分子吸收,因此可通過分析空氣吸收光譜,來揭示這些分子的存在。然而,目前中紅外光譜學正面臨著寬帶光源短缺、強噪聲和功率高的難題。

藍寶石上矽

為解決以上這些缺點,Nader的團隊製造了首個中紅外「雙頻梳(Dual-frequency combs)」晶片。為了打造這款雷射器,研究人員精心設計了藍寶石上矽(silicon-on-sapphire)波導的幾何形狀和化學成分,這種波導可用於僅1平方釐米大小的晶片上。

雙頻梳是可產生兩束相干光束的低功率雷射源。雷射的每一個「梳齒」都是某個特定頻率的窄峰,並且分布在寬廣的頻率範圍內,幾乎沒有噪聲。光的光譜性質可以被調諧,這樣系統就可以用來研究不同的分子。

Nader解釋說,「雷射源可完成光的遠距離傳播,因此無需直接接觸化學樣本,就可實現遠程研究。由於頻率梳是穩定的雷射源,可檢測到非常少量的化學物質,因此它提高了探測化學物質的靈敏度。」

定位洩漏

科羅拉多大學(University of Colorado)的團隊是首個在博爾德地區部署中紅外雙頻梳雷射光譜儀的團隊。他們的最終計劃是建立一個監測系統,在該系統中,可將多個雷射源戰略性地部署在天然氣生產基地周圍,所有雷射源均指向該基地中心位置的中紅外光譜儀。當該系統的探測數據與大氣模型相結合時,根據洩漏的氣體穿過光束路徑時產生的雙頻梳狀吸收光譜,可提供實時氣體濃度敏感指標。同時,依據該系統的分布特性還可確定洩漏的位置。

該研究團隊已對他們的探測系統進行了初步測試,研究人員說,相比現有監測天然氣的方法,該系統具有顯著的優勢。Rieker解釋道:「我們系統的監測是自動的,因此可實現對某個區域的持續監控。」重要的是,該系統對甲烷和水蒸氣微小的濃度變化也很敏感。Rieker補充說:「由於暴風雨開始時,空氣中的甲烷會被水蒸氣稀釋。因此小洩漏中甲烷濃度的變化與潮溼環境下甲烷的變化可能會一樣。雷射頻率梳光譜學使我們能夠同時準確地測量水蒸氣和甲烷。這使我們可以對空氣中的水份進行校正,這對於探測大範圍內甲烷含量的微量增加至關重要。」

科羅拉多大學的研究人員計劃進行了兩次實地測試。第一次測試:在位於離雷射源一公裡遠的地方,模擬了少量、實時變化的甲烷洩漏。該系統檢測到每分鐘1.6-8克的甲烷洩漏。這種甲烷的釋放速率與人類正常呼吸時呼出空氣的速度相當。第二次測試:建立可監測有五個潛在洩漏點的天然氣生產場地的光束網絡。同樣,該系統不僅精確地探測出了兩個模擬洩漏點,還準確地指出了它們的位置。測試成功後,該團隊希望此系統能夠很快實現商業化。

科羅拉多大學的這項研究成果發表於《Optica》,NIST的研究發表於《APL Photonics》。

標籤:

 

  美國[2]    雷射光譜儀[1]

[整理編輯:CK365測控網]
更多精彩文章請關注公眾號「CK365測控界」

免責聲明:凡註明來源CK365測控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歡迎轉載,請註明出處。非本網作品均來自網際網路,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相關焦點

