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女子在瑞士「安樂死」的全程,從清醒到離世,過程催人淚下

2020-12-06 長歌愛說歷史

《知北遊》中曾說:「人生天地之間,若白駒過隙,忽然而已。」句子的意思是,人生在天地之間,就像過縫隙看到白馬飛馳而過,不過一瞬間罷了。

網上有一則醫生的評論引起了人們的感嘆,評論這樣寫道:「原本以為這個世界上只有少數幾種病是醫生不能治癒的,沒想到學醫之後卻發現醫生能夠治好的病就幾種。」這樣的醫學現實,讓人沉重和無奈。

雖說如今醫學條件發達,但終究能夠對抗人類的疾病太少太少了。不少患者在病痛的折磨中離世,不少病人甚至想要尋求安樂死,但由於法律不允許,也只能苦苦忍受著病痛,直到有一天被病魔打敗,結束生命。

死亡,對於活人而言是一個很沉重的話題,然而對於那些飽受病痛折磨的患者而言,卻是一種解脫。前幾年在網上還有不少網友發起討論,身患絕症的患者,苦苦堅守生存,這到底是患者本身的求生意志,還是家人想要留住的念想。

人活著,就好,對家屬是一種安慰,但患者卻並不想沒有尊嚴的活著,比如日本這位女子小島,她就在最後選擇了安樂死,解救了家人,也讓自己得到了救贖,這是怎麼回事呢?

一、離異家庭,依然快樂成長

與中國的文化價值不同,在日本父母離婚只代表父母之間的感情結束,不代表父母對子女的愛的終止。父母離婚後,孩子會接受國家的心理疏導,給孩子講明父母離婚的緣由,以及對孩子的愛並不會因此改變。小島的童年並沒有受到家庭變故的影響,一直被呵護著長大,衣食無憂,老一輩人對她更是寵愛異常。

小島自己也很是聰敏懂事,自小成績就名列前茅,高中畢業後,她選擇前往韓國首爾大學繼續深造,獨立的思想,獨立的人格,加上才華學識的支撐,她很快就獲得了大家的認可。

而且,這份認可一直延續到她工作後,開朗的性格為她迎來了不少好人緣。其中,不乏追求她的男士。不過,對於愛情,小島自己並不強求,在她心中愛情也不是必需品,一直到她45歲,都沒有戀愛,也沒有結婚。

畢業至今,她已辛勤的工作了很多年,早期的工作壓力一直壓著她喘不過氣,直到45歲這一年,她意識到這些年的工作早已透支了她的能量,隨著年齡的增大,她越發的感覺到自己生理和心理上的衰老。她認為,是時候給自己放一個晚年假了。

只有一個人閒下來的時候,才知道這是一件多麼爽的事情。在中國忙碌只是為了生存,想要生活得更好,就必須不停的工作,不停的幹活,不然在社會立足太難了。當小島為自己辦了退休後,她開始了自己的養老生活,就這樣愉快的過了三年。

然而,正當她在感嘆幸福生活來臨的時候,病魔卻找上門來了。在一次體檢中,醫生告訴小島,她患上了「多系統萎縮病症」,這一年她僅僅只有48歲。世事無常,我們永遠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一個先來。

面對病魔,小島會做出什麼樣的選擇呢?

二、病痛面前,只想早日結束生命

顧名思義,多系統萎縮會導致患者身體在各方面開始出現萎縮、僵硬,直至失去生活自理能力,睡在病床上,靠著呼吸機過活。小島在了解完病症後,沉默了。她無法接受自己的未來將躺在床上,不能動彈,渾身惡臭,甚至連呼吸都只能靠著機器活著。這樣的生活,還叫什麼生活呢,沒有尊嚴的活著,這不叫活著。

在思慮很久之後,她選擇了回到鄉下找到了自己的兩個姐姐,姐姐們對她很好,整日安慰著她,照顧著她,在姐姐的照顧下,小島也確實逐漸從病魔的壓榨中找到了自信,然而,只有她自己才知道,患病後身體的變化有多麼糟糕。

日子一天天過去,小島的身體並沒有好轉,反而開始惡化,身體開始僵硬,也如曾經所預想的那樣,失去了自理能力,不論是行走,還吃飯洗漱,這些都需要在他人的幫助才能完成。

日子糟糕透了,她開始喪失生活的希望,或者說在得知患病的那一刻,她就對人生沒有了任何留念,對晚年的退休生活沒有了任何憧憬。

有時候,比起沒有尊嚴的活著,人更渴望死亡。原本在最初,小島告訴自己即便是坐上輪椅,也要笑對生活。她以為病痛會給予她不少尚且自由得時間,然而命運總是在一次又一次的與她開著玩笑。

一天,她如往常一樣準備起床,誰知眼睛意識都跟上了,唯獨自己的身體動彈不得了。她明白,最糟糕的一天還是來臨了。她被姐姐送去了醫院,被插上了導管,帶上了呼吸機。她厭惡這樣的生活,更覺得自己變成了兩個姐姐的拖累,她想離開這個世界。

那麼,得知她想法的兩個姐姐能同意她的想法嗎?

