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作出重大發明創造的年輕人,大多是敢於向千年不變的戒規定律挑戰的人,他們做出了大師們認為不可能的事情來,讓世人大吃一驚。
這次桌球男子世界盃的半決賽與決賽,馬龍的正手側身進攻,在比賽當中打不穿張本智和與樊振東,這是在男子世界盃半決賽跟決賽反覆上演的橋段。以前馬龍的正手進攻是很具有先進性的,這次男子世界盃,不管是對付歐洲選手還是對付亞洲選手,馬龍都有被從正手位突破的回頭殺。特別是馬龍跟張本智和的這場半決賽,馬龍的大力正手側身搶衝,多次被張本智和給反殺,張本智和的正手進攻進步很大。
鄧亞萍在點評這場比賽時認為,張本智和在處理臺內短球方面有了明顯的進步。張本智和的正手臺內短球,主打中路,挑直線或者挑斜線變化很多。鄧亞萍著重提到了張本智和的正手進攻能力,在進攻變化上有了明顯的進步。特別是張本智和反手轉正手的能力,在與馬龍的這場比賽當中,進步很明顯。而且這次男子世界盃其它的比賽,張本智和的正手主動進攻次數增多了。
可以說隨著年齡的增長,以往張本智和被球迷詬病的正手能力,特別是正手進攻的相持能力有了顯著的改善。張本智和在跟馬龍的正手對攻當中絲毫不落下風,可以說隨著年齡的增長,馬龍的正手進攻對張本智和的威脅已經不大了。張本智和在前三板的落點變化以及速度,是讓馬龍最頭疼的地方。
經常性地在比賽當中,馬龍只要一發球冒高,張本智和上手就正反手搶衝。比賽第二局到第四局,張本智和在技術上幾乎是碾壓馬龍的。當張本智和正反手的相持能跟馬龍對攻的時候,馬龍為了正手側身搶衝,站位暴露出的正手位空隙,幾乎成了張本智和落點變化的專屬區域。馬龍的正手側身搶衝,並沒有之前對張本智和那種巨大的威脅力了。
最主要的一點是馬龍的正手進攻,打不透張本智和,能夠被對手輕易地給防回來。而張本智和的進攻,在於落點跟速度的變化,動作小威力大,根本不給馬龍過渡進攻的時間,就能夠瞬間得分。可以說張本智和只要進入自己的進攻節奏,馬龍真的跟不上。不過張本智和在比賽的穩定性方面,還是存在著很大的不足,這也是他沒拿下比賽的主要原因,比賽的專注度無法保持整場比賽。
儘管馬龍通過改發高拋球的方式,打斷了張本智和的進攻節奏,並最終贏得了比賽。但許多球迷確實也看出來了,張本智和徹底贏下馬龍只是個時間問題。馬龍引以為傲的正手進攻,在與張本智和的這場比賽當中,現在顯得技術過於老化了!不能指望正手一拍就將對手打透,因為你的進攻套路對手早就有防備。即使對陣樊振東,馬龍的正手位依然成了小胖重點的反擊區域。
現在像張本智和這些年輕選手,他們執著於近臺的反手臺內球穿透性,接發球上手就攻,增加了突然性,這可以說是一種技術上的改進。這些年輕選手不樂意打那種過渡球,不管是正反手的縱向還是變向進攻,在大球時代,速度都是一個必須要重視的問題。國乒教練組不光要看比賽的結果,還要看比賽的過程。馬龍作為大滿貫選手也要與時俱進,也要在先進技術面前勇於改變。
因為你不能保證下一場比賽就能戰勝張本智和,像張本智和這些年輕選手隨著時間的推移,閱讀比賽的能力肯定會上升。他對球的解讀,會隨著比賽的增多在慢慢提高的。而馬龍想要在明年的奧運會有所斬獲,也要跟得上大球時代的步伐。
特別是馬龍的反手技術,也要增加進攻的次數,也要像馬龍的正手進攻那樣,能真正地用反手在比賽中去威脅對手,只有這樣才能保持競爭力不衰。目前來看,反手的臺內技術有與正手進攻的技術平起平坐的趨勢。不知道廣大的球迷朋友怎麼看,歡迎留言討論。關注二郎神侃球,帶給你不一樣的人生感悟與思考。
冠軍的保護神,孫穎莎3次大賽擊敗伊藤美誠,確保提前包攬冠軍
目標要轉移了,王曼昱跟王藝迪來臨,伊藤美誠別光盯陳夢了
男乒秦志戩帥位穩固,女乒的馬琳跟李隼,開啟二人轉時代
彼此互相成就,劉詩雯與陳夢互相謙讓,孫穎莎是條件創造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