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文化]神秘的魚藤草之極致中國海洋~視頻美翻了~

2021-03-04 滴水湖

海南漁民這樣捕魚~

海南草塘村的漁民捕魚不用網,不用魚鉤,而是潛入海底,徒手抓魚。

在捕魚之前,漁民們取一種叫做魚藤草的汁,裝入瓶中,攜帶到海底。在魚蝦出沒的地方將魚藤汁倒出來。喝到魚藤汁水的魚蝦,紛紛暈厥。漁民趁此良機,將魚蝦收入囊中。魚藤草有輕微的麻醉作用,無毒無害。使用魚藤,魚蝦暈厥只是暫時行為,很快就又是一條好漢了。草塘村的漁民潛水捕魚由來已久。他們深知過度捕撈對海洋生物的傷害,和對人類本身的傷害。他們用這種方法保護眼前這片海——祖宗留下的海。

《中山經》記載:荔山有木焉,其狀如棠而赤時,名曰芒草,可以毒魚。「箕尾之山,有木焉,其狀如樗,其葉如桐而莢實,其名曰茇,可以毒魚。」「熊耳之山,有草焉,其狀如蘇而赤華,名曰葶薴,可以毒魚。」

古人毒魚很明顯不是要滅絕魚,那只能有一種可能就是為了吃魚,那麼這種毒對魚會造成傷害,而人吃了沒有問題,實際上在印尼群島,菲律賓群島,馬來群島,臺灣海南漁民,用一種有魚的魚藤來捕魚很普遍。

漁民用石頭把魚藤的根敲碎,之後放到水中。沒多長時間就能夠看到,水裡的魚有一點抽風似的向上跳,接著再拿出事先準備好的捕魚工具往上撈魚就行了,這種習俗已經流傳了幾千年,這種魚藤是豆科藤本植物,根部含殺蟲活性物質,魚藤酮。

魚藤酮可以毒殺昆蟲和魚類,但對哺乳動物沒有什麼危害,所以用魚藤毒死的魚,人類可以食用,看來這種習俗在山海經記載的古代,古人已經掌握了。

我國海南等地的漁民,祖祖輩輩這樣用傳統漁業方法,守護了海洋的豐富漁業生物資源、珊瑚礁生態,實際上是傳統漁業生產保護海洋環境的實證。

受到保護的海,雙手捧出的是個大肥美的魚類,螃蟹,龍蝦等等。也是為了保護海,草塘村的漁民每年只出海兩個月,之後便上岸,靠打零工養家。他們用這種方法讓海洋生物繁衍生息,讓海洋休息養生。一代一代草塘村的漁民留給後代的是,蘊藏豐富海洋生物的海,碧綠透明的海。為目光遠大的草塘村漁民點讚。

國家地理探險家兼攝影師本·霍頓與中國探險家、自由潛水愛好者豆豆組成團隊,踏上一段驚險刺激的極限旅程。他們一同前往中國南端的海南島,向當地獨特的自然環境發起挑戰,並且尋找那些在艱苦的自然環境中與大自然和諧共處的人類群落,向他們學習當地獨有的戶外生存技能,學以致用完成挑戰。(選自《極致中國》 第二集 海洋)

以下視頻,手機橫著看更好~

另據了解,臺東原住民有一種傳統的捕魚方式相當特殊,是用一種植物魚藤的根部汁液將魚兒瞬間迷昏,這種捕魚的方式既有趣又環保。幾位原住民朋友可不是在挖寶,他們正在準備傳統的抓魚利器「魚藤」。利用「魚藤」捕魚是原住民社會中的大事,族人都要分工合作,挖到足夠的魚藤,接下來開始溯溪找最佳漁場。發現魚兒蹤影,將準備好的魚藤根部敲爛,放進袋子內稀釋。這袋子裡裝的可是原住民捕魚秘招,現在只要將魚藤汁倒入溪中,剩下的就是等待了!不一會兒功夫,果然有零星魚兒在水中浮浮沉沉,輕鬆將魚兒手到擒來,大夥說,用魚藤抓的魚絕對沒有毒性,還可以吃沙西米。專家表示,由於魚藤精會使魚兒瞬間降低呼吸功能而缺氧,出現昏迷現象,只要再補充足夠清水就會恢復清醒,不會破壞環境生態,是原住民先人相當環保的捕魚方式。

