純電動車碰撞後起火已經不是什麼大新聞了,但前幾天一起遠在美國發生的特斯拉Model X碰撞後起火,司機死亡的事件被國內媒體報導後,引起網友的熱議。
特斯拉又「火」了,這鍋到底該誰背?
事情是這樣的,在當地時間3月23日,美國加州的加利福尼亞州山景城101號高速公路上,一輛藍色特斯拉Model X在向南行駛時,撞上中間隔離欄後汽車發生起火。之後這輛特斯拉又被車道後方駛來的一輛馬自達和一輛奧迪相繼撞上,最後特斯拉的司機被送到醫院後因傷重不治而死亡。
有網友表示:「這起事故與特斯拉的關係不大,這樣的事故換作什麼車都會造成人員死亡,這篇報導有『為了黑而黑』的嫌疑」;有的表示:「這兩天凡是美帝的負面新聞都要拿來大肆報導,原因?你懂的!」;有的則表示:「只要使用三元鋰電池作為電池組的電動車,發生碰撞後起火的概率本來就大,與品牌無關。」;當然也有一些技術型網友表示:「純電動車使用安全性低的三元鋰電池也是迫不得已,畢竟能量密度比安全性更高的磷酸鐵鋰大得多。」
碰撞事故發生後自燃仿佛成了特斯拉的指定動作。
該新聞是不是為了黑而黑小鹿不作任何解讀,但是,對於網友所說的純電動車容易在碰撞後起火,小鹿覺得這個鍋並不只應甩給特斯拉。但毫無疑問,特斯拉是銷量最高的純電動車之一,2017年特斯拉兩款純電動車的銷量佔全球所有新能源車型銷量的8.27%,如果事故機率所有車都相同,那麼銷量高的特斯拉事故率自然就水漲船高。而這些在售的新能源車型中,特斯拉又以性能見長,故此電磁組體積佔比就大。
純電動車的性能高低,毫無疑問是靠電池組的強弱。與絕大多數新能源車做法相同,特斯拉車型的電池組的核心是18650號或2170號三元鋰電池。這種電池相當活潑,在遇到電池短路或者變形時,相當容易產生高溫甚至燃燒、爆炸。
18650電池被廣泛在充電寶、筆記本電腦等行動裝置上,而且也是起火、爆炸事故頻發。
純電動車的電池組在車輛發生事故後爆燃其實並不是特斯拉的專屬,來自克羅埃西亞的無名小廠Rimac製造了一款名為Rimac Concept One的純電動超跑,全球限量8輛。在強大的動力系統的支持下,其擁有1224匹最大馬力,靜止到100公裡只需2.5秒,0-200公裡也僅僅需要6秒時間,0-300公裡更只是14秒的事情嗎,可想而知其電池組強大到什麼程度。
然而事情總是那麼突然,在「三賤客」新節目《The Grand Tour》中,由Richard Hammond駕駛的一輛Rimac Concept One,就因衝下山坡的事故而當場焚毀,事故中RichardHammond因傷住院幾個月,而據James May介紹,這輛車在事故中還燃燒了好幾天。
不止汽車的鋰電池才會引火焚身,2016年下半年三星Galaxy Note7手機發布後,在全球範圍內發生多起爆炸和起火事故,因此三星電子決定停止note7的生產並召手機,該手機出現該問題,原因同樣來自於鋰電池。
當年三星Galaxy Note7手機的提早退市,幕後黑手就是鋰電池。
這鍋鋰電池背定了,卻拿它沒辦法
化學帝應該清楚,鋰是金屬性較強的金屬之一,鋰單質可以直接在空氣中劇烈燃燒。雖然存在不安全因素,但由於其質量輕、儲量大等優點,是現階段較為理想的充電電池原料,故此被廣泛應用。不過,當電池內部結構受到破壞出現電極短接的情況時,正負電極就會出現劇烈的反應,其表現就是發熱甚至起火爆炸,三星Note7手機就是因為生產工藝缺陷導致電極間絕緣不當,導致該手機集體陣亡。
縱然鋰電池有著不少優點,但過於活潑的它一旦出現問題,後果相當嚴重。
既然鋰電池存在不穩定因素,為何車商還在新車型中不斷加大其用量?其實這都是為了滿足潛在車主對動力性能以及續航裡程的需求。眾所周知,現階段純電動車由於技術的限制,是無法做到如傳動動力或油電混合動力車型那樣輕鬆解決加油實現續航。畢竟吹了好幾年,號稱「用電器移動續航福音」,充電只需1分鐘的石墨烯電池,至今還沒看到實際應用的蹤影。所以,只有通過加大鋰電池的用量,車輛性能才能有效得到保證。
最有可能解決用電器移動續航問題的石墨烯電池,至今仍存在於實驗室階段。
雖然車商在設計時已經考慮電池組的安全問題,故此車廠在設計電池組時都會採用多種保護手段以及設有完善的冷卻系統,最大限度地保證電池組的安全。不過,理論很豐滿,現實很骨感,在嚴重碰撞事故中,電子組出現燃燒爆炸的機率相當大。
特斯拉車型的電池組其實是經過周密的設計,由完善的保護結構以及冷卻系統。但是,在經歷碰撞時,誰都不能保證電池組不會受損。
故此,純電動車碰撞後起火的鍋,並不應該由車商以及車輛本身來承擔,化學性質活潑的電池組才是真正問題所在,而選擇它也實屬無奈之舉。只能怪現在的科技發展水平還不足以生產絕對安全的純電動車而已,但是,又有什麼傳統動力車輛夠膽說自己絕對安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