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振東和張本智和在世界盃的比賽中跟馬龍都有交手,前者決賽4-3險勝奪冠,後者3-4止步半決賽。坦白講,能跟馬龍過招而且能將比賽拖入決勝局,說明樊振東和張本在對付馬龍時,是有很針對的技戰術的。這個技戰術驚人的相似,就是本文第六人想重點說的「反手兇變直線」技(戰)術。
我們發現,不管是樊振東還是張本,在比賽中都會頻繁的使用這個技戰術。反手擰拉主動形成相持,在對反手的過程中,逮住機會變馬龍的正手大角度,這個戰術得分率很高,具體數字第六人沒有統計,但如果仔細看比賽,每一局都會有幾個這樣的戰術。
樊振東在全錦賽上的的變直線戰術,兩個字:管用!
為何樊振東和張本總是抓住馬龍這個「短板」呢?原因有三:
一是,樊張二人都是反手起家,換言之,反手特長非常突出,都有一板高質量的擰拉技術,且攻防轉換自如,對反手的使用非常有信心。
二是,馬龍比賽比較依賴正手,所以站位上會偏左一些,這就露出了正手大空擋,為使用突變直線這個技戰術提供了條件。
三是,當今的桌球技術,非常注重反手的使用,但馬龍的反手偏防守,主動進攻能力一般。所以先起板壓住馬龍的反手,然後再變他直線。
這個戰術有點像是對付直拍選手的調右壓左戰術,都是先通過落點和線路調動對方,但又不太一樣,調右壓左的本質是壓左,也就是直拍的痛點:反手!突變直線這個技戰術有些反其道行之,本質是通過最短的直線線路調動,從對方的正手進行突破,打的是時間差!
事實上,樊振東在10月份的全錦賽同樣是憑藉這個技戰術牽制住了馬龍,決勝局連得數分,最終擊敗了馬龍。
當然,對這個技戰術的使用有個最根本的前提,大家都知道馬龍身為老將,腳底下跑動沒巔峰期快了,再加上他的站位已經習慣性偏左,很難一時改變。如果巔峰期的馬龍,可以一個交叉步跑過去反拉這板變直線,從而變被動為主動。
不得不說,樊振東也好,張本也罷,對馬龍都進行了全方位的研究,已經找出了六邊形戰士馬龍的相對短板。從比賽效果看,真的管用,可謂屢試不爽。下面,我們通過幾個動圖來欣賞樊振東和張本的變直線戰術。
案例一:反手先擰拉,相持一板,接著變直線,得分!
案例二:發球,擺短,輕撩到馬龍反手,馬龍吊起來,樊振東突變直線,得分!
案例三:反手相持,直接變直線,啪得分!
案例四:反手相持,變直線,啪得分!
可以看出,張本的變直線角度更刁鑽,幾乎都是貼著球檯的白邊走,馬龍只能望球興嘆!
第六人認為,馬龍對此肯定也有研究和針對,但無奈拳怕少壯,他只能先保護好自己的反手,再去照顧正手,如果反手被對手突破了,那比賽就徹底輸了。
毫無疑問,憑藉犀利且奏效的反手變直線戰術,樊振東和張本已經嘗到了甜頭,在跟馬龍的比賽中頻繁使用,已經成為他們對付馬龍的殺手鐧技術。
競技體育本身就是鬥智鬥勇的過程,未來馬龍肯定會想辦法破解,我們拭目以待!如果馬龍把反手能力加上去,站位可以偏中間一些,能更好的保護正手,或許是個不錯的辦法,但是反手能力又豈是想加就加的,更何況像馬龍這樣的老將呢,大家覺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