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張極致大片,看盡中國野生生物之美

2021-01-15 騰訊網

想了解中國野生生物有多美?

先來看看幾張大片吧!

是萌與力量的完美結合——兔猻?

還是美麗的中國紅——紅葉小檗?

或是婀娜的青蛇?

總之,這裡是野生生物的天堂

這些照片,都是首屆中國野生生物攝影年賽的獲獎作品,這場由中國國家地理和北京市企業家環保基金會攜手打造的視覺盛宴,在今天舉辦了線上頒獎禮,共有110幅照片榮獲了各類獎項!

▲線上頒獎主持人,也是本次年賽的評委之一,國際野生生物攝影師——徐健老師。攝影/張律堂

接下來,圖書君將為大家獻上完整的110幅獲獎大作,中國野生生物的美,都在這裡!一起來看看吧!

哺乳動物組

等獎

《命懸一線》

攝影師:同海元

▲ 在崑崙山腹地遇見一群野狼下山捕獵,在隨後的幾個小時的觀察中狼群幾次襲擊一群藏原羚未果,它們選擇了這隻年輕的藏原羚,分成梯隊進行追擊,年輕的藏原羚慌不擇路跑到我的鏡頭前。

二等獎

《跑步前進》

攝影師:李善元

▲ 當媽媽帶領三隻小兔猻尋找鼠兔時突然發現對面山坡上有一隻藏狐在向它們走來,兔猻媽媽及時發出警告,三隻小兔猻飛快地跑向巢穴,攝影師拍下了這一精彩的一幕。

三等獎

《血盆大口》

攝影師:魏東

▲ 2019年4月6號,在潿洲島海域,跟著相關科考隊在海上漂泊尋找了7天,終於拍攝到了滿意的布氏鯨照片。

優秀獎

《美食大餐》

攝影師:壽好選

▲ 冬日的美食。

《千鈞一髮》

攝影師:梁海宏

▲ 兔猻和藏狐雖然均在青藏高原高寒地區有分布,但是仍然十分罕見。

《大相嶺中小黑熊》

攝影師:朱暉

▲ 2019年6月,龍蒼溝冷杉林中的亞洲黑熊。

《賽道》

攝影師:程斌

▲ 野兔在麥田中奔跑。

《蓄勢待發》

攝影師:竇洛

▲ 太陽即將落下,藏狐還在捕獵,耐心是成功之母,藏狐蓄勢待發準備出擊。

《精靈》

攝影師:李應平

▲ 青藏高原是藏原羚的家園,它們跑起來很靈敏。

《雨林珍族(海南長臂猿)》

攝影師:唐萬玲

▲ 海南熱帶雨林,活躍著國內最為稀有的哺乳動物海南長臂猿。這一家三口在林中竄越,動作迅捷,一閃即過,無比暢爽。懷伏幼子,也寄託著長臂猿對其家族興旺的美好願景和期待。

鳥類組

等獎

《巔峰對決》

攝影師:餘五靈

▲ 這座山頭本是藏狐的領地,誰知遷徙路過此地的草原雕,卻想在此地歇歇腳,正當草原雕休息時刻,突然衝出一隻藏狐,向草原雕撲去。

等獎

《蹬鼻子上臉》

攝影師:朱興超

▲ 捕魚高手也有失誤的時候,這不,稍不神魚兒就蹬鼻子上臉了。

等獎

《激戰》

攝影師:於柏林

▲ 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鐵鋒區克欽村。鳥種名稱:半蹼鷸。

優秀獎

《曙紅朱雀》

攝影師:趙少勇

▲ 2017年10月川西甲根壩迎來一場初雪,紅葉小檗矗立在風雪中,突然一對朱雀飛來停落枝頭,濺起一片雪花。

《借勢》

攝影師:石家家

▲ 這一帶每年冬季都會有三到四家白尾海雕在此越冬,每當它們在覓食和飛翔時,都會有大量的喜鵲與之搶食、伴飛。於是,當日便有此時的瞬間。

《獵獲》

攝影師:王小炯

▲ 金雕獵獲了沙雞。

《亭亭玉立》

攝影師:紀紹琴

▲ 小巧的棕扇尾鶯站立在植物上餵食。

《列隊飛行的野鴨》

攝影師:杜宜永

▲ 漫天飛舞的下雪天中,野鴨為了覓食及幼鴨的練習飛行,它們一群群一隊隊飛來飛去,迎著風!冒著雪!演繹著生命的舞動!

