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人物再遭暗殺,伊朗為何就是不實質反擊?

2020-12-03 網易軍事

2月起,新冠疫情開始在伊朗蔓延,病毒伴隨朝聖與觀光路線,散播至中東與歐亞邊界,伊朗更因飽受制裁摧殘,而發生醫療系統崩潰的慘劇,只能動員民眾集體縫製口罩,並仰賴相關國家捐贈醫藥。

6月起,伊朗幾處核設施與彈藥庫遭不明勢力攻擊,發生詭異連環爆。

8月7日,「蓋達組織」第二領導人阿卜杜拉(Abdullah Ahmed Abdullah)在德黑蘭遇刺,是為美以在聯合國大會前的公開挑釁,欲迫伊朗出手回擊。

在經歷上述波折後,伊朗迎來短暫暖秋。10月18日,聯合國解除對伊朗的武器禁運,拜登更於11月初勝選,各方多預測美國將重回伊朗核協議(JCPOA)談判桌,敲響川普的「極限施壓」(maximum pressure)喪鐘。市場更看好伊朗的石油出口解禁,行情上一片歡欣鼓舞。

沒想到,會在不久後,再起波瀾。

11月27日,有「伊朗奧本海默」之稱的核科學家穆赫辛·法赫裡扎德(Mohsen Fakhrizadeh)遇刺,伊朗仿佛走進某種宿命棋局,繼年初的蘇萊曼尼之死後,於年底再因暗殺新聞躍上國際頭條。

遭機關槍掃射後,法赫裡扎德和保鏢失去意識 (截自Iran News Update社交媒體帳號)

然而不同於年初川普的高調承認,此次暗殺行舉至今無人認領,伊朗外交部雖在第一時間指責以色列動手,並暗示美國在後唆使,卻缺乏關鍵證據。伴隨法赫裡扎德的喪禮進行,伊朗民間反美示威再起,宛如重演1月街頭那悼念蘇萊曼尼的舉國激情。

然而縱使傳媒與政界皆有開戰吼聲傳出,伊朗政府仍舊站穩過往基調,極力避免擦槍走火。

對其而言,此般恥辱烈火焚心,但對方選在此時動手,顯然醉翁之意不在酒,暗殺的鮮血淋漓後,潛藏更大的政治圈套,只待伊朗入甕,其自要避免中計;此外,伊朗的神權政府看似冷峻,實已難如過往炮製反美議程,在治理問題層出不窮的現實下,美以欺凌往往能化做弔詭的救命索,轉移內部民怨重擔。

故順此脈絡,伊朗若以保持政權存續為最高原則,便不會貿然興戰,自毀前路。

主謀意欲何為

綜觀此次事件發展,美以皆有涉身動機,然而就操作風格而言,以色列行事往往傾向隱匿身分,美國則較無所顧忌,例如高調暗殺蘇萊曼尼一事。雙方偶爾各行其是,但更常合作出擊。

由近年案例觀之,美以對伊朗的襲擊大致可分為網絡戰與暗殺科學家。

2010年,伊朗網域遭遇病毒「震網」(Stuxnet,又稱蠕蟲)攻擊,施放者以擾亂伊朗核設施為目標,最終成功摧毀1000臺離心機,卻也導致行動失控,病毒透過家庭計算機四處流竄,最後不僅感染伊朗全國近60%的計算機,更波及印度尼西亞、印度、亞塞拜然、美國與巴基斯坦等域外國度。

此次攻擊未有任何國家承認行動,但國際普遍猜測是美以連手,方有如此顯著成效。2013年7月,愛德華·斯諾登(Edward Snowden)亦透露震網為美以合作開發而成,為的是打擊伊朗核武開發進程。

而相較於網絡攻擊的低調精準,暗殺核科學家的策略主軸有所不同,對施行者而言,既要打擊核科技進程,也欲煽動伊朗恐慌情緒,以收類似恐怖襲擊的誅心之效。

在2010年至2012年期間,伊朗共有4名核科學家遇刺身亡,伊朗同樣將矛頭指向美國與以色列,對此以色列既不承認也不否認,美國則因長期資助、庇護伊朗反政府武裝團體「伊朗人民聖戰者」(MEK)而難脫嫌疑。這起暗殺潮最終停在2012年,原因便是美國的改朝換代。

小布希任內,阻絕核武發展可能是美國對伊政策核心;然而歐巴馬上臺後,「外交懷柔」由此登場,美國改用經濟果實,換取伊朗延後發展核武的承諾,故而才有2015年的伊朗核協議,為美伊互動覓得喘氣空間,伊朗卸下部分制裁枷鎖,美國則有餘力重返亞洲。以色列雖仍與伊朗交惡,卻也未再有網絡戰與暗殺新聞傳出。

