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習慣在車裡放上幾瓶礦泉水,以備解渴之用,但是夏季炎熱,特別是車內環境就像個蒸籠,我們往往會發現,車內的礦泉水,瓶身會變軟,裡面還有很多水汽......這樣的礦泉水,還能喝嗎?
甚至還有不少人說:「車裡放的礦泉水被曝曬後,會釋放致癌物質」。
今天,就讓小薇為大家揭秘一下吧~
曝曬後的礦泉水會致癌?
我們先翻轉瓶身,大家可以看到,幾乎所有的塑料瓶下面都有這樣的「三角標識」。
這代表著,塑料瓶的製作材質。一般來說,礦泉水,還有果汁、碳酸飲料的塑料瓶的製作材料都是1號PET。
表示:
1、這類材料無毒,不含塑化劑:
塑化劑才是可能,使水產生致癌物質的真正元兇;
2、這類材料結構性穩定:
當溫度超過70℃時,1號PET瓶子可能會變形、變軟,但這僅是物理形態發生變化,並不會發生化學反應;
只有當溫度超過120℃,PET才會發生水解反應,不過,不管你曝曬多久,車內一般達不到這麼高的溫度。
所以,只要底部有1號PET三角標識的水瓶,大家就無需擔心,即使被曝曬過,裡面的水也可以放心喝!
注意,除了礦泉水瓶的1號PET,我們日常生活中還有很多塑料製品,底部的標識不同,代表的性質也不同哦~
綜上所述,可以看出,礦泉水瓶放在車裡就算曝曬也沒有問題,反而是水壺、奶瓶、太空杯等7號PC材質的,別長時間放在車裡曝曬。
放在車裡的水,真正要注意的是這些!
01 礦泉水不要在車裡放太久
雖然PET材質的塑料瓶在曝曬後是安全的,但PET材質本身有一定透氣性,在高溫情況下,瓶身會發生物理改變,容易讓氧氣通過瓶身進入瓶內,導致礦泉水的保質期提早結束,長期飲用也是不健康的。
所以建議,最好一周要更換一次車內的礦泉水。
02 開封過的水,不要再喝
在車內環境中,飲食最大的威脅不是高溫,而是細菌。
夏季車內的高溫環境,更容易催生細菌的繁殖,瓶裝水開封後,如果短時間內不及時喝完,很容易滋生各種細菌發生變質,而且開封後放得越久,細菌就會越多。
所以建議,不管是水還是其他食物,開封後都要及時吃完,儘量不要在車裡放超過4小時。
除了飲水和食物,很多人的車上還有很多小雜物,其實這些東西風險也很大!
車內真正不能放的,是這些!
1、電子產品
充電寶、手機等長時間曝曬後,有可能引起損壞,更有爆炸風險。
2、打火機
曝曬後極易爆炸,會損壞車內飾品,嚴重會引起自燃。
3、碳酸飲料
碳酸飲料在車體搖晃及高溫下,容易發生膨脹引起爆裂。
4、車載香水
主要成分是酒精,具有可燃性,在高溫下易爆炸。
5、老花鏡
老花鏡屬於凸透鏡,在太陽直射下,可以形成聚焦效果,容易引燃車內飾品造成車子自燃。
6、罐裝噴霧
清新劑、殺蟲劑等劑罐內壓力大,長時間曝曬易爆炸。
7、塑料製品
玩具、光碟等塑料製品在高溫下容易產生有毒物質,引發慢性中毒。
8、藥物
高溫可能會使藥物發生變性,如藥性減弱或發生其他變化。
總而言之,只要是正規廠家生產的符合標準的 PET瓶製品,即使是在夏天高溫的汽車中,也不會有分解反應的發生,這種瓶裝水大家可放心飲用。
只是有些注意事項及危險品,大家反而要多多留心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