《人生第一步》

攝影師:唐文明

▲ 水雉出殼,身上乾燥後,一兩個小時,就會自行跌跌撞撞地行走。小水雉邁出了它人生中的第一步。

《家庭聚會》

攝影師:陳廣磊

▲ 當高山上大雪紛飛,氣溫驟降,食物變得短缺,藍大翅鴝便會集群飛到低海拔。沙棘樹是它們最喜愛落腳的地方,樹上殘留的沙棘果,足以讓他們果腹。

兩棲和爬行動物組

等獎

《雷公山溪流的主人》

攝影師:周佳俊

▲ 尾斑瘰螈是罕見的大白天也出來活動並且幾乎不在意人類幹擾的兩棲有尾動物,這可能得益於它充滿毒素的皮膚。清晨的雷公山,一條尾斑瘰蠑螈正在水下覓食。

二等獎

《瑤山鱷蜥》

攝影師:周行

▲ 瑤山鱷蜥為我國一級保護動物,它是第四紀冰川後期殘留在我國華南地區的孑遺種類。

等獎

《吞之有道》

攝影師:鄭聲

▲ 藍面樹蛙被咬了數分鐘後已經失去了知覺,岡氏竹葉青正開始吞食它的獵物。

優秀獎

《婀娜》

攝影師:張仿平

▲ 綠瘦蛇,美麗的蛇,體態婀娜多姿,溫順可愛,非常適合拍照。

《觀察者》

攝影師:繆靖翎

▲ 這是一隻四川湍蛙。這種湍蛙生活在落差較大,多瀑布和激流的山溪中。

《凝膠中的夢》

攝影師:鄭聲

▲ 黑眼瞼纖樹蛙的卵外包著一層遇水即膨脹的膠質膜,彼此相連結成大團的卵塊。

《偉大的母親》

攝影師:金星傑

▲ 鎮海棘螈是我國特有的非常珍稀的兩棲動物,人們對他們的繁殖了解的少之又少,在2016春季的一個雨夜有幸記錄到了正在產卵的孕母。

《驕傲》

攝影師:王小炯

▲ 夕陽中,一隻青海沙蜥在大石頭上曬太陽。

《請君入甕》

攝影師:李俊傑

▲ 城市周邊的斑腿泛樹蛙,很適應這裡的環境,白天躲進竹筒裡面保證自己的安全,然後等著一些喜歡在這裡活動的小蟲子們自投羅網。

《演唱家》

攝影師:謝偉亮

▲ 驟雨初停,蛙聲四起。這隻花狹口蛙在積水中找好位置,撐起身體,隨即大量吸入空氣,發出巨大的如「ong-ang」的鳴叫聲。

無脊椎動物組

一等獎

《第一個》

攝影師:歐陽臨安

▲ 竹節蟲把卵產在枯枝上,一個蟲卵最先孵化。拍攝時使用了閃光燈。

二等獎

《愛的爭鬥》

攝影師:鄭麗君

▲ 兩對交配的水黽在爭奪地盤。

三等獎

《誕生》

攝影師:李俊傑

▲ 這是一隻蝽媽媽,到了繁殖的季節,在樹葉上產下了晶瑩剔透的卵,用不了多久,新一代的蝽寶寶就會來到了這個自然世界上。

優秀獎

《護送》

攝影師:苗永

▲ 雷雨將至,工蟻正在護送小螞蟻搬家。

《五兄弟》

攝影師:農正權

▲ 在弄崗熱帶雨林中發現一種蚊子,它們喜歡在蜘蛛網休息。它們腳有特殊的構造,可以停在蜘蛛網不被蜘蛛網沾住。

《親親,我的寶貝》

攝影師:徐廷程

▲ 跳蛛是盡職盡責的好媽媽,它們會挑選寬大的樹葉背面產卵,用蛛絲把卵覆蓋起來。有的母跳蛛甚至會鑽到巢裡不吃不喝守護著卵,等待一兩周,直到小跳蛛孵化出來。