然而和平光景並未持續太久。2016年,川普橫空出世、入主白宮,歐巴馬的伊朗模式遺產盡遭毀棄,自2018年美國單邊退出核協議起,川普持續加大對伊制裁力道,幾乎把伊朗石油打成零出口境地;與此同時,網絡戰、襲擊核設施等舉措接續再起。

4月24日,趁著以色列剛進入第一階段封鎖,伊朗革命衛隊先發制人,黑入以國網域,並自境外接管其供水系統,修改數據與指令,不僅令氯與其他化學物質被以不正確比例混入自來水,更一度令水泵暫時停止運行。

以色列亦不甘示弱,於5月9日發動回擊,黑入伊朗海軍所在的阿巴斯港口系統,導致指揮船舶、卡車和貨物移動流程崩潰,港口因而停運多天。6月起,伊朗多處核設施發生爆炸,病毒襲擊說更是不徑而走。

除此之外,暗殺策略再成選項,且力道比過往更為猛烈。然而觀其實質效用,往往是心理震懾多過戰略獲益。年初的蘇萊曼尼遇刺案,雖令革命衛隊痛失大將,卻未能改變伊朗擴張地緣版圖的現實,其仍持續支持黎巴嫩真主黨,更未撤出伊拉克、敘利亞、葉門任一戰場。在軍事現代化的時日,將才雖重要,卻不至於影響戰略的全盤規劃。此次的核科學家暗殺案亦同此理。

伊朗的核科技已非草創階段,法赫裡扎德儘管享有盛名,卻不至於決定核科技命脈。細究美以過往風格,透過網絡攻擊以破壞離心機的阻卻效用更大,這場暗殺又發生在美國改朝換代時,挑釁目的顯然高過摧毀核科技。

歸根結底,這起暗殺不論由誰主導,皆象徵對拜登重回核協議預期的赤裸反撲,為的便是激怒伊朗,令美伊徹底撕破臉,並讓多國勉強維繫的核協議框架徹底粉碎。

然而,伊朗顯然沒有隨之起舞。

伊朗考慮為何

自2018年美國單邊退出核協議以來,伊朗雖曾在緊張升級下,宣布停止履行某些禁令,卻終未完全退出,原因便是此一框架符合其戰略利益:在放鬆經濟制裁的舉措中,折射著美國圍堵重心不在伊朗的地緣權重。

故其儘管要以延後核武研發進程為代價,卻能因美國旁顧,而獲致一定程度的安全感。威脅氛圍一朝淡化,開發核武的急迫性自也下降,對經濟凋敝多年的伊朗而言,正是休養生息的好時機。

此外經歷1980年至1988年的兩伊戰火,伊朗以50萬條生命的代價,學了刻骨銘心的一課:總體戰便意味膠著與無謂傷亡。

伊朗雖為中東反帝象徵,但面對美國的軍事優勢,其深知全面開戰必將導致毀滅式結局:不願認輸的伊朗,只能在總體戰夢魘中越陷越深,最終雖有機率讓美軍迷走於人民戰爭的茫茫大海,卻也勢必讓國家成為另一個阿富汗,中央政府羸弱、軍閥民兵四立。

故在欲保核協議、避免開戰的前提下,伊朗面對美以的暗殺式挑釁,始終未有正面報復的打算。

年初的蘇萊曼尼案鬧得滿城風雨,伊朗遂於1月8日發起「烈士行動」,由革命衛隊直接發射飛彈,攻擊駐伊拉克的美軍基地。然而22枚飛彈未被攔截,卻也未導致任一美軍喪命,此波攻勢顯然經過精心設計,為基地中人預留了移至掩體的時間,足見其目的是為導引伊朗內部的反美情緒,而非遂行報復性屠戮。

面對此次法赫裡扎德遇刺案,伊朗原則依舊未變。在力保核協議框架、避免大規模交火的前提下,縱使國殤難忍、也只能唾面自乾,更何況拜登即將入主白宮,對伊朗而言,眼下可謂小不忍則亂大謀的關鍵時期,即便要報復,規模也只會比「烈士行動」輕微。

此外,由政權存續角度觀之,暗殺帶來的並非全是負面效益。在當今伊朗內部,「反美情緒」經歷反帝反殖年代的逝去,僅餘形式主義的一縷嘆息,若無相關外部事件刺激,政府實已難再動員群眾熱情。筆者在伊朗時,便已觀察到反美遊行隊伍的口不應心,人群裡除上年紀者較投入外,年輕伊朗人多是配合政府倡導交差了事。

