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基金報
近日,瑞士洛桑國際管理學院創新和戰略教授MARK GREEVEN在《日經亞洲評論》上撰文指出,面對全球新冠疫情影響、科技新貴挑戰和外部競爭加劇,中國保險行業整體表現疲軟,在這樣的環境影響下,中國平安依然表現不俗,憑藉科技能力和已經成型的生態圈,為整個集團的風險抵禦能力不斷加固護城河,「似乎要度過這場完美風暴」。
當然,對於平安集團真正能夠跨越低谷、穿越周期的原因,Mark認為至少有三點成就了今日的平安。
原因一:平安集團「金融+科技」「金融+生態」戰略,幫助企業平穩過冬
當下,全球各家保險公司正面臨著業務端保費增長停滯、賠付增加,投資端因資本市場波動而備受壓力。同時,中國國內保險行業競爭不斷加劇,阿里、騰訊等網際網路巨頭紛紛入局,外資機構準入門檻也逐步放寬。平安的成功,在於馬明哲已頗有遠見地為平安打造了一個以強大高科技為核心的多元化的業務生態系統。
平安打造的科技驅動的生態系統,並非一朝一夕。早在2003年,平安就開始將後臺業務統一集中,並整合了之前分散的信息管理系統。5年後平安科技成立,專注於人工智慧、雲計算和區塊鏈等核心能力的研究。這個投資超過70億美元的科技平臺在之後的數十年裡,為平安不斷培育生態、孵化科技獨角獸。
同時,平安通過在科技領域數年如一日的堅持投入,自建科技實力,取得了令人側目的成績:平安已經成立八大研究院,榮獲包括面部微表情識別、機器閱讀理解、機器語義識別等領域的諸多世界頂級競賽大獎,科技實力得到業內認可。在2020年上半年,平安的專利申請數較年初至今增長4625至26008件,連續第二年在全球金融科技專利排行榜中排名第一。
有了紮實的科技作為底層支撐,平安才能在應用層面開花結果,形成豐富的生態系統。
這一超前的布局已經呈現效果。據平安集團最新披露的半年報顯示,2020年上半年,儘管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公司科技業務總收入427.32億元,同比增長11.2%。五大生態圈建設取得顯著進展,平安好醫生上半年在線醫療業務收入同比強勁增長106.8%。疫情期間,平安好醫生平臺累計訪問11.1億人次,APP新註冊用戶量增長10倍。2020年二季度,金融壹帳通收入7.74億元,同比增長48.4%,毛利潤增長93.4%,達2.97億元。
原因二:馬明哲作為企業核心,主導了平安生態圈和主業的協同發展
文章特別指出,生態圈為平安抵禦了風險,卻並非對所有企業都可以起到同樣的效果。如何駕馭生態圈與主業的關係,用好這把雙刃劍,是平安能夠成功的第二大秘訣。
平安的成功在於能夠保證五大生態圈的發展緊緊圍繞金融主業,在發展生態圈的同時,通過流量和平臺反哺主業,也強化了主業發展。
從企業發展來看,生態圈中的企業多頭發展可能導致集團業務的分裂。如果從平安生態中孵化的獨角獸,其盈利能力強勁,自身擁有非常多的客戶觸點,那麼集團對於這些公司的管控,以及這些公司與整個生態系統的協同,都會產生不利影響。「如果生態系統中的強勢企業想重新定義與集團的關係,這些強勢的企業可以決定停止與團隊的其他成員共享數據,或者建立自己的生態系統。如果沒有在產品上形成協同,平安將失去其生態系統優勢,對客戶的吸引力也會降低。」Mark這樣認為。
不過,這樣的情況並沒有在平安的發展中出現。平安從生態圈的選擇上,一直遵守圍繞主業的原則,金融服務、醫療健康、房產服務、汽車服務、智慧城市,每一個都能最終反哺金融主業,實現「科技賦能金融」「科技賦能生態」「生態反哺金融」的戰略目標。
