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大地震前夕的唐山

2020-12-04 一壺春秋

1976年,大地震前夕的唐山

唐山得名源於一個女人的死亡,這個人是唐王李世民心愛的老婆曹妃。話說645年,李世民打朝鮮得勝回朝,走到唐山這個地方,忽然之間,曹妃死了。打仗都帶著的媳婦,肯定寵愛有加,於是李世民就把這裡的山山水水賜為唐姓,從此這裡就叫唐山。

歷史上的唐山曾經非常有名氣的,這裡的評劇,皮影,樂亭大鼓都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號稱「冀東三支花」,這裡還有好幾個中國的第一:包括第一座機械化採煤礦井、第一條標準軌距鐵路、第一臺蒸汽機車等等。但這裡的空氣品質不是非常好,今年的一到八月份,唐山在全國169個重點城市空氣品質排名榜第167位。而很多人們對唐山熟悉,是源於1976年的那場大地震。今天我們介紹的,是大地震前夕的唐山市容市貌。

1976年7月28日凌晨3時42分,唐山,一場7.8級地震,瞬間造成有百萬人口的工業重鎮遭受滅頂之災,24.2萬人死亡,名列20世紀世界地震史上死亡人數第一。唐山市工人文化宮,建設於1951年,曾經是唐山最大的禮堂,也是唐山人的驕傲。大地震中,文化宮主框架雖倖免於難,並且在震後第一時間得到修繕,但始終沒有達到震前的規模。

如今的高鐵是我們的驕傲,但中國的鐵路也經歷了一段曲折的發展歷程。但是你知道嗎?中國的第一個火車站就是唐山站,始建於1881年,也就是光緒七年。在地震中,火車站遭受滅頂之災,幾乎被夷為平地,鐵軌被扭曲成麻花狀態,路基下沉達到3米。為了把傷員及時轉運出去,唐山站第一時間得到了重建。

那時候的學生們,渾身充滿了力量,心中充滿了對未來的美好期望。但是,他們中的很多人被大地震奪去了生命,奪去了健康。《唐山大地震》那個電影中的片段猶在眼前,讓人揪心,當天,天空紫光乍現,地動山搖短短二十幾秒,一場天災,留下一輩子難以抹去的傷害。

讓我們再次回顧,把視線投向當時,看看發生了什麼:天空中到處飄散著建築物的碎屑,逃不出來的人們被埋在廢墟之下,跑出來的人們驚慌失措,他們也不知道哪裡安全,該跑向何處。

