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身邊有這樣一群人,他們與你素不相識,卻會救你於危難,面對熊熊燃燒的烈火,當別人都在拼命奔逃,他們卻逆向而行,他們就是消防員。11月9日是全國「消防日」,11月也是向全社會宣傳普及消防安全知識的消防安全宣傳月。你知道消防員除了搶險救災滅火,還會做些什麼嗎?記者近日特意採訪了全區各地多位消防員,聽他們講述那些火場之外的救援故事。
胖刺蝟卡在排水管 消防員來解困
「只要群眾有救援需求,我們有警必出。」11月8日,呼和浩特市消防救援支隊賽罕區山丹街消防救援站通信班長劉澤文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日常除了火災救援,偶爾也會遇到一些令人啼笑皆非的救援。他回憶,今年6月25日,賽罕區山丹街消防救援站接到一起報警稱:在賽罕區電影製片廠西巷馨苑小區內有一隻刺蝟卡在牆裡,急需救助。賽罕區山丹街消防救援站立即出動一車6人趕赴現場進行處置。「我們到達馨苑小區後,森林公安民警已經提前到達了現場,原來,他們在展開救助的過程中,因工具不足,無法獨立完成救助工作,於是又緊急撥打了119火警電話。隊員們經過仔細偵查,發現刺蝟受到驚嚇後,鑽進了牆體中間的排水鐵管裡,可惜腦袋和前肢是安全通過鐵管了,肥胖的肚子被卡在了管道裡,導致整個身子動彈不得,場面看著又萌又好笑。」劉澤文告訴記者,消防員首先用小鐵錘將鐵管周圍的牆體砸開,取出鐵管,然後再利用液壓擴張器將鐵管撐開,不到10分鐘成功將刺蝟解救了出來。森林公安民警對小刺蝟身體仔細檢查後,發現其後腿有明顯外傷,隨即送往內蒙古大青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野生動物救護中心救治。
給小奶狗找個家
10月26日,赤峰市消防救援支隊遇到了一起特殊的救援。一名青年男子用背包背著5隻小奶狗來到支隊門崗向消防員求助,男子情緒有些激動:「你快救救它們吧!再放在我這兒它們會死掉的」。經詢問得知,這5隻小奶狗是該男子頭天晚上在小區遛狗時發現被人遺棄的,他撿回家中靜心照料一晚後,第二天早上去找相關單位求助無果,便想到了消防員,他知道消防員一定不會袖手旁觀。於是,便駕車來到了赤峰市消防救援支隊。
值班的消防員湯海鵬接到這起救援的時候也很「為難」,因為消防隊裡有不讓養寵物的規定。可是遇到求助的時候,再難消防員也不會退縮,便一口答應男子收下小狗崽,給它們尋找新的主人。於是,一整個下午,湯海鵬開始發動周圍的人認領小狗,微信朋友圈、電話瞬間成了幫助狗狗熱線,不到一下午的功夫,5隻小奶狗就尋找到了新的主人。「平時比這奇葩的救援都遇到過,每一次救援背後,都是我們對生命的敬畏之心。」湯海鵬如是說。
一夏天捅了36次馬蜂窩
今年夏天,烏海市消防救援支隊忙得不可開交,除了日常搶險救災,一整個夏天光是馬蜂窩就捅了36次。「毫不誇張,光是9月份關於馬蜂窩的報警就接到十起左右。」11月8日,烏海市消防救援支隊消防員張磊對記者說。
「叮鈴鈴,叮鈴鈴……」9月13日15時40分,烏海市消防救援支隊響起一陣急促的報警電話,一名群眾在電話中稱,在海勃灣區植物園西門往東400米的樹林裡有馬蜂出沒,威脅到居民安全,請求消防員幫助剷除。烏海市消防救援支隊光明路特勤消防救援站立即出動1車5人趕赴現場處置。消防員到達現場後,在群眾的帶領下,在樹林裡一處土坡上發現馬蜂窩,不時還有馬蜂外出活動。由於植物園經常有居民遊園、鍛鍊身體,擔心馬蜂蟄傷群眾,指揮員立即下達作戰命令:讓處置隊員穿著防蜂服,利用殺蟲劑進行摘除。16時24分,現場馬蜂窩被成功摘除,確定無安全隱患後,指揮員下令收整器材歸隊。
