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燈百合科普】
花名:宮燈百合(學名:Sandersonia aurantiaca Hook.):僅一屬一種。為多年生球根草本,由於其花形花色酷似中國宮燈而得名,多年生球根草本,半蔓性,高約1米。根狀莖含秋水仙鹼,有毒。生長時間長,對環境的要求高,故向來屬於高單價花卉。原產於南非東部地區,通常生長在潮溼的草地或林緣。因為在南半球她的花期恰逢聖誕節,因而別名「聖誕風鈴」,又因為它那金黃色的花酷似燈籠故名「中國宮燈」。宮燈百合目前是一種國際流行的新潮切花,是一種國際流行的新潮切花,尤以紐西蘭種植的最多。
花語:喜氣、慶祝、真情、望鄉
生長習性:宮燈百合原產南非,夏季潮溼多雨,是其生長季節,冬季乾燥無雨是其休眠期。由於燈籠百合對溫度與日照要求不算嚴格,因此非常適合在溫帶和亞熱帶地區田間與溫室栽培。宮燈百合是溫帶作物,生長基質透水性好,澆水應有規律。應定期用殺菌劑進行基質消毒,最好種植在通風良好的溫室。最適生長的土溫是15-22℃,最適生長的氣溫是12-28℃。
-
【利用價值】
觀賞價值:宮燈百合外形嬌俏,玲瓏可愛,橙黃色的花鈴配以碧綠油亮的莖葉,十分招人喜愛,是優良的插花花材和新娘捧花材料。由於宮燈百合色彩及造型的特性,使它成為插花藝人愛用的素材。在花束設計或插花造型使用上,常成為強調質感的象徵。
其他價值:宮燈百合的砧木,傳統上一直被祖魯人作為春藥使用,樹葉也被用於洗澡,當地人的文化中認為該植物可以抵禦邪惡的入侵。該植物的所有部分均含有化合物秋水仙鹼,因此應視為具有潛在毒性。
---
【趣聞貼士】
「毒性植物」:宮燈百合的大部分均含有秋水仙鹼這一化合物,因此這種植物被認為具有一定潛在毒性,利用得當是藥材,利用不當是毒物。因此無論是種植還是觀賞的時候,一定要將宮燈百合放在小孩接觸不到的地方,一旦誤食,就很可能造成嚴重的後果。
「地下花」:宮燈百合雖叫「百合」但與百合親緣關係較遠,但更近的親戚為秋水仙屬多年生草本球根花卉秋水仙,花蕾呈紡綞形,開放時似漏鬥,淡粉紅色或紫紅色,8-10月開花,只開花不長葉,直接從地下莖抽出花1-4朵,故有著「地下花」之美譽。
「贈花禮儀」:宮燈百合在傳統文化中常被賦予抵禦邪惡入侵的意義,除此之外宮燈百合的花語包括,喜洋洋、慶祝、真情以及望鄉等。在此必須提及一下宮燈百合的贈花禮儀,首先要將兩三朵宮燈百合做成迷你花束,之後用白色絹紗裹住,然後再系上黃色細綢帶,最後將其放入禮盒。如果可以的話也能在禮盒上繫上黃色緞帶或者蝴蝶結。
-
繪:張久香/ 文:毛自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