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化工大學喬俊飛教授團隊獲批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創新研究群體
近日,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公布了2020年集中受理期項目資助結果,由北京工業大學信息學部喬俊飛教授牽頭的項目「城市汙水處理運行優化控制理論及應用」獲創新研究群體項目資助。這是北工大繼2014年「重大工程結構抗震與減震控制」創新研究群體、2016年「生態環境材料與製備工程」創新研究群體獲批後,第三次斬獲該項目。「城市汙水處理運行優化控制理論及應用」創新研究群體圍繞國家生態文明建設,聚焦我國水汙染控制與治理重大需求,致力於城市汙水處理過程運行優化控制理論方法和關鍵技術的研究。
-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朱樟明和楊銀堂教授團隊入選國家自然基金創新研究群體
未來網高校頻道9月24日訊(記者 楊子健 通訊員 侯智)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微電子學院朱樟明、楊銀堂教授領導的「高效模擬前端集成電路和集成系統」團隊入選2020年度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創新研究群體,直接經費1000萬元,是我國集成電路設計領域的第一個創新研究群體,也是西電第二個創新研究群體。
-
多個項目由院士牽頭,2020年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創新群體項目立項情況...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創新群體項目支持優秀中青年科學家為學術帶頭人和研究骨幹,共同圍繞一個重要研究方向合作開展創新研究,培養和造就在國際科學前沿佔有一席之地的研究群體。國家創新群體項目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中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反映了研究團隊在研究領域的整體實力。
-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創新研究群體項目獲批名單公布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創新研究群體項目獲批名單公布 2020-09-25 17:3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唯一AI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項目,被重慶師大拿下,經費1968萬元
在最近公布的2019年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項目中,就有一個AI項目入選,和其他生物、化學、物理、醫藥、環境等相關的45個項目並列。而且,這個AI項目依託的是重慶師範大學。2019年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46個重大項目一共包含201個課題,總資助經費為8.86億元。
-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查詢 2017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已經放榜
依據《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條例》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相關管理辦法,經專家評審和委務會議審批,決定資助面上項目18136項、重點項目667項、重大項目2項、重點國際(地區)合作研究項目107項、青年科學基金項目17523項、優秀青年科學基金項目399項、創新研究群體項目38項、海外及港澳學者合作研究基金項目142項、地區科學基金項目3017項、部分聯合基金項目(NSAF聯合基金、天文聯合基金、民航聯合研究基金和鋼鐵聯合研究基金
-
重慶大學跨界合作「搞事情」!
昨(12)日,重慶大學消息,該校能源與動力工程學院院長廖強教授牽頭的「多相反應流傳遞與轉化調控」科研團隊近日成功入選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創新研究群體。廖強教授牽頭的「多相反應流傳遞與轉化調控」科研團隊近日成功入選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創新研究群體
-
重慶大學魏子棟教授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項目資助
近日,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公布了2020年度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項目立項名單。重慶大學化學化工學院魏子棟教授作為重大項目首席科學家,牽頭申請的「電解水制氫與綠色化工耦合的科學基礎」獲得資助,這是重慶大學在牽頭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項目的首次突破。
-
霍寶鋒教授團隊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項目資助
重大喜報日前,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公布了2020年度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項目立項名單,管理與經濟學部霍寶鋒教授團隊參與申報的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計劃入選者,Elsevier中國高被引學者。研究與教學領域包括運營管理、物流與供應鏈管理等。
-
這5人共同入選,來自重慶同一所大學!
