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磁場的變化可能比我們想像的要快,人類應該早做準備

2020-08-18 大黃蜂領域

我們都知道,強大的地球磁場為生命的出現和進化創造了必要條件,它為生命抵禦著宇宙致命射線的威脅,火星成為一顆死星很重要原因就是火星地核的冷卻倒轉磁場的消失。

磁場對地球生命至關重要

而我們的地球磁場也不是永恆的,每隔20多萬年地球兩極就會倒轉。來自美國航天局(NASA)的消息稱,地球磁場的變化正在加快,過去150年裡地球磁場的強度已經減少了10%—15%,而且這個速度還在加快,或許2000年內地球磁場就會倒轉,到時候將產生致命影響。

地球磁場產生於我們腳下的1,800英裡(3,000公裡)處的液態鐵,它延伸到太空,用電磁毯包裹我們,該毯子屏蔽了大氣和衛星免受太陽輻射和其他宇宙射線。

磁場的快速變化非常令人感興趣,因為它們代表了液芯中鐵水海洋的最極端行為。通過將觀察到的變化與核心過程聯繫起來,我們可以了解有關地球上其他地區無法訪問的重要信息。

從歷史上看,地球磁場最快的變化與逆轉有關,這種逆轉與不規則的間隔每百萬年發生幾次。但是我們發現,與任何與實際衝銷相關的數據相比,現場變化的速度和更新速度要快得多。


超新星爆發產生釋放致命伽馬射線


磁場怎麼測量?

如今,衛星輔以導航記錄和地面天文臺的信息,有助於監測時空變化。這些信息表明,現代領域的變化相當艱巨,大約每年十分之一度。但是,儘管我們知道該領域已經存在了至少35億年,但我們對其400年前的行為知之甚少。

為了追蹤這片古老的田野,科學家分析了沉積物,熔巖流和人工製品所記錄的磁性。這是因為這些材料包含微觀的磁性顆粒,這些顆粒記錄了它們冷卻(熔巖)或添加到大陸(沉積物)時的磁場特徵。在大約80萬年前的最後一次極性反轉時,來自義大利中部的泥沙記錄表明,相對較快的油田變化達到每年1度。

然而,這樣的測量極具挑戰性,結果仍在爭論中。例如,沉積物獲取磁性的過程存在不確定性。


巖石層


改進的測量

我們的研究採用基於場產生過程物理原理的計算機模型,採用了不同的方法。基於對沉積物,熔巖和人工產物的測量值的匯總,將其與最近發布的最近十萬年來地球磁場全球變化的重構相結合。

這表明,地球磁場方向的變化達到每年高達10度的速率,這是目前報告的最快變化的10倍。

觀測到的最快的地磁場方向變化發生在39,000年前。這種變化與中美洲西海岸附近的一個狹窄區域的局部弱磁場有關。該事件是在全球「 拉尚漂移 」之後發生的。這是41000年前地球磁場的「失敗逆轉」,其中磁極在返回之前短暫地遠離了地理極。

最快的變化似乎與磁場的局部減弱有關。我們的模型表明,這是由於強磁場斑塊在液芯表面上的運動引起的。這些斑塊在低緯度地區更為普遍,這表明未來對方向快速變化的探索應集中在這些地區。



對社會的影響

磁場的變化(例如反轉)可能不會對生命構成威脅。人類確實設法度過了戲劇性的拉尚之旅。今天,威脅主要歸結於我們對電子基礎設施的依賴。磁場和入射太陽輻射之間的相互作用引起的太空天氣事件,例如地磁風暴,可能會破壞衛星通信,GPS和電網。

太空天氣事件往往在磁場弱的地區更為普遍-我們知道,當磁場快速變化時,可能會發生這種情況。不幸的是,計算機模擬表明在磁場強度開始減弱之後會出現方向變化,這意味著我們無法僅通過監視磁場方向來預測磁場強度的下降。將來使用更高級的模擬進行的工作可以為這個問題提供更多的啟示。


磁場正在發生另一種快速變化嗎?這很難回答。最快的變化也是最罕見的事件:例如,圍繞Laschamp偏移確定的變化比過去100,000年中發生的任何其他變化快兩倍以上。

