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員問題】高填路堤沉降屬於施工方面原因的有哪些?
【解答】⑴路基施工前未認真做好臨時排水設施建設與永久性排水系統的有機結合,使得路基排水系統不暢通,長期積水浸泡路基致使地基和路基土承載力降低,導致沉降發生。
⑵原地面處理不徹底,如未清除草根、樹根、淤泥等不良土壤,地基壓實度不足等因素,在靜、動荷載的作用下,使路基沉降變形。
⑶不良地質路段未予以處理或處理不當而導致路基沉降變形。
⑷填築順序不當。在高填方路堤施工中,填層超厚或未嚴格按分層填築分層碾壓工藝施工,路基壓實度不足而導致路基沉降變形;未全斷面範圍均勻分層填築,而是先填半幅,後填另半幅而發生不均勻沉降。
⑸高填方路基在分層填築時,沒有按照相關規範或設計要求的厚度進行鋪築,隨意加厚鋪築厚度;壓實機具按規定的碾壓遍數壓實時,壓實度達不到規範規定的要求,當填築到路基設計高程時,必然產生累計的沉降變形,在重複荷載與填料自重作用下產生下沉。
⑹路基填方在填挖交界處未按規範要求挖臺階。或因原地面土和填料密度、承載能力不同,如填挖交接處軟土、腐殖土等未清除乾淨或填築方式不對及壓實不足,就會出現接合部銜接不良而導致路基不均勻沉降。
⑺施工組織安排不當,先施工低路堤,後施工高填方路基。往往高填方路堤施工完成後就立即鋪築路面,路基沒有足夠的時間固結,而使路面使用不久就破壞。
⑻橋涵結構物臺背回填和路橋過渡段(一般距臺背10~20m範圍)填築時,臺背回填由於大型機械作業不便,小型機具壓實不足或填層超厚;而路橋過渡段因路、橋先成形,過渡段後填築,兩者均易造成壓實度不足而沉降。
⑼路基填料原因
高填方路基施工時採用的填料如果混進了種植土、腐殖土或泥沼土等劣質土,或土中含有未經打碎的大塊土或凍土塊等;由於劣質土抗水性差、強度低,路堤將出現塑性變形或沉陷破壞;在冰凍或季節性凍土地區,由於劣質土或凍土塊的存在,路堤極易出現凍融翻漿現象。在填石路堤中若石料規格不一、性質不勻或就地爆破堆積,亂石中空隙很大。這樣,在一定期限內(例如經過一個雨季)可能產生局部的明顯下沉。
以上內容均根據學員實際工作中遇到的問題整理而成,供參考,如有問題請及時溝通、指正。
責任編輯:tra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