行人從伊朗首都德黑蘭街頭的反美宣傳畫前走過(資料圖/新華網)

川普上臺後,伊朗中產間亦出現不少「川粉」,其認為川普將能帶領美軍瓦解神權政府,解放遭挾為人質的伊朗人民;新冠疫情蔓延時,伊朗網上甚至流傳這般希冀:「希望新冠病毒感染神權政府官員」、「讓新冠一次終結革命錯誤」。

會有此種現象,歸根結底,仍是伊朗政府治理失能下,不敵西方「自由民主」話語宣傳之果。放眼望去,自知識精英到媒體界,「西方價值」儼然已是另一種堪與伊斯蘭相抗的伊朗新信仰,逐步蠶食著政府的統治正當性。

與暗殺相比,這等靈魂易位恐怕才是伊朗長遠的真正危機。故而神權政府總是不放過任何足以烘託「反美團結感」的外部事件,蘇萊曼尼案如此,法赫裡扎德案亦然。

眼下伊朗站穩了戰略克制的基調,但經歷川普的四年混亂,以總統魯哈尼為首的伊朗溫和派早已流失話語權。

在今年2月的國會大選前夕,由最高領導人阿里·哈梅內伊(Ali Khamenei)實質控制的監護委員會取消了6850名候選人的參選資格,其中絕大多數是溫和派,保守派由此過關斬將,破紀錄式大勝。伴隨魯哈尼將於2021年卸任,下任總統的立場將有極大機率偏向保守派,甚至有可能出自伊朗革命衛隊。

