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著名研究型學府本-古裡安大學(Ben-Gurion University of the Negev)的研究人員稱他們開發出了一款低成本紅外傳感器,能夠打造全球最薄的夜視眼鏡,並革新智慧型手機和自動駕駛汽車的紅外夜視應用。
據麥姆斯諮詢報導,本-古裡安大學納米科學技術Ilse Katz研究所的Gabby Sarusi教授開發了一款形似郵票的器件,一側能夠讀取1500nm波長的紅外光,並將紅外光在另一側轉為人眼能夠看到的可見光成像。這款器件基於一片僅0.6um厚的薄膜,這層薄膜包括納米材料層、納米柱和超薄金屬箔片,這層神奇的薄膜能夠將紅外光轉為可見光成像。
「該薄膜可以裝配在普通眼鏡或望遠鏡前方,使它們變身成為紅外設備。也可以將薄膜製作在常規可見光傳感器上,使它們變成紅外傳感器,『看到』人眼無法看到的紅外光,」Sarusi介紹說。
Sarusi介紹其開發的能夠將紅外光轉為可見光成像的納米薄膜技術
據Sarusi介紹,這項技術或能為戰場上的士兵,用輕質、低功耗的眼鏡替代笨重的夜視儀。這項技術主要基於納米技術和物理技術,其中包含的唯一電子元件便是一顆微型電池。
但這項技術擁有很多廣泛而有前景的應用,例如自動駕駛汽車。應用這項技術的器件可以將紅外光轉為可見光,在夜晚、雨、雪、霧等視線不好的條件下,為自動駕駛汽車提升視覺能力。
此外,強烈的日光為目前的常規視覺類傳感器製造了很多麻煩,而紅外傳感器不會受到強光影響。
Sarusi稱:「一款紅外傳感器常常需要3000美元左右,而自動駕駛汽車使用的常規視覺傳感器大約僅需1~2美元,因此,加上我們開發的納米薄膜技術,總體成本也僅在7~8美元左右,這將大幅降低自動駕駛汽車的應用成本。」
「這項技術將帶來真正可以大規模應用的低成本紅外傳感器,對於自動駕駛汽車這類非常注重成本的應用,絕對是革命性的,」Sarusi在上周的一次演講中說,「各類傳感器是自動駕駛汽車的基礎,它們需要變得更加經濟。這項薄膜技術可以用於攝像頭傳感器,幫助自動駕駛汽車『看』得更遠、更清晰,也可以應用於車輛環境感知的LiDAR(雷射雷達)傳感器。」
據Sarusi介紹,這項技術的另一項有前景的應用將是智慧型手機,能帶來更多新穎的紅外視覺應用。
目前,本-古裡安大學已經開始這項技術的授權許可,並成立創業公司進一步開發產品實現商業化。據Sarusi估計,這項技術真正商業化可能還需要兩三年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