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屆中國野生生物視頻年賽,入圍作品名單公布。
今日,首屆中國野生生物視頻年賽TOP46入圍作品名單火熱出爐!
經過近兩個月緊張的徵稿、評選,由中國國家地理主辦的首屆中國野生生物視頻年賽,今日正式公布前46名(因有並列分數,所以共計50部)入圍作品名單。
2020年8月17日,年賽上線,開始面向全球徵集以自然生態和野生生物為主題的紀錄片。在年賽上線的廣泛聲量下,一群極富才華和熱情的自然記錄者得以湧現,電視臺、自然保護區、NGO、獨立的紀錄片製作團體/個人等踴躍參與。
年賽入圍作品名單。
截至9月30日,本次大賽共徵集到676個視頻投稿,其中有效參賽作品共375個,涉及植物、真菌、鳥類動物、哺乳動物、兩棲動物、爬行動物、水下世界等主題。
上B站圍觀年賽入圍作品。
本屆年賽,是由嗶哩嗶哩(下稱「B站」)作為獨家戰略合作平臺,高通驍龍提供獨家影像技術支持。年賽自上線以來就引起了廣泛的社會關注,國家重點新聞網站、網際網路上最大的中文新聞網站之一人民網,作為本屆年賽的官方媒體支持單位,今日上線年賽專題頁面。
這次視頻年賽,湧現哪些獨特物種,訴說哪些動人故事?
50部入圍作品,是中國野生生物視頻領域的一次全新展示,荒野和生命得以更鮮活的形象呈現於公眾面前。本屆年賽視頻,記載了中國野生生物保護領域的多個「第一次」,眾多珍稀生物的寶貴影像,在年賽中得到獨家、首次呈現。
滇葉䗛的雌性若蟲。圖/年賽入圍作品
這裡有極為瀕危和脆弱的高山棘螈的首次視頻記錄。高山棘螈是唯一一種作為新種發表時,為了保護而不公開其模式產地的物種,同時也是2019年中國政府提交《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的三個物種之一。
極度脆弱的高山棘螈,科學家在發表該新種時選擇不公開其模式產地。圖/年賽入圍作品
這裡有中國唯一一隻雌性斑鱉上岸產卵的珍貴影像。遺憾的是,該雌性斑鱉已於2019年4月13日死亡。如今,全球已知僅存三隻斑鱉,暫未確認雌性斑鱉的存在,斑鱉成為了最孤獨的物種。
中國唯一一隻雌性斑鱉的最後影像。圖/年賽入圍作品
這裡有全球最瀕危的靈長類之一東黑冠長臂猿的保護故事。東黑冠長臂猿目前僅存120多隻,只分布在中越邊境的一小片喀斯特森林裡。經過十多年的中越聯合保護,東黑冠長臂猿的數量實現穩定小幅度增長,是全球最成功的野生動物跨境保護案例之一。
中越聯合保護的東黑冠長臂猿。圖/年賽入圍作品
本屆年賽的參賽作品視頻,多以高清影像的技術細節,抓取了不同場景下野生生物的精彩瞬間。專業參賽團隊+科技的力量,激發了中國野生生物視頻領域的內容生態。
海洋垃圾與白化的珊瑚礁。圖/年賽入圍作品
這裡有海底的「熱帶雨林」珊瑚礁赤裸裸的白化影像,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秦嶺羚牛逝去與新生的生命輪迴記錄,水泥森林的狩獵專家紅隼與人類共存的生命故事……
城市中與人類共存的紅隼。圖/年賽入圍作品
我們發現,原來有這麼多人在關注野生生物,不求回報、甚至不計生死地保護野生生物。他們可能是專業的紀錄片機構、處在生態安全第一線的自然保護區,可能是影像記錄機構、NGO,也可能是環保義士、普通村民。
走在保護前線的村民巡護員。圖/年賽入圍作品
先進的移動高清拍攝技術,則讓生命的力量觸手可及,拉近了普通人與高門檻紀錄片的距離。拍攝野生生物未必需要「億萬設備」,在短視頻、vlog越來越普及的今天,一個人就可以是一個團隊,只要拿起手邊的拍攝設備,就可以記錄身邊的自然細節。在人潮湧動的街頭巷尾,也有野生的呼喚。只要你有發現的動力,生命的力量就在身邊。
被灌水後的穿山甲奄奄一息。圖/年賽入圍作品
本屆年賽視頻亮點多多,不僅系統展現了中國野生生物的豐富多彩,也打破、加深了人們對野生生物保護的認知。生命的力量無處不在,紀錄的大門向所有人敞開。
火熱的首屆中國野生生物視頻年賽,跨了哪些「圈」?
