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德詠:希望「安樂死」能立法,讓病重患者不再煎熬,尊嚴的死去

2021-01-07 御史談

走進醫院的ICU,裡面全都是一些被病痛折磨到皮包骨的可憐之人,每日每夜他們都在藥物的效果下發出痛苦的嚎叫,讓人無比的揪心。

比起疼痛,尊嚴的破碎讓他們更加難受,看著自己大小便失禁、看著別人皺著眉頭幫自己清理,看著自己被別人翻來覆去,你覺得此時的他們心中會平靜嗎?

因此,對於很多已經到了病重晚期,且沒有希望治好的患者來說,讓他們更加有尊嚴的走完人生最後一程,是不是我們必須考慮的事呢?

就在前幾個月的兩會上面,沈德詠提出了《關於加強臨終關懷和尊嚴死亡調查研究並適時予以規制的提案》,希望「安樂死」能立法,讓病重患者有選擇的權利,他們可以繼續接受治療,也可以選擇不再煎熬,有尊嚴的死去。

此後,羅點點作為預囑推廣協會的代表,積極對安樂死展開了探討和解釋,提出了無數多的疑問,沈德詠也做出了適當的回應。

一、沈德詠理解的安樂死,到底指的是什麼?

作為第十三屆全國政協委員和最高人民法院常務副院長,沈德詠對於安樂死的見解遠超常人的理解,首先我們看一下他為什麼會起草那份提案。

不難看出,這份提案並沒有赤裸裸的用「安樂死」這個字眼,而是用了「尊嚴死亡」這個詞,這也是照顧到了中國人別樣的"死"文化,所以沈德詠才使用了"尊嚴"一詞。沈德詠表示,他曾經經常關注親戚朋友或者社會上的人,他們身染重病或者遭受巨大災難的時候,走的都非常的痛苦。而那個時候他就聽說國外已經有安樂死這種說法了,但是由於工作繁忙,所以一直都沒有去查找資料,直到2018年。

那時他已經是政協的一員了,空餘了大量的自由時間做社會調查,因此就專門研究這個東西,此後沈德詠建立了一個六人小組專門研究安樂死,裡面有律師、有醫生等等,對於安樂死具有全面的分析和了解。

為了提出一個讓全國人民都能夠接受並且認可的理由,沈德詠認為提案是第一步,並且也已經做到了;其次就是一篇含金量很高的文章,同樣也已經寫好,靜候發表;最後是要給全國人民科普,因此他搜集了資料準備寫一本書,框架已搭好。

隨後,沈德詠說出了自己對安樂死的理解。安樂死必須要在醫學的認證下表示病人已經無藥可治,而且也活不到未來醫學能夠救治的時刻,並且伴隨著難以忍受的痛苦和屈辱,最後要由本人提出安樂死的請求。

而羅點點則提出了「安寧療護」的觀點,就是盡最大的可能去幫助患者解決病痛、保存尊嚴,但是這畢竟是有限度的。安寧療護最多是過程,而安樂死是一種結局。

沈德詠一再強調安樂死的必要條件,那就是自主選擇和尊嚴。何謂自主選擇?就是是否用安樂死這種方式結束生命,要通過患者本人的決定。

並且,沈德詠還提出,在法律上有自然人「生的尊嚴」,為什麼沒有自然人「死的尊嚴」?他認為必須要把死的尊嚴也加進法律當中去。

同時,安樂死也不是隨隨便便就被允許的,必須要接受嚴格的法律規定和條件限制才行,而且還要有醫學的認可,這是否還能夠救治等等,因此安樂死並不是想死就死的事情。

除此以外,沈德詠認為國家必須要建立一個專門的審核機構,他們將會在有資格的醫生提出專業意見後,還要再徵詢另一個醫生的意見,然後進行審查,通過了以後才能夠批准病人是否可以使用安樂死,而荷蘭早就已經這麼做了,我國的安樂死進程只不過是時間問題。

二、安樂死是否是變相的違法?推進立法,才能減少濫用風險!

