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衛星送入太空,平安硬核科技再度「顯山露水」

2021-01-08 環球老虎財經

12月12日,一枚搭載著四顆人造衛星的「長徵八號」運載火箭在海南首飛成功。

在此之前,中國已經保持了兩年火箭發射數量全球第一,平均1~2周就會有一枚火箭在中國大地上飛向空中。然而業內依然有評:NASA似乎非常關注「長徵八號」的動向,甚至超越了此前完成奔月的「嫦娥」。

之所以「長徵八號」如此特殊,原因在於其標誌著中國的多項空運、空探技術實現了「從0到1」的突破:如首個太陽同步軌道運載火箭,首個應用整機可回收技術火箭,首個國際競爭力的商飛火箭等。此外,「長徵八號」搭載的由國電高科協同平安共同研發的天啟星座08星——「平安1號」,將是首個應用於金融物聯網的商用衛星。而這一突破將真正實現金融物聯網由終端監控向廣域監控「從0到1」的突破。

中國平安所參與的這項創舉,呼應著國家對企業底層技術能力的空前關注。突破「卡脖子」,實現原始創新能力提升——這些攸關於企業存續與發展,乃至於國家興盛的關鍵命題,不僅考驗企業的社會責任,更能對企業的長期戰略眼光一覽無遺。

今年11月,我國首部覆蓋科技創新全生態鏈的地方性法規——《深圳經濟特區科技創新條例》啟動實施。值得注意的是,該條例通過「完善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深度融合的技術創新體系」的措辭,確立了技術創新由企業為發起點,通過面向市場的技術革新實現社會技術進步,企業效益提高的總綱領。

而中國平安過去10年的發展,印證了企業技術儲備與革新在保持企業長期競爭力,規避技術鉗制或形成商業壁壘,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十年聚焦「硬科技」

「三句離不開技術科技」——在提及中國平安董事長馬明哲的時候,很多人都對他有過這樣的印象。

曾幾何時,中國平安是打出第一個電銷電話,賣出第一個網際網路保險,是第一個為分公司架設網際網路,第一個建起呼叫中心的保險公司。在馬明哲的治理下,中國平安從誕生之日起就懷著科技基因,在潛移默化中形成了用科技解決商業模式問題的條件反射。

過去十年中,平安集團屢屢以一個金融控股集團的身份在科技圈「出圈」。2013年,中國平安,阿里,騰訊聯合啟動的純線上保險公司眾安保險,科技圈的「三馬同槽」讓大眾真切感受到了中國平安對科技技術的渴求。大多數人所不知道的則是,早在2011年,平安內部就曾孵化成立「平安金科」。而以此為起點,平安集團在十年中派生出的科技型企業已經超過11家,總市值截止2020年上半年已合計超過700億美元。

那麼在這十年中,平安集團究竟孕育了什麼樣的科技能力?很多人說中國平安是「金融圈最懂科技的企業之一」。而如若知道中國平安在這方面的努力,你一定會覺得這一描述仍然是有些過謙了。

以時下最熱門的人工智慧為例。今年,在由CVPR2020舉辦的掃描文檔競賽中,中國平安旗下的金融壹帳通 Gamma Lab 團隊分別以 ANLS 84.84%和 MAP 80.90%的成績,力壓阿里達摩院,科大訊飛,中科院等人工智慧強手,榮獲兩項任務榜單第一。

同樣是在今年,中國平安旗下的金融壹帳通 Gamma Lab 借「意圖獲取方法、電子裝置及計算機可讀存介質」專利榮獲中國專利優秀獎。而平安科技聯邦學習技術團隊的論文《GraphTTS:Graph-To-Sequence Modelling in Neural Text-to-Speech》被國際ICASSP 2020 接收,其標誌著平安推進的圖神經網絡在語音合成領域的應用首次獲得全球相關領域專家的認可。

2019年世界知識產權局發布的2019PCT排名中,平安科技以1691件專利排名全球第8位。然而由點及面,平安的智慧財產權體系,如今已經完成了從品牌商標向發明專利、以及從全局覆蓋到精選聚焦的轉變。而圍繞加以提煉的核心技術專利,中國平安已經逐漸學會了通過場景錘鍊形成商業競爭力與護城河,並與技術落地形成反哺效益的良性技術發展格局。

場景錘鍊技術護城河

科技能力不止能在實驗室的培養皿中萌芽,更能在廣袤複雜的商業環境中與應用場景下百鍊成金。「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平安集團瞄準科技能力的立足點在於科技在不同場景下的轉化,檢驗與落地,而「平安1號」物聯網衛星的發射就是一個典型案例。

