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新能源車保有量不斷在增加,但是新能源車卻頻頻發生起火事件,總是讓人揪心,也讓許多新能源車的車主在使用時膽戰心驚。2019年一項新能源車安全事後分析表明:已查明著火時的車輛狀態中,行駛狀態下是41%,靜置狀態下是40%,充電狀態下是19%;已查明的著火原因中,電池問題佔比為58%,碰撞問題19%,浸水問題7%,使用問題7%,其他零部件故障3%,外界原因3%。懂哥就來給大家說說哪些方法能讓我們更安全地使用新能源車。
新能源車電池日常使用中頻繁過度充電、過度放電會導致電池的熱穩定性變差,這樣就會給電動車埋下自燃的種子。而過去的數據表明,19%起火是在充電過程中發生的,而且很多行駛或者靜態起火的新能源汽車,都是在剛充完電之後。
因此,在給新能源充電時,我們要學會科學充電。
1. 要選擇合適的電樁,符合國標的大品牌或者原廠充電樁。雖然國標對充電樁的電流輸出有多重控制機制,確保輸出電流小於等於車端需求電流,但是並不一定所有的充電樁都符合標準。
2. 使用原廠充電器以及充電線。使用不規範的充電器和充電線,有可能電流過大對新能源電動汽車電池造成損害,時間一長的話,很容易引起短路,或者導致新能源汽車著火。
3. 避免過度充電。許多人回到家充電槍就一直插著充電,可能幾天沒出門也就插在那兒一直充。目前大部分新能源汽車使用的三元鋰電池,在過度充電時,負極附近會形成鋰枝晶,這種物質能夠擊穿電芯內部的正負極隔膜,引起短路起火。現在的新能源車一般都有充電管理系統,充滿電會自動斷充,但是依然還是存在風險。
4. 避免暴曬下充電。動力電池對溫度比較敏感,目前鋰電池的工作溫度範圍為-20℃~60℃,環境溫度超過60℃時,有過熱燃燒、爆炸的風險。所以高溫天氣下不要在陽光暴曬下充電,更不要在行駛後立即充電,這樣可以會加大電池以及充電器損耗和壽命。
5. 減少快充頻次。快速充電時電流增大,對電池內部結構有一定的破壞,導致電池溫度升高,並伴隨一些副反應,如電解液分解、電極上產生沉積物,電池容量慢慢的減少。如果電池管理系統BMS的技術不好,快充很容易造成過度充電,存在起火風險。尤其是在炎熱夏季,可以降低"快充"頻率,並儘可能使用"慢充"樁。
由於新能源汽車電池組都鋪設在車輛底部,特別是一些「油改電」的車型底盤更低,很容易與路面上的硬物發生撞擊。所以也有廠家建議車主在駕駛新能源車時儘量少走通過性差的路段,避免車底電池倉被外物擊穿而導致事故發生。雖然針對新能源汽車及電池安全問題,國家也已經出臺了三項強制性國家標準。但即便如此,車主如果在駕駛過程中發現有託底或者硬物擊打底盤時,還是應該及時檢查車輛狀況,看看電池組有沒有受損,防患於未然。
雖然如今純電動車的電池包基本都已經具備IP67級的防水能力,但如果車齡較大,電池包的防水性能可能降低甚至失效,但是由於電池包在車底平時又很難察覺到。因此,在通過積水路段一定要加以小心,如果是車齡較長的純電動車,應儘量避免通過積水路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