這使科學家很難預測迅速的變化-它們是「 黑天鵝事件 」,令人驚訝並產生巨大影響。前進的一種可能途徑是使用基於物理學的模型,將油田的行為作為預報的一部分。

關於地球磁場的「速度極限」,我們還有很多要學習的知識。極性反轉期間尚未直接觀察到快速變化,但是應該預料到這些變化,因為人們認為在這些時候磁場會變得整體較弱。

相關焦點

  • 新的研究表明地球磁場的變化比我們預想的要快很多,會危害到人類...
    地球的磁場,是產生於我們腳下3000千米深處的液體鐵核,它對於地球上的生命至關重要。它延伸到了太空,將我們置於電磁的防護盾下,保護我們的環境和衛星免受太陽的輻射。
  • 新的研究表明地球磁場的變化比預想的要快,會危害到人類生存嗎?
    地球的磁場,是產生於我們腳下3000千米深處的液體鐵核,它對於地球上的生命至關重要。它延伸到了太空,將我們置於電磁的防護盾下,保護我們的環境和衛星免受太陽的輻射。但是地球的磁場卻經常改變它的強度和方向,它在過去經歷過劇烈的變化,這包括令人困惑的磁極翻轉,即南極變成了北極,北極變成了南極。歷史上,地球上磁場最快的變化與磁極翻轉有關,它每萬年間不規則間斷地發生。現在衛星幫助科學家監控地球的磁場變化,當然導航記錄和地面觀測站都可以輔助監測。
  • 比預想的還要快10倍!地球磁場的變化速度太快了
    地磁場方向在兩種地球動力學模式和GGF100中的快速變化情況。美國「優睿科」網站7月6日報導,英國利茲大學和美國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的研究人員同日在《自然通訊》發表論文稱,地球磁場方向的變化速度可能比之前認為得快10倍。
  • 地球磁場逆轉持續時間比我們想像得要更長
    一組研究人員利用火山記錄對地球上一次磁場逆轉進行了研究,地球上一次磁場逆轉大約發生在78萬年前。科學家們在一項新研究中報告說,他們發現,這種磁極逆轉所花費的時間可能比研究人員之前認為的要長得多。在過去的250萬年裡,地球磁場已經逆轉了幾十次,南變成了北,北又變成了南。科學家們知道上一次逆轉發生在石器時代,但他們對這種現象的持續時間以及下一次逆轉可能發生的時間都知之甚少。
  • 未來百年內,地球磁場可能發生變化,網友:我的指南針要失靈了
    從我國古代發明指南針開始,只要指南針沒有受到周圍磁場的幹預,靜止狀態下,它的指向是不會改變的。大概在我們的意識中,地球的磁場一直都是不變的,甚至是我們學習地球磁場方向,我們都花了很長的時間去記,因為地球的南極,是地球磁場的北極,相信很多人都對這個知識點搞混過吧!
  • 地球磁極運動速度增快,磁極倒轉有可能會讓磁場消失嗎?
    地球磁場的形成要了解為什麼磁極會變化,我們需要了解地球的磁場是如何產生的?我們可以想像在地球的核心有一個條形的磁極穿過,有南北兩個磁極。這個磁極並不是說就能完美代表地球磁場的形成,更多的是代表了磁場裡電流的產生。
  • 地球磁極運動速度增快,磁極倒轉有可能會讓磁場消失嗎?
    的形成要了解為什麼磁極會變化,我們需要了解地球的磁場是如何產生的?我們可以想像在地球的核心有一個條形的磁極穿過,有南北兩個磁極。這個磁極並不是說就能完美代表地球磁場的形成,更多的是代表了磁場裡電流的產生。這個條形的磁極並不是固定不變,它會移動,而且磁力可能會變弱,每100年就會變弱7%。這個是地球磁力的核心。
  • 磁場是地球的一把保護傘,如果失去磁場,地球會出現哪些變化?
    在太陽系之中,鄰居火星可以說是與地球最為相似的行星,所以人類也一直都把火星當作是未來的人類旅居地,不論這種設想是否能夠實現,要真正在火星上居住,改造是必不可少的,因為以火星的自然條件來看,其是不具備直接居住的客觀條件的。而火星之所以並不宜居,與其幾乎完全消失的磁場密不可分,相反,地球之所以如此宜居,也是得益於地球磁場。
  • 地球磁場即將重啟,磁場反轉速度比歷史速度快10倍?
    磁極反轉的具體原因並不清楚,通過地球上的地質勘探,科學家發現很多巖石記錄了磁極反轉的過程,可以證明地球經歷過多次磁極反轉。科學家認為地球磁極反轉可能和銀河系有關,或許銀河系的周期性動作,會導致地球磁場的變化;此外,科學家發現地球核心的液體金屬並不穩定,地球磁極的變化可能就是周期性的自然情況,小行星撞擊也有可能影響地球磁極。
  • 夜晚睡眠不好白天哈欠不斷,NASA:地球磁場可能要反轉了!
    夜晚睡眠不好白天哈欠不斷,NASA:地球磁場可能要反轉了!有句諺語是春困秋乏夏打盹,睡不醒的秋三月,似乎感覺一年四季都在打盹當中度過。相比於炎炎夏日,伴著中午的蟬鳴聲昏昏入睡,現在春夏交替的季節,是讓人體感覺最舒服的時候,可是有很多人表示可能是氣候的突然變化,讓自己的身體出現了不適,睡覺變得尤為困難。尤其是一些上班族,年輕人,即使是忙碌了一天,本來應該躺在床上呼呼大睡,卻發現睡眠距離我們越來越遠,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 地球磁場—人類賴以生存的必須環境—第九章 人類和地球磁場