據悉,近年來,聚焦金融服務實體的供應鏈金融業務成為B端網際網路玩家爭先恐後進入的領域。此前供應金融業務在確保貨品流通真實性上存在難題,導致金融機構對供應鏈金融」敢想不敢做「。隨著產業物聯網的發展,通過物聯網技術實現貨品倉庫和運輸實時追蹤,由此保障交易真實性,成為了破題供應鏈金融的關鍵。

確立了破題「方法論」,問題仍接踵而至——根據多年來中國平安對物聯網技術的實踐,傳統的物聯網技術需通過物聯網感知終端監控標的物狀態,通常包括短程視頻監控,定位,重量等方式獲取標的信息。但受限於監控距離與終端設備穩定性,抗幹擾力,安全性與普適性的問題,加上物聯網設備接入需要企業間的互信與配合,純物理的物聯網終端存在比較大的應用局限性。

而藉助引入衛星監控技術,平安集團的新一代物聯網架設能力,則能夠突破傳統物聯網技術對物理空間的高要求,通過平安圖像圖形分析智能和技術積澱,實現對貨品,運輸流程的高空追蹤監控。

使用科技能力解決現實問題,其實早已經變成了平安集團的習慣性思維。

不如思考這樣一個問題:平安集團擁有數以萬計的保險代理人團隊,面對數以萬計的客戶,如何利用統一的評價體系對代理人的綜合素養進行有效的大規模評判以及統一培訓?

平安集團的破題方式,是通過綜合多項專利的人工智慧技術,識別代理人是否擅長交談,舉止親切或容易取信於人,包括運用自然語言處理、智能對話、智能問答等技術,實現工作助理,知識助理、銷售助理等賦能型功能,從而實現保險代理質量的整體提高。

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中國平安致力利用科技解決經營問題,更要讓科技符合平安本身的商業邏輯,而平安集團橫跨金融至醫療的豐富的場景,成為中國平安取之不竭的科技成果轉化利器。

從科技壁壘到科技賦能型

隨著科技商業的多元化與科技場景的泛化,塑造技術壁壘固然能創造一定階段的優勢。但技術轉化的最終階段在於生態賦能,與廣泛的商業模式進行不同維度的連結,則將真正成為技術轉化的最大價值所在。

此前,中國平安的圖神經網絡專利在語音合成技術上的應用,已經被應用於金融壹帳通Gamma Voice智能語音中臺。根據中國平安披露的數據,這一項技術通過人工智慧客服等形式,將有效替代幾乎70%的人工客服場景。而在默Call上的應用,則已經為使用該服務的金融機構多激活了超過70%的用戶,幾乎降低了本由電銷運維而產生的75%的人均運營成本。

而在中國平安所瞄準的另一個領域,即醫療領域中,平安好醫生已然成為了一個」國民級「平臺:截止上半年,用戶數量突破3.46億人,平均月活6730萬,諮詢量83.1萬次

值得注意的是,由於真實採用科技手段解決診療問題,中國平安所提供的服務將不僅限於傳統網際網路模式下的平臺撮合。除了純線上的在線診療業務,中國平安「AskBob」系列智醫還試圖通過人工智慧手段在線下幫助患者和醫生,如幫助患者實現快速診斷與科室指引,或藉助臨床信息快速幫助醫生鎖定病徵,通過人工智慧判斷實現對應疾病診療,降低誤診概率等。而在單體應用之外,中國平安利用「AskBob衛健」與「AskBob慢病」,通過智慧城市業務啟動公共衛生層面的賦能,如幫助城市預判手足口病趨勢,以及幫助糖尿病,心血管,呼吸等慢性病患者提供病勢預判與幹預預防建議。

或往大了說,中國平安做的事情,已經開始向彌合國內醫療資源地區不平衡的狀態邁進。

正如平安科技合規合法部總經理所說,中國平安目前經過了一階段專利確權與申請,二階段智慧財產權應用挖掘與價值開發。如今,中國平安正瞄準第三階段——即廣泛的生態賦能與經濟互聯開始。