《守株待兔》

攝影師:王冬冬

▲ 一隻王氏亞妖面蛛撐開了它的補蟲網,等待獵物上門。

《蝴蝶的巡視》

攝影師:雷波

▲ 江西,森林裡的蝴蝶群。

《欺詐師》

攝影師:林子軒

▲ 一隻擬態黃猄蟻的蟻蟹蛛,佇立在葉子上。

《突襲》

攝影師:黃俊球

▲ 我正在拍攝一群蚜蟲,突然有隻褐蛉科幼蟲闖進鏡頭,叼走了一隻蚜蟲。

植物和真菌組

一等獎

《高山之巔的生命》

攝影師:彭建生

▲ 紅景天、虎耳草和羽裂雪兔子頑強地盛開在滇西北海拔4500米的高山流石灘上。

二等獎

《風雪中盛開》

攝影師:楊濤

▲ 一場春雪將高山又一次被銀裝素裹,幾株東俄洛報春躲過了大雪覆蓋,綻放出它特有的藍調,預示著高原山地的春季已經在風雪中到來了。

三等獎

《生命禮花》

攝影師:張立華

▲ 武漢市江夏區梁子湖邊的野胡蘿蔔花在藍天下綻放。它們的花型就像在藍天下綻放的煙火,這是生命的禮讚。

優秀獎

《花與千秋雪》

攝影師:張亞洲

▲ 棉毛紫菀生長在莽莽的冰緣帶,傲立千萬年,只有千秋寒雪與其相伴,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零落北風中。「樹猶如此,人何以堪」。

《爭相綻放》

攝影師:張仿平

▲ 小鬼傘很常見,但是齊齊開得這麼新鮮的就很難得了。

《美麗綠絨蒿》

攝影師:李勇

▲ 雪山將露未露,山腳下的冰漬湖猶如綠寶石般,美麗綠絨蒿在4600m+極端惡劣的環境下綻放,旁邊有從委陵菜伴生。高山植物在資源貧瘠的環境中卻有著它們的共存之道。

《噴射孢子的毛杯菌》

攝影師:付若金

▲ 噴射孢子的毛杯菌,也在噴射新的希望。

《舞者的夢》

攝影師:樂剛

▲ 對於舞者來說,她們的夢就是舞臺,此時的兩個小蘑菇好似一對舞者,在夢一般的舞臺上展示她們優美的舞姿。

《孤貯於高山之巔》

攝影師:範毅

▲ 高原地帶天氣惡劣,一株黃花杓蘭孤獨生長於此,大雨中我記錄下了這個景象。

《銀河與紫玉簪》

攝影師:羅程

▲ 紫玉簪生長在武功山1600米的高山草甸中,在晴朗的夜晚,玉簪昂首向天,銀河拱橋橫貫夜空,星河中泛紅色的星雲與玉簪花的紫色相映成輝。

水下世界組

一等獎

《香港瘰螈產卵》

攝影師:周行

▲ 香港瘰螈是水棲的有尾兩棲類,其繁殖期為7月至次年的3月。交配後的雌螈用後肢和尾巴抓緊水生植物的葉子,並將卵黏在兩片葉子之間。

二等獎

《地下暗河中的「犀牛」》

攝影師:周佳俊

▲ 由於灌溉汙水和生活汙水的汙染,這種頭頂長角形似犀牛的怪魚已經在它們的模式產地——一個地面上的湧泉中消失。只能在冰冷的地下河中,在螢光手電微弱光線的幫助下拍攝下犀角金線䰾在自然環境中的照片。

