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漁民這樣捕魚~
海南草塘村的漁民捕魚不用網,不用魚鉤,而是潛入海底,徒手抓魚。
在捕魚之前,漁民們取一種叫做魚藤草的汁,裝入瓶中,攜帶到海底。在魚蝦出沒的地方將魚藤汁倒出來。喝到魚藤汁水的魚蝦,紛紛暈厥。漁民趁此良機,將魚蝦收入囊中。魚藤草有輕微的麻醉作用,無毒無害。使用魚藤,魚蝦暈厥只是暫時行為,很快就又是一條好漢了。草塘村的漁民潛水捕魚由來已久。他們深知過度捕撈對海洋生物的傷害,和對人類本身的傷害。他們用這種方法保護眼前這片海——祖宗留下的海。
《中山經》記載:荔山有木焉,其狀如棠而赤時,名曰芒草,可以毒魚。「箕尾之山,有木焉,其狀如樗,其葉如桐而莢實,其名曰茇,可以毒魚。」「熊耳之山,有草焉,其狀如蘇而赤華,名曰葶薴,可以毒魚。」
古人毒魚很明顯不是要滅絕魚,那只能有一種可能就是為了吃魚,那麼這種毒對魚會造成傷害,而人吃了沒有問題,實際上在印尼群島,菲律賓群島,馬來群島,臺灣海南漁民,用一種有魚的魚藤來捕魚很普遍。
漁民用石頭把魚藤的根敲碎,之後放到水中。沒多長時間就能夠看到,水裡的魚有一點抽風似的向上跳,接著再拿出事先準備好的捕魚工具往上撈魚就行了,這種習俗已經流傳了幾千年,這種魚藤是豆科藤本植物,根部含殺蟲活性物質,魚藤酮。
魚藤酮可以毒殺昆蟲和魚類,但對哺乳動物沒有什麼危害,所以用魚藤毒死的魚,人類可以食用,看來這種習俗在山海經記載的古代,古人已經掌握了。
我國海南等地的漁民,祖祖輩輩這樣用傳統漁業方法,守護了海洋的豐富漁業生物資源、珊瑚礁生態,實際上是傳統漁業生產保護海洋環境的實證。
受到保護的海,雙手捧出的是個大肥美的魚類,螃蟹,龍蝦等等。也是為了保護海,草塘村的漁民每年只出海兩個月,之後便上岸,靠打零工養家。他們用這種方法讓海洋生物繁衍生息,讓海洋休息養生。一代一代草塘村的漁民留給後代的是,蘊藏豐富海洋生物的海,碧綠透明的海。為目光遠大的草塘村漁民點讚。
國家地理探險家兼攝影師本·霍頓與中國探險家、自由潛水愛好者豆豆組成團隊,踏上一段驚險刺激的極限旅程。他們一同前往中國南端的海南島,向當地獨特的自然環境發起挑戰,並且尋找那些在艱苦的自然環境中與大自然和諧共處的人類群落,向他們學習當地獨有的戶外生存技能,學以致用完成挑戰。(選自《極致中國》 第二集 海洋)
以下視頻,手機橫著看更好~
另據了解,臺東原住民有一種傳統的捕魚方式相當特殊,是用一種植物魚藤的根部汁液將魚兒瞬間迷昏,這種捕魚的方式既有趣又環保。幾位原住民朋友可不是在挖寶,他們正在準備傳統的抓魚利器「魚藤」。利用「魚藤」捕魚是原住民社會中的大事,族人都要分工合作,挖到足夠的魚藤,接下來開始溯溪找最佳漁場。發現魚兒蹤影,將準備好的魚藤根部敲爛,放進袋子內稀釋。這袋子裡裝的可是原住民捕魚秘招,現在只要將魚藤汁倒入溪中,剩下的就是等待了!不一會兒功夫,果然有零星魚兒在水中浮浮沉沉,輕鬆將魚兒手到擒來,大夥說,用魚藤抓的魚絕對沒有毒性,還可以吃沙西米。專家表示,由於魚藤精會使魚兒瞬間降低呼吸功能而缺氧,出現昏迷現象,只要再補充足夠清水就會恢復清醒,不會破壞環境生態,是原住民先人相當環保的捕魚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