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104歲科學家赴瑞士安樂死,曾說:我很後悔活這麼久

2020-08-10 腫瘤的真相與誤區

癌症晚期如何才能死得有尊嚴?

@劉星星:得了癌症,哪還有尊嚴可言?親眼見過我舅舅患癌,每天躺在病床上,全身插著管,吃喝拉撒全部不能自理,那樣子,別提多慘了。

@江南好友:別說尊嚴了,能不痛就千謝萬謝了!

@巴斯光年:想死得有尊嚴,只有安樂死了。但國家不允許,哎~

沒錯!安樂死是被提及得最多的,但到目前為止,安樂死仍然沒有立法。

1.澳大利亞科學家赴瑞士「安樂死」

104歲的大衛·古達爾,曾是澳大利亞最年老的科學家。雖然並未身患絕症,但隨著年齡增長、機體衰老,大衛·古達爾也覺得生活質量愈發下降,難以忍受。

大衛·古達爾(David Goodall)

於是,這位科學家決定接受安樂死。2018年,他穿著一件印有「可恥地老去」字樣的T恤,遠赴瑞士巴塞爾,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4月4日,當古德爾在生日這天被問到「是否快樂」時,他表示:「我不快樂」,「我很後悔活到這麼久,我更希望再年輕個二、三十歲。」

古德爾對安樂死早有想法。自從上了年紀,他感覺自己被限制了。他說,「這樣的生活根本沒有尊嚴可言。」

在瑞士,醫助安樂死已被合法化。為了儘量避免有人利用醫助安樂死的手段實施犯罪,瑞士法律還規定接受安樂死的當事人需要自己服藥或自己推入藥劑,完成安樂死的過程。

如果醫生插手將面臨刑事訴訟。

2.癌症晚期的患者到底有多痛苦?

大衛·古達爾的事情是個特例,大多數人提及安樂死,還是身患重疾之時,比如癌症。

很多癌症晚期患者有劇烈疼痛的症狀。很多臨床醫生見識過癌痛發作時患者的慘狀,冷汗狂飆、徹夜失眠都很常見,有的患者甚至痛到忍不住撞牆、出現被動體位等,非常痛苦。

而到了癌症晚期,大多數患者也面臨多器官衰竭的問題,這會給患者帶來很多痛苦。

比如呼吸困難,50~60%的晚期患者都有此類症狀,肺部阻塞性不張,或者胸腔充滿積水;比如難以進食,因為消化系統梗阻,患者往往會暴瘦,甚至最終餓死;比如全身多處出血,因為腫瘤過度生長破壞了大量組織,或者放化療損傷了血管壁。

總之癌症晚期患者的生存質量非常差。很多患者即便活著也長期臥床不起,生活完全無法自理,還要持續忍受病痛的折磨,加上愧疚、自卑等心理壓力,可以說活得非常難受。

3.安樂死,讓能患者有尊嚴,為什麼國內不允許?

多年來,中國民間一直有呼聲希望能出臺醫助安樂死的相關法律。每一屆兩會上,類似的聲音也經常出現,曾有人大代表的提案中還舉出95%的醫護工作者支持醫助安樂死的數據例證。然而,別說醫助安樂死合法化了,相關的立法程序甚至從未啟動。

為何推進安樂死合法化的進程如此艱難?

一般官方的解釋是,對於醫助安樂死,管理上存在很大困難,尤其安樂死很容易被鑽空子被利用,比如用於做器官買賣等罪惡勾當。國家太大,很多法律政策的制定頒布都要權衡大量因素,做好各種準備,否則隨意放開口子,就可能出現大量無法挽回又難以解釋的社會問題。

因此,中國在現階段還無法實現醫助安樂死合法化。

4.不能安樂死,還有哪些辦法可以尊嚴死?