然而,這並非個例。9月17日9時44分,烏海市消防救援支隊再次接到群眾報警,海勃灣區陶然尚品J座一居民2樓窗口上沿駐紮著一窩馬蜂;9月18日,又有居民報警,君正長河華府北區42號樓有馬蜂窩擾民……「每年6~9月,馬蜂窩警情非常集中,119簡直成了馬蜂窩熱線。」張磊無奈地說。
1車7人枯井救狗
「119嗎?我家狗掉井裡了,麻煩能來幫忙救一下嗎?」11月2日16時59分,烏蘭察布市消防救援支隊接到卓資山鎮印堂子鄉廣新城村村民報警,稱其家裡的狗不慎掉入一口枯井裡,希望消防員幫忙救援。烏蘭察布市消防救援支隊東灘路消防救援站立即出動1車7人趕赴現場救援。
「我們是17時40分抵達的現場,經偵查發現,枯井邊緣有碎石以及鬆土。」11月8日,烏蘭察布市消防員救援支隊李中奇告訴記者,正在消防員商量救援方案時,愛狗心切的村民要求自己下去救援,他擔心自家的狗認生發生狗咬人的情形。指揮員隨即下達命令,利用救援三腳架以及圓木樁固定安全繩,協助村民緩緩下到井底救援。經過50分鐘的救援,18時30分,終於成功將狗救出。
「事實上,像這樣的救援在日常工作中經常碰到,例如小貓爬樹上下不來了,能不能幫忙?有隻鳥受傷落在懸崖下方的峭壁上,能不能去救一下?小區院裡竄進來一條蛇,太嚇人了,能不能來清理一下?」李中奇無奈地說,這些五花八門的社會救助儼然已經成為消防員的日常工作之一了。
「熊孩子」被卡 消防員來解圍
卡在護欄裡,卡在玩具裡,卡在牆縫裡,卡在抽屜裡……現實生活中,很多「熊孩子」簡直無「孔」不鑽,因為好奇心被各種物件卡住的事時有發生,一些場面連消防員都驚得目瞪口呆。
「孩子們真的是太頑皮了,幾乎每年都會接到關於孩子被卡住的各種報警,印象最深刻的是今年4月20日,赤峰市消防救援支隊接到一起報警,在松山區英金公園有一小孩被困,急需救援。赤峰市消防救援支隊立刻派松山大街消防救援站出動1車5人趕往現場處置。」11月8日,赤峰市消防救援支隊消防員楊小豐回憶,當消防員到達現場後,看到眼前的一幕哭笑不得,原來是一名大約六七歲的小女孩貪玩,將自己的頭卡進了健身器材環內無法脫身。看到消防員來了,束手無策的家長一邊笑一邊忍不住斥責淘氣的熊孩子:「看你以後還敢亂鑽不?」經過商量,消防員決定利用破拆工具組進行救援,此時小女孩卡在環內情緒十分激動,因為害怕左躲右閃,頻冒金句:「叔叔別剪我的耳朵。」導致救援行動一度停止。其中一名消防員在一旁安撫小女孩情緒,轉移她的注意力,另外幾名消防員在做好小女孩面部和眼睛保護後,小心翼翼將器材環剪斷,成功將小女孩解救出來。
無獨有偶,今年9月21日上午,一位父親來到烏海市消防救援支隊光明路特勤消防救援站尋求幫助,原來,家中2歲萌娃因為調皮,玩耍時把灶臺上的鐵圈支架套在了脖子上,家人多次嘗試還是摘不下來,孩子哭鬧不停,遂跑到消防隊來求助。
「因為鐵圈比較堅硬,小孩皮膚嫩,脖子上已經出現了紅痕,家長當時急得直冒汗。」11月8日,當日參與救援的烏海市消防救援支隊光明路特勤消防救援站消防員曹苗軍回憶,查明情況後,消防員讓其家人固定住孩子的頭部,然後用絕緣斷電剪小心翼翼地剪開另一端,一點一點掰開,把鐵拳直徑拉大。最終,用時3分鐘左右,幫助這位「熊孩子」成功脫困。孩子的父親忍不住笑出了聲:「這一定是孩子成長曆程中最有意思的回憶,長大後一定記憶深刻」。
曹苗軍表示,好奇貪玩是孩子的天性,看到孔洞之類的東西都喜歡試試,像家中的木門、護欄、酒店玻璃門、椅子、各類機械設備的運動部位等都是最容易被卡的地方,希望家長日常生活中一定要做好看護,及時糾正孩子的危險動作。北方新報正北方網記者 張巧珍 (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責任編輯:賽音畢力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