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前,當一家以傳統金融業務為主營的企業,要成立一家科技公司,外界普遍認為,業界不過是多了一個資本玩家。然而出人意料的是誕生於平安體系內的平安科技,經過十年穩紮穩打的精進,成長為不容忽視的「科技巨人」。然而任何的企業創新背後,始終離不開的是人才。
從零起步的革新
平安集團董事長馬明哲曾說,「一流的戰略+二流的執行,不如二流的戰略+一流的執行」。平安從30年前偏居一隅的地方性保險公司發展為全球綜合金融巨頭,憑藉的是180萬人同進退的執行力,也正是憑藉執行力文化平安才順利度過攸關企業生死的危急時刻。然而隨著平安科技逐漸進入科技領域,執行力文化逐漸暴露出「水土不服」的問題。網際網路領域變化快、迭代快,講究的是自下而上的團隊創造力;而傳統業務則講究的是自上而下的執行。新形勢下,平安科技需要注入新的文化內核來適配企業成長。
為此,第一道要突破的屏障就是原來觀念的束縛。IT人才發展委員會在各專業領域為員工建立起相應的職業發展通道,並為處於不同能力階段的員工,設計出一整套兼顧企業要求與人才特質的勝任素質模型,輔以技術專家評審指導機制,引導技術人才在個人發展上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
平安科技在企業內部開展IT-KING培訓
員工能力發展與職位晉升的管理,從以往由公司單方主導的「獨角戲模式」,轉變為由公司搭平臺、鋪資源、給方法,而員工需在此基礎上自我規劃、自主學習,為自己的技術能力負責,從而真正實現「我的發展我做主」。技術水平成為硬指標,全團隊都需要確立明確的技術目標,激流奮進。為保障模式轉型的充分落地,職位發展體系設計也對技術專家們更加友好,更多技術研究者們不需再面對「非管理就無晉升」的尷尬境地。同時,平安科技在內部開設了多種形式的學習機會,包括培訓、知識分享、大咖授課等等。歷經多年打磨,逐漸培育出了工程師文化氛圍,創新包容力逐漸成為平安科技新的文化內核。技術人員對平安科技的認知也逐漸由提供對內交互服務的公司向技術管理和創新平臺轉變。更意外的是,隨著平安體系內各個子公司IT隊伍的成長,平安科技的這套體系逐漸在各子公司之間沿用開來。
平安有點混搭
然而創新人才管理體系並不意味著完全丟棄舊有的管理模式。平安現在的文化,是「執行力+包容創新」結合的管理機制和文化。執行力和包容創新看似矛盾,卻在平安「金融+科技」雙驅動戰略下,達成了奇妙的融合。平安獨特的管理模式和文化也被外界認定「平安很難『學』」。
在高端人才引進方面,平安科技更注重鎖定人工智慧領域和大數據領域的頂尖專家,並充分借鑑美國等技術領先國的經驗。目前,平安科技已經聚集了數百名來自頂尖機構的人工智慧+大數據研究專家。數千名研發人員中,也是多由來自斯坦福、牛津、麻省理工、卡耐基梅隆、清華等海內外知名高校的博士、碩士組成。如今,這支出色的人才梯隊在平安獨特的管理模式作用下,正像一列快速飛馳的列車,載著平安的戰略願景快速地向目的地逼近。平安人相信,這將是一趟收穫豐盛的創新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