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紅外光譜儀操作步驟_近紅外光譜儀波長範圍

2021-01-21 電子發燒友
打開APP
近紅外光譜儀操作步驟_近紅外光譜儀波長範圍

網絡整理 發表於 2020-12-11 16:00:38

  近紅外光譜儀操作步驟

  近紅外光譜儀將是一個低成本,方便的選擇,可取代FT-IR或同類技術的系統。採用高性能的光學平臺,具有較低的電子噪聲和多個光柵的選擇。緊湊的平臺設計即插即用的通訊接口,多種測量範圍的選擇。

  近紅外光譜儀的操作步驟如下:

  (1)將菸葉樣品全部經60目旋風磨處理,待測:

  (2)開機(要求在18—24℃範圍內啟動),持續預熱1.5小時;

  (3)掃描背景,一般要求四次樣品掃一次背景。在環境要求變化不大時可適當放寬要求;

  (4)用燒杯量取待測樣品約75ml(僅對粉末而言)放入樣品杯,樣品裝填均勻,用壓緊器(可做成銅塊)壓緊樣品,要求底部沒有裂縫。

  (5)將樣品杯放入樣品室,開始掃描;

  (6)掃描結束後,取出樣品杯,清掃樣品;

  (7)重新裝樣,進行第二個樣品的掃描;

  (8)樣品全部掃描結束後,分析結果。

  試樣測試完成後,首先應退出FT-IR軟體,關閉電腦,zui後關閉主機電源。

  近紅外光譜儀儀器使用的注意事項:

  A 保持室內環境相對溼度在50%以下。KBr窗片和分束器很容易吸潮,為防止潮解,務必保持室內乾燥。同時操作的人員不宜太多,以防人呼出的水氣和CO2影響儀器的工作。

  B 維持室內溫度相對穩定。溫差變化太大,也容易造成水氣在窗片上凝結。

  C 如果條件允許,建議定期對儀器用N2進行吹掃。

  D 儘量不要搬動儀器,防止精密儀器的劇烈震動。

  近紅外光譜儀波長範圍

  近紅外光(Near Infrared,NIR)是介於可見光(VIS)和中紅外光(MIR)之間的電磁波, ASTM 定義的近紅外光譜區的波長範圍為 780~2526nm (12820~3959cm1),習慣上又將近紅外區劃分為近紅外短波(780~1100nm)和近紅外長波(1100~2526nm)兩個區域。

  近紅外光譜主要是由於分子振動的非諧振性使分子振動從基態向高能級躍遷時產生的,記錄的主要是含氫基團X-H(X=C、N、O)振動的倍頻和合頻吸收。不同團(如甲基、亞甲基,苯環等)或同一基團在不同化學環境中的近紅外吸收波長與強度都有明顯差別,NIR 光譜具有豐富的結構和組成信息,非常適合用於碳氫有機物質的組成與性質測量。但在 NIR區域,吸收強度弱,靈敏度相對較低,吸收帶較寬且重疊嚴重。因此,依靠傳統的建立工作曲線方法進行定量分析是十分困難的,化學計量學的發展為這一問題的解決奠定了數學基礎。其工作原理是,如果樣品的組成相同,則其光譜也相同,反之亦然。如果我們建立了光譜與待測參數之間的對應關係(稱為分析模型),那麼,只要測得樣品的光譜,通過光譜和上述對應關係,就能很快得到所需要的質量參數數據。分析方法包括校正和預測兩個過程:

  (1)在校正過程中,收集一定量有代表性的樣品(一般需要80個樣品以上),在測量其光譜圖的同時,根據需要使用有關標準分析方法進行測量,得到樣品的各種質量參數,稱之為參考數據。通過化學計量學對光譜進行處理,並將其與參考數據關聯,這樣在光譜圖和其參考數據之間建立起一一對應映射關係,通常稱之為模型。雖然建立模型所使用的樣本數目很有限,但通過化學計量學處理得到的模型應具有較強的普適性。對於建立模型所使用的校正方法視樣品光譜與待分析的性質關係不同而異,常用的有多元線性回歸,主成分回歸,偏最小二乘,人工神經網絡和拓撲方法等。顯然,模型所適用的範圍越寬越好,但是模型的範圍大小與建立模型所使用的校正方法有關,與待測的性質數據有關,還與測量所要求達到的分析精度範圍有關。實際應用中,建立模型都是通過化學計量學軟體實現的,並且有嚴格的規範(如ASTM6500標準)。

  (2)在預測過程中,首先使用近紅外光譜儀測定待測樣品的光譜圖,通過軟體自動對模型庫進行檢索,選擇正確模型計算待測質量參數。
責任編輯:YYX

責任編輯:YYX

打開APP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圖片侵權或者其他問題,請聯繫本站作侵刪。 侵權投訴