三、奔赴瑞士選擇安樂死

當她第一次向兩個姐姐表明決定的時候,姐姐們絲毫不同意,不停的安慰她。然而,在她強烈多次的訴求下,她的姐姐們終於明白,小島是真的求死,也明白了小島的煎熬。

終於,姐姐們同意了,在徵得家人同意後,小島便開始讓身邊的人幫她查詢安樂死的方法,最終得知,只有瑞士才可以給有意向的患者注射此藥劑。

最後姐妹三人來到瑞士,聯繫醫生為她注射安樂死的藥物。注射的前一晚,姐妹三人誰也沒有提這件事情,只是彼此聊著心裡話,聊著這些年來各自的經歷,這是小島患病以來最開心的日子,三人有著說不完的話,病房中一切都那麼美好,然而在場的人都明白說說笑笑的背後,將會是小島的永久別離。

歡聲笑語的時光總是短暫的,第二天很快到來。當安樂死藥劑注射進小島的體內後,小島還在意猶未盡的說著那說不完的話,藥效很快來臨,從清醒到離去,僅僅只用了四分鐘的時間,最終,小島在姐姐的注視下,在微笑中閉上了眼睛。整個過程催人淚下,讓人不禁感嘆生命的意義在哪裡。

小結

《青青陵上柏》中說:「人生天地間,忽如遠行客。」在小島的生活中,我們看到,死亡並不害怕,真正讓人害怕的是失去尊嚴的活著,是對生活失去希望。生命的意義有很多,但絕不是靠著呼吸機躺在病床上,這並不是活著,這只是機器活著。

在我國,患重症的患者不少,他們的活著也許並不是出自自身意願,而是僅僅為了給家人一個念想,想看看人還在心思。然而,家屬卻不知,患者所要面對的痛苦和折磨遠比正常人所想的要多很多。

如今,因為工作壓力大而不停透支身體健康的人太多了,面對生活的重擔,人們只能不停的拼命朝前奮鬥。而從小島的故事中,所有在工作的人一定要汲取教訓,不要再為了工作而透支自己的身體,這樣下去無疑是拿錢買命。

不論什麼狀況下,擁有一副健康的身體,才是最大的寶藏和財富。錢有了,卻沒命享受,這簡直就是一樁不划算的買賣。因此,好好享受生活,好好珍惜身邊的人,堅持鍛鍊,堅持體檢,讓自己擁有一副好身體,這便是為我們在追尋生命價值的路上最有力的能量。

參考文獻:

