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洛桑國際管理學院專家談平安成功三大原因:科技+生態讓平安...

2020-12-05 金融界

來源:中國基金報

近日,瑞士洛桑國際管理學院創新和戰略教授MARK GREEVEN在《日經亞洲評論》上撰文指出,面對全球新冠疫情影響、科技新貴挑戰和外部競爭加劇,中國保險行業整體表現疲軟,在這樣的環境影響下,中國平安依然表現不俗,憑藉科技能力和已經成型的生態圈,為整個集團的風險抵禦能力不斷加固護城河,「似乎要度過這場完美風暴」。

當然,對於平安集團真正能夠跨越低谷、穿越周期的原因,Mark認為至少有三點成就了今日的平安。

原因一:平安集團「金融+科技」「金融+生態」戰略,幫助企業平穩過冬

當下,全球各家保險公司正面臨著業務端保費增長停滯、賠付增加,投資端因資本市場波動而備受壓力。同時,中國國內保險行業競爭不斷加劇,阿里、騰訊等網際網路巨頭紛紛入局,外資機構準入門檻也逐步放寬。平安的成功,在於馬明哲已頗有遠見地為平安打造了一個以強大高科技為核心的多元化的業務生態系統。

平安打造的科技驅動的生態系統,並非一朝一夕。早在2003年,平安就開始將後臺業務統一集中,並整合了之前分散的信息管理系統。5年後平安科技成立,專注於人工智慧、雲計算和區塊鏈等核心能力的研究。這個投資超過70億美元的科技平臺在之後的數十年裡,為平安不斷培育生態、孵化科技獨角獸。

同時,平安通過在科技領域數年如一日的堅持投入,自建科技實力,取得了令人側目的成績:平安已經成立八大研究院,榮獲包括面部微表情識別、機器閱讀理解、機器語義識別等領域的諸多世界頂級競賽大獎,科技實力得到業內認可。在2020年上半年,平安的專利申請數較年初至今增長4625至26008件,連續第二年在全球金融科技專利排行榜中排名第一。

有了紮實的科技作為底層支撐,平安才能在應用層面開花結果,形成豐富的生態系統。

這一超前的布局已經呈現效果。據平安集團最新披露的半年報顯示,2020年上半年,儘管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公司科技業務總收入427.32億元,同比增長11.2%。五大生態圈建設取得顯著進展,平安好醫生上半年在線醫療業務收入同比強勁增長106.8%。疫情期間,平安好醫生平臺累計訪問11.1億人次,APP新註冊用戶量增長10倍。2020年二季度,金融壹帳通收入7.74億元,同比增長48.4%,毛利潤增長93.4%,達2.97億元。

原因二:馬明哲作為企業核心,主導了平安生態圈和主業的協同發展

文章特別指出,生態圈為平安抵禦了風險,卻並非對所有企業都可以起到同樣的效果。如何駕馭生態圈與主業的關係,用好這把雙刃劍,是平安能夠成功的第二大秘訣。

平安的成功在於能夠保證五大生態圈的發展緊緊圍繞金融主業,在發展生態圈的同時,通過流量和平臺反哺主業,也強化了主業發展。

從企業發展來看,生態圈中的企業多頭發展可能導致集團業務的分裂。如果從平安生態中孵化的獨角獸,其盈利能力強勁,自身擁有非常多的客戶觸點,那麼集團對於這些公司的管控,以及這些公司與整個生態系統的協同,都會產生不利影響。「如果生態系統中的強勢企業想重新定義與集團的關係,這些強勢的企業可以決定停止與團隊的其他成員共享數據,或者建立自己的生態系統。如果沒有在產品上形成協同,平安將失去其生態系統優勢,對客戶的吸引力也會降低。」Mark這樣認為。

不過,這樣的情況並沒有在平安的發展中出現。平安從生態圈的選擇上,一直遵守圍繞主業的原則,金融服務、醫療健康、房產服務、汽車服務、智慧城市,每一個都能最終反哺金融主業,實現「科技賦能金融」「科技賦能生態」「生態反哺金融」的戰略目標。

以汽車服務生態圈為例,車險是平安的實力產業,平安從車出發,衍生出多項車業務,除了平安車險,平安銀行有領先的車消費信貸,從買車、用車、養車、生產車,到置換車,全方位進入。新能源車越來越流行,平安也開始介入新能源車,正根據客戶的需求策劃出新的信貸方式,並為購買者提供個性化的方案。如今,平安通過車險、車主信用卡、汽車金融、貿易融資、汽車之家等組合渠道服務的車主已達1.2億。

