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報導,一車主將兩瓶礦泉水放在儀錶盤上邊的防滑墊上,車主下班後車停在路邊,沒成想車子起火。擋風玻璃被燒碎裂,周邊膠條有溶解情況,水跟起火會有啥關係,為何會發生這種事呢?
其實原理很簡單。大家還記得用放大鏡讓紙張燃燒的原理嗎?當陽光穿過聚光透鏡,會沿透鏡的焦點進發,光線會凝聚一點,這樣就使熱量聚於一點。小學就做過這樣的試驗,是一個簡單的光學原理,當聚光點熱量累積溫度升高到紙張的燃點,紙張就燃燒了。
而這個車內起火事例也是一樣道理,當陽光穿過玻璃,再穿過礦泉水瓶的時候,發生了這個聚光原理。因為礦泉水瓶本來就是圓的,這個弧度使得礦泉水瓶猶如一塊凹凸鏡,如果是平面玻璃是不會發生聚焦的。這個焦點聚焦在防滑墊上,而車主防滑墊上還有發票之類紙張,燃點很低,更易燃燒。正午陽光強烈,車內空間密閉,本身溫度就可以達到70度,再加上礦泉水瓶的聚焦,溫度很容易達到120度以上,起火的概率很高。所以車主朋友們一定要注意這個小細節,很多人都是為了方便東西隨便往車上仍,一旦發生意外得不償失。
其實車內放礦泉水還有別的隱患。之前有傳言說車內放礦泉水,會導致致癌物質增加,其實經過檢測,這只是個謠傳,因為要達到一百幾十度的高溫,礦泉水瓶的材料才會出現問題。那麼,會有什麼問題呢?夏天溫度高,車內密閉時陽光下溫度持續升高,極易滋生細菌。如果是沒有開封的沒有問題,但是打開了的,就很容易有細菌,喝了不舒服,甚至拉肚子。所以呢,下車時最好把沒喝完的水或者其他飲料帶走,如果留在車上時間已久的就扔了吧。
其實小細節,也不應大意,最好就是計算好需要喝多少,不要在車上儲備大量飲用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