三等獎

《萊氏擬烏賊》

攝影師:張帆

▲ 分界洲島有幾艘不同的沉船,桅杆上空漂浮著上千隻萊氏擬烏賊,感覺一切像被施了魔法一樣,著實有些魔幻。

優秀獎

《父與子》

攝影師:周佳俊

▲ 早春,龍王山頂上依然是冰與霜的世界。一條雄鯢匍匐在繁殖坑邊中的泥炭蘚上,它快速掠過鏡頭,讓我抓拍住了這張成體與幼體的父子同框照。

《虎鬥》

攝影師:周佳俊

▲ 湍急的溪流之中,兩條雄性雀斑吻蝦虎魚正在為溪流中一塊裸露的巖石大打出手,因為這是它們向雌性展示能力的舞臺。

《定安冷泉》

攝影師:張帆

▲ 在定安有一眼神秘的冷泉,這裡擁有完美的水下植被覆蓋和成群的原生魚類,看起來像是一個天然的大水族箱。

《玻璃魚風暴》

攝影師:王保民

▲ 深海的沉船,玻璃魚的港灣,潛入其中,感受大自然的洗禮。

《第三者》

攝影師:徐廷程

▲ 一條長鰭鱲已經展開魚鰭進行誇示,離將雌魚迫進石縫一步之遙。然而旁邊兩條長鰭鱲虎視眈眈,企圖伺機而動取而代之。只要能受精成功,它們的基因就有希望延續下去。

自然景觀組

優秀獎

《觀鳥海蝕洞》

攝影師:顧曉軍

▲ 遼寧莊河海王九島周邊海域地理地貌結構複雜,海蝕柱、海蝕洞眾多,許多海鳥喜歡棲息在這樣的環境中。

《雪山花園》

攝影師:林森

▲ 波密的嘎隆拉被稱為是花園的天堂,當冰雪融化後各種奇花異草綻放,只有身臨其境才感覺她的壯觀。

《黎明巔峰》

攝影師:許勇

▲ 一對藏雪雞迎著夕陽落在了海拔4200米的一塊巖石上,在兩旁淡紅色灌木簇擁下,它們情意瀧瀧、互訴衷腸。

《五彩山脈》

攝影師:黎鳴

▲ 中國新疆天山山脈深處的努爾加大峽谷,從空中俯瞰,山勢壯觀,色彩豐富,紋理雄奇,堪稱地貌傳奇。

《晨曦初露》

攝影師:周海波

▲ 晨曦初露在西藏普蘭的納木那尼峰。雪山、湖泊、民居、水鳥相映成趣,寧靜祥和。

《年保玉則日出》

攝影師:歐陽凱

▲ 露營後一早的驚喜。

《海與海鷗》

攝影師:杜宜永

▲ 在大海狂爆而掀起巨浪時,用慢門拍下動態的海浪軌跡,形成雲霧般神秘的靜謐,礁石上的海鷗渺小的身影在這亦動亦靜的空間中展現著生命的活力!

《傍晚的賽裡木湖》

攝影師:許素虹

▲ 傍晚的賽裡木湖,一隻狐狸出來覓食。

《沙漠中穿行的藏羚羊》

攝影師:劉成蛟

▲ 無邊的沙漠中,一群藏羚羊穿行而過。

《納木那尼峰下的藏野驢》

攝影師:姜曦

▲ 在阿里地區普蘭縣岡底斯山脈和喜馬拉雅山脈之間,瑪旁雍措湖畔,有著寬闊的高原溼地,雖然有部分村莊和牧民居住,但是大量的野生動物也樂於駐足在這片風水寶地。

青少組與兒童組

這次年賽,我們也特意開設了青少組(12-18歲)和兒童組(12歲以下)兩個組別,這些小攝影師們拍攝的照片,許多已經可以和成年攝影師的作品媲美,他們展現出的技術、決心、天賦和視角,讓老一輩的攝影師都感到驚嘆。

青少組優秀獎

《正在走遠的鯨豚》

攝影師:熊靜怡,18歲

▲ 鯨豚曾經是臺灣旅遊必打卡的一處勝地,近些年來隨著氣候變化、環境汙染的加劇,原本有時在岸邊就能直接觀賞到的鯨豚現在需要坐著汽艇遠赴太平洋中才能有幸觀賞。

《防身武器》

攝影師:章仕霖,14歲

▲ 長尾大蠶蛾的幼蟲背上有很多毛和刺,側面看像一種多肉植物。這些毒刺可以起威懾和防身作用。

《勺水一臠》

攝影師:韓樂飛,16歲

▲ 我趴在溼黏的灘涂上,鏡頭隨著眼前這隻麻雀大小的鳥左右搖動。在取景器中,我能看到它那勺狀的喙尖沾著的晶瑩的水滴……這隻其貌不揚小鳥是世界上最瀕危的鳥類之一,勺嘴鷸。

《金光映鴨》

攝影師:婁方洲,16歲

▲ 夕陽照在北海公園的古建上,使波光粼粼的水面倒映出油畫般的燦燦金光。這時,一隻綠頭鴨雌鳥剛好遊過,她不僅豐富了畫面,還讓略顯樸素的她立刻變得「高大上」了起來。

《平衡木》

攝影師:婁方洲,16歲

▲ 春季頤和園的鳳頭鸊鷉。

《抱團取暖》

攝影師:魏義豐,17歲

▲ 2016年10月8日拍攝於內蒙古赤峰市達來諾日鎮,草原上小斑翅山鶉在風雪中抱團取暖。

《猿思》

攝影師:盛天成,17歲

▲ 午後的天行長臂猿坐在它的搖椅上,眼神中似乎透露著些哀怨。或許正思考著什麼......公路割裂了長臂猿賴以生存的樹冠層,領地之爭、家族繁衍,誰知道未來還會有多少困難等待著它。