相關焦點

  • 海洋光學高解析度近紅外光譜儀擴展波長測量範圍
    上海2012年9月27日電 /美通社/ -- 海洋光學(www.oceanopticschina.cn)推出了新款小型近紅外光譜儀NIRQuest512-1.9。這款高解析度近紅外光譜儀NIRQuest512-1.9的響應範圍可達1100-1900納米,從糧食生產和化學處理的變化監測到為半導體裝配和醫療進行雷射特徵分析,該光譜儀可應用於各種領域。
  • 國產傅立葉變換近紅外光譜儀如何做大做強
    隨後北分瑞利公司在持續發展和提升傅立葉變換紅外光譜儀技術的同時,開始拓展紅外光譜儀器的應用範圍,於1995年開始研發國內首臺傅立葉變換近紅外光譜儀——WQF-400N型傅立葉變換近紅外光譜儀(見圖1),並於1999年通過專家鑑定,再次填補國內空白。
  • 紅外光譜儀(IR/FT-IR)儀器選型指南
    現階段的近紅外光譜儀由單一的紅外光譜儀(IR/FT-IR)實現了多技術聯用,如:LC-FTIR,TGA-FTIR、GC-FTIR等。2)、發展階段:色散型近紅外光譜儀器:第一代稜鏡型近紅外光譜儀器,第二代光柵型近紅外光譜儀。以稜鏡或光柵為分光元件的近紅外光譜儀:為獲得較高解析度,採用全息光柵作為分光元件,通過光柵的轉動,使單色光按照波長的高低依次通過樣品,進入檢測器檢測。
  • 《中國近紅外光譜儀市場調研報告(2019版)》正式發布
    為了更系統的了解近年來近紅外光譜儀器的市場發展態勢,儀器信息網特別組織了「中國近紅外光譜儀市場調研」活動,並推出《中國近紅外光譜儀市場調研報告(2019版)》。本報告得到廣大用戶、企業以及業內專家的大力支持,近500位來自科研機構、大專院校、政府及第三方檢測機構、企業研發中心等領域的近紅外光譜儀用戶參與在線調研。在此,謹對報告所有參與者表示衷心的感謝!
  • 國產近紅外光譜儀將在民用市場大有所為
    從上世紀70年代末,我國近紅外光譜分析技術在糧食和飼料領域的應用開始,經過近30年的發展,我國近紅外分析學科獲得了長足的進展,目前我國近紅外光譜分析在農業、石化、製藥、食品、菸草等眾多領域的研究十分活躍,並且形成了包括科研、應用和儀器產業的完整體系。
  • 紅外光譜儀的原理與結構圖
    傅立葉變換紅外(FT-IR)光譜儀是根據光的相干性原理設計的,因此是一種幹涉型光譜儀,它主要由光源(矽碳棒,
  • 瑞士研究者成功集成近紅外和短波紅外波段薄膜鈮酸鋰寬帶光譜儀
    光學光譜法是研究與波長相關的光與物質相互作用的一種工具,在天文學、物理學和化學中有著廣泛的應用。光學光譜儀的小型化因對眾多應用有著巨大的影響,是個活躍的研究領域,特別是對於航空航天天光子傳感應用,通過緊湊的集成來減小光譜儀的尺寸,重量和複雜性至關重要。近幾十年來,人們研究了許多實現小型光譜儀的方法,包括基於微電子機械系統的器件、使用陣列波導光柵或微環諧振器的色散光譜儀和數字平面全息圖。
  • 傅立葉變換近紅外光譜儀常見問題解答
    幹涉儀是傅立葉變換近紅外光譜儀的核心部件,其作用是將光源發出的光通過分束器分成2束,分別到達動鏡和定鏡,通過動鏡的移動進行傅立葉變換,產生幹涉信號,因此幹涉儀的穩定性是決定儀器的穩定性的關鍵。  實現其性能的關鍵是動鏡在快速運動過程中光路不能發生偏轉,如發生偏轉,定鏡與動鏡的光路幹涉信號降低,儀器的靈敏度降低。同時幹涉儀應具有抗振能力。
  • 【我與近紅外的故事】陳星旦:我們與近紅外光譜儀打了幾十年交道
    楊先生建議研製自動記錄紅外分光光度計。在此項目的牽引下,光機所開闢了一些新的技術領域。1963年紅外光譜儀通過鑑定,1964年獲國家科委、計委、經委聯合頒發的工業新產品一等獎。此後,長春光機所相繼開展了多類光譜儀器的研製。  1980年代初,成立光譜儀器研究室。當時,近紅外分析技術引起國內許多行業的重視,大量購進國外儀器。注意到這種情況,研究室開始招收研究生。
  • 紅外光譜儀和紅外熱像儀的區別
    紅外光譜儀是光譜儀的一種,是將紅外光分離成光譜的光學儀器。按照其色散元件的不同,可分為稜鏡光譜儀、光柵光譜儀和幹涉光譜儀等。稜鏡或光柵光譜儀屬於色散型光學器件,有一定的入射光損失;幹涉光譜儀屬於非色散型器件,對光無散射,有高通量、高靈敏度等特點。
