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出了一個跟地球上每個人每個物種都息息相關的地理熱點大新聞!我們可能要經歷一次,
還不是有生之年系列,而是經歷一次人類有史以來系列的地球磁場顛倒。
最近NASA檢測到了,在南大洋地區地球磁場斷裂,可能」斷裂「有點誇張。
就是在南大西洋有一塊地區這個地球磁場,變得特別弱,並且這個位置呢?
還在一直的漂移,還有變大的趨勢,這塊弱的地方呢?太大了,會把地球磁場的磁感線分成
倆塊局部對弱的地方,這才是所謂斷裂的含義,其實就是說這個磁感線的密度,在這兩塊密度比較低。
僅此而已,那現在分析一下為啥會出現這種情況?那首先就要解釋地球為什麼會產生磁場?
雖然這個問題呢,還沒有最終的結論,但主流觀點認為啊,
這是地球地核外旋轉導致的,地核分為內核和外核,內核是固體金屬球外核是液態金屬。
地核的溫度大概是6000度左右,這個溫度之下呢?物質處於擁有大量離子的狀態,離子狀態,
那就有帶電的粒子,液體外核呢,可以流動,由於地球有自轉,所以可以想像地球的外核也跟著
一塊轉動,帶電粒子轉動起來,那就形成了電流,有電流就會產生磁場。
這是最基本的畢奧—薩伐爾定律,相比之下呢,月球沒有磁場,就是因為月球的質量太小了,
內部溫度不夠高,內部不是帶電的流體,所以沒有內部電流,產生不了磁場。
但地核裡的電流並非完美的環形,它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變化,流動方式,
也就是他大概率不會是剛好圍繞著地球的自轉軸做精確的轉動,只要有一個不為零的錘直於軸向角動量,
它呢就會跟陀螺一樣作進動,進動雖然緩慢,但是最終可能會導致地球磁場的顛倒。
根據觀測地球的磁場大概是估計每40到70萬年左右會經歷一次顛倒,北極變南極,南極變北極。
所謂的磁場顛倒,就肯定有磁場強度從一個方向減少到零,然後再向另外一個方向增大的過程,所以我們說這一次的磁場斷裂
可能是磁場顛倒的前兆,那下一個問題就是人類科技才幾百年的時間,磁場顛倒要幾十萬年的時間,
也就是人類有歷史記錄以來應該完全沒有經歷過磁場顛倒,那我們又是怎麼
知道會存在磁極顛倒的現象的呢?這個跟火山噴發有關火山噴發的時候噴出來的巖漿當中,
其實是有磁石成分的,在冷卻之前,這些磁石成分在地球磁場的影響下。
規律排列的紋理,人們發現了文理完全相反的火山巖,再用同位素測年代,就能知道磁極顛倒的現象,
多少年發生一次也能夠測量出來?最後一個問題,
這次磁場斷裂會有什麼後果?其實磁極顛倒完成了,應該還好,全球只要把指南針都換成指北針就好了,
但是顛倒的過程會非常崩潰,因為磁場會減弱,
地球磁場是保護我們可以不受大量宇宙射線和太陽粒子流傷害的。
大部分宇宙射線是帶電的,在進入地球磁場之後呢,因為洛倫茲力一般會聚聚到地球的極地,
這就是為什麼會有極光的存在,極光其實就是帶電粒子流在地球磁場的作用下匯聚到
極地,然後碰撞並釋放出能量,如果地球磁場沒了,這些高能宇宙射線會直射地球表面,
對地球生物造成比較大的損害,什麼打斷DNA鏈,挨電什麼的發生機率變大。
南大西洋上空的衛星也會因為磁場的斷裂被宇宙射線損壞,因為磁場其實範圍很大,
很多衛星的高度其實沒有超出地球磁場的範圍,飛過那片區域的飛機也有可能受到
比較明顯的影響,因為飛機的通訊信號和電子儀器可能會被帶電粒子幹擾,
總之,這次這次地球磁場的鍛鍊,一定要引起全球重視,我們可能正要經歷人類歷史上從未經歷過的
大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