《噴灑泥土》

攝影師:胡益之,16歲

▲ 2020年1月,雲南省江城縣大樹腳村,大象在農田、甘蔗地、芭蕉林裡自由的覓食,歡樂玩耍,人與野生動物和諧共處。

《即將孵化的蛙卵》

攝影師:向婭萱,13歲

▲ 芒種時節,野外的水窪裡擠滿了準備孵化的蛙卵,再有一兩天,蝌蚪寶寶們就會破殼而出,祝它們好運。

《水晶珠簾》

攝影師:章仕霖,14歲

▲ 蜘蛛網上的露珠在陽光下閃閃放光,蜘蛛就像倒掛在水晶珠簾上。

兒童組優秀獎

《父與子》

攝影師:張競顥,12歲

▲ 這片小池塘裡漂滿了枯枝枯葉,在閃光燈下閃閃發光,一隻青蛙在遊泳,遊了一會兒後突然懸浮停住。

《不速之客》

攝影師:宋哆哆,11歲

▲ 礔鷈一家的生活。一隻蝴蝶在不經意間飛過鸊鷉一家的領地。這引起了礔鷈「麻麻」的高度警覺。

《好奇的斑海豹》

攝影師:趙晗清,10歲

▲ 兩隻斑海豹用好奇的眼神在打量我這個小孩,它們肯定在想,這個小孩會不會從船裡掉到海裡。

《櫻花映紅鴛鴦情》

攝影師:耿嘉陽,10歲

▲ 雄性鴛鴦緊緊跟著雌性鴛鴦,深怕自己的伴侶被別的雄性鴛鴦搶走,同時也為了照顧雌性鴛鴦可以安心覓食,為即將到來的孵化季節做好體能的準備。

《齊天大聖》

攝影師:張彥博,10歲

▲ 你看,天牛的觸角像不像齊天大聖的翎羽紫金冠!

《粟喉蜂虎》

攝影師:劉嘉俊,11歲

▲ 廣東省饒平縣出海口沙灘,被譽為「」中國最美小鳥」慄喉蜂虎。

《普通翠鳥雌雄》

攝影師:曹君正,11歲

▲ 春季,普通翠鳥交配,俗稱「踩背」。

《水上舞者》

攝影師:李冰然,9歲

▲ 隨著腳步起舞紛飛,跳一曲春天的芭蕾。天使般的容顏最美,盡情綻放青春無悔。

《驚擾》

攝影師:翟澤宇,8歲

▲ 正在休息的山斑鳩突然被身後的松鼠驚擾。

《一行「白鷺」上青天》

攝影師:陳子瑞,10歲

▲ 一群白琵鷺飛上天空,這三隻排列十分有趣。

中國國家公園特別獎

中國的人口很多,國家能夠規劃出大片土地,作為國家公園保護起來,為我們的後代保存下來,這是一件造福人類的事情。

2020年,三江源國家公園將在年內免費開放,因此,今年也被成為中國國家公園元年。首屆中國野生生物攝影年賽特此設立中國國家公園特別獎,授予那些能夠充分展現國家公園魅力,向公眾傳遞自然資源保護價值的照片。

優秀獎

《猞猁》

攝影師:張強

▲ 在青藏高原在巡山中,兩隻猞猁從山坡上爬下來,猞猁的性情狡猾而又謹慎,快速朝樹林裡走去。

《短尾猴》

攝影師:鄧建新

▲ 生活在唐家河的短尾猴(國家二級保護)。

《國家公園》

攝影師:歐陽凱

▲ 臥龍國家公園。

《母與子》

攝影師:李應平

▲ 雪豹是雪山之王,這是雪豹媽媽和她的孩子在小息。

《夕陽下的仙女湖》

攝影師:樊鑫

▲ 夕陽下,一群僧人在年保玉則仙女湖邊祈禱。年保玉則國家地質公園是三江源國家公園核心保護地之一。

《觀察》

攝影師:焦生福

▲ 非常難得一見的視角,一幅令人浮想聯翩的場景!

