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醫院的ICU,裡面全都是一些被病痛折磨到皮包骨的可憐之人,每日每夜他們都在藥物的效果下發出痛苦的嚎叫,讓人無比的揪心。
比起疼痛,尊嚴的破碎讓他們更加難受,看著自己大小便失禁、看著別人皺著眉頭幫自己清理,看著自己被別人翻來覆去,你覺得此時的他們心中會平靜嗎?
因此,對於很多已經到了病重晚期,且沒有希望治好的患者來說,讓他們更加有尊嚴的走完人生最後一程,是不是我們必須考慮的事呢?
就在前幾個月的兩會上面,沈德詠提出了《關於加強臨終關懷和尊嚴死亡調查研究並適時予以規制的提案》,希望「安樂死」能立法,讓病重患者有選擇的權利,他們可以繼續接受治療,也可以選擇不再煎熬,有尊嚴的死去。
此後,羅點點作為預囑推廣協會的代表,積極對安樂死展開了探討和解釋,提出了無數多的疑問,沈德詠也做出了適當的回應。
一、沈德詠理解的安樂死,到底指的是什麼?
作為第十三屆全國政協委員和最高人民法院常務副院長,沈德詠對於安樂死的見解遠超常人的理解,首先我們看一下他為什麼會起草那份提案。
不難看出,這份提案並沒有赤裸裸的用「安樂死」這個字眼,而是用了「尊嚴死亡」這個詞,這也是照顧到了中國人別樣的"死"文化,所以沈德詠才使用了"尊嚴"一詞。沈德詠表示,他曾經經常關注親戚朋友或者社會上的人,他們身染重病或者遭受巨大災難的時候,走的都非常的痛苦。而那個時候他就聽說國外已經有安樂死這種說法了,但是由於工作繁忙,所以一直都沒有去查找資料,直到2018年。
那時他已經是政協的一員了,空餘了大量的自由時間做社會調查,因此就專門研究這個東西,此後沈德詠建立了一個六人小組專門研究安樂死,裡面有律師、有醫生等等,對於安樂死具有全面的分析和了解。
為了提出一個讓全國人民都能夠接受並且認可的理由,沈德詠認為提案是第一步,並且也已經做到了;其次就是一篇含金量很高的文章,同樣也已經寫好,靜候發表;最後是要給全國人民科普,因此他搜集了資料準備寫一本書,框架已搭好。
隨後,沈德詠說出了自己對安樂死的理解。安樂死必須要在醫學的認證下表示病人已經無藥可治,而且也活不到未來醫學能夠救治的時刻,並且伴隨著難以忍受的痛苦和屈辱,最後要由本人提出安樂死的請求。
而羅點點則提出了「安寧療護」的觀點,就是盡最大的可能去幫助患者解決病痛、保存尊嚴,但是這畢竟是有限度的。安寧療護最多是過程,而安樂死是一種結局。
沈德詠一再強調安樂死的必要條件,那就是自主選擇和尊嚴。何謂自主選擇?就是是否用安樂死這種方式結束生命,要通過患者本人的決定。
並且,沈德詠還提出,在法律上有自然人「生的尊嚴」,為什麼沒有自然人「死的尊嚴」?他認為必須要把死的尊嚴也加進法律當中去。
同時,安樂死也不是隨隨便便就被允許的,必須要接受嚴格的法律規定和條件限制才行,而且還要有醫學的認可,這是否還能夠救治等等,因此安樂死並不是想死就死的事情。
除此以外,沈德詠認為國家必須要建立一個專門的審核機構,他們將會在有資格的醫生提出專業意見後,還要再徵詢另一個醫生的意見,然後進行審查,通過了以後才能夠批准病人是否可以使用安樂死,而荷蘭早就已經這麼做了,我國的安樂死進程只不過是時間問題。
二、安樂死是否是變相的違法?推進立法,才能減少濫用風險!
在大英百科全書中,對安樂死的解釋為「仁慈殺戮」,而且沒有任何的法律規定,這意味著病人如果自己使用則為自殺,別人幫助那就叫他殺。
沈德詠則認為,這個安樂死應該和別的違法犯罪行為徹底割裂開來,因為這不是傷害、不是殺人,這不能用刑法來規定安樂死的進程。安樂死就是安樂死,它應該擁有自己的姓名和配套的法律,安樂死只不過是一項特殊的醫學,應該給他正當性。
在面對記者提問"安樂死"是否有風險的時候,沈德詠點了點頭。
他說第一個風險是被人給盜用,就是假裝借安樂死而去做一些殺人的勾當,但是隨後沈德詠表示放寬心態,因為安樂死的過程必須會有嚴格的審核程序,而且還是在法律的允許下才行,如果兇手真的要行兇,這將是一件極其麻煩的事情。
在這裡,所有的新事物都不能"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有一些爭議面才是事物正確的存在態度。
而且,據統計,國際上那麼多有安樂死法律的國家,沒有哪個國家因為有安樂死而導致殺人案件頻繁,因此這項制度可以說是比較安全且完善的。
其次就是被濫用的風險。這個風險雖然存在,但是我們有著最為重要的前提,那就是選擇安樂死必須要是"本人"親自決定,沈德詠嚴肅的表示,無論患者發生怎樣的狀態,沒有人可以替代他做決定,即便是親屬、主治醫生都不行。
為此,沈德詠認為創造一項重要的輔助制度非常有用,那就是生前預囑,只要是自然人都有這個資格在任何的情況下、任何狀態下進行預囑,還可以囑託執行生前預囑的人。一旦事發突然、患者失去意識,那麼這個被委託人就可以採取措施申請安樂死。
還有,防止濫用還需要醫學的支持,我國現在雖然沒有安樂死,但是每年都有不少跟安樂死有關的案件,毫無疑問,這些案件在最後都會被判處謀殺,還有些醫生也會被判處協助自殺,這其中就蔑視了病人的自主生命尊嚴,難道自己想死都不可以嗎?
沈德詠認為,減少安樂死風險的最根本因素,在於推進完善的安樂死法。
就社會現實而言,近些年,隨著時代的進步,網上大約有百分之八十以上的人認可安樂死,這將在很大的程度上推進我國的安樂死立法,但是其中細節,依舊任重而道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