以汽車服務生態圈為例,車險是平安的實力產業,平安從車出發,衍生出多項車業務,除了平安車險,平安銀行有領先的車消費信貸,從買車、用車、養車、生產車,到置換車,全方位進入。新能源車越來越流行,平安也開始介入新能源車,正根據客戶的需求策劃出新的信貸方式,並為購買者提供個性化的方案。如今,平安通過車險、車主信用卡、汽車金融、貿易融資、汽車之家等組合渠道服務的車主已達1.2億。
再看在疫情之中大放異彩的醫療健康生態圈。過去12年,平安集團在醫療生態圈大量投入,已經建成以平安好醫生、平安醫保科技、平安智慧醫療為核心的生態閉環,目的是逐步釋放生態圈的集群效應和反哺效果。作為生態圈的旗艦,平安好醫生目前核心收入之一是與商保公司合作。疫情期間好醫生通過升級會員產品,獲得保險代理人和保單用戶好評,產品銷售額同比增長強勁。可以看到,完備優質的網際網路醫療服務顯著提升了服務的頻次和溫度,加之醫療與保險天然的相關屬性,喚醒了沉澱的平安保險用戶,並通過網際網路醫療的入口,為金融業務帶來大量活躍的年輕新客,形成了「金融+生態」的良性循環。
2020年中報顯示,今年上半年平安新增客戶1809萬,其中35.4%來自集團五大生態圈的網際網路用戶;客均合同數2.69個,較年初增長1.9%。
獨到的布局眼光,卓越的協同管理戰術,讓平安集團的生態圈效應不斷放大,其衍生於主業,並以先服務,後交易的流程反哺於主業的閉環,造就了平安五大生態與主業之間的緊密配合。
原因三:強化主業,才能和生態圈形成互補
平安在發展生態圈的同時,主業的發展和科技轉型也在同步推行。只有在主業同步做強的情況下,生態圈的協同和反哺效應才能實現最大化。
平安在壽險領域的改革先於行業。作為平安集團最為核心的業務,數字壽險的改革,成為平安這隻大象能否最終轉身起舞「金融+生態」的關鍵所在。
今年平安中報業績會,董事長馬明哲發表了《以改革,應萬變,守初心,得始終》,他指出,不破不立,破而後立,壽險傳統模式的健康可持續發展面臨巨大挑戰,平安希望通過此次改革,尋找到一條新舊動能轉換的壽險發展之路,現在抓住時機進行調整,為未來的持續增長打好基礎、做好準備,確保形成高質量可持續發展的平臺。
改革明確了原因和目標,路徑也就更為清晰。平安集團聯席CEO陳心穎在會上表示,壽險改革的核心在四點,發展模式、營銷體制、產品策略、以及渠道改革。具體而言,一是發展模式改革,從「規模」轉向「規模+質量」;二是營銷體制改革,從「人管人」轉向「數位化管理」;三是產品策略改革,從「綜合金融+」轉向「壽險服務+」;四是渠道改革,從「線上和線下」轉向「線上與線下相融合」。
目前,已經各項改革已經開始,今年上半年,平安人壽推出全新的《基本法》,希望通過科技賦能代理人,打造三「高」隊伍。
服務端的創新也層出不窮。近日,平安人壽推出理賠創新服務——「智能預賠」。依託平安科技平臺和大數據模型,智能預賠服務將賠付環節前置,符合條件的客戶在治療過程中即可獲得部分理賠金,有效緩解就醫經濟壓力。平安希望通過差異化的服務,為產品增添額外的溢價和競爭力。
不僅是壽險,科技已成為平安所有業務的轉型關鍵詞。隨著技術的日新月異,科技對業務流程的改善和商業模式的再造就永沒有停止。而平安「金融+科技」「金融+生態」的戰略,也將隨著五大生態系統的日益成熟和與主業彼此賦能的效果顯現,為平安打造下一個穿越周期的新動能。(C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