相關焦點

  • SpaceX火箭將土耳其衛星送入太空
    土耳其通信衛星Turksat -5A搭乘美國企業家和億萬富豪埃隆·馬斯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的獵鷹-9號(Falcon-9)運載火箭升空。在YouTube官方頻道上進行了直播。美國東部時間21時15分,獵鷹9號火箭從佛羅裡達的卡納維拉爾角太空飛行器發射場發射升空。
  • 斯裡蘭卡計劃在2020年將首顆納米衛星送入太空
    新華社科倫坡11月24日電(記者 唐璐 朱瑞卿)據斯裡蘭卡媒體23日報導,該國計劃於2020年將首顆納米衛星送入太空。  當地媒體報導說,斯裡蘭卡阿瑟·克拉克現代技術研究所與俄羅斯國立薩馬拉航空航天大學籤署了諒解備忘錄。根據備忘錄,國立薩馬拉航空航天大學同意提供納米衛星技術,並幫助斯裡蘭卡將衛星送入太空。
  • 維珍軌道首次將10顆衛星送入軌道 可能對太空行業產生重大影響
    1月18日,英國億萬富翁理察·布蘭森(Richard Branson)旗下維珍軌道公司(Virgin Orbit)當地時間周日首次將10顆衛星送入地球軌道,這標誌著一種新的低成本衛星發射方法取得成功,並可能對太空行業產生重大影響。
  • 離天堂最近的「太空葬」:100人骨灰今晨被送入太空
    此次發射一共搭載了來自34個不同機構的64顆微型小衛星,從學校,到商業公司,再到政府部門和國際合作夥伴,只要付錢都可以搭載發射,而這當中就有個特殊的載荷——骨灰。據悉這些骨灰來自美國舊金山「極樂太空」公司推出的「太空葬」服務,其中包括有退伍軍人和航天愛好者等100人的骨灰。
  • 時隔四年再度攜手 長三乙火箭成功發射天通一號02衛星
    中新社北京11月13日電 題:時隔四年再度攜手 長三乙火箭成功發射天通一號02衛星作者 郭超凱 王涑北京時間11月12日23時59分,巨大的轟鳴聲響徹群山。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點火升空,託舉天通一號02衛星直衝天宇。
  • 長六"將NewSat9-18衛星送入預定軌道
    11月6日11時19分,我國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六號運載火箭,成功將NewSat9-18衛星送入預定軌道,發射獲得圓滿成功。此次任務還搭載發射了電子科技大學號衛星、北航空事衛星一號和八一03星。 新華社發(鄭逃逃 攝)一箭13星!6日11時19分,我國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六號運載火箭,成功將NewSat9-18衛星送入預定軌道,發射獲得圓滿成功。此次任務還搭載發射了電子科技大學號衛星、北航空事衛星一號和八一03星。
  • 「胖五」成功將實踐二十號衛星送入預定軌道
    圖片來源:中國航天科技集團  華商報訊(記者 馬虎振)經過兩年半的浴火重生,長徵五號運載火箭迎來了鳳凰涅槃之旅、王者歸來之旅。  2019年12月27日20時45分,長徵五號遙三運載火箭在海南文昌發射場騰躍而起,將實踐二十號衛星順利送入距地36000公裡的地球同步軌道。  長徵五號運載火箭又被人們稱為「胖五」。
  • 63年前,人類將一條狗送入太空,至今還在太空,如今怎樣了?
    在人類的太空探索之中,有一位大家耳熟能詳的人物,那就是美國太空人——阿姆斯特朗。作為第一位登上月球並在月球行走的太空人,在他的身上,有著太多太多的「第一」。對於人類而言,第一總是能夠被銘記,而第一之後的第二第三,似乎不是那麼容易被記住。
  • 把骨灰送入太空!SpaceX開啟「太空葬」服務
    新華社北京6月26日新媒體專電 美媒稱,6月24日晚,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的一枚「獵鷹重型」運載火箭將152人的骨灰送入地球軌道。這是美國國防部「太空測試項目2」(STP-2)任務中包含的若干載荷之一。
  • 1957年,蘇聯將一隻3歲的流浪狗送入太空,後來怎樣了?
    1957年,蘇聯將一隻3歲的流浪狗送入太空,後來怎樣了?人類對未知領域的探秘,一直在源源不斷地進行。隨著科技的發展,人們將目光投向了太空。一望無垠的天際,到底是什麼樣子,夜晚仰望星空,那些一眨一眨的東西,究竟有什麼樣的面孔?人類是渺小的,要想見識宇宙的神秘,必須主動邁出一步。上世紀五十年代,人類在做足了準備之後,終於向地球之外探索了,這是裡程碑的一步。