《肯得可克》

攝影師:焦生福

▲ 可可西裡地區,因為保護得力, 隨處可見成群的野生動物出沒。夕陽西下,一群藏野馿奔跑在肯得可克的山下。

《杜鵑林下有虹雉》

攝影師:朱暉

▲ 海拔3500米的臥龍保護區巴郎山段,綠尾虹雉已是近幾年全世界鳥友趨之若鶩來此觀賞的三種虹雉之一,百看不厭。

《覓食》

攝影師:趙建強

▲ 每年6、7月份,秦嶺羚牛聚集在高山山巔,為愛決鬥、繁衍生息。

《羚牛幼崽》

攝影師:鄧建新

▲ 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拍攝於大熊貓國家公元廣元管理分局唐家河保護區。

中國珍稀瀕危物種獎

中國的生物資源雖然豐富,但許多物種都因為非法盜獵和棲息地的退化面臨著生存威脅。中國珍稀瀕危物種獎,將授予那些拍攝到珍稀瀕危生物的照片,或是展現出某一生物不為人所知的一面的照片。

優秀獎

《隱居士荒漠貓》

攝影師:尕布藏才郎

▲ 2018年10月拍攝於青海省海晏縣青海湖鄉。

《亞洲胡狼》

攝影師:彭建生

▲ 2018年7月在世界之巔影像生物多樣性調查中,在吉隆溝拍攝到了亞洲胡狼,為中國哺乳動物增加一員猛獸。

《白尾梢虹雉》

攝影師:王斌

▲ 高黎貢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白尾梢虹雉的冬季調查,這張照片拍攝到了白尾梢虹雉雪天覓食行為,為首次記錄到的取食策略。

《金貓》

攝影師:肖飛

▲ 國內第一張手持單眼相機拍攝的金貓照片。拍攝地為平坡溝附近。

《西雙版納雨林鐘情鳥-白喉犀鳥》

攝影師:羅愛東

▲ 西雙版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中國五種犀鳥中最少數量、個體最小、分布地域最為狹窄的雨林代表鳥種之一,白喉犀鳥。

《褐頭朱雀》

攝影師:唐軍

▲ 消失近80年之後,於2012年被國外友人重新發現於青海格爾木的野牛溝,本照片拍攝於2020年6月,推測為第一次由中國攝影師成功記錄到該鳥種的圖片。

《石山犀鳥》

攝影師:黃嵩和

▲ 冠斑犀鳥在喀斯特峭壁上築巢的情況十分罕見,是因為當地上世紀早已伐光的大樹導致了冠斑犀鳥棲息習慣的改變?還是因為其他原因?不得而知!

《一夫當關》

攝影師:羅愛東

▲ 白肢野牛一直警惕、狠狠地盯著我們,直到牛群的最後一家族成員走入了對面山窪樹林中,它才轉身尾隨牛群而去。彰顯其一夫當關之大家風範,果然牛!!

《晨光中的怒江金絲猴》

攝影師:陳奕欣

▲ 熬過了漫漫長夜,耀眼的晨光已撒滿這隻雄性怒江金絲猴。

《康順綠絨蒿》

攝影師:徐長卿

▲ 珠峰東坡-嘎瑪溝,海拔4900米的曉烏拉埡口冰緣帶,這裡獨有的康順綠絨蒿,她不僅有個吉祥的名字,她真的美麗。

年度攝影師大獎

年度最佳青少年自然攝影師和年度最佳自然攝影師是中國野生生物攝影年賽的最高榮譽,代表了本屆年賽的最高水平。

年度青少年自然攝影師

《勺水一臠》

攝影師:韓樂飛,16歲

年度最佳自然攝影師

《命懸一線》

攝影師:同海元

我們一直堅信,好的照片,能夠觸及人的心靈,可以改變人的想法,與野生生物的對視,讓我們人類放低身段,重新成為自然中的一份子。這次中國野生生物攝影年賽的獲獎作品,都做到了這點。

從本屆年賽的作品中,我們看到了中國竟存在著如此美麗、多樣的野生生物,我們也因此更加理解,如果人類繼續傲慢地對待這顆星球,所造成的損失將是我們無法承受的

中國野生生物攝影年賽,明年,再見!