在大英百科全書中,對安樂死的解釋為「仁慈殺戮」,而且沒有任何的法律規定,這意味著病人如果自己使用則為自殺,別人幫助那就叫他殺。

沈德詠則認為,這個安樂死應該和別的違法犯罪行為徹底割裂開來,因為這不是傷害、不是殺人,這不能用刑法來規定安樂死的進程。安樂死就是安樂死,它應該擁有自己的姓名和配套的法律,安樂死只不過是一項特殊的醫學,應該給他正當性。

在面對記者提問"安樂死"是否有風險的時候,沈德詠點了點頭。

他說第一個風險是被人給盜用,就是假裝借安樂死而去做一些殺人的勾當,但是隨後沈德詠表示放寬心態,因為安樂死的過程必須會有嚴格的審核程序,而且還是在法律的允許下才行,如果兇手真的要行兇,這將是一件極其麻煩的事情。

在這裡,所有的新事物都不能"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有一些爭議面才是事物正確的存在態度。

而且,據統計,國際上那麼多有安樂死法律的國家,沒有哪個國家因為有安樂死而導致殺人案件頻繁,因此這項制度可以說是比較安全且完善的。

其次就是被濫用的風險。這個風險雖然存在,但是我們有著最為重要的前提,那就是選擇安樂死必須要是"本人"親自決定,沈德詠嚴肅的表示,無論患者發生怎樣的狀態,沒有人可以替代他做決定,即便是親屬、主治醫生都不行。

為此,沈德詠認為創造一項重要的輔助制度非常有用,那就是生前預囑,只要是自然人都有這個資格在任何的情況下、任何狀態下進行預囑,還可以囑託執行生前預囑的人。一旦事發突然、患者失去意識,那麼這個被委託人就可以採取措施申請安樂死。

還有,防止濫用還需要醫學的支持,我國現在雖然沒有安樂死,但是每年都有不少跟安樂死有關的案件,毫無疑問,這些案件在最後都會被判處謀殺,還有些醫生也會被判處協助自殺,這其中就蔑視了病人的自主生命尊嚴,難道自己想死都不可以嗎?