沒有安樂死的法律可循,那麼在生命的最後階段,就只能靠醫護人員和家屬的共同努力,讓癌症晚期患者走得更舒適更有尊嚴。

癌症晚期患者的醫護人員或家屬都應當儘量減輕患者的痛苦。

比如患者癌痛發作時,適當給予止痛劑,就能有效提高生活質量;患者在臥床狀態下咳嗽會很困難,此時應當幫助患者將身體翻向一側,墊高枕頭以幫助排痰,或者適當使用藥物減少呼吸道分泌物。

尤其家屬在這個階段應學習一些護理常識,比如患者在最後階段通常已對體溫失去感覺,如果家屬不清楚,給患者添加太多被褥,反而會給患者孱弱的軀體加大負擔。

除了生理上的滿足,心理上也要儘量給予患者安慰。在患者精神好的時候要多陪伴患者,傾聽患者的訴說,記得多點表達愛意,給予適當的撫摸和擁抱,都能讓患者感覺更加寬慰。

雖然中國的晚期癌症患者無法選擇安樂死,但只要我們用心,還是有一些辦法完成補救,讓無法救治的患者更有尊嚴地離去。

參考資料:

1 澳大利亞科學家赴瑞士「安樂死」,離世最後步驟由自己完成.澎湃新聞.2018年5月10日

2 給逝者,最後的尊嚴.北京晚報.2015年4月4日

3 中國安樂死實施的不可行性分析.合作經濟與科技.2008年第19期

4 霍忠超,王雪玲.晚期癌症病人臨終關懷的探討.中國腫瘤臨床與康復.2007年第2期

相關焦點

  • 這位104歲的科學家,正在直播自己安樂死的過程
    我想有決定自己死亡的權利就在今天,一位104歲的科學家將離開這個世界「活這麼久我很後悔」,他說:「我不快樂。」,戴維·古德爾(David Goodall)老先生在慶祝自己的生日,他手邊的高腳杯裡滿滿斟上了近乎透明的起泡酒,簡單的芝士蛋糕上顯然無法插滿和他歲數一致的蠟燭,於是用了三個數字代替——104,能活得如此長久出乎他的意料,他甚至有一些後悔,於是,這一次他的生日願望不是其他,而變成了——「我不開心,我要去死。」
  • 趣聊英語|澳大利亞科學家赴瑞士安樂死,朋友,瑞士安樂死了解下?
    看到則澳104歲科學家赴瑞士的新聞,不禁好奇,安樂死還要去國外?說實話,以前心卻是聽說過安樂死這麼一個詞,emmm……好像就是很舒服的死吧,套用安樂公劉小禪的話應該會是「此法好,不痛苦」要是再加句「你值得擁有」是不是妥妥的廣告味?話說阿鬥那句「此間樂不思蜀」還真是說的挺像廣告語,難道當時咱阿鬥是在給孫皓「案例」這波俘虜的待遇嗎?
  • 鄭玉雙︱生死困局:傅達仁瑞士赴死與安樂死的倫理難題
    臺灣著名主持人傅達仁因不堪胰腺癌的長期折磨,於2018年6月份在家人陪同下前往瑞士,在醫生協助下接受安樂死,結束了自己的生命。傅達仁長期在臺灣地區推動安樂死、尊嚴死的合法化,但屢屢受挫。他選擇以實際行動向世人表明這個議題的獨特意義。其家人於近期公布了傅達仁接受安樂死的視頻,引發了大量的社會關注。
  • 關於人生、安樂死、自殺,被禁錮在輪椅上的霍金曾這麼說
    21歲就罹患漸凍症的霍金珍惜著人生的每一天。在2014年接受《紐約時報》採訪時,他說:「當我21歲時,我已經沒有任何希望了,此後的一切都是額外的獎勵」。他鼓勵跟他一樣的殘疾人,「我對其他殘疾人的建議是專注於殘疾不會阻礙你完成的事,至於它阻礙的事不要懊喪,不要讓精神像身體一樣殘疾。」
  • 「謝謝你,讓我快樂地死去 」八旬絕症老人自願安樂死
    >身體的疼痛甚至連嗎啡都無法緩解最終在自己的堅持下說服了家人去瑞士為自己實施了安樂死由此他成為亞洲第一位去瑞士實施安樂死的中國臺灣人安樂死(euthanasia)這個詞源自於希臘語εθανασα由ε「好」和θνατο「死亡」兩部分組成連起來的意思就是「好的死亡」
  • 日本51歲女子選擇安樂死,從清醒到離開僅4分鐘,原因令人同情
