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沙之年,溫碧霞老師主演的《封神榜》讓我記憶猶新,劇中酷刑「蠆盆」(將人洗剝乾淨,投入蛇坑)成為童年最大的陰影,整個少年時代,我始終認為蠆盆致死是最殘忍的死法。
直至求學期間「DNA斷裂」一詞映入眼帘,相比之下,蠆盆如同撓癢。一切死亡方式,都不及眼睜睜看著自己身體腐爛、組織脫落、白骨展露恐怖。
DNA作為人類主要遺傳物質,決定著身高、長相等所有性狀,承載著生物所有的遺傳信息。我們體內40萬億-60萬億細胞何時生、何時死全權由DNA負責。
例如:肝細胞壽命150天,白細胞壽命數小時,腸黏膜細胞壽命3天,指甲細胞壽命6-10個月,神經細胞壽命與人體壽命相等,都由DNA統一指揮。
雙螺旋是DNA特有的結構,由四個鹼基互補配對,連接著兩條DNA單鏈,同條單鏈之間又由脫氧核糖分子之間的磷酸分子連結,保證DNA雙鏈的基本結構。
常說的DNA斷裂,包含DNA單鏈斷裂或雙鏈斷裂,對人類造成的損害都是永久、不可逆的。
正常情況下人類體內DNA是極其穩定的,受到外界刺激時DNA也很脆弱,如核輻射等,快速高效致使全身DNA斷裂,核輻射是最佳選擇。
DNA斷裂導致遺傳組完整性遭到破壞,表達不再準確或停止,產生細胞毒性,機體走向死亡。在等待死亡的過程中,壽命較長的神經細胞讓你保持清醒,短壽命細胞因DNA斷裂沒有新細胞產生,對應組織開始脫落,腐爛。
如果DNA鏈斷裂發生在生殖細胞內,則會直接導致胎死腹中。至於發生在成人體內實際現狀如何,下述兩案例可能是最好的答案。
案例一:1999年9月30日,日本茨城縣一場因操作導致的核事故爆發,受害者大內久的生命進入倒計時,爆炸發生時大內久身處第一現場,距離輻射源0.65米,大量輻射貫穿了他的身體。
事故發生後,大內久被送往醫院救治,醫生發現,大內久體內所有染色體被破壞,或黏貼或斷裂,標誌著所有細胞失去再生、修復能力。
白細胞是人體更替最快的細胞之一,新白細胞補充不及時,代表向細菌、病毒打開了身體大門,隨時會受感染而死。這是大內久面臨的第一道坎。
隨後大內久皮膚細胞也開始脫落,導致護士在更換紗布時,會揭下他的皮膚。肌肉也開始液化,脫落的皮膚像樹葉一樣漂浮在液體的肌肉上面。
入院第27天開始,大內久體內器官出現病變,腸道黏膜細胞開始脫落,體內大量出血,體液也開始滲出,直至第83天大內久得到了解脫。(因篇幅影響和故事內容不適,此處不過多敘述,有興趣的可以拜讀《日本核輻射死亡事件》,慎讀)
案例二:1996年1月5日,因吉化集團員工操作失誤,導致核放射源銥-192丟失,19歲的宋學文誤以為鑰匙鏈,便將其裝入褲兜,等待下班找尋失主。惡魔就在這時悄悄的接近了宋學文。
宋學文被送入醫院後腿部已開始水腫病變,整個治療過程中,哪裡病變就切哪裡,雙腿、左臂、手指。直至2019年4月23日,中國首例核輻射案受害者宋學文在吉林去世。
治療期間宋學文用文字方式記載了自己的一生,寫下自傳《生死鏈》(有興趣的可以讀一下),並被拍攝為電影於2011年上映。
結語
大內久主治醫生前川:
輻射改變了每個細胞,肌肉失去纖維,唯一還保有纖維的器官是心臟,只有心臟頑強地跳著。人類創造的東西,一失足便是萬丈深淵,這萬丈深淵是我們醫療人員未曾涉足過的,不管擁有多麼先進的醫療手段和設備,我深深感到有些事情是無法戰勝的,破壞力是極大的!
DNA是生物發育、生長必不可少的分子,DNA失去或斷裂必將導致機體的坍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