重慶市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重慶五四青年獎章獲得者。主要從事智能控制理論及智慧無人系統應用領域研究,已在國際權威期刊發表學術論文50餘篇,論文SCI他引總頻次2000餘次,多篇論文入選ESI高被引論文。作為項目負責人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及省部級人才項目等共10餘項。
-
快訊丨西湖大學2018年度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立項取得新突破
8月16日,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公布了2018年度申請項目評審結果,浙江西湖高等研究院作為西湖大學的前身及籌建依託主體,此次共申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28項,立項11項,資助率達到39.29%,較2017年有大幅度提升。其中,面上項目5項,何睿華、唐鴻雲、呂久安、鄭厚峰、蔡尚5人獲得資助;青年科學基金項目6項,肖建平、黃晶、陶亮、賈潔敏、馬麗佳、劉東立6人獲得資助。
-
吉林大學新增四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千萬級項目
【消息來源:科研院】2020年,吉林大學新增四項國家自然基金委千萬級項目,分別是電子科學與工程學院宋俊峰教授的重大項目《雷射雷達晶片的設計理論與關鍵技術研究》、管理學院蔡莉教授的重大項目《創新驅動創業的重大理論與實踐問題研究》、數學學院張然教授的專項基金項目《天元數學東北中心》和生物與農業工程學院韓志武教授的創新研究群體項目《機械系統仿生理論與技術基礎
-
南開大學「組合數學」入選教育部創新團隊
南開新聞網訊(記者張國 通訊員南曉宇)日前,由南開大學組合數學研究中心教授李學良擔任帶頭人的「組合數學」研究團隊入選2006年度選拔的63個教育部創新團隊。 教育部自2004年開始實施「創新團隊」計劃,南開大學迄今有3支入選。每個團隊資助經費總額為300萬元,資助期限為3年。
-
直面「卡脖子」難題,西電獲批我國集成電路設計領域的第一個創新研究群體
微電子學院朱樟明、楊銀堂教授領導的「高效模擬前端集成電路和集成系統」團隊入選2020年度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創新研究群體,直接經費1000萬元,是我國集成電路設計領域的第一個創新研究群體,也是西電第二個創新研究群體。
-
直面「卡脖子」難題,西電獲批集成電路設計領域首個創新研究群體
微電子學院朱樟明、楊銀堂教授領導的「高效模擬前端集成電路和集成系統」團隊入選2020年度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創新研究群體,直接經費1000萬元,是我國集成電路設計領域的第一個創新研究群體,也是西電第二個創新研究群體。
-
同濟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獲批17項2020年度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
9月17日,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發布了《關於2020年度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申請項目評審結果的通告》,同濟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共有17項集中期申報項目獲立項資助,其中創新研究群體項目1項,優秀青年科學基金項目1項,面上項目8項,青年科學基金項目7項,獲批直接經費總額為1344萬。
-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申請,哪些高校才是真正的「最強王者」?
正如國家自然基金委網站上滾動播放的那句話所說:基礎研究是整個科學體系的源頭,是所有技術問題的總機關。作為我國資助自然科學研究的主要渠道,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的資助情況,從各個層面上體現著一所高校的科研實力和創新能力,歷來受到廣泛的關注和重視。面對紛繁複雜的國際形勢,和諸多卡脖子難題,基礎研究和科研自主創新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
大連醫科大學首次獲批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科研儀器研製項目
近日,大連醫科大學第二醫院王琪教授牽頭、與北京大學微納米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王瑋教授聯合申報的國家重大科研儀器研製項目「面向腫瘤轉移可視化研究的自體循環腫瘤細胞『捕獲-標記-回輸一體化』設備」獲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批准立項,直接經費580萬元。這是大連醫科大學首次獲批國家重大科研儀器研製項目,也是遼寧省醫學院校首次獲批該類型項目。
-
內蒙古305個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獲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支持
近日,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公布了2020年度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批准資助項目。截止目前,內蒙古共有23家單位、305個項目獲得2020年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支持,直接資助經費達10962萬元。其中,內蒙古大學獲批項目78個,資助經費2821萬元,位居全區立項數和資助經費數首位;排在第二位的內蒙古農業大學獲批項目66個、資助經費2317萬元;排在第三位的內蒙古工業大學獲批項目36個、資助經費1339萬元。獲批項目較多的單位還有內蒙古科技大學等區內高校。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是20世紀80年代初,為推動我國科技體制改革,變革科研經費撥款方式而建立的基金。
-
濟南大學教授獲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優秀青年科學基金項目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尹明亮 通訊員 劉珂珂2020年度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申請項目評審結果公布。濟南大學教授周偉家成為濟南大學第一位自主培養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優秀青年科學基金項目獲得者。濟南大學前沿交叉科學研究院周偉家教授申報的「金屬-碳基電催化劑」項目成功獲批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優秀青年科學基金項目,實現了濟南大學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優秀青年科學基金項目上歷史性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