    如果讓你決定自己死亡的方式,你會不會選擇自己還沒有自然的生老病死就去注射安樂死呢?在2018年,日本電視臺就採訪了一位準備去瑞士進行安樂死的奈美,奈美今年已經有五十歲了,在做這個決定之前,她也是深思熟慮過了的。
  • 荷蘭17歲女孩安樂死是誤傳,但死亡卻是真的
    點擊「藍字」關注我們荷蘭一位17歲女孩的死亡牽動了無數人的心,網上流傳女孩被安樂死是誤傳,但她的離世確是真的。16歲時,她來到海牙的「臨終關懷」診所,詢問安樂死的情況,但根據去年的一次採訪,當地報紙Gelderlander報導,她的要求被診所拒絕了。
  • 手握單程機票 104歲的他唱著《歡樂頌》,走向死亡……
    今年4月,他在自己位於西澳大利亞珀斯的家中,和家人一起慶祝了104歲生日。那時的他,已經知道那是自己最後一個生日了。他希望能實現安樂死,或是獲得「協助自殺」機構的幫助。「安樂死」和「協助自殺」被統稱為「尊嚴死亡」,但定義有所不同。安樂死是指醫生以無痛方式終止病人生命;協助自殺則指的是醫生協助病人使用致命藥物死亡。
  • 七旬絕症老人擔心變成植物人,選擇去瑞士接受安樂死
    據英國《每日郵報》8月26日報導,英國有一名年屆七旬的老人家七年前不幸被診斷患上了運動神經元疾病,由於這種疾病目前尚無藥物可以治療,老人家打算在自己變成植物人之前進行安樂死,並希望能夠安詳地離去。據媒體報導,現年70歲的戴夫·芬利來自英國蘇格蘭港城敦提,他罹患運動神經元疾病(也稱肌肉萎縮症)已經七年了,七年來他一直與疾病頑強地鬥爭。由於運動神經元疾病目前是一種絕症,隨著疾病的發展,戴夫·芬利的身體機能越來越差,現在連簡單的吞咽和呼吸都出現困難。
  • 日本女子在瑞士「安樂死」的全程,從清醒到離世,過程催人淚下
    《知北遊》中曾說:「人生天地之間,若白駒過隙,忽然而已。」句子的意思是,人生在天地之間,就像過縫隙看到白馬飛馳而過,不過一瞬間罷了。不少患者在病痛的折磨中離世,不少病人甚至想要尋求安樂死,但由於法律不允許,也只能苦苦忍受著病痛,直到有一天被病魔打敗,結束生命。死亡,對於活人而言是一個很沉重的話題,然而對於那些飽受病痛折磨的患者而言,卻是一種解脫。前幾年在網上還有不少網友發起討論,身患絕症的患者,苦苦堅守生存,這到底是患者本身的求生意志,還是家人想要留住的念想。
  • 澳洲野狗在費沙島攻擊男孩後遭安樂死
    澳大利亞費沙島上的澳洲野狗(攝影 賀吉) 人民網雪梨1月5日電 2015年的第一天,在澳大利亞昆士蘭州費沙島上,一隻澳洲野狗攻擊一名11歲的男孩,又企圖攻擊其他遊客,後被管理部門執行了安樂死。他的母親說,當時她和孩子們在水邊玩耍,這隻公野狗突然發動攻擊,導致男孩頭部受到擦傷。 她說:「孩子們當時正在仰泳,他沒有看見那隻野狗,以為自己撞上了溪流中的棍子。」 據昆士蘭公園與野生動物服務組織表示,這隻野狗在去年12月27日還曾企圖攻擊過兩名女生,不過一名路人用棍子把它趕走了。而在新年那天,這隻野狗還曾跟蹤過一群人,並且恐嚇過一名婦女,路人和護林者救了她。
  • 100片安眠藥、23小時的等待……我目睹了哥哥的安樂死
    如果你愛看籃球,可能對他的名字似曾相識——傅達仁,臺灣知名的體育主播。>赴瑞士安樂死前一天,他在短視頻裡向世人道別:「各位親愛的觀眾,你們愛我,我也愛你們。 在我國,安樂死還是個充滿爭議的話題。而在全球範圍內,荷蘭、比利時已實現了安樂死合法化,美國、日本、瑞士、加拿大等國家也有部分地區實現。 我們都不能自由地選擇生,那麼「自由地選擇死」是一種怎樣的心情?
  • 日本女孩安樂死的過程,從生到死亡僅僅只有一瞬間,讓人淚目!
