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想我們數百萬年的進化歷程,這其實真不能怪我們的大腦。廣闊的天地中危機四伏,伺機置我們於死地。好在上百萬年的進化為我們配備了一套精巧可靠的防衛系統,非凡的大腦更是賦予這套系統極高的能效。只要可能有威脅和危險,一整套反應機制就會讓我們本能地做出反應——
或戰或逃。我們甚至創造出了一種專門識別和注意威脅的情緒,也就是
恐懼。當然,這套系統也不全是好處。曾經確實經威脅遍布,但當今的世界早已改變。但大腦把「不怕一萬,就怕萬一」作為一種內置方案,讓我們遇到並不一定有危險的情境時,也照樣會感到恐懼。然而,我們也學會了利用這套機制,創造出了一些令人恐懼(但不會造成切實傷害)的事情,從而引起強烈的興奮體驗,還能帶來結束時的輕鬆感。別害怕,這套萬聖節「試題」,就是為了這個目的準備的~
人們普遍認為,科學寫作應該崇高、嚴肅,同時也將大腦視為一種界限模糊的構造,既是連通人類經驗與未知世界的橋梁,也是一個不可褻瀆的妙物。但作者站在神經科學家的立場,卻一直在與此唱反調。在作者看來,大腦確實複雜難懂,也的確非常有趣,但若就此把它特殊化,認為它批評不得,就會很沒意思。反倒是大腦那些較為隨性、雜亂的特性,與其完全無視,反而更應該重視,甚至大書特書。
因此,本書不僅寫作風格詼諧幽默,而且講的還都是大腦如何經常犯錯的糗事,將神經科學與普通日常生活之間的距離大大拉近,令神秘而引人好奇的大腦走下神壇,幫助讀者快樂地了解關於大腦想知道的一切。
作者簡介
神經科學家,供職於英國卡迪夫大學的心理醫學和臨床神經科學研究所。他還是一名單口喜劇演員,在《衛報》開設的科學博客——Brain Flapping(大腦誇誇其談)——在過去的兩年裡已經收穫了超過1,600萬的閱讀量,並且廣受各界人士的讚譽。https://cen.acs.org/biological-chemistry/neuroscience/Periodic-Graphics-Science-Fear/98/i40迪安·博內特,《是我把你蠢哭了嗎》,後浪,2020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