相關焦點

  • 海洋文化特徵及中國海洋文化
    地中海文化:航海發現、掠奪與海外開拓,多語種與殖民地文化、宗教、文藝復興,多民族結構、農耕、田園與釀酒文化構成其獨特之處。3. 太平洋文化:早期是西部的亞太文化———秦、漢、唐、明之儒家文化與佛教文化,向日、韓、東南亞諸國傳播;東南亞地處太平洋與印度洋之交匯,具有周邊移民所帶來之多元文化(語言、文學、習俗),佛教、回教與印度教交匯之特色。
  • 五大關鍵詞勾勒中國人文景象 以紀錄片呈現《極致中國》
    在國新辦對外推廣局的指導下,五洲傳播中心再度攜手美國國家地理,傾心打造大型人文地理紀錄片《極致中國》。該紀錄片精選了三個最富中國極致之美和人文特色的山水秘境取景拍攝,融合了世界頂級製作團隊、多重拍攝手段與高科技製作技術,將為觀眾帶來前所未有的視聽盛宴。
  • 揭秘海洋的神秘面紗
    導讀:人類對於宇宙的探索從未間斷,無時無刻不想揭開浩瀚宇宙的神秘面紗。而對於地球自身的秘密還有很多未能探索到,其中之一就是迷幻而深邃的大海。海洋佔地球總面積的70%,佔地球生存空間的90%以上 。據說人類只能探索大約5%的海底。剩下的95%的海洋仍然是個謎 。《海地兩萬裡》作者用科幻的視角完成了廣袤的海底世界探索。
  • [分享]中國國家海洋博物館圖紙資料下載
    中國國家海洋博物館圖紙專題為您提供中國國家海洋博物館圖紙的相關資料與視頻課程,您可以下載中國國家海洋博物館圖紙資料進行參考,觀看相關視頻課程提升技能。優秀的博物館建築設計除了為博物館本身增光添彩,還很可能成為一個城市乃至一個國家的標誌符號。     現在,就讓我們一起領略全球經典博物館建築所體現的自然之美、簡約之美、個性之美和幾何之美。   自然之美  當人工建築與自然環境完美結合,實現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觀眾既可以在博物館中體味自然,也可以在自然中觀賞博物館。
  • 海洋漁文化生態保護的「象山實踐」
    漁文化是向海而生的象山人特殊的基因。自國家級海洋漁文化(象山)生態保護區啟動建設以來,我縣堅持「見人見物見生活」理念,因勢利導,不斷做大做強漁文章,全力推動海洋漁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成績斐然。象山先後被評為中國民間藝術之鄉、中國漁文化之鄉、省級非遺保護綜合試點縣等。
  • 厚植海洋文化播種蔚藍夢想 廈門海洋意識教育活動風生水起
    提高全民海洋意識是建設海洋強市的基礎。向全社會,特別是學生普及海洋知識、傳播海洋文化、弘揚海洋精神,對於全民樹立正確的海洋觀念具有重要意義。……  過去一年多來,廈門海洋文化產業與海洋意識宣傳教育研學聯盟推出的一條條別具特色的海洋研學路線成了我市中小學生探索海洋世界的平臺。
  • 箬山小學舉辦「品海洋文化 展漁娃風採」海洋文化課程展示活動
    6月11日,箬山小學舉辦「品海洋文化 展漁娃風採」暨「紅領巾學院」海洋文化課程展示活動,全市各小學及校區大隊輔導員參加活動。箬山小學負責人介紹了學校的概況及辦學特色,該校以「悅納博容,臻於至美」為辦學理念,以「魅力海山 活力傳承」為主題,致力於打造有魅力、有活力、富有人文氣息的海感文化學校。學校構建了「海納文化浸潤」特色項目體系,以「以海亮校」、「以海涵師」、「以海養德」、「以海厚學」四大平臺的建設為抓手,實施各項策略,並以學生爭當「最美漁娃」和教師力踐「至美引航」為媒形成了系列評價載體。
  • 海昌海洋公園築東方「奧蘭多」 海洋文化盛宴2018運營
    此次攜手海昌海洋公園,將形成多主題聯動、客流共享的主題旅遊集群效應,進而推動鄭州國際文化創意產業園成為東方「奧蘭多」,更為「鄭州國家中心城市」的高能級定位添磚加瓦! 鄭州國際文化創意旅遊集聚區區位圖  隨著中國逐漸成為全球主題公園市場的重心,中國旅遊市場亦呈現蓬勃發展之勢
  • 世界六大最神秘的海洋死亡區域
    據外國媒體報導,海洋的神秘地帶並不止百慕達三角區一個,還有日本海域三角區、沉沒在大西洋島附近海域、太平洋夏威夷至美國大陸間的海域、葡萄牙沿海和非洲東南部海域、哈特勒斯角。現在隨著自然環境的變遷,還出現了不適合生物生存的「海洋死區」。
  • 《海洋之歌》:童話電影,藏著獨特的文化內涵與情感哲思
    在獨自回到島上的路上,他遇到了精靈,並帶出了精靈的神秘世界。我認為關鍵人物設置得非常巧妙,通過她的兩個世界建立了聯繫。這種家庭生活的現實世界的現代文明的象徵;象徵自然精神和傳統文化生活的童話世界。它不僅展示了愛爾蘭的傳統文化,也賦予了神話傳說新的現實意義。