再看在疫情之中大放異彩的醫療健康生態圈。過去12年,平安集團在醫療生態圈大量投入,已經建成以平安好醫生、平安醫保科技、平安智慧醫療為核心的生態閉環,目的是逐步釋放生態圈的集群效應和反哺效果。作為生態圈的旗艦,平安好醫生目前核心收入之一是與商保公司合作。疫情期間好醫生通過升級會員產品,獲得保險代理人和保單用戶好評,產品銷售額同比增長強勁。可以看到,完備優質的網際網路醫療服務顯著提升了服務的頻次和溫度,加之醫療與保險天然的相關屬性,喚醒了沉澱的平安保險用戶,並通過網際網路醫療的入口,為金融業務帶來大量活躍的年輕新客,形成了「金融+生態」的良性循環。

2020年中報顯示,今年上半年平安新增客戶1809萬,其中35.4%來自集團五大生態圈的網際網路用戶;客均合同數2.69個,較年初增長1.9%。

獨到的布局眼光,卓越的協同管理戰術,讓平安集團的生態圈效應不斷放大,其衍生於主業,並以先服務,後交易的流程反哺於主業的閉環,造就了平安五大生態與主業之間的緊密配合。

原因三:強化主業,才能和生態圈形成互補

平安在發展生態圈的同時,主業的發展和科技轉型也在同步推行。只有在主業同步做強的情況下,生態圈的協同和反哺效應才能實現最大化。

平安在壽險領域的改革先於行業。作為平安集團最為核心的業務,數字壽險的改革,成為平安這隻大象能否最終轉身起舞「金融+生態」的關鍵所在。

今年平安中報業績會,董事長馬明哲發表了《以改革,應萬變,守初心,得始終》,他指出,不破不立,破而後立,壽險傳統模式的健康可持續發展面臨巨大挑戰,平安希望通過此次改革,尋找到一條新舊動能轉換的壽險發展之路,現在抓住時機進行調整,為未來的持續增長打好基礎、做好準備,確保形成高質量可持續發展的平臺。

改革明確了原因和目標,路徑也就更為清晰。平安集團聯席CEO陳心穎在會上表示,壽險改革的核心在四點,發展模式、營銷體制、產品策略、以及渠道改革。具體而言,一是發展模式改革,從「規模」轉向「規模+質量」;二是營銷體制改革,從「人管人」轉向「數位化管理」;三是產品策略改革,從「綜合金融+」轉向「壽險服務+」;四是渠道改革,從「線上和線下」轉向「線上與線下相融合」。

目前,已經各項改革已經開始,今年上半年,平安人壽推出全新的《基本法》,希望通過科技賦能代理人,打造三「高」隊伍。

服務端的創新也層出不窮。近日,平安人壽推出理賠創新服務——「智能預賠」。依託平安科技平臺和大數據模型,智能預賠服務將賠付環節前置,符合條件的客戶在治療過程中即可獲得部分理賠金,有效緩解就醫經濟壓力。平安希望通過差異化的服務,為產品增添額外的溢價和競爭力。

不僅是壽險,科技已成為平安所有業務的轉型關鍵詞。隨著技術的日新月異,科技對業務流程的改善和商業模式的再造就永沒有停止。而平安「金融+科技」「金融+生態」的戰略,也將隨著五大生態系統的日益成熟和與主業彼此賦能的效果顯現,為平安打造下一個穿越周期的新動能。(CIS)