- END -

編輯 | 張雨晨

封圖 | 孟潔

本文中圖片版權歸作者所有,使用權歸本屆年賽所有

相關焦點

  • 宋人追求極致釉色之美的瓷器-南宋粉青釉
    粉青釉色首創於南宋龍泉窯,粉青釉創燒之初就風行一時,風靡了1000多年,成為龍泉青釉瓷器的代表而經久不衰。龍泉窯是中國青瓷史上的瑰寶,自宋代一經興起,就憑藉其肥美的釉汁和優雅的形態稱絕於世。創燒出粉青、梅子青兩種釉色,代表著我國青釉瓷器燒制的最高水平。粉青釉工藝粉青釉以鐵為呈色劑並含有少量的錳、鈦,在生胎上掛石灰鹼釉經過1180℃—1230℃的高溫還原焰燒造而成。
  • 瑞麗時尚盛典:決色防摔小彩殼演繹高級大片 重新定義時尚之美
    2020年12月21日, 瑞麗年度時尚盛典在杭隆重舉行,主打高端防摔的手機殼品牌——決色,帶著自家的明星產品決色防摔小彩殼亮相盛典開幕現場,與瑞麗人氣名模共同演繹時尚大片,美力開局打響2021,備受矚目。
  • 400天,4萬張大片!一位交大博士生的延時攝影,7分鐘看遍交大四季!
    400天,4萬張大片!一位交大博士生的延時攝影,7分鐘看遍交大四季!  400多天,4萬多張照片    張張都是大片壁紙      這是一位交大理工科博士生的作品
  • [海洋文化]神秘的魚藤草之極致中國海洋~視頻美翻了~
    「箕尾之山,有木焉,其狀如樗,其葉如桐而莢實,其名曰茇,可以毒魚。」「熊耳之山,有草焉,其狀如蘇而赤華,名曰葶薴,可以毒魚。」古人毒魚很明顯不是要滅絕魚,那只能有一種可能就是為了吃魚,那麼這種毒對魚會造成傷害,而人吃了沒有問題,實際上在印尼群島,菲律賓群島,馬來群島,臺灣海南漁民,用一種有魚的魚藤來捕魚很普遍。漁民用石頭把魚藤的根敲碎,之後放到水中。
  • 中國西南野生生物種質資源庫種子採集員——
    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供圖  核心閱讀  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中國西南野生生物種質資源庫是我國第一個國家級野生生物種質資源庫,也是亞洲最大的野生生物種質資源收集、保藏機構。經過十餘年建設,這裡保存的野生植物種子已突破萬種。
  • 生物多樣性·小百科(36) | 脊椎動物·岡氏竹葉青:極致殺手
    生物多樣性·小百科(36) | 脊椎動物·岡氏竹葉青:極致殺手 2020-04-28 16:1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肖涵曝視覺大片 色感震撼盡展柔情美
    肖涵純美大氣近日,實力女演員肖涵曝光了一組色感震撼的視覺大片,一展摩登時裝風尚。簡單紅衣與肖涵純美、清爽氣質的完美融合,而層疊穿法更顯出肖涵的迷人肩線,盡展簡約大氣的一面,輾轉回眸間靈動有魅力。據悉,肖涵曾在《一起來看流星雨》中出演慕容雲朵,該角色備受觀眾喜愛。近期搭檔印小天、李誠儒合作的電視劇《陪你漫步這個世界》已在三亞開機,該劇講述了一個電視節目製作人雷達陰差陽錯拆散了許致的婚姻,之後便產生了剪不清理還亂關係的故事。而肖涵在此劇中飾演女主角,一位從法國回來的紅酒品酒師許致,期待她的精彩表現!
  • 《高原磐石:楊曉琨》編導張雪:極致背後,是挑戰極限
    做新聞大片時,每一季都在強調一個詞,極致。要做極致人物,要有極致環境,要有極致細節……極致,成為了新聞大片拍攝過程中基本的原則,也成了必備的要素。只是,在做了這麼多季新聞大片後,又是第三次再次做軍人這個群體時,如何能做到極致,如何做出不一樣的、全新的極致,成為了從策劃開始,貫穿拍攝、直至後期製作全過程、全體新聞大片組思考的問題。做完這一季的片子後,在回過頭去看拍攝、製作的全過程,我好像找到了答案:對我來說,極致背後,是不斷地挑戰極限,挑戰自己的極限。
  • 九首美麗詩詞,說盡女子之美
    莊姜是齊國的女子,《詩經·碩人》極力地描寫了莊姜出嫁的盛大場景和極致的美貌。「手如柔荑,膚如凝脂」已經成為形容美女的標配,「巧笑倩兮,美目盼兮」更是生動地寫出了莊姜的靈氣。耕地的人忘記了自己在犁地,鋤地的人忘記了自己在鋤地;以致於農活都沒有幹完,回來後相互埋怨,只是因為仔細看了羅敷的美貌。
