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美俄動作頻頻,軍事角力不斷升溫,北極地區也一直不太平。
據《央視新聞》報導,當地時間10月2日,美軍公開了一段視頻,其內容為:今年9月,美軍在阿拉斯加部署B-1B戰略轟炸機以及執行多次長途飛行任務。經美方證實,兩架B-1B轟炸機於9月25日從阿拉斯加起飛,飛越北極點,一路飛抵挪威及格陵蘭海。在此期間,該轟炸機還與挪威空軍進行了聯合演習。整個任務時長為16小時,飛行距離6100海裡。

美國軍事專家認為,這類行動多發生在冷戰期間,但蘇聯解體後,這一情況十分罕見。公開記錄顯示,在過去的三十年裡,類似此類行動僅實施過兩次,分別在2015年和2016年,當時參與的轟炸機分別是B-52和B-2轟炸機,而每架B-52轟炸機最多可攜帶20枚巡航飛彈。那麼,時隔多年,美軍為何又再次行動呢?
實際上,該地區具有戰略意義。我國著名軍事專家杜文龍指出,這個區域是冷戰時期的蘇聯,以及現在的俄羅斯打擊美國本土最近的地方。如果在該地區發射飛彈打擊美國,首先就減少了1/3的飛行時間,其次,攻擊的突然性也會大幅度提高。而美國同樣也意識到這一點,如果在阿拉斯加打擊俄羅斯,其反應時間及射程都可以做到同步優化,所以說,該地區是美國對俄羅斯產生戰略威脅的最重要的一個方向。
對此,美國核問題專家漢斯·克裡斯滕森認為,美軍轟炸機飛越極點,就是要向俄羅斯發出明確的信號,同時他繪製了假想的打擊路徑。
從報導中的圖片中,我們可以清楚看到一條條「紅線」。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記者問道:這些紅線的終點就是俄羅斯的目標?克裡斯滕森回答:是的,每一條紅線都指向俄羅斯的一個設施。而這些很可能就是核打擊的潛在目標。

眾所周知,美俄向來是不對付,而美軍近段時間又在世界各地興風作浪,四處挑釁,包括對伊朗的制裁,美俄均站在雙方對立面,俄羅斯甚至無視美方警告,並稱給伊朗提供S-400「沒有問題」。另外,兩國軍隊還在敘利亞發生正面衝突,導致一名美國士兵喪生,從而進一步升級了兩國之間的矛盾。然而,這僅僅是美俄之間很小的一部分問題。
所以說,美國此番飛行的真正目的不言即明。當然了,美軍試圖擴大自己在北極地區的影響力也並非容易的事,由於俄羅斯佔據優勢,美軍想要擴大資源就需要投入更多的資源。不過,按照美國的「性格」,怎麼會輕易承認自己是想要「佔據資源」?

此前,美國駐歐洲空軍和非洲空軍司令傑夫·哈裡吉安表示,北極對於全球和地緣政治而言,其重要性與日俱增,而美軍的轟炸機任務是加強該地區安全的關鍵。但是這番話,恐怕連美國自己都不敢相信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