  • 矽雷射器輸出中紅外雷射
    英特爾公司的研究人員Haisheng Rong和他的同事在矽片上展示了世界上第一款中紅外輸出的「級聯拉曼」雷射器。2006、2007年研究人員就提出了中紅外矽雷射器的設計原理,即在一個設計巧妙的矽微腔中,使泵浦光經歷多次斯託克斯頻移,最終獲得中紅外雷射輸出。
  • 【高能雷射】德國開發高能中紅外雷射器
    (Mittlerer-Infrarot-LaserfürdieHochenergie-Klasse——高能中紅外雷射器)。來自柏林和耶拿的合作夥伴正在聯合開發一種用於中紅外(MIR)光譜範圍的新型高能雷射光源。在聯合項目中,首次開發並演示了一種二極體泵浦固態雷射器,該雷射器波長為1.9微米,可在焦耳範圍內提供高雷射能量。該雷射源為醫療領域、材料加工和基礎研究領域的應用提供了巨大創新潛力。由於幾個基本挑戰,這種強大的脈衝雷射源在該波長範圍內尚未商業化。
  • 極端反應「探索者」—— 微秒級時間分辨超靈敏紅外光譜儀助力高溫...
    現有的寬帶測量技術,例如傅立葉變換紅外光譜儀或快速調諧的寬掃描外腔量子級聯雷射光譜,雖然能提供令人滿意的光譜覆蓋範圍,達到寬光譜的測量要求,但由於其原理上低時間解析度的特點,無法達到快速測量的目的。通常,快速測量解決方法是使用一系列雷射測量系統在特定範圍波長下獲取物質的光譜信息,然後組合形成混合的光譜信息。
  • 德國研製出新穎中紅外梳形頻譜光譜儀
    近日,德國馬普學會生物化學研究所的研究人員研製了一種新穎的傅立葉變換紅外光譜儀。該光譜儀基於兩個發射費秒脈衝列(重複頻率略為不同)的Ti:藍寶石雷射器。它是通過將兩束中紅外光束疊加在一個探測器上的方式來產生純時疇幹涉圖的,其優點是無運動部件、操作簡便、獲取速度快(100us)。
  • 賽默飛世爾科技傅立葉變換紅外光譜儀的緣起、發展與展望
    賽默飛紅外光譜產品及特點  目前賽默飛Nicolet FTIR光譜儀的均採用傅立葉紅外儀器採用最新一代麥可遜幹涉儀,具有三維雷射控制實時監測自動調整和每秒130,000次掃描控制高速動態準直調整功能,幹涉儀超高的控制精度和穩定性,使紅外光譜檢測技術達到更高水準。
  • 中國國內紅外光譜儀的市場綜合分析
    1、通用型紅外光譜儀     目前國內市場主要以傅立葉變換紅外光譜儀(FT -IR)為主,色散型紅外光譜儀在國內市場上已很少見。國內市場上進口的FT –IR中以美國的Niolet instrument 公司為最多。其次是Perkin-Elmer 公司的,這兩家公司的產品在國內可佔70%以上。
  • Communications Physics|超快時間拉伸紅外光譜儀(TS-IR)
    該圖從左至右分別展示了脈衝雷射的發射,雷射時間拉伸,和化合物紅外檢測的過程。圖片來源:Ideguchi等撰稿人 | 鬱琅環論文題目 | 超快時間拉伸紅外光譜儀(TS-IR)!Time-stretch infrared spectroscopy主要作者 | Akira Kawai等完成單位 |東京大學論文概述光譜學在眾多科學和工業領域中都有重要的應用。其中,紅外光譜儀在化學、生物、材料、物理等領域中尤其重要,利用其可以對不同的物質進行定性、定量的檢測分析。
  • 紅外分光成像光譜儀:夜空鷹眼 無言獵犬
    20世紀70年代末,美國加州理工學院噴氣推進實驗室JPL率先提出了紅外成像光譜儀的概念,並在20世紀80年代研製了首臺機載成像光譜儀AVRIS(光柵分光型)。1987年,法國空間中心研製了第一臺空間調製幹涉型紅外成像光譜儀,並在1990年上星。1988年,美國加裡福尼亞技術研究所噴氣推進研究室(JPL)研製出了首臺時間調製幹涉型紅外成像光譜儀。
  • 久之洋(300516.SZ):「現場級多波段紅外成像光譜儀開發與應用...
    來源:格隆匯格隆匯9月27日丨久之洋(300516.SZ)公布,公司於近日收到國家科技部下發的《關於通報國家重大科學儀器設備開發專項部分項目綜合驗收結論的函》【國科資函[2019]52號】,由公司牽頭承擔的國家重大科學儀器開發專項「現場級多波段紅外成像光譜儀開發與應用
  • 國產傅立葉變換近紅外光譜儀如何做大做強