  • SpaceX公司成功將第13批星鏈衛星送入預定軌道
    Space X(美國宇宙探索公司)公司在北京時間10月6日晚上19:29分左右成功以一箭60星方式將衛星成功送入預定軌道,此次Space X公司發射的第十三批星鏈衛星(Star link-12),是第十二批次Star link-V1.0版衛星。
  • 從物聯網衛星″平安1號″的成功發射看中國平安的科技戰略
    而衛星系統建成10年後,年銷售額很快升至936億美元20年後,這一數字達到了2880億美元到2017年全球銷售額達到了5003億美元,成為連續第五年蟬聯世界500強第一的公司2020年12月22日12時37分,由平安銀行深度參與相關流程,國電高科研發的首顆金融界物聯網衛星"平安1號"(天啟星座08星)上天了。
  • 獵鷹9號將Turksat 5A衛星送入太空
    美國東部時間晚上9點15分 ,一枚230英尺(70米)高的獵鷹9號火箭從卡納維拉爾角空間站40號太空發射基地發射升空,將 Turksat 5A 號衛星送入太空。但直播出現了一個短暫的延遲,SpaceX 公司在發射現場直播中說,短暫的視頻延遲是由於下行跟蹤問題。據預測,發射的有利條件有70% 的可能性,主要擔心的是積雲和厚雲,以及上層的風切變。
  • 「龍飛船」載人升空,時隔近十年,美重獲將人送入太空的能力
    此後,美國再無獨立將太空人送入太空的能力。spaceX公司是美國一家私人航天製造商和太空運輸公司。它由科技狂人、現實版鋼鐵俠——埃隆.馬斯克於2002年6月創立。馬斯克雄心壯志,他創立這家公司就是想將人類帶入太空時代,徵服茫茫星辰。恢復美國獨立載人航天的能力肯定是計劃裡的重中之重。在太空梭退役後的近十年裡。
  • 又一次航天任務成功,長徵四號丙一箭雙星將衛星送入預定軌道
    2020年是極不平凡的一年,但也就是這樣的條件下我國航天事業還是穩步發展向前,就在27日晚上23時44分,我國用長徵四號丙遙三十五運載火箭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點火升空,成功將兩顆衛星送入預定軌道,第一顆衛星是遙感三十三號,第二顆是微納技術試驗衛星,2020年我國最後一次航天火箭發射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此次發射任務同時也是我國長徵系列運載火箭
  • 在繁星間翱翔:今天凌晨 100 個人的骨灰被送入太空
    就在今天凌晨,北京時間2018年12月4日02:31,一枚SpaceX公司的「獵鷹9號」火箭從加州范登堡空軍基地順利發射升空,將埃博林和其他大約100人的骨灰送入太空。這些人的骨灰都被放置在一顆由美國私營太空企業「極樂太空」公司(Elysium Space)研製的小型立方體衛星內。
  • 用不一樣的方式將衛星送上太空,科技初創企業「SpinLaunch」獲...
    科技初創企業「SpinLaunch」成立於 2014 年,創始人兼執行長是 Jonathan Yaney。Jonathan Yaney 還創建過一家名為 Titan Aerospace 的太陽能無人機初創企業,該公司後來被谷歌收購。
  • 人類最強現役運載火箭誕生,馬斯克成功將特斯拉跑車送入太空
    也表示過有意租用私人飛船將太空人送入國際空間站,以便節約經費,開展更為「尖端」的外太空探索活動。在重型獵鷹發射成功後,美國聯邦航空管理局(FAA)也表示祝賀,並貼出了自己發給SpaceX公司的發射許可。
  • 獵鷹9號將Turksat 5A衛星送入太空
    美國東部時間晚上9點15分 ,一枚230英尺(70米)高的獵鷹9號火箭從卡納維拉爾角空間站40號太空發射基地發射升空,將 Turksat 5A 號衛星送入太空。但直播出現了一個短暫的延遲,SpaceX 公司在發射現場直播中說,短暫的視頻延遲是由於下行跟蹤問題。據預測,發射的有利條件有70% 的可能性,主要擔心的是積雲和厚雲,以及上層的風切變。
  • SpaceX公司成功將第13批星鏈衛星「一箭60星」送入預定軌道
    Space X(美國宇宙探索公司)公司在北京時間10月6日晚上19:29分左右成功以一箭60星方式將衛星成功送入預定軌道,此次Space X公司發射的第十三批星鏈衛星(Star link-12),是第十二批次Star link-V1.0版衛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