《知北遊》

《青青陵上柏》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日本女子安樂死全程,從清醒到死亡,僅短短4分鐘,過程催人淚下
    而基督教的興起同樣阻礙了安樂死的進程,在基督教眼中,人的命不屬於自己,而屬於上帝,只有天神才能決定人的生死。但生命所承受的痛苦實在是太大了,很多人在生與死之間苦苦掙扎,他們明白自己時日無多,卻始終無法選擇安然離開,在這種情況下,一些國家也通過了安樂死的相關法律條文。2018年,小島美奈決定安樂死。
  • 日本姑娘安樂死全程:從清醒到死亡僅4分鐘,遺言讓人落淚
    之前有一個報導,是關於日本姑娘安樂死全程,而這個日本姑娘之所以選擇安樂死,就是因為她患上了無法治癒的疾病。而安樂死的全程,從清醒到死亡只有4分鐘,這個日本姑娘最後的遺言讓人落淚,同樣也讓人悲傷。二.對於小島美奈本而言,自從患病之後的這個過程,無異於是將人世間的痛苦都經歷一遍,而且小島美奈本還能夠清楚的感知到自己正在一天天的邁向死亡,這才是最讓人痛苦而又絕望的過程。既然遲早要走到這一步,遲早會成為動都不能動的植物人,還不如早早的選擇結束自己的生命,輕鬆的離開這個世界。三.
  • 「安樂死」全過程,日本女子用4分鐘結束生命,露出久違的笑容!
    "安樂死"全過程,日本女子用4分鐘結束生命,卻露出久違的笑容!隨著法治社會的日益漸新,人們更加注重社會所帶來的利益以及危害。時刻保持著嚴格的警惕性管控自己的日常行為,這是社會對每一位公民最基本的要求。島國女子親身體驗安樂死全過程。這位島國女性名叫小島,是一名韓語翻譯員。由於被不幸診斷出患有系統萎縮症,並且伴隨著病痛的折磨以及神經退化,讓她時刻飽受著疾病所帶來的痛楚。這類病症是無法得到根治,所以這對患者而言無非是一次驚天噩耗。將近三年的時間,小島已然度過了人生中最灰暗的時光,但病情依舊兼顧著她,也讓她真正感受到失望所帶來的沉痛感。
  • 日本一51歲女性安樂死全過程:從清醒到離開人世她只用了4分鐘
    在日本有一位51歲的女性,寫下自己安樂死的全過程,從這個過程中我們能夠看見,從她清醒到離開人世,只用了短短的4分鐘。這位日本的51歲的女性叫做小島美代,她的長相是比較甜美的,而且她也有著自己比較喜歡的工作,但是天有不測風雲,人有禍兮旦福,在自己40多歲的時候,她被告知自己患了小腦萎縮症,也就是漸凍症,從剛開始的能夠進行正常人的自理生活到後來的不能支配自己,進行身體活動,到最後的窒息,直到最後的死亡。
  • 日本一52歲女子安樂死:過程僅4分鐘,死前說了句謝謝
    日本女子小島美奈就是因為覺得,在病魔的折磨下,沒有尊嚴地活著才是莫大的痛苦,因此主動選擇安樂死。l 美滿前半生1967年,小島美奈出生於日本的一個普通家庭,幼年時父母離異,但在兩位姐姐的疼愛與照顧下,仍然有著非常幸福的生活。
  • 日本姑娘「安樂死」全程:從清醒到死亡僅僅4分鐘,遺言讓人動容
    同樣,由於這種特殊的需要,安樂死也就應運而生了。究竟什麼樣的境況會讓人選擇主動死亡?哪一類人適合安樂死?這篇文章就是想跟大家談談日本女孩的故事。一個普通的日本女孩,故事的主角叫小島美奈本,是一個非常普通的日本女孩。身為普通人,她也曾經歷過一些悲慘的童年經歷,比如她從小父母就離婚,幾乎沒有感受過父母的關愛。
  • 日本51歲女子選擇安樂死,從清醒到離開僅4分鐘,原因令人同情
    如果讓你決定自己死亡的方式,你會不會選擇自己還沒有自然的生老病死就去注射安樂死呢?在2018年,日本電視臺就採訪了一位準備去瑞士進行安樂死的奈美,奈美今年已經有五十歲了,在做這個決定之前,她也是深思熟慮過了的。
  • 日本安樂死女子:從清醒到離開人世僅需4分鐘,過程令人淚目
    可就是如此珍貴的生命,到了今天,卻在被越來越多的人主動放棄。「有時候,活下去,比死更需要勇氣。」在大多數情況下,人們對於生的渴望會戰勝一切艱難與困苦,但在某些極為特殊的時候,原本珍貴的生命就像是一個揮之不去的夢魘,一張越纏越緊的絲網,讓人透不過氣。在日本的一位女士就遇到了一個特殊的情況,這個情況讓原本生活快樂衣食無憂的她不得不走上主動放棄生命的道路。
  • 安樂死全過程,日本女子4分鐘結束生命,從清醒到死亡,讓人淚崩!
    太宰治一直都在試圖自殺,但自殺太過於痛苦,出於一種人道主義,「安樂死」出現了,「安樂死」源自希臘文,意為「幸福」的死亡,自古以來安樂死就帶有極大的爭議,1938年美國也成立的安樂死委員會。
  • 直擊安樂死全過程,4分鐘結束生命!她的這段視頻看哭13萬網友