  • 珀金埃爾默推出全新FT 9700傅立葉變換近紅外光譜儀
    致力於為創建更健康的世界而不懈努力的珀金埃爾默,日前宣布推出全新的FT 9700傅立葉變換近紅外光譜儀。FT 9700基於珀金埃爾默在設計和生產紅外光譜儀方面70餘載的豐富經驗研發,具有極簡的操作性、優越的性能和出色的性價比。
  • Communications Physics|超快時間拉伸紅外光譜儀(TS-IR)
    其中,紅外光譜儀在化學、生物、材料、物理等領域中尤其重要,利用其可以對不同的物質進行定性、定量的檢測分析。當前紅外光譜儀的採樣頻率約為1 MHz(每秒1百萬個數據),但是這一檢測速率對於氣體燃燒、蛋白結構變化等過程來講還是顯得太慢!近日,日本東京大學的研究人員成功將紅外光譜儀的檢測速率提升了近100倍,可達每秒80 MHz。
  • 近紅外與中紅外光譜分析的區別
    近紅外光(NIR)是介於可見區和中紅外區間的電磁波,不同文獻中對其波長範圍的劃分不盡相同,美國試驗和材料協會(ASTMNIR常被化分為短波近紅外(SW-NIR)和長波近紅外(LW-NIR),其波段範圍分別為700—1100 nm和1100—2500 nm。     1800年,Herschel 首次發現了NIR光譜區;1900年前後,NIR光譜儀器使用玻璃稜鏡和膠片記錄器,其光譜範圍局限於700 nm—1600 nm。
  • 傅立葉變換紅外光譜儀性能/參數介紹 _ 冉盛網
    它克服了色散型光譜儀分辨能力低、光能量輸出小、光譜範圍窄、測量時間長等缺點。它不僅可以測量各種氣體、固體、液體樣品的吸收、反射光譜等,而且可用於短時間化學反應測量。目前,紅外光譜儀在電子、化工、醫學等領域均有著廣泛的應用。2、光譜儀發展:第一代:稜鏡色散型光譜儀。
  • 近紅外光譜技術在飼料工業中的應用
    近紅外光譜是指波長範圍介於可見區(VIS)與中紅外區(MIR)之間的電磁波,波長為780-2500nm範圍內的一段電磁波。物質中的不同組分或同一組分的不同含氫基團在近紅外區域有豐富的吸收光譜。近紅外光譜主要是反映C-H、O-H、N-H、S-H等化學鍵的信息,因此分析範圍幾乎可覆蓋所有的有機化合物和混合物。
  • 傅立葉紅外光譜儀基本原理和特點
    傅立葉紅外光譜儀是基於對幹涉後的紅外光進行傅立葉變換的原理而開發的紅外光譜儀,產品被廣泛用於醫藥化工、地礦、石油、煤炭等領域中。
  • 珀金埃爾默近紅外光譜技術及應用全解析
    近紅外圖像儀包括近紅外光譜儀和圖像系統,可自動掃描樣品區域,獲得不同空間解析度的近紅外特徵信息。所有的操作都是自動化,包括聚焦、可見光照明、切換掃描模式、切換空間解析度、數據主成分分析等。還可升級成中近紅外光譜儀和圖像儀,成為多功能的樣品分析系統。  2014年底,PerkinElmer公司收購了瑞典波通公司,又大大豐富了近紅外產品線。
  • 中國國內紅外光譜儀的市場綜合分析
    1、通用型紅外光譜儀     目前國內市場主要以傅立葉變換紅外光譜儀(FT -IR)為主,色散型紅外光譜儀在國內市場上已很少見。國內市場上進口的FT –IR中以美國的Niolet instrument 公司為最多。其次是Perkin-Elmer 公司的,這兩家公司的產品在國內可佔70%以上。
  • 海洋光學推出可見光-近紅外響應增強的科研級光譜儀
    上海2012年4月20日電 /美通社亞洲/ -- 海洋光學推出的Maya2000 Pro-VIS-NIR(www.OceanOptics.com )是一款峰值量子效率達到80%,可見光-近紅外區具有高靈敏度,響應極為出色的的背照式二維面陣CCD光譜儀。
  • 德國研製出新穎中紅外梳形頻譜光譜儀
    近日,德國馬普學會生物化學研究所的研究人員研製了一種新穎的傅立葉變換紅外光譜儀。該光譜儀基於兩個發射費秒脈衝列(重複頻率略為不同)的Ti:藍寶石雷射器。它是通過將兩束中紅外光束疊加在一個探測器上的方式來產生純時疇幹涉圖的,其優點是無運動部件、操作簡便、獲取速度快(100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