相關焦點

  • 瑞士洛桑酒店管理學院將在海南獨立辦學
    日前,瑞士洛桑酒店管理學院、中歐國際工商學院、南開大學、南方科技大學、河南大學等高校與海南省籤訂戰略合作協議,助力海南教育發展和人才培養。瑞士洛桑酒店管理學院將在海南獨立辦學,開辦一所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國際化本科大學,引進瑞士洛桑酒店管理學院教育體系和學士學位課程,開展本科層次學歷教育及行業培訓等,計劃辦學規模4000人。
  • 南開大學、瑞士洛桑酒店管理學院等6個優質教育資源籤約落戶海南
    此次共籤約教育項目6個,包括南開大學、瑞士洛桑酒店管理學院、中歐國際工商學院、南方科技大學、河南大學、華為技術有限公司等知名高校、企業與海南省政府或海南省教育廳籤訂戰略合作協議。南開大學全方面合作南開大學是我國知名大學,是教育部直屬重點綜合性大學,是國家「世界一流大學建設高校(A類)」、國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重點建設高校。
  • 瑞士洛桑管理學院報告:新加坡蟬聯最具競爭力經濟體
    參考消息網6月18日報導據新加坡《聯合早報》網站6月16日報導,在瑞士洛桑管理學院的全球競爭力報告中,新加坡連續第二年排名第一。該學院剛發表的最新報告指出,新加坡的成功,在於從堅韌的國際貿易與投資,以及就業和人力市場政策中取得強勁的經濟表現。同時,新加坡的教育制度和科技基礎設施穩健,電信、網際網路速和高科技出口都發揮了重要作用。全球競爭力報告綜合了各經濟體企業管理層今年首季度對各經濟體的觀察,以及各經濟體去年的各種實際數據。
  • 從物聯網衛星″平安1號″的成功發射看中國平安的科技戰略
    )中同時奪冠(平安科技研究院再排序任務領先第二名參賽者6.6個百分點、重排序任務領先第二名參賽者1.7個百分點的成績,戰勝了Microsoft AI Research(微軟人工智慧研究所)、NVIDIA(英偉達)、倫敦大學學院、荷蘭阿姆斯特丹大學等國內外一流公司和研究機構),六次提交結果均包攬前五。
  • 中國平安的「象群效應」(下):生態組織
    答案註定存在於平安內部的魔鬼細節中,這裡主要對平安的組織和領導力進行思辨和拷問。組織重構:內生態協同與外生態賦能必須承認:現實中大部分企業並非失敗於戰略、科技,而是敗於組織。組織能力是一切商業成功的胎盤,英雄的生命同樣誕生於此。
  • 平安架構曝光:科技領域持續布局,四大生態服務戰略(附PPT) | 獵雲網
    獵雲註:平安的戰略部署為:「一個定位、兩個聚焦、四個生態服務」。所謂定位是指:成為國際領先的個人金融生活服務提供商。兩大聚焦為:「大金融資產與大醫療健康」。金融服務生態圈,醫療健康生態圈,汽車服務生態圈、房產金融生態圈為四大生態服務。
  • 中國平安的戰略演進
    「華人不能談生死,是不歡迎人壽保險的。」這次訪問之前,馬明哲對壽險的認識來自兩年前紐約保險學院老師的這番觀點。相對產險以財產為保險標的,壽險以人的壽命和身體為保險標的,關乎人的病、殘、老、死。 然而,與臺灣同業交流下來,馬明哲才發現,壽險不僅不被華人社會排斥,而且具有比產險更大的市場潛力。
  • 平安科技CEO陳立明已於本月初離職,將加盟蘇黎世保險擔任CIO
    「今年7月中旬最後一次以平安科技CEO的身份公開亮相。」,前平安科技執行長陳立明(Ericson Chan)將於10月1日起正式加盟瑞士蘇黎世保險公司並擔任CIO(Chief Information Officer)兼CDO(Chief Digital Officer);本月初,陳立明已卸任平安科技CEO一職。
  • 平安這一年的科技豹變,從何而來?
    是的,企業參與到市場競爭中再正常不過,但是對於在資金、用戶和數據上都處在領先地位的科技企業來說,也應當主動承擔起「仰望星空」的責任。12 月 12 日,搭載著四顆人造衛星的「長徵八號」運載火箭在海南首飛成功,而其中一顆衛星,是由國電高科協同平安共同研發的「平安 1 號」,該衛星是國內首顆金融物聯網衛星,也是平安對天基物聯網的重要一步。
  • 盤點十大瑞士酒店管理學院
    瑞士的酒店管理教育全球知名,境內有多所著名的酒店管理學院,風帆港來盤點一下其中10所大學的特色,學制以及留學費用。以下提及的費用是留學瑞士期間的總費用,包括學費,住宿費,夥食費,還有其他雜費等。格裡昂酒店管理學院酒店管理中的貴族特色:奢侈品牌管理,酒店地產與金融本科:3.5年,135萬碩士:1.5年,40萬理諾士國際酒店管理學院
  • 中國平安的「象群效應」(上):深圳森林