相關焦點

  • 1976年唐山大地震到今天的唐山地震,我們應該明白什麼
    今天得知唐山再次發生地震,這次地震不由得讓我想到三十八年前唐山發生的大地震,唐山地震的爆發是我新中國建國以來遭受的最大的災害,這種災害像饑荒一樣可怕。一座工業城市盡在23秒內變為廢墟,至今會想起來都十分不適,今天的地震再次發生在唐山,唐山這座英雄的城市不要害怕,祖國和人民是你們堅強的後盾,一起抗震一起加油。
  • 為啥1976年唐山大地震現在還有餘震?專家解釋
    同日,唐山市應急管理局回應稱,此次地震屬於1976年唐山大地震的餘震。 為何44年前一場7.8級的大地震,至今還會產生餘震?12日下午,中國地震局一名地震專家告訴澎湃新聞,根據餘震判斷依據,古冶區位於原唐山大地震的地震破裂帶上,且震級小於當年主震震級,因此,這次5.1級地震屬於「1976年唐山大地震較強的遠期餘震」。
  • 唐山1976年大地震後為何地震起伏活動不斷?專家解讀
    中國地震臺網中心專家分析認為,此次地震發生在1976年唐山7.8級地震的老震區內,是唐山地震老震區繼1995年10月6日唐山古冶5.0級地震後的又一次正常起伏活動。老震區有持續較長時間的起伏活動此次地震是2006年7月4日河北文安5.1級地震之後河北省內發生的最大的一次地震,也是華北地區近些年最大的一次地震。據中國地震臺網中心介紹,1976年唐山7.8級地震級別大,餘震區地震持續較長時間的起伏活動屬於正常狀態。
  • 今早唐山地震,屬1976年大地震餘震!
    ↓↓↓屬於1976年的餘震針對此次地震,記者採訪唐山市應急管理局方面得知,此次地震屬於1976年的餘震。根據目前掌握情況,震中無人員傷亡,僅個別老舊房屋有開裂現象。「這次地震屬於1976年唐山大地震一個正常的起伏。
  • 《1976年大地震》天津首發 收錄逾百篇回憶文章
    在唐山大地震30周年前夕,由天津社會科學院出版社出版的《1976年大地震》一書,今天首次與廣大讀者見面。  1976年7月28日,唐山發生的強烈地震波及天津,給這座沿海城市帶來巨大的災難。據《天津通志》記載,在這場大地震中,天津市死亡24345人,重傷21497人,67%的房屋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壞,直接經濟損失達39.2億元人民幣。
  • 唐山突發5.1級地震,誰還記得1976年的那次唐山大地震?死亡超24萬
    老趙我在得知唐山發生地震後,第一時間給在那裡的親人發微信詢問安全情況,對方報平安,說沒什麼事,老趙我也曾經在唐山生活過一段時間,自從經歷了1976年的那場大地震之後,現在唐山市的樓房建築,樓房的整體建築全是鋼筋混凝土的,只留窗口和門口,抗震級別非常的高。此次唐山地震,唐山市多地震感明顯。
  • 唐山市應急管理局:今早地震屬1976年唐山大地震餘震
    據中國地震臺網正式測定,2020年7月12日6時38分在河北唐山市古冶區發生5.1級地震(北緯39.78度,東經118.44度),震源深度10公裡。河北、天津、北京、遼寧等地均有震感。【此前報導】▲微博截圖本次地震屬1976年大地震餘震 針對此次地震,據唐山市應急管理局消息
  • 河北唐山古冶發生5.1級地震 為1976年唐山7.8級大地震餘震
    中國地震臺網中心12日下午舉行唐山古冶5.1級地震情況通報會確認,當天早晨在河北省唐山市古冶區發生的5.1級地震,為1976年唐山7.8級大地震序列的一次5級餘震起伏活動。短期內再發生5級以上地震可能性不大中國地震臺網中心副主任劉傑研究員表示,該中心組織專家進行專題研討分析認為,此次唐山古冶5.1級地震發生在1976年7月唐山7.8級大地震的老震區內,是唐山大地震老震區一次正常的地震起伏活動,也是繼1995年10月唐山古冶5.0級地震後又一次5級以上餘震。
  • 今早唐山地震屬1976年大地震餘震?專家詳解
    據河北省應急管理廳介紹,目前沒有接到人員傷亡報告,地震帶來的影響和損失正在統計當中。中國地震臺網中心地震預報部主任蔣海昆在接受記者採訪時明確表示,此次地震依舊屬於1976年唐山地震的餘震。蔣海昆:「這次唐山4.5級地震是發生在唐山老震區裡邊的一次地震,位於唐山老震區的南部,那麼大家知道唐山地震是在1976年7月28日發生的7.8級地震,7.8級地震發生之後,這個地方,就是老震區一直在持續活動。在早期5-6級地震是頻繁發生的,到了80年代之後開始減弱。」蔣海昆說,儘管從80年代後唐山老震區餘震有所減弱,但這一區域的地震活動還是要高於周邊區域。
  • 1976年的餘震到今天?唐山地震要更注意這一點