沈德詠認為,減少安樂死風險的最根本因素,在於推進完善的安樂死法。

就社會現實而言,近些年,隨著時代的進步,網上大約有百分之八十以上的人認可安樂死,這將在很大的程度上推進我國的安樂死立法,但是其中細節,依舊任重而道遠。

相關焦點

  • 沈德詠:推進安樂死立法,才能減少濫用風險
    他在提案中用尊嚴死亡指代安樂死,指出臨終關懷和尊嚴死亡現已成為我們無法迴避的社會問題、法律議題,建議有關部門對此能予以重視,對相關問題儘早組織研究、論證,並適時予以立法規制。提案被報導後,北京生前預囑推廣協會的創始人、開國大將羅瑞卿的女兒羅點點在網上發了一篇商榷文章,提出在國內外的語境下,尊嚴死亡事實上指向安寧療護,與安樂死不同。
  • 代表建議考慮安樂死立法 什麼是安樂死安樂死被禁的理由
    代表建議考慮安樂死立法 什麼是安樂死安樂死被禁的理由時間:2016-03-13 14:17   來源:搜狐滾動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代表建議考慮安樂死立法 什麼是安樂死安樂死被禁的理由 人大代表:建議安樂死立法。
  • 安樂死在我國的立法探討
    是在患者自願前提下通過科學的方法對人的死亡過程進行優化調節,使人在死亡過程中避免精神和肉體上的折磨,優化死亡狀態,使死亡安樂化。現代文明社會應尊重患者的生命權與個人選擇自由,對患者以臨終關懷。安樂死有其法理上的立法依據,安樂死的實施從刑法角度分析也是不具有社會危害性的行為。法律不應迴避安樂死,安樂死應該有自己合法的地位。
  • 英國安樂死過山車:3600英尺高空轉一圈,回來已成一具冰冷的屍體
    「死亡」是隱晦的事情,它代表的是生命的消逝、人生的終點站,而人的一生總要經歷生老病死,我們活著的時候可以選擇自己的生活方式,那麼年老之後、病重之後,我們是否可以選擇如何迎接死亡?雖然安樂死的觀念和實踐歷史悠久,但用來指代「安樂死」的英語單詞「euthanasia」是出現在20世紀初,安樂死與自殺是有區別的,安樂死與人類無法治癒的疾病掛鈎,患有不治之症的病人為了不再承受病痛帶來的無盡折磨,為了體面地死去,留給人們一個美好的念想,「安樂死」似乎是他們願意選擇的。而有關安樂死的立法,最早是出現在1906年美國俄亥俄州的安樂死法案。
  • 關於「安樂死」的倫理爭論
    安樂死概念本身也是頗有爭議的。一些學者認為,「安樂死」的概念是含糊的,應當用「聽任死亡」、「仁慈助死」和「仁慈殺死」三個概念來替代。「聽任死亡」指的是當一個人患有所有醫療處置都毫無效果的晚期疾病時,讓患者在舒適、平靜和尊嚴中自然的死亡。 「仁慈助死」是指根據患者的要求,採取直接行動結束其生命,這實際上等於一種受助自殺。
  • 老人腦幹出血,三個兒子放棄治療,網友:希望能立法「安樂死」!
    腦幹出血量較少者,一般都能恢復,使生命體徵趨於平穩,而嚴重者就死亡率就極高。65歲的老王不幸所罹患的就是腦幹出血,這讓老王陷入深度昏迷甚至還出現呼吸衰竭、腎衰竭等連鎖反應。因此,老王不得不呆在重症監護室。可是,重症監護室醫療費高昂,老王才住進5天,就已經花掉了5萬多塊的醫藥費,平均每天一萬塊。
  • 澳洲104歲科學家赴瑞士安樂死,曾說:我很後悔活這麼久
    癌症晚期如何才能死得有尊嚴?@劉星星:得了癌症,哪還有尊嚴可言?親眼見過我舅舅患癌,每天躺在病床上,全身插著管,吃喝拉撒全部不能自理,那樣子,別提多慘了。@江南好友:別說尊嚴了,能不痛就千謝萬謝了!@巴斯光年:想死得有尊嚴,只有安樂死了。
  • 徘徊在生死之間——淺談「安樂死」的歷史與將來
    自願安樂死是指病人本人要求或同意採取安樂死;非自願安樂死是指對那些無行為能力的病人施行安樂死,如有嚴重畸形的嬰兒、腦死亡(整個腦機能出現不可逆轉的停止,腦神經沒有反應、感受、運動和反射等)病人,他們無法表示自己的願望,由別人提出安樂死的建議。    從20世紀30年代起,西方國家就有人開始要求在法律上允許安樂死,並由此引發了安樂死是否合法化的大論戰。
  • 「謝謝你,讓我快樂地死去 」八旬絕症老人自願安樂死
    由此他成為亞洲第一位去瑞士實施安樂死的中國臺灣人安樂死(euthanasia)這個詞源自於希臘語εθανασα由ε「好」和θνατο「死亡」兩部分組成連起來的意思就是「好的死亡」是一種給予患有不治之症的人以無痛楚、或更嚴謹而言「盡其量減小痛楚地」致死的行為或措施,一般用於在個別患者出現了無法醫治的長期顯性病症
  • 52歲選擇安樂死的她,看哭了無數人……
    在聯繫瑞士安樂死組織機構的郵件裡,美奈這樣寫道。如果不能有尊嚴地活著,那麼,她要選擇有尊嚴地死去。04▼在日本,只有一種情況下能夠進行安樂死:當病人已經病入膏肓,無力回天之時,可以撤去所有維持生命的設備讓患者死去。這個過程,也被稱之為「尊嚴死」。
  • 全民公投:安樂死在紐西蘭合法了!