    這也是人們看到:相同的太陽風暴吹過地球,常有不同的響應變化發生的重要原因。地球空間系統是一個由磁層、電離層和中高層大氣組成的非線性耗散的耦合系統,它一方面要受到來自太陽的電磁輻射和等離子體物質與磁場的影響,另一方面又要受來自地球低層大氣的各種波動和人類活動乃至地形地貌的影響。
  • 地球磁場正在發生快速變化,地磁翻轉事件將會重現?
    對於地球生命來說,地球磁場的作用至關重要。在地球的地核當中,熔融狀態的金屬物質隨著地球自轉而不斷流動,產生了電流反應,進而形成了地球磁場。地球磁場保護了地球大氣層的穩定,同時幫助地球生命抵禦致命的宇宙射線,可以說,沒有地球磁場,生命就不會誕生。
  • 地球磁場正在發生快速變化,地磁翻轉事件將會重現?
    然而,地球磁場並非一直穩定。最近科學家們就發現地球磁場的方向正在快速變化,這對於地球環境來說可能是一個相當大的不穩定因素。按照我們一貫的印象,地磁北極就應該在北極點上,但實際上並非如此。按照現在最新的測量數據,地磁北極的坐標為北緯79.3° ,西經71.5°。從20世紀初的時候,地球磁場北極就一直在向北移動,而且已經跨過了本初子午線。
  • 地球會是外星文明的實驗室嗎?真相可能遠比我們想像的要複雜
    當人類在科技的幫助下,終於實現了飛天的夢想,走出地球,看到浩瀚宇宙的那一刻,所有人的心中都有這樣一個疑問:地外生命和外星文明存在嗎?可能在沒有走出地球之前,很多人還會懷疑外星文明的存在,可是當我們真正走出地球,看到浩瀚神秘宇宙的那一刻,這種懷疑聲已經很小了。大多數的人們都認為,地外生命和外星文明是存在的,而站在人類科技巔峰的科學家們,對此更是深信不疑。
  • 地球磁場「斷裂」?注意這次斷裂跟我們每個人都息息相關!
    最近出了一個跟地球上每個人每個物種都息息相關的地理熱點大新聞!我們可能要經歷一次, 還不是有生之年系列,而是經歷一次人類有史以來系列的地球磁場顛倒。 最近NASA檢測到了,在南大洋地區地球磁場斷裂,可能」斷裂「有點誇張。
  • 地球磁場「斷裂」?注意這次斷裂跟我們每個人都息息相關
    最近出了一個跟地球上每個人每個物種都息息相關的地理熱點大新聞!我們可能要經歷一次,還不是有生之年系列,而是經歷一次人類有史以來系列的地球磁場顛倒。但地核裡的電流並非完美的環形,它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變化,流動方式,也就是他大概率不會是剛好圍繞著地球的自轉軸做精確的轉動,只要有一個不為零的錘直於軸向角動量,
  • 地球磁場—人類賴以生存的必須環境—第二章 地磁場
    地球也是非凝固自轉天體必然也存在較差自轉。這一重大發現對於認識地球的深部動力過程提供了極好的機會和手段,而且對於解釋地磁場起源可能具有重要的意義。在太陽系裡,較差自轉現象最嚴重的應該首推太陽本身了。其次就是木星、土星等類木類的液態行星。較差自轉現象在地球上,也只有在地核和地幔之間發生了,因為在氣層中也發生的這種自然現象,我們稱其之為季風。
  • 地球的磁場正在發生緩慢的變化
    一組歐洲研究人員將地球磁場的當前狀態與動蕩的地質過去進行了比較,發現該磁場的當前擾動模式與先前的磁極反轉之前的模式不同。取而代之的是,當前領域看起來與49,000年和46,000年前的情況非常相似,當時實力有所減弱,但沒有徹底的轉變。儘管如此,科學家們仍然對磁場的下一步工作持不可預測的印象。
  • 地球磁極翻轉的頻率比任何人想像的都要高
    自地球誕生以來一直圍繞著地球外核旋轉的熱液體產生了巨大的磁場,從而保護了地球免受有害的太陽輻射。但是,眾所周知,這種磁場會變得不安定-每百萬年左右發生幾次磁極翻轉,即磁南變成磁北,反之亦然。現在,一項新的研究表明,磁極的翻轉頻率可能比科學家想像的要頻繁得多。這似乎發生在大約5億年前的寒武紀時期,當時地球上的生物正經歷著進化的突增,轉變為更複雜的生命形式。 為了了解這段時間內的磁場作用,巴黎地球物理研究所和俄羅斯科學院的一組研究人員從西伯利亞東北部的一個露頭收集了沉積物樣本。
  • 2020年地球母親危在旦夕,人類要做好準備,情況比想像的還糟糕
    地球誕生至今已經有46億年的時間了,在這漫長的時間裡,地球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如今的地球已經不再是曾經的地球了。人類在發展的過程中需要不斷進化,而地球也是如此,曾經地球就經歷了五次生物大滅絕,地球環境一片生靈塗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