    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人類的壽命也是有很大的提升,從古代人均壽命在50歲已經提升到75歲左右。醫療的不斷進步和發展,讓人們可以從各個方面提升我們的壽命長短。但是即便是醫療非常發達的今天來說,依舊會有一部分的人選擇安樂死。
  • 他被稱為「陸地神仙」,隱居道觀修行87年,還預知自己活到104歲
    他被稱為「陸地神仙」,隱居道觀修行87年,還預知自己活到104歲人們從古至今一直都在尋找可以活得很久的方法,在古代,成仙得道是人們一直想要做的,尤其是在古代皇帝大臣們身上這種想法更明顯。當年鄭和下西洋據說就是為了去尋找長生不老的方法。
  • 英女王愛犬安樂死 曾亮相倫敦奧運開幕式
    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二世的愛犬「霍莉」因病痛纏身,上周接受安樂死。13歲的「霍莉」上周在蘇格蘭巴爾莫勒爾莊園接受安樂死,被埋在花園中,這樣女王透過古堡衣帽間的窗戶就能看到「霍莉」的墓地。上周,13歲的霍莉在巴爾莫勒爾莊園被安樂死。2012年倫敦奧運會開幕式上,霍莉曾在著名的詹姆斯•邦德短劇中亮相。The Queen took the heartbreaking decision to summon a vet for the dog, which was suffering from illness and the effects of old age.
  • 瑞士為什麼不願規範協助自殺?
    (2018年,104歲高齡的澳大利亞科學家大衛·古道爾(David Goodall),如願在安樂死機構「解脫」(Exit)的幫助下安然離世
  • 全民公投:安樂死在紐西蘭合法了!
    安樂死法案發起人行動黨領袖David Seymour說:"作為紐西蘭人,今天真是個好日子" 安樂死公投一旦通過,不需要再經過國會立法程序,因為其國會程序已經完成。只要11月6日最終的結果能夠證明通過,將會在12個月後自動生效。
  • 世界最長壽養殖魚被執行安樂死 年近百歲、觀眾上億
    中國日報網2月7日電 據英國路透社報導,美國芝加哥一個水族館當地時間2月6日發表聲明稱,由於健康況狀惡化,世界上最長壽的養殖魚已被執行安樂死它的年齡接近100歲,曾吸引超過1億人參觀。芝加哥謝德水族館館長布裡奇特·庫格林6日在發表聲明時說,該館自1933年起開始飼養這條肺魚,它來自澳大利亞,前往美國是為了參加在芝加哥舉行的1933至1934年世界博覽會。時至今日,它已吸引了超過1.04億人前來參觀,並獲稱「老爺爺」。
  • 52歲選擇安樂死的她,看哭了無數人……
    近年來,安樂死的話題不斷引發爭議。2018年,NHK跟拍了一位選擇安樂死的日本女性,記錄了她決定安樂死和遠赴瑞士接受死亡、與親人離別的全過程。通過鏡頭,看著她一步步走向死亡,與愛的人道別,與這個世界道別。整個過程,讓人揪心又悲痛。
  • 生活啟示 |善生善死:安樂死是「幸福」地死亡,你認可嗎?
    生活啟示 |善生善死:安樂死是「幸福」地死亡,你認可嗎?編者按:夫大塊載我以形,勞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故善生者,乃所以善死也。——莊子時事梗概:7歲荷蘭少女Noa因童年期間三次遭到性侵,長期患有嚴重的創傷後應激障礙、抑鬱症以及厭食症,最終難忍痛苦選擇安樂死,6月2日在家中離世。根據荷蘭法律,凡12歲以上無法忍受痛苦且病情無好轉的病人,可申請安樂死,16歲以下需父母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