  • 2億美元打造的好萊塢大片來了,一部極致影像奇觀、極燒腦的電影
    來了,好萊塢科幻大片來了!一部極致影像奇觀、極度燒腦的電影來了!這部由克里斯多福·諾蘭執導的《信條》,可以說是疫情時期第一部真正意義上的好萊塢大片,電影院甚至把它視之為「救命」的終極希望。圖片源自電影《信條》,下同。
  • 「魏姐」吳謹言時裝大片,柳嬌花媚盡顯古典美,網友:美翻了
    魏姐」吳謹言時裝大片,柳嬌花媚盡顯古典美,網友:美翻了雖然《延禧攻略》已經大結局了,但是我相信對於很多觀眾都是意猶未盡,紛紛表示不過癮,同時也相信不少劇迷們又開始了新一輪的追劇《如懿傳》。作為宮鬥劇資深的迷妹,自從看過孫儷的《甄嬛傳》和《羋月傳》之後,就很少能有吸入眼球的宮鬥劇,而於正的《延禧攻略》著實讓小編迷戀上了,尤其喜歡那個有仇必報恩怨分明、腹黑瑪麗蘇魏瓔珞。
  • 中國奇幻大片翻身之作,國慶檔這部特效大片不容錯過
    《古劍奇譚之流月昭明》作為國慶檔唯一一部奇幻動作特效大片,看完點映以後讓人覺得不負眾望。雖然這部電影可能被一部分人不看好,但是你只有真正的看過電影才能了解,跟風尬黑只會讓你錯過一部不可多得的好電影。《古劍奇譚之流月昭明》是中國首部遊戲改編的奇幻類電影,而且,這部電影在我看來是以奇幻視效大片定位的,所以整部電影極其注意特效,畫面極具視覺衝擊力。電影的製作很有誠意,為了搭建一個仙俠奇幻世界,邀請到4th Creative Party、Madman Post等韓國頂級特效公司掌舵,特效總監金南植則曾製作過《鳴梁海戰》、《隧道》等頂級視效大片。
  • 「曳尾菌」:從細微之處發現科學之美
    如果把羅丹曾經說過的一句話稍微加以轉化並且嫁接到科學之上,那麼我們可以這樣說,「生活中不是缺少科學,而是缺少發現科學之美的眼睛。」,將科學之美呈現給廣大公眾。而在這方面,微博名為「曳尾菌」周晴烽則算是做到了極致。
  • 極致的數學之美,十一張罕見的分形圖
    (孔雀羽毛分形)世界是非線性的,分形無處不在。
  • 散發極致和韻之美|日規皇冠Crown Athlete
    買一臺皇冠作為家用,是為生活;把一臺皇冠從內而外改至極致,是為夢想。車身外觀選擇了大熱的athlete包圍,但沒有走VIP的極致路線。這一代皇冠面世之初就已驚豔四座,在打破上一代車型刻板印象的基礎上,很好地延續了車系的傳承與血統,讓運動風格的改裝更加靈活,稍加點綴便已美得攝人心魄。更遑論還有bbs20寸大腳加持,充滿張力的外觀瞬間被勾勒得酣暢淋漓。所謂夢想,就是把每一個心心念念的追求,做到極致;何為極致?
  • 野生生物攝影年賽2014:第五十個頒獎典禮
    圖片來自野生生物攝影年賽50周年紀念精選集《生命之靈》(原書名:How Wildlife Photography Became Art),本書由野性中國聯合中國國家地理圖書公司引進,並將於11月初正式發售。
  • 水鬼蕉,極致陰柔之美.
    總有人問我它的名字是什麼,我說,叫水鬼蕉。這時,通常會收到一些驚異。我覺得花朵其實是最大的不同,就看是否有那一圈副花冠。文殊蘭(部分圖片來自網絡)(水鬼蕉,石蒜科水鬼蕉屬多年生草本植物)那些秋花十八學士文殊蘭。
  • 世界遺產專家訪談錄·劉保黨:從生物多樣性價值看黃山自然美
    基於黃山地區豐富的生物多樣性,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確定的世界108個生物多樣性分布中心和在中國確定的35個生物多樣性保護優先區域中,都包含黃山地區。在中國生物多樣性夥伴與合作框架中,黃山地區生物多樣性不可替代性指數在中國華東地區最高,是中國華東地區最值得保護的生物多樣性熱點地區。
  • ...的樹蟾、37年前曾宣布滅絕的昆蟲……近距離欣賞重慶野生動物之美
    3月3日是第6個世界野生動植物日。為進一步提高市民對野生動植物的認識,引導市民欣賞野生動植物之美,由市林業局主辦、自然介公益發展中心承辦的2019世界野生動植物保護日暨SEE勁草嘉年華宣傳活動在重慶自然博物館舉行,吸引了眾多市民參展。
  • 來雲南,感受生物多樣性之美
    來雲南,感受生物多樣性之美 2020-11-02 14:1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