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時候,特斯拉Model S在高速公路上起火燃燒的照片佔據了全球各大主流媒體的顯要位置,特斯拉股票應聲下跌。然而3天後,其股價就扭轉連跌頹勢,上漲4.4%。是什麼使特斯拉成功「滅火」?特斯拉靠什麼使得市場和公眾對電動汽車的安全重拾信心?特斯拉公司在危機面前實現逆轉,依靠的是良好的危機公關、可靠的安全設計和優異的鋰電池技術等三大因素。
三大因素讓特斯拉成功「滅火」
良好的危機公關、可靠的安全設計、優異的電池技術使特斯拉重新贏得市場。
無論哪一款使用鋰電池的電動汽車,其安全性都為公眾所關注。與通用的Volt、三菱i-MiEV、眾泰和比亞迪等多款電動汽車一樣,發生起火事故後,特斯拉也同樣面臨信任危機。但特斯拉卻能夠有效破解困局,成功實現「轉危為安」。
良好的危機公關重新贏得市場信任。擺事實、講道理是特斯拉「滅火」的殺手鐧。起火事故發生後,特斯拉CEO馬斯克兩度對外發聲,向公眾傳達的信息主要有4點:第一,著火汽車是撞上了金屬物體,導致16個電池模塊中的1個受損起火,燃燒只發生在車的前部,並沒有危及車廂內部。第二,消防員初期用水滅火的失誤致使火勢加劇。第三,美國汽車平均行駛2000萬英裡就會有一起車輛起火事件,而特斯拉汽車已經累計安全行駛1億英裡,說明特斯拉電動車起火概率是傳統汽油車的1/5。第四,特斯拉汽車電池組燃燒能量只有汽油燃燒能量的1/10,而且分散在16個模塊裡,相互間用防火材料隔開,被燒著的可能性只有傳統汽油車的1%。
實際上,正是特斯拉快速而有針對性的公關危機處理,才使得特斯拉股票僅下跌3天就出現了4.4%的上漲,而且,在最近幾個交易日內,美國高盛公司和德意志銀行等多家機構又紛紛上調了特斯拉的股票評級和目標股價。
可靠的安全設計保障了人身安全。特斯拉深知安全性是電動汽車發展最大的關注點。因此,在設計之初,就將其他汽車的安全理念融入特斯拉汽車,尤其是將電池的安全問題放在了首要位置。在此次事故中,燃燒的電池組並沒有殃及其他電池組,除隔離裝置發揮作用外,還得益於電池組的通風孔設計,使火苗向下方路面噴射,保障了車身安全;在車載預警系統的幫助下,車主能夠迅速逃離且毫髮未損;汽車前部的燃燒與消防隊員初期的失誤有關。實際上,無論傳統燃油車還是新能源車,都很難避免在猛烈撞擊後不著火。所以,判斷電動汽車是否安全的重要標準,關鍵在於電動汽車某塊電池組起火之後,能否避免向其他電池組蔓延,燃燒是否可控。
優異的電池技術發揮了重要安全作用。特斯拉電動汽車電池組在起火事故中表現出色。它採用了18650電池單元,獨特的電池組管理技術,使特斯拉汽車電池組件較其他電動車電池具有明顯優勢:一是動力性能卓越。續航裡程高達480公裡,不僅遠超其他系統,而且還可以防止毀滅性燃燒和爆炸。二是安全性較高。本次事故只造成16個電池組模塊中的1個發生燃燒,而且未造成鋰電池的熱失控。
我國未充分認識電池安全的重要性
電動汽車最大的安全隱患是鋰電池,提高電池本身的安全水平,是提升電動汽車安全性的核心。
從特斯拉成功「滅火」可以看出,我國電動汽車行業與國際先進水平相比,還存在很大差距。
一是缺乏面對危機的正確輿論導向和應對措施。
在網際網路時代,透明的事實和合理的解釋遠比組織那些拖沓的專家組和所謂的研討會來得更有效,也更具說服力。儘管正逢美國政府「關門」,但馬斯克和特斯拉官方在3天內用正確的手段處理,讓公眾得到了電動汽車似乎更安全的結論。去年5月,深圳大街上比亞迪E6的大火發生後,輿論的焦點不是那個時速180公裡撞車的「惡少」,而是對電動汽車安全性的質疑。3個多月之後,由13人組成的質量鑑定專家組對起火的E6形成「整車安全設計未見缺陷」的結論,而此時很多人都已經在情感上遠離了純電動計程車,認同了電動汽車不安全的觀點。
二是忽視電動汽車安全設計致使安全隱患增大。
對比此次特斯拉起火和去年比亞迪的事故,起火的快與慢、局部還是整車、人員是否傷亡等問題,都是公眾對汽車安全性評價的重要因素。如果當時比亞迪汽車能夠在駕駛室防護、電池系統的阻燃、電池組保護和位置擺放等方面改進設計,更好地從保護車上人員安全的角度加以考慮,也許比亞迪負責人就不會無奈地表示「我們運氣不好。(肇事車輛)以超過180公裡的時速撞上了E6……」。
三是未充分認識到電池安全性是發展電動汽車的關鍵。
提高電池本身的安全水平,是提升電動汽車安全性的核心。高能量密度的鋰電池本身就蘊含著起火風險,電動汽車最大的安全隱患是鋰電池,甚至可以說,電池起火是電動汽車市場推進過程中必須逾越的一道坎。特斯拉汽車使用的18650鋰電池,是目前應用最成熟、性價比最佳、安全性最好的電源產品之一。同時,特斯拉採用了國際領先企業生產的產品,也儘可能地保證了其電池系統的安全性和一致性。從特斯拉汽車此次起火來看,外力是造成鋰電池事故的主要原因,而其他電池組並未因此起火,表明整個電池系統安全防護設計是可靠的。我國動力鋰電池生產企業則沒能很好地抓住鋰電池安全性內在因素的特徵,沒有能夠從製造環節解決動力電池內在安全性問題及電池組整體防護問題。
安全可靠的電動汽車離不開優質的鋰電池產品。儘管國內鋰電池概念股借特斯拉熱炒,但日本松下公司仍是特斯拉汽車鋰電池的主要供應商。截至今年6月底,松下已向特斯拉發貨1億個電池。我國鋰電池雖與日韓三分天下,卻明顯「大而不強」,高端產品市場特別是動力電池,仍以外資企業為主。據調查,我國鋰電池行業2012年排名前5位的企業中,除天津力神外,其他均為日、韓獨資或控股企業。相比之下,我國在鋰電原料生產、鋰電池製造、電池組組裝等方面均存在差距,很多企業仍以手工或半自動化的方式生產鋰電池,使產品安全性、穩定性和一致性難以得到保障。調查顯示,2011年、2012年兩年我國鋰電池虧損企業佔比分別達到24.5%與22.7%,利潤下滑和虧損現象普遍存在,很多企業難以進行必要的研發投入以保障電池的一致性和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