    ,全程紀錄日本一女性微笑接受安樂死的全過程,短短的4分鐘,她就離開了這個世界……這一段視頻看哭了微博13萬網友!她決定安樂死,日本是不支持安樂死的,小島開始聯繫瑞士的機構。在瑞士,安樂死需要本人親自操作。
  • 亞裔女子4分鐘安樂死全過程,她的臨終遺言,看哭百萬網友
    日本NHK電視臺曾在網絡上發布了一位女性—小島,遠赴瑞士選擇安樂死的全程紀錄片,這段視頻看哭了百萬網友! 瑞士醫生為小島倒入藥液從憧憬美好到生命的消逝,小島承受了生命之重小島一家姐妹四人,她排行老三,兩個姐姐和一個妹妹的陪伴令她開心快樂的長大,成年後,小島順利的成為了一名韓語翻譯
  • 趣聊英語|澳大利亞科學家赴瑞士安樂死,朋友,瑞士安樂死了解下?
    看到則澳104歲科學家赴瑞士的新聞,不禁好奇,安樂死還要去國外?說實話,以前心卻是聽說過安樂死這麼一個詞,emmm……好像就是很舒服的死吧,套用安樂公劉小禪的話應該會是「此法好,不痛苦」要是再加句「你值得擁有」是不是妥妥的廣告味?話說阿鬥那句「此間樂不思蜀」還真是說的挺像廣告語,難道當時咱阿鬥是在給孫皓「案例」這波俘虜的待遇嗎?
  • 澳洲104歲科學家赴瑞士安樂死,曾說:我很後悔活這麼久
    安樂死是被提及得最多的,但到目前為止,安樂死仍然沒有立法。1.澳大利亞科學家赴瑞士「安樂死」104歲的大衛·古達爾,曾是澳大利亞最年老的科學家。雖然並未身患絕症,但隨著年齡增長、機體衰老,大衛·古達爾也覺得生活質量愈發下降,難以忍受。
  • 安樂死全過程,她4分鐘結束生命,從清醒到死亡,讓人崩潰!
    今天小編要講的就是,一位選擇安樂死的女士。他有兩個姐姐,一個妹妹,家境優渥,曾經經歷過一段婚姻,但是沒有孩子,四十八歲那年她被診斷為系統萎縮症。醫生告訴她:此病病因不明,雖然能夠治癒,但沒有特效的方法。發病期間她尿失禁,尿頻,行動緩慢,短短三年她從一個健健康康的人變成了無法度生活的患者。
  • 日本女孩安樂死的過程,從生到死亡僅僅只有一瞬間,讓人淚目!
    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人類的壽命也是有很大的提升,從古代人均壽命在50歲已經提升到75歲左右。醫療的不斷進步和發展,讓人們可以從各個方面提升我們的壽命長短。但是即便是醫療非常發達的今天來說,依舊會有一部分的人選擇安樂死。
  • 一個美國男孩安樂死全程紀實
    為了讓兒子能夠得到最好的照顧,她放棄了自己的美甲沙龍,把5歲的小女兒寄養到親友家,全身心地投入到兒子的治療之中來。德裡克痛苦難耐的時候,她會給他做頭部按摩,舒緩情緒;德裡克進手術室前,她一路護送,不停鼓勵。 除了日常的護理,辛迪四處奔走,聯繫各方名人和志願者來給兒子打氣加油。 NBA球星克裡斯·韋伯邀請德裡克去玩高爾夫球,這是他生平第一次。
  • 傅達仁安樂死全過程:在家人的歡聲笑語中喝下毒藥,過程催人淚下
    安樂死,是傅達仁所能想到的,最體面地離開人世的方式。 1933年4月3日,一個男嬰在山東濟南呱呱墜地,父母為他取名為傅達仁。 於是傅達仁提出「安樂死」,但這個想法很快被家人拒絕了,他們希望他能堅持下去,活得更久一些,他們不想離開他。為了不再傷孩子們的心,傅達仁咬牙忍住痛苦,堅持了一天又一天,他的身體愈發虛弱,就連穿衣吃飯,都無法獨立完成。
  • 安樂死執行到一半,荷蘭腦退化老婦人不想死了站起來反抗
    11月9日,荷蘭公共檢察官辦公室正式起訴了一名為腦退化老婦人執行安樂死的女醫生——這是荷蘭安樂死合法16年來,執行安樂死的醫生首次遭到起訴的案例。檢方稱,老婦人在被執行過程中出現反抗,說明醫生並未搞清楚這名接受安樂死的患者是否一心求死,因此有「越界」嫌疑。
  • 這位104歲的科學家,正在直播自己安樂死的過程
    這筆錢很快就籌到了,網站顯示有376人提供了總數為20956澳元的捐助金額。5月2日,古德爾在機場告別家人,前往瑞士。今天,他將正式完成注射,完成他所嚮往的仍然有尊嚴的死亡。Peter Smedley是英國富豪,69歲時確診患有運動神經元病,兩年後,他聯繫了瑞士的安樂死機構,並授權BBC拍攝他安樂死過程推動英國立法。
  • 直面死亡,只有安樂死可以解決一切嗎?
    臺灣知名前電視主播傅達仁罹患末期胰腺癌,2017年他決定到瑞士協助自殺組織尋求結束自己的生命,獲得可執行的」綠燈「,但因為捨不得家人所以決定暫緩。在歷經兒子結婚,併到廣州接受熱心醫師治療後,2018年五月底,他仍決定再赴瑞士,主動結束自己的生命。2018年6月8日,傅達仁的妻子證實他已離世,親手為自己85年的人生畫下句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