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的詹姆斯·庫克船長是著名的航海家、探險家,也是一名優秀的製圖師。他曾三次前往太平洋,帶領船員成為首批登陸澳大利亞東海岸和夏威夷群島的歐洲人。在海洋的探險之旅中,他發現了許多島嶼,並將它們繪製在地圖上,其中一個島嶼就是桑迪島。據說,這個島嶼是庫克船長在1774年發現的,位於南太平洋澳大利亞和法屬新喀裡多尼亞之間,島嶼呈細長型,長度約20千米。之後,這個島嶼出現在了許多地圖上,其中包括谷歌地圖和諾基亞地圖。
然而,2012年,當澳大利亞雪梨大學的科學家想對桑迪島和附近海域進行海洋勘測時,卻發現地圖上標有島嶼的地方是一片茫茫大海。之後更新的衛星地圖也顯示,相應海域並沒有島嶼。
桑迪島失蹤了!
地圖上的假島嶼?
桑迪島消失的消息引起了專家們的關注,一些人認為,這是地圖繪製錯了。他們猜測,在某個時段的衛星圖像上,桑迪島的位置有東西,但是可能不是一座島嶼,而是魚群,也可能是正好漂過該區域的某些漂浮物。而製圖師未經考證就將它繪製成了島嶼。另一些人則不以為然,他們認為,桑迪島本來就不存在,它只是製圖師們故意留下的錯誤。
這是怎麼回事?
在我們普通人看來,同一個地方的地圖不管是誰繪製的都沒什麼差別,但是製圖師們可以看出區別。為了保護版權,製圖師會在地圖上設下「陷阱」——虛構一個地點,如加入一條不存在的街道,或者修改某個地點的特徵,如本來5米寬的路繪成只有3米寬等。當然,加入這些虛構細節的前提是不能影響正常的導航。通過這些特殊的虛構信息,製圖師可以很容易就能發現自己繪製的地圖是否被盜版。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樣的地圖給我們提供了一些虛假信息,但是在製圖領域,這種方法似乎比較常用。比如2009年,谷歌地圖上出現了一個叫艾格爾頓的小鎮,這個小鎮位於英國蘭開夏郡M58高速公路附近。然而如果你真的去找這個小鎮,可能會落空,因為那裡根本沒有小鎮。於是有人懷疑,桑迪島只是地圖上虛構的一個島嶼。
然而,在陸地上虛構一條街道、一個小鎮可能對看地圖的人沒有很大的影響,可能只是多走一些冤枉路,但是在海上虛構一個小島卻可能造成嚴重的影響,畢竟船隻在海上航行時依賴地圖來導航,如果遇到危險時,按照地圖前往附近一個島嶼避難,卻發現那裡根本沒有島嶼,這將使船員們陷入被動的境地,可能還會危及生命。正因為如此,海洋地圖對準確性要求極高,因此通常情況下,製圖師不會在海洋地圖上繪製一個虛構的地點。
被海浪衝走的島嶼?
不是所有人都認為桑迪島是地圖上的錯誤,有人懷疑,桑迪島可能是沉沒了。其實,沉沒的島嶼並不少見。2013年,巴基斯坦海岸附近發生了7.7級的地震,一座高20米,長90米,寬40米的島嶼從海中升起,它被稱為「地震山」。這座小島是地震觸發了海底泥火山噴發形成的,整個島嶼由泥漿沉積物堆積而成。由於受到海水的衝刷,組成這個小島的泥漿被一點點衝走,到了2016年,這個小島海面上的部分已經不見了。不過這座小島並沒有完全消失,2019年的衛星圖像顯示,這座小島在海面之下的部分仍存在。
那麼,桑迪島是否可能是一座泥火山噴發形成的小島呢?澳大利亞雪梨大學的科學家們對標記了桑迪島的海域進行了縱向探測,探測深度達1400多米,但是沒有發現小島殘餘部分。這意味著,桑迪島不太可能是泥火山噴發而成的。因為巴基斯坦的地震山比桑迪島小許多,經過了6年,它的水下部分仍清晰可見,如果桑迪島是泥漿島,它不可能就這樣完全消失不留一點痕跡。
臨時組建的島嶼?
2019年8月,一個澳大利亞昆士蘭科技大學的專家團隊在南太平洋上進行科學研究,突然,他們的船撞到了什麼東西,當科學家們去查看時,發現他們遭遇了一群「不速之客」——一大片黑色的、漂浮在海面上的浮石,有的大如籃球,有的則小如彈珠。科學家們估算,這片浮石的面積可達150平方千米。
經過研究,科學家們認為,這些浮石來自不久前湯加附近噴發的海底火山。當海底火山噴發時,熔巖與冰涼的水接觸,大量的氣泡進入熔巖中,就會形成這種遍布孔洞的質量較輕的石頭。這些浮石冒出海面,聚集在一起,隨著洋流在海上漂移,就像一座移動的島嶼。而當石頭的孔洞被水充滿,它們的質量會增加,最終沉入海中。不過,這個過程會很慢,因為石頭上的孔洞非常小,表面張力會阻止水取代困在石頭中的氣體。
科學家發現,海底火山噴發生成的浮石在南太平洋比較常見,大約每五年就會出現一次這種大面積浮石聚集的現象。得到這樣的結果,科學家們很興奮,他們認為,桑迪島可能就是一座由浮石組成的臨時島嶼。桑迪島消失可能是因為組成這個島嶼的浮石跟隨洋流漂到了其他地方,也可能是浮石「吸飽」了水沉入了海底。
雖然不管是地圖上的錯誤、被海浪衝走的泥漿島,還是由浮石組成的臨時島嶼,這些觀點似乎都有些道理,但是目前還沒有確鑿的證據能證明哪個觀點正確。看來,桑迪島消失之謎還將繼續困擾科學家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