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祖籍北京人,我很慚愧,直到25歲才第一次來到國內四大著名巖溶洞穴之一的房山石花洞(另有廣西桂林蘆笛巖洞、福建三明市玉華洞、浙江杭州桐廬縣瑤琳仙境),這裡不僅僅是一處普通的巖溶洞穴,它早在20年前就被認定為國家級地質公園、著名國家風景名勝區和AAAA級旅遊景區。
沒想到,就在京西50公裡的房山區河北鎮南車營村周邊那些看似並不起眼的山體中,居然藏著一座如此絢麗漂亮又廣闊的地下空間。
從北京城區開車來到石花洞國家地質公園大約需要1個小時左右的車程,其中約有一半多的路是在山區的風景中行駛,進入房山區界之後,會看到清晰明確的路牌提示。石花洞景區門票:70元/人,停車:10元/車/不限時,擺渡電瓶車:15元/人(不推薦乘坐,幾百米的村路,走走也很好)。
沒想到,一個如此大氣的國家級地質公園,真正的進洞參觀入口卻只有一個大水桶的寬度,估計身材胖一些的遊客都無法2人並行進洞,哈哈。
遊客進洞之後,將會曲折下行,同時看到讓人咋舌的壯觀景象。石花洞的名字十分形象,也夠貼切,因為洞內全是各種各樣的石鐘乳、石花、石柱、石筍,因此故名石花洞。據說,這座洞穴從入口所在的頂層到最下面的底層,一共有七層洞穴,每一層的景觀都有較大的區別,相對來說第一層和第二層的景觀還算溫和,到了第三層以下,就會感覺更加壯觀和刺激。
從第一層下到第二層的參觀道路旁邊看到了這組鐘乳石柱,第一感覺像一種海洋生物,看到它時,不知你有沒有聯想到水母呢?
這座七層的天然溶洞,上下高差約150米左右,如果按照樓層換算的話,大約在50層左右的高度,已開放的參觀通道(一、二層全部和三層、四層的部分區域已對遊客開放)大約有2500米左右。也就是說,當遊客在洞內完整參觀一趟,相當於您爬了50層樓,絕對是一次對雙腳辛苦,對身體嚴苛,對眼睛恩寵的一次非同尋常的遊覽活動。從第一層到第三層的,每一層都有至少一個以上的「地下大廳」,面積小些的有六七十平方米,大一些的也有四五百平方米。隨便站在一處「地下大廳」舉目四望,到處都是這種石筍巖柱,加上各種彩色燈光的照射,分外好看。
從進洞開始,遊客幾乎是一路沿著溼漉漉的臺階向下曲折行走,而且是從第一層一直走到第四層(五到七層因還在開發建設中,暫時沒有對遊客開放,第七層和第六層的部分區域為地下河),中途雖然也有可供遊客停歇的區域,但一來過道狹窄,可能會影響他人同行;二來如果隨便歇腳,就會漏掉免費導遊的講解,會是個損失。所以,只能緊跟導遊的步伐,遇到好看的景致,在聽導遊介紹的同時舉起相機抓緊咔嚓幾下。
有沒有「神仙洞府」的感覺?實際上,石花洞還真的和神仙洞府有一拼。根據導遊的介紹,石花洞最初被人發現是在500年前的明代,當時是被一位名叫圓廣的僧人云遊至此時偶然發現。據說是圓廣和尚在乘涼的時候意外發現了石花洞很小的一處洞口,出於好奇心,和尚輪錘鑿開了一道水桶粗細的洞門鑽了進去。進入洞穴之後,雲遊和尚藉助螢光看到了洞中渾然天成、千姿百態、晶瑩透亮的柱狀、花狀、傘狀、球狀的巖溶石筍石花景觀,他在陶醉之中,便稱此洞「仙鄉洞府地,潛夢入真藏」,從此之後,圓廣和尚住修此洞,並命名為「潛真洞」。直到近些年來,這裡才被賦予了新的名字——石花洞。
有業界的地質專家小組多次對房山石花洞進行考察活動,最終得出結論:石花洞是國內發現的巖溶洞穴中集規模大、洞層多、沉積類型全、次生化學沉積物數量大的洞穴,其美學價值和科研價值最高的天然巖溶洞穴,其地位可居世界洞穴前列。同時,得出結論,此洞穴內的石柱、石筍、石花、鐘乳石等物質多以年代久遠,經過科學測定,其中最古老的巖溶物質幾乎形成於地球誕生的初期,距今已有40億年的歷史,而這些奇特的巖溶造型物質從數十億年前開始生長,直到如今生長進程仍然沒有停止,儘管有些石筍石花石柱的每年只能生長一毫米或者更小的尺寸,但它們卻真真切切屬於一種特殊的生命體。換句話說,石花洞裡最古老的特殊生命體已經有40億歲了!
從上層洞穴通道下到下層洞穴通道都有安全牢固的樓梯或者扶梯相連接,儘管如此,在潮溼的環境中連續下降幾十層樓的高度(有的樓梯坡度大,角度較陡),不免大腿小腿還是有些吃不消,如果是膝蓋不好或者老人孩子的話,最好還是提前做好防護措施(建議特殊群體的遊客使用拐杖、護膝、防滑鞋)。
不過,當你一層一層地探索下去之後,沿途看到令人震撼的景觀時,再辛苦的付出都將是物有所值的。在特殊光線的襯託下,高聳巨大的石筍,爭相鬥豔的石花,粗碩的石柱,滴答淌水的鐘乳石,每一個都像有天宮裡的綺麗陳列物一樣美。
如果你對地質產物有興趣,不妨沿途觀察一些景物的細節,比如這種巖溶物質的細節部分就非常的好看,類似這段倒垂生長的石筍,或許它已有上萬年的生命歷程了。
這是石花洞裡的一處「石瀑布」景觀,確實有點像瀑布哈。
這種蜂窩狀的地質類型不太熟悉,不知道該怎麼稱呼它?有了解的朋友,歡迎在下方評論區留言告知,感謝!
看看這段鐘乳石筍,長得像不像迅猛龍的足部?人家可是天然形成的哦,雖然近在咫尺,觸手可及,但還是建議大家不要伸手觸摸。聽導遊說,這種石筍的生長速度極慢,漲到20釐米高的這處石筍,可能要花費上百萬年的時間才能形成這個樣子,及時遊客只是隨便一摸,可能近30年、50年的生長都會被「抹去」了。
從三層下到四層的時候,通道樓梯有些陡峭,但大廳的景觀也更加壯觀。
各種絢麗的燈光照射在石筍石柱之上,讓人立即產生了「地下天堂」的錯覺。
由於石花洞內常年保持在13℃的恆溫狀態,加之恆溼的環境條件,特別適合儲存洋酒和白酒,於是在石花洞的地下二三層的位置,設有幾處藏酒洞,據說這裡是貴州X臺的一處洞穴酒窖,順著牆壁縫隙往藏酒洞裡望去,確實陳列著許多儲酒罐。另外,在石花洞的出口洞穴附近也有一處高檔紅酒的藏酒洞,裡面這裡為不少名人提供專門的儲酒服務。 當然,我們作為普通一遊客,並沒有儲酒的需求,但是可以想像,無論冬天還是夏天,進入石花洞遊玩,在恆溫恆溼的狀態下,一定十分舒服,這就是在地下溶洞遊覽的優勢——冬不冷,夏不熱。那麼,你去過哪些著名的地下溶洞旅遊嗎?是否來過北京房山的石花洞參觀遊玩,感覺如何?歡迎在下面評論區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