    目前鮮有對中國平安戰略和發展模式的深度解讀。基於此,周掌柜諮詢在深度研究華為、騰訊等巨頭之後,將目光聚焦於中國平安的生態型增長戰略,我們獨家訪談近20位平安集團高管、一線員工和業內專家,翻閱其近10年的財報和超過50萬字的歷史資料。力求在其的「金融+科技」戰略向生態戰略升級的關鍵時刻,從文化、戰略、組織、領導力四個維度全面解構中國平安的破冰實踐。
  • 瑞士的洛桑商學院 ACBSP認證的第一所歐洲院校
    瑞士的洛桑商學院(BSL)是一所創新的商學院,總校位於瑞士,成立於1987年,是ACBSP認證的第一所歐洲院校。  學院下設學位課程包括工商管理碩士、行政工商管理碩士和DBA課程。瑞士的洛桑商學院(BSL)還提供一般管理、企業財務(準備CFA一級考試)和可持續商業(與聖加侖大學合作)方面的高管培訓,超越傳統教育,圍繞社會、環境和經濟問題組織教學和學習。
  • 夢從瑞士的洛桑商學院起航,心向世界飛翔
    在素有"世界花園"之美稱的歐洲國家瑞士,矗立著一所環境優雅的學校——洛桑商學院,瑞士的洛桑商學院英文名稱為business school lausanne(簡稱BSL),該學院是獲得美國的專業認證機構ACBSP認證的第一所歐洲院校。
  • 平安科技創新管理模式:引導技術人才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
    新形勢下,平安科技需要注入新的文化內核來適配企業成長。為此,第一道要突破的屏障就是原來觀念的束縛。IT人才發展委員會在各專業領域為員工建立起相應的職業發展通道,並為處於不同能力階段的員工,設計出一整套兼顧企業要求與人才特質的勝任素質模型,輔以技術專家評審指導機制,引導技術人才在個人發展上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
  • 平安科技時代的新人類生活圖鑑
    一切科技發展都會遵循一個前提,即科技要使生活更美好。比你自己更懂你2018 年 11 月,在IEEE國際數據挖掘大會主分支研討會CDEC上,平安科技技術研究院團隊所發表稍微論文獲得最佳論文展示獎。本次講演的論文產出於平安科技技術研究院用戶社交行為分析項目。
  • 將衛星送入太空,平安硬核科技再度「顯山露水」
    12月12日,一枚搭載著四顆人造衛星的「長徵八號」運載火箭在海南首飛成功。在此之前,中國已經保持了兩年火箭發射數量全球第一,平均1~2周就會有一枚火箭在中國大地上飛向空中。然而業內依然有評:NASA似乎非常關注「長徵八號」的動向,甚至超越了此前完成奔月的「嫦娥」。
  • 科技賦能深化業務場景 2019年平安科技成果顯著
    在研討會上平安智慧醫療發布中文醫療知識圖譜 4 月:在國際頂級醫療影像會議獲三項總冠軍4 月,平安智慧醫療技術團隊獲得 2019 年國際頂級醫療影像會議ISBI肺癌病理分割評選標準每年以兩個核心指標為依據——高精尖科技創新和成功的商業模式。中國平安深耕科技領域,科技創新成果產出呈井噴態勢。
  • 用科技懂你,有一種大象轉型叫「平安」
    回眸每十年上一個臺階的中國平安,其可謂「三步跨越」——走過「探索現代保險與搭建機制平臺」、「專注保險經營與探索綜合金融」、「強化綜合金融實踐與探索『金融+科技』」三個階段;三十而立之際,立下未來十年目標:即持續深化「金融+科技」、探索「金融+生態」,將創新科技聚焦於大金融資產、大醫療健康兩大產業。
  • 兩位中國選手榮獲第48屆瑞士洛桑國際芭蕾舞比賽大獎
    北京時間2月9日晚,第48屆瑞士洛桑國際芭蕾舞比賽的決賽暨頒獎典禮在瑞士洛桑舉行。今年入圍決賽的共有來自世界各國的21名選手。在經過「古典芭蕾舞劇選段」及「現代舞規定劇目」這兩個單項的激烈角逐,以及九位評委的終審之後,第48屆瑞士洛桑國際芭蕾舞比賽評審團主席和組委會藝術及行政總監共同宣布了本屆比賽獲獎名單,共頒出八份「洛桑獎學金」,中國選手張琳和王語嫣榜上有名。
  • 聚焦三大領域,第二屆世界科技與發展論壇下月舉行
    今天上午,記者從中國科協獲悉,第二屆世界科技與發展論壇定於2020年11月8至9日在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展示交易中心舉行。論壇上,2020年度人類可持續發展十大科學問題將揭曉,論壇將聚焦衛生、安全和資源三大領域,通過數據檢索結合專家提名、專家投票的方式,遴選提出2020年度十大科學問題。論壇由中國科協、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主辦,世界工程組織聯合會等國際組織協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