  • 中國高定禮服We Couture美裙:絢爛海洋色調,新奇科技感面料
    偶然在外網上看到一組轉發量非常高的高定禮服美裙集錦,裡面好幾件漸變設計的禮服深深打動了我。一開始我以為是歐美的品牌,後來才知道是中國的禮服品牌,雖然品牌的名字叫We Couture,很洋氣的取名,但卻是地地道道的中國品牌。
  • 《王者榮耀》武則天海洋之心皮膚更新了什麼 羋月頭像框介紹
    導 讀 王者榮耀武則天海洋之心:王者榮耀武則天海洋之心的皮膚翻更新什麼時候上線可以購買呢,一些皮膚及局內特效進行了翻新修改
  • 三沙發現神秘海洋藍洞:深度超300米
    原標題:三沙發現神秘海洋藍洞:深度超三百米,傳說為「南海之眼」近日,經過專家的現場探查確認,三沙市政府正式命名西沙群島永樂環礁的海洋藍洞為「三沙永樂龍洞」(SanshaYongleBlueHole),其被證實為世界已知最深的海洋藍洞,位於三沙市西沙群島永樂環礁晉卿島與石嶼的礁盤中,深達300.89米,地址坐標為北緯16°31′30″、東經111°46′05″。
  • 鐵達尼號的「海洋之心」
    其實,「海洋之心」早在十七世紀就因「噩運之石」而知名,而且它還是歷史上故事最多的詛咒石頭,更是法國王族的噩夢,人們傳說擁有了它等於就擁有了死亡。   「海洋之心」又傳給了法王路易十六,他的王后經常佩戴此鑽,結果路易十六夫婦雙雙被送上了斷頭臺。之後,路易十六王后的朋友蘭伯娜公主,成了這個藍色噩運之石的主人,結果在法國大革命中被殺。
  • 文化適應生態:海洋族群生存之道
    在對海洋環境的適應過程中,海洋族群創造了各種文化來適應生存環境,包括宗教、技術、管理、經濟、政治等,並用文化來改造環境,使之更加適合生存,同時他們還通過不斷發展文化來適應變化著的環境。海洋社會環境存在不確定性漁業產生於多變和不確定的環境之中,這裡面的多變和不確定性因素既來自於自然環境,也來自於社會環境。
  • 日照旅遊項目建設多面開花 海洋文化特色明顯,日出東方「海之秀...
    原標題:日照旅遊項目建設多面開花 海洋文化特色明顯,日出東方「海之秀」近期公演文/片 本報記者 化玉軍    完善提升的萬平口景區至今已接待遊客100多萬人次;東夷小鎮項目A、B島主體已全部完工;日照海洋公園的海洋館主體工程即將開工,四季花鳥園已挖好地基;日出東方「海之秀」項目正在進行最後的調試……今年以來,在「旅遊富市」戰略的引領下,日照旅遊項目建設呈現多面開花之勢。
  • 金御華府奇幻海洋展神秘來襲~
    #鯊魚來了 金御華府奇幻海洋展#  想感受海洋的浪漫,  參加趣味無限的互動嗎?  來金御華府就對了!  金秋狂歡,探索海洋,  在這裡,不僅是一次美妙的觀賞體驗,  更是一次增加海洋知識的科普之旅!  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深海奇遇,  與你High翻蔚藍世界!
  • ...巖柱般的海綿動物」科普講堂帶孩子下潛深海 探索海洋神秘
    6月24日,「我是海洋科學演說家」第二季之「認識海洋世界 護衛藍色領土」科普進校園活動走進了中國農業科學院附屬小學。當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員、全國優秀科普工作者、博士生導師李新正的話音剛落,中國農業科學院附屬小學的學生們便立即展開了討論。  「大家一定不知道,章魚還有一種運動方式。那就是跑!就像同學們百米賽跑一樣。」
  • 三沙神秘海洋藍洞探明深度超300米 世界已知第1深
    三沙神秘海洋藍洞探明深度超300米 世界已知第1深原標題:三沙發現神秘海洋藍洞 傳說為南海之眼2016年7月24日,經海南省三沙市和專家組評審,三沙市政府正式命名西沙群島永樂環礁的海洋藍洞為
  • 宣傳增殖放流呵護蔚藍海洋 廈門市增殖放流海洋文化科普活動收穫滿滿
    增殖放流海洋文化科普活動徵文市海洋局供圖  廈門網訊 (海西晨報記者 郭欽轉 通訊員 白斯婕 洪寶珍) 11月22日上午,廈門市增殖放流海洋文化科普活動徵文、繪畫比賽頒獎儀式在下潭尾紅樹林公園舉行,為期半年的增殖放流海洋文化科普活動畫上了圓滿的句號。  廈門市增殖放流海洋文化科普活動由廈門市海洋發展局主辦,廈門市海洋與漁業研究所承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