    為改變這一現狀,在國家科委批准下北京第二光學儀器廠(現歸屬北京北分瑞利分析儀器(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北分瑞利公司)於1987年從美國ANALECT公司引進了傅立葉變換紅外光譜儀設計及製造技術,通過對引進技術的消化和吸收,於1993年7月27日成功開發了我國第一臺傅立葉變換紅外光譜儀——WQF-400型傅立葉變換紅外光譜儀,填補了國內空白。
  • 紅外光譜儀和紅外熱像儀的區別
    紅外光譜儀是光譜儀的一種,是將紅外光分離成光譜的光學儀器。按照其色散元件的不同,可分為稜鏡光譜儀、光柵光譜儀和幹涉光譜儀等。稜鏡或光柵光譜儀屬於色散型光學器件,有一定的入射光損失;幹涉光譜儀屬於非色散型器件,對光無散射,有高通量、高靈敏度等特點。
  • 潮科技|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研發可嵌入智慧型手機的緊湊型紅外光譜儀
    長約2cm的晶片,可以精確分析紅外光譜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ETH Zurich)的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緊湊型紅外光譜儀。它小到足以集成在一顆計算機晶片上,但它的性能仍然可以為太空和日常生活應用開闢很多有趣的可能性。
  • 傅立葉紅外光譜儀基本原理和特點
    傅立葉紅外光譜儀是基於對幹涉後的紅外光進行傅立葉變換的原理而開發的紅外光譜儀,產品被廣泛用於醫藥化工、地礦、石油、煤炭等領域中。
  • 雷射拉曼光譜儀實現產業化
    近日,由中科院長春光機所投資企業——長春新產業光電技術公司經過兩年多的不懈努力,自主研發設計的雷射拉曼光譜儀順利研製成功。目前,新產業公司已經具備了雷射拉曼光譜儀規模化生產能力。  該雷射拉曼光譜儀與國際同類產品相比具有高解析度、高靈敏度、體積小、價格低、測量範圍廣、量子效率高、測定時間短,操作簡便等一系列優點,可廣泛用於生物醫學、食品安全、醫藥化工、公安刑偵、司法鑑定、礦物勘探、寶石鑑定、環境科學等領域。
  • 新品推出 | IRsweep: 微秒級時間分辨超靈敏紅外光譜儀
    該公司提供基於中紅外光譜的量子級聯雷射器(QCL)雙頻率梳的最尖端的光學傳感解決方案,致力於為多種應用提供快速的、實時的、選擇性強的和寬帶光譜的雷射光譜解決方案。  微秒級時間分辨超靈敏紅外光譜儀IRis-F1
  • 近紅外光譜儀操作步驟_近紅外光譜儀波長範圍
    打開APP 近紅外光譜儀操作步驟_近紅外光譜儀波長範圍 網絡整理 發表於 2020-12-11 16:00:38   近紅外光譜儀操作步驟
  • 以色列開發出低成本紅外傳感器 可用於雷射雷達
    以色列著名研究型學府本-古裡安大學(Ben-Gurion University of the Negev)的研究人員稱他們開發出了一款低成本紅外傳感器,能夠打造全球最薄的夜視眼鏡,並革新智慧型手機和自動駕駛汽車的紅外夜視應用。
  • 紅外光譜儀的原理與結構圖
    傅立葉變換紅外(FT-IR)光譜儀是根據光的相干性原理設計的,因此是一種幹涉型光譜儀,它主要由光源(矽碳棒,
  • IRsweep發布微秒級時間分辨超靈敏紅外光譜儀新品
    然而,生物醫學、化學動力學等許多過程都是發生在微秒級的時間內,這些過程是傳統技術的光譜儀沒辦法觀察到。IRsweep公司推出的IRis-F1時間分辨快速雙光梳紅外光譜儀是一種基於量子級聯雷射器頻率梳的紅外光譜儀,突破了傳統光譜儀需要幾秒鐘或者更長的測量時間來獲取一個完整的光譜的限制,能實現高達1 μs時間分辨的紅外光譜快速測量,完美提供了結合高測量速度(微秒級時間解析度)、高光譜解析度和寬光譜範圍的解決方案,這種高速的測量方案開啟了生物醫藥、化學反應動力學光譜分析的全新的可能
  • 2018年中盤點:十大新型光譜儀「競相爭豔」
    一起看看:島津:小型化紅外光譜儀新品IRSpirit2018島津全新推出小型化紅外光譜儀新品IRSpirit和全新一代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UV-1900,為各高校未來十年的儀器教學實驗提供了更完美的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