    唐山5.1級地震已過去數天,但看到這晃動的畫面,森森還是在心裡捏了一把汗。最新官方消息也說了,此次發生的地震,屬於1976年唐山大地震的餘震。為何44年前一場7.8級的大地震,至今還會產生餘震?中國地震局地震專家認為,根據餘震判斷依據,古冶區位於原唐山大地震的地震破裂帶上,且震級小於當年主震震級,因此,這次5.1級地震屬於「1976年唐山大地震較強的遠期餘震」。
  • 唐山地震對北京有影響嗎?與1976年地震有何關聯?權威解讀!
    事實上,北京的抗震設防烈度為Ⅷ度,遠高於此次地震對北京的影響烈度,所以本次地震不會對北京的房屋設施造成影響。答:該地震發生在1976年唐山7.8級地震餘震區內。唐山地震餘震區的地震活動非常豐富,呈起伏衰減狀態,至今仍有4、5級左右地震的發生。
  • 唐山4.8級地震是否屬於1976年餘震尚且存在爭議
    據新華社報導,地震發生時,唐山市民王先生正帶著孩子在當地社區衛生站二樓打防疫針,他說:「我忽然感覺地在晃。因為唐山過去發生過幾次小地震,但這次時間比較長,感覺比較強烈。」隨後,記者詢問幾位住在高層的唐山市民,他們說震感比較明顯。天津市也有不少市民在感到明顯震感後跑出戶外躲避。
  • 【43年前的今天】1976年唐山大地震珍貴影像!
    43年前,1976年7月28日凌晨3:42,因為在晚上,所以很多人不知道,造成死傷人數更多,這次地震轟動全國!中國河北省唐山市豐南區一帶發生芮氏7.8級大地震。
  • 為何44年後唐山大地震仍有餘震
    據中國地震臺網中心舉行的地震情況通報會介紹,古冶5.1級地震屬於1976年唐山大地震的餘震,且唐山大地震的餘震可能會持續上百年。為何唐山大地震已過去44年,還會有餘震?記者就此採訪了相關專家。 據悉,古冶區位於1976年7月28日唐山7.8級地震的破裂帶上,此次古冶5.1級地震也發生在唐山大地震的餘震區內。
  • 唐山大地震漏報真相
    在震後第一時間發布震中位置、震級大小等地震參數,對於政府和社會公眾判斷災情、啟動應急處置,最大限度地減輕損失具有重要意義。唐山大地震後的建築(資料圖)  對經過唐山大地震的人來說,一定對新華社的這條消息大發感嘆:假如當年......  在1986年出版的《唐山大地震》再版裡,收錄了報告文學家錢鋼2003年的一篇講演稿。
  • 強震多有光,1976年唐山大地震曾出現藍光,神秘的地震光是咋回事
    雖然見過地震光的人很少,但是這種情況是自古就有記載的,史料記載中也有很多,如1652年的安徽霍山縣地震,史載地震過後「紅光滿地」,1668年的郯城大地震也有地光出現,1804年的湖南沅陵地震,有人發現「紅光如匹練,自西向東,沒於地」,而在1965~1967年的日本松代地震群期間,日本人還拍下了難得的地光照片。
  • 唐山現昔日同源地震,和1976年相比,這屆人民,到底有沒有長進?
    據專業人士透露,今晨唐山發生近5年來最大地震,巧合的是這次地震和1976年大地震的震源地坐標幾乎一致,時間也相差不到兩周。這引起了巨大的討論,和1976年不同,我們有了更便捷的信息渠道,但我們也被這些信息持續幹擾著。
  • (唐山大地震·反思)慘痛教訓:地震預測沒有預報
    1975年12月距唐山地震7個月地質部地震隊上報給國家地震局的《1976年地震趨勢意見》中將唐山圈進危險三角區,並明確指出:「1976年可能發生大於6級的地震。」1976年初距唐山地震6個月楊友宸在唐山市防震工作會議上作出中短期預測:唐山市方圓50公裡內,1976年7、8月份或下半年的其他月將有5~7級強震發生。
  • 【歷史上的今天】唐山大地震
    一、關於地震速報  關於地震大唐山的速報,在當時的條件下是十分的困難。大家都知道,現在我國地震臺網實現了自動速報、自動發布和精準推送,當唐山大地震發生時,由于震級大、地震臺站少,這對當時技術系統來說是極大的挑戰。
  • 唐山發生4.5級地震,回憶起1976年揪心的23秒,那讓人淚奔的電影
    12月05日08時02分在河北唐山市豐南區(北緯39.31度,東經118.04度)發生4.5級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此次新聞的發放在網絡上引發熱議,有不少網友說感覺想起了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紛紛為唐山人民擔心,並且懷疑這是當年的餘震。經專家分析並非餘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