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是生命之源,氧氣是生命之本,但地球生命在進化歷程中經歷的兩次大滅絕,都與氧氣的快速增加有關,稱為"大氧化"事件!這兩次"大氧化"事件,一次是藍藻的快速進化導致,另一次是植被的繁茂導致的。
現在,生物學家得到的結論是:生物個體的演化速度越快,生態不穩定性越高,越不允許更高級智能體的形成。穩定智能體之間有規則的相互作用才能形成更高級的智能體,複雜的高等生物的DNA在保障整體穩定的基礎上進行的差異性才能帶來進化。現在地球生物之所以穩定進化到出現"人類"這樣高級的智慧生命體,一定是生態協調的結果。
數字孿生看似是Michael Grieves博士聰明大腦中的靈光一現,但其實該概念的出現是數位化技術發展的必然事件。數位化眾技術發展到現在,確實需要數字孿生體這樣一個系統化的概念來協調其間的關係和進化規則,否則,任其各自發展,最終也許會發生類似"大氧化"事件。所以,"孿生"是數位化發展的理想形態。
在 一文中,我們提出了數字孿生體的生長發育將經歷數化、互動、先知、先覺和共智等幾個成熟度過程,各成熟度分別有各自最核心的技術。其第一層關鍵技術包括建模、仿真、物聯網,大數據(及AI)、雲計算,第二層關鍵技術包括數字線程、虛擬實境(VR/AR/MR)、MBSE、區塊鏈等。
除了以上基本關鍵技術,不同領域或場景(譬如製造、產業、城市或戰場)的數字孿生體,還有不同的技術。
我們再回到"大氧化"事件,進化法則讓所有生物都不會停留在簡單體,而是會越來越複雜,也會越來越精密。在數位化時代,人們身邊不停出現各種新型數位化技術,紛繁複雜,你方唱罷我登場,讓人迷失在眾多概念和技術中。企業面對這麼多數位化技術,如果盲目引入會變成數位化世界的令狐衝,但讓他們很好地理清這些數位化技術並協同起來,又實在是要求太高了。數字孿生體的出現則提供了解決這一問題的機會。生命體是協調各個組織和器官的最高級的形態,而我們提出的數字孿生體方案則以生命體為特徵。
從數字孿生生命體進化角度來看,任何新的或者舊的數位化技術都是構成數字孿生體的一個構件,且是階段性的。今後,不論出現何種數位化單項技術,都應該是數字孿生體這個生命體的一個器官甚至是細胞。我們需要做的事情是,將這些新出現的單項技術安放在數字孿生體生命框架的正確位置,不僅能讓這些技術更好地為我們服務,也可解決我們的困惑,讓我們平靜地與這些技術和諧相處。
當然,任何一種單項技術都會向著自成體系的方向努力發展,所以,數字孿生體所需的通常不會是某個單項技術體系的全部,應該是其核心要素。當前,數字孿生體作為新生事物,或者說是新近開始工程化應用的事物,對當前構成這個生命體的各個器官的整合方式肯定是設備級的集成。但隨著我們對它的認識越來越深入,這些器官的融合肯定會走向原子級別,只取用這些器官中對數字孿生體有用的部分而捨棄其他部分。這些有用部分之間的結合不會像現在這樣通過宏觀接口來實現,而是通過微觀茸毛來融合,使得數字孿生體的整體性和生命力都要更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