    安樂死法案發起人行動黨領袖David Seymour說:"作為紐西蘭人,今天真是個好日子" 安樂死公投一旦通過,不需要再經過國會立法程序,因為其國會程序已經完成。只要11月6日最終的結果能夠證明通過,將會在12個月後自動生效。
  • 鄭玉雙︱生死困局:傅達仁瑞士赴死與安樂死的倫理難題
    從法律視角來看,安樂死在很多國家都帶來了立法和司法上的困難,但安樂死立法通常都避免陷入無窮盡的道德爭辯之中,而且形成了相對靈活的法律教義以應對實踐中的複雜情形,比如德國關於協助自殺的相關立法,中國的司法實踐在填補刑法的教義學漏洞中所形成的有特色的解決方案(羅翔:《未知死,焉知生——一個關於安樂死的提問》,澎湃研究所,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
  • 這位104歲的科學家,正在直播自己安樂死的過程
    尤其是戴維·古德爾想要得到的屬於安樂死範圍內的協助自殺,在世界上大部分國家都屬於違法行為。直到去年,維多利亞州成為澳大利亞第一個讓安樂死合法的州,但這項立法要等到2019年6月才生效,僅僅適用於心智健全、罹患絕症、可能活不過半年的病人。
  • 死亡教育|全世界沒有一個國家立法針對植物人實施安樂死
    圖:圖片來源於網絡編者有言:在管理「植物人」託養過程中,我們經常被問及植物人是否可以「安樂死現在,我可以確切的回答:全世界尚沒有一個國家立法同意讓醫務工作者可以用醫藥的方法,主動結束植物人的生命,即使「慈悲」用意,也等同於「殺人」的行為。簡單回復如下。 我們知道:雖然「植物人」本身沒有喜怒哀樂,但是長期照顧的家屬,卻常陷入極端的痛苦與矛盾的心理之中,遇到種種困難無法解決。
  • 不要罵我,我想讓狗狗有尊嚴的離開,所以我選擇了給它「安樂死」
    這還是壽終正寢的狗狗,而面對突如其來的意外和疾病,真正能陪伴主人十幾年的狗狗,其實並不多。眼睜睜地看著自己的愛寵離開自己,真的很難過。很多主人在愛寵離去以後,都不會再養另外一隻寵物了,畢竟一次又一次地承受愛寵離去的悲傷,人真的會心碎。前一陣子一組國外攝影師記錄的寵物安樂死的照片被發表出來,於是寵物安樂死這個話題,又一次被搬上來臺前。
  • 直面死亡,只有安樂死可以解決一切嗎?
    過去半年,傅達仁在臉書(Facebook)和公開場合都高調倡導臺灣安樂死合法化,社會大眾十分關注他的病情,每每病情發生變化都會登上新聞版面。他不斷強調,因為臺灣不能合法「安樂死」,所以他必須花大筆路費到瑞士尋求無痛、尊嚴地結束自己的生命。經過諮詢與評估後,他表示會在自己意識清醒的情況下,以吞下毒藥的方式自願結束生命。
  • 日本女子在瑞士「安樂死」的全程,從清醒到離世,過程催人淚下
    不少患者在病痛的折磨中離世,不少病人甚至想要尋求安樂死,但由於法律不允許,也只能苦苦忍受著病痛,直到有一天被病魔打敗,結束生命。死亡,對於活人而言是一個很沉重的話題,然而對於那些飽受病痛折磨的患者而言,卻是一種解脫。前幾年在網上還有不少網友發起討論,身患絕症的患者,苦苦堅守生存,這到底是患者本身的求生意志,還是家人想要留住的念想。
  • 安樂死過山車!你知道嗎?
    安樂死指對無法救治的病人停止治療或使用藥物,讓病人無痛苦地死去。 「安樂死」一詞源於希臘文,意思是"幸福"的死亡。它包括兩層含義,一是安樂的無痛苦死亡;二是無痛致死術。在大家的印象中,安樂死一般都是借力於藥物來實現,但是這樣一直存在爭議,就是這樣利用藥物安樂死是否合法。但是在英國的安樂死過山車,就不存在這樣的爭議。它突破傳統的接受死亡的方式,甚至打破傳統安樂死的方式,讓患者在一場刺激的遊戲中告別生命。選擇這種死亡方式的患者,坐上過山車去3600英尺高空轉一圈,等過山車回歸終點之後,患者的生命也宣告結束,變成一具冰冷的屍體。
  • 100片安眠藥、23小時的等待……我目睹了哥哥的安樂死
    你們捨不得我,我也捨不得你們。但是我的身體狀況不允許,安知天命之人必有死,我選擇了正確的安樂死。」 去世兩天後,傅達仁的家人公布了1分鐘多的視頻,鏡頭裡的他已喝下安樂死藥物。生前,傅達仁就希望把自己離世的過程公布於世,意在推動亞洲地區安樂死的合法化。但家屬深思熟慮後,決定只放出一小段,其他部分留作紀念。
  • 專家呼籲:讓患者有尊嚴地死去
    臟器衰竭:不少患者死於臟器衰竭,如肺衰竭,患者可能無法呼吸,導致缺氧而死。在衰竭過程中,很多患者體會到自己正在向死神靠近,對他們來說,這是個漫長而痛苦的過程。對於癌症晚期患者來說,不僅治癒之路漫長,有時候可能活著比死亡更痛苦,所以很多患者會直接選擇放棄。那這樣對嗎?癌症晚期,乾脆直接不治了?很多人都認為,癌症一旦到了晚期只能等死。而事實上,有些癌症即便是晚期,依舊有治癒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