8月17日年賽上線伊始,就在B站獲得廣泛傳播,官方宣傳片總播放量100萬+,無窮小亮、水哥王昱珩等一線科普大V參與B站、微博的傳播,帶動跨圈突破,微博的年賽話題,獲得1600萬+閱讀量。
年賽B站專題頁官方宣傳片播放界面。
知名配音演員劉琮為多部年賽宣傳片配音,帶動了一波全網傳播熱潮。更有8萬場貼片廣告出現在近期熱門院線電影《我和我的家鄉》《奪冠》,進一步落地深化了年賽傳播。
由中國國家地理和高通驍龍聯合呈現的本屆視頻年賽貼片廣告,在近期熱門院線電影前播放。
「拍攝自然好故事,看見生命的力量」,是本屆年賽的宗旨,也代表著紮根中國,包容世界的技術視角。在9月4日-9日舉行的2020年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下稱「服貿會」)這一全球服務貿易領域規模最大的綜合性展會上,本屆年賽也成為中外溝通交流、跨界合作的橋梁。
9月5日,中國國家地理與高通中國在2020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上舉行發布會,共同宣布達成戰略合作。攝影/陶子
9月5日,中國國家地理與高通中國在服貿會上舉行發布會,共同宣布達成戰略合作。全球領先的無線科技創新者高通,在服貿會「全球服務,互惠共享」的主題下,將為本屆年賽的優質內容提供獨家影像技術支持。
中國國家地理與高通中國在服貿會上舉行發布會,共同宣布達成戰略合作,圖左為高通全球副總裁侯明娟女士,圖右為中國國家地理雜誌社社長李栓科先生。
《中國國家地理》雜誌社社長兼總編輯李栓科先生在發布會上表示:「人與自然休戚與共,中國野生生物視頻年賽的成功上線,是中國國家地理與高通公司達成戰略合作的第一步。這次合作既是一次全新的技術嘗試,也是一次意義深遠的科學探索。用科技的力量,傳遞生命的力量,讓更多人能夠輕鬆記錄、呈現和分享大自然的生命之美。」
9月25日,年賽宣傳片影像作品集中展出,體現了中國自然環境、野生生物的深遠魅力。攝影/陶子
9月25日,一場專業、深入的影像展,系統展現了本屆年賽宣傳片中自然環境、野生生物的生態魅力。在影像展上,資深野生生物攝影師徐健老師,分享了深入中國西南山地,拍攝宣傳片的經歷;而來自中國國家地理、B站、京東方、咪咕等平臺的資深嘉賓出席活動,則基於年賽的技術細節,討論超高清影像生態對中國野生生物保護的應用,並暢想展望未來的應用空間。
來自中國國家地理、京東方、咪咕、嗶哩嗶哩等平臺的嘉賓出席活動,嘉賓基於年賽宣傳片開展討論。攝影/陶子
本屆年賽展現了保護綠色生態與呼籲環境治理的理念。人民網作為本屆年賽的官方媒體支持單位,今天在人民網環保頻道上線年賽專題頁,跨越圈層,全方位地宣傳年賽(點擊「閱讀原文」,即可觀看)。
專業的評審機制,是第一流參賽內容的質量保證。本屆年賽邀請到聯合國和平使者珍·古道爾博士作為特別科學顧問,中廣聯合會紀錄片委員會作為權威學術指導單位,並聯合多位在生態保護學、紀錄片製作、傳播等領域的國內外權威,組成極具專業性的評委會,對所有作品進行嚴格評選。
年賽評委陣容。
截至10月15日,首屆中國野生生物視頻年賽的前46名(共50部視頻)作品脫穎而出。即日起,每位公眾都可以打開B站,搜索「中國野生生物視頻年賽」,進入年賽專區,圍觀入圍作品。
遴選優秀作品,我們需要每一個關心自然的你!
珍·古道爾博士認為,「了解」是所有改變發生的前提:唯有了解,才會關心;唯有關心,才會行動;唯有行動,生命才有希望。野生生物視頻,就是通往「了解」的一扇窗,也是我們舉辦這次年賽的堅定初心。
本屆年賽,我們設置了9項大獎,除了1部評委會大獎,8部最佳作品是由專家評出外,我們特別設置了「最受B站用戶喜愛獎」。
年賽獎項設置。
點擊「閱讀原文」,進入人民網的中國野生生物視頻年賽專題頁,圍觀部分年賽入圍作品,更多作品敬請期待。
在接下來的覆審環節,年賽將選出23部影片獲得獎項提名,並在11月16日-25日終評環節,決出各獎項優勝者,在12月初揭曉獲獎名單,請大家拭目以待。
「拍攝自然好故事,看見生命的力量。」歡迎大家關注中國野生生物視頻年賽後續精彩!
- END -
文 | 蘋果 SevenJ
圖編 | 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