在可見的未來,伊朗政壇將日漸保守,長此以往,核協議框架還能對其有多少吸引力,恐成美伊關係中的新變量。

本文來源:觀察者網 責任編輯:姚文廣_NN1682

相關焦點

  • 伊朗重要核物理學家遭暗殺身亡 中東局勢再升溫
    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法克裡扎德的葬禮被安排在伊朗國防部外的空地舉行。伊朗國防部長哈塔米在葬禮上表示,任何犯罪、恐怖主義和愚蠢的行為都不能逍遙法外,伊朗將繼續執行最高領袖哈梅內伊的指令,追查此次暗殺行動的罪犯。  伊朗官員譴責暗殺是國家恐怖主義。伊朗法爾斯通訊社公布了暗殺事件的更多細節。其中有關暗殺汽車的細節與此前伊朗國防部長的說法不一致。
  • 伊朗重要人物兩天之內連遭血腥暗殺,誰在打開「潘多拉魔盒」?
    而在今年1月3日,伊朗伊斯蘭革命衛隊「聖城旅」指揮官蘇萊曼尼被美軍無人機「斬首」。這意味著,在不到一年的時間,伊朗3位重要人物慘遭毒手。而在過去的10年間,伊朗先後有6名科學家遇害,他們都是伊朗飛彈、物理領域的重要人才。這些血淋淋的事件表明,某些國家為了維護自身優勢、壓制他國發展,已經到了殘酷無情的地步。
  • 伊朗「核武器之父」被暗殺說明,默默無聞是對科學家的最好保護
    作者:王德華周五,伊朗璀璨閃亮的核科學家法赫裡扎德遭暗殺。這是繼伊朗將軍索萊馬尼被炸身亡後,針對該國精英的第二次暗殺事件。伊朗國內群情激憤,發誓為「苦澀而沉重的一擊」復仇。他說:「這種罪行不會削弱伊朗人繼續這條光榮而強大的道路的決心,對肇事者的嚴厲報復和懲罰是議程之一。」精英就這樣一個一個地被除掉了。一些伊朗網民在推特上留言稱,「伊朗應該強烈反擊,而不是像蘇萊曼尼一樣被暗殺無所事事」,「如果你不能保護你的核科學家不受摩薩德的傷害,你就不配擁有核武器」,「請伊朗現在展示你的力量」。還有網民高呼,「打倒美國和以色列」 。
  • 伊朗一批「大人物」可能也將被暗殺,但德黑蘭只能再忍耐50天
    這段時間對於伊朗來說可謂是噩耗不斷,在其核計劃領軍專家法赫裡扎德被刺殺之後,又一名伊朗重要人物遭遇暗殺。據觀察者網12月1日援引路透社消息報導,伊拉克安全官員證實,上周末伊朗革命衛隊高級指揮官穆斯林.沙赫丹乘坐的車輛,在從伊拉克邊境進入敘利亞時,遭到無人機的打擊。
  • 伊朗頂級核科學家遭暗殺 誰幹的?
    據伊朗國家電視臺報導,一名恐怖分子已被逮捕。伊朗媒體曝光了科學家遭暗殺的細節及車內畫面。 伊朗態度 這是「國家恐怖行為」 將報復 據CNN報導,一些伊朗高級官員譴責了這次襲擊,並威脅要進行報復。伊朗外長扎裡夫表示,「這種懦弱的行為顯示出肇事者急切的好戰行為」。
  • 西媒揭秘伊朗多名核科學家遭暗殺幕後
    參考消息網11月29日報導 西班牙《世界報》網站11月27日發文對近年來伊朗多名核科學家遭暗殺的幕後進行了分析,全文摘編如下: 伊朗國防部研究和創新機構負責人、首席核科學家穆赫辛·法赫裡扎德27日下午在首都德黑蘭附近的一個城鎮被暗殺。
  • 美媒:伊朗首席核科學家遭暗殺背後,是幾方政治勢力的複雜纏鬥
    按照法爾斯通訊社的報導,整個暗殺過程持續了3分鐘,並無殺手在場,完全是遠程控制的機槍在射擊。此外,這輛尼桑車的車主身份已確認,但車主本人不在伊朗。圖據海外網今年的接連襲擊程度前所未有如何應對伊朗政治勢力意見相左《紐約時報》報導稱,過去十年來,伊朗遭遇過各種襲擊,襲擊對象絕大多數都是與該國核計劃有關的匿名科學家或秘密設施,不過,該國「從未經歷過像2020年這樣程度的接連襲擊」——繼年初死於「定點清除」的「關鍵將軍」蘇萊曼尼,法赫裡扎德是伊朗在今年內損失的第二位死於暗殺的重要國防人物
  • 伊朗重要核物理學家遭暗殺 美政府官員稱以色列參與了暗殺事件
    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當地時間2日的報導,一名美國政府高級官員稱,伊朗高級核物理學家法克裡扎德遭暗殺事件的幕後有以色列的參與。這名官員稱,法克裡扎德長期以來一直是以色列的目標,過去以色列在實施秘密行動之前會與美國分享目標和行動信息,但這名官員拒絕透露這次事件發生前美國政府是否知情。
  • 伊朗頂級核科學家遭暗殺,細節曝光!
    貨車引爆炸藥 5名武裝分子持機關槍掃射 伊朗媒體曝光了科學家遭暗殺的細節及車內畫面。畫面中,三人都已失去了意識,血流不止。 伊朗首席核科學家遭暗殺後 川普轉發以色列記者推文 據環球網援引《華盛頓郵報》消息,美國總統川普當天轉發了以色列資深記者約西·梅爾曼(Yossi Melman)的推文,後者在推文中稱,
  • 中東面面觀丨伊朗重要人物屢次遇刺意味著什麼?戰爭新形態?
    (原標題:中東面面觀丨伊朗重要人物屢次遇刺意味著什麼?戰爭新形態?) 近日伊朗核科學家法克裡扎德遇刺事件引起了多方關注,他並不是第一個遇刺的伊朗核科學家,近年來,伊朗屢有重要人物遭遇刺殺。
  • 一周內,先殺你科學家,再殺你指揮官,都到這個份上伊朗還能忍?
    當然,美國之所以不敢正面打壓伊朗,主要忌憚伊朗核飛彈武器,如果強攻可能殺敵八百自損一千。只能採取經濟上制裁打壓,從而限制伊朗在軍事上投入。另一方面採取各種暗殺行動,襲擊伊朗軍事高管蘇萊曼尼,削弱伊朗在軍事上能力。伊朗雖說有反擊,但並沒有展開大規模軍事行動,川普也因大選的事,無暇顧及到伊朗。
  • 伊朗重要核科學家被暗殺身亡,聯合國發出呼籲!伊朗總統發表聲明!
    伊朗重要核科學家被暗殺身亡,聯合國發出呼籲!伊朗總統發表聲明!伊朗常駐聯合國代表馬吉德·塔赫特-拉萬希當天致信聯合國秘書長和安理會當月輪值主席說,伊朗對暗殺法克裡扎德予以「最強烈的譴責」,「希望聯合國秘書長和安理會強烈譴責這一非人道的恐怖主義行為,並對肇事者採取必要措施」。信件說,多名伊朗「頂尖科學家」在近十年遭暗殺。
  • 核科學家突遭暗殺 伊朗爆發抗議活動
    :核科學家突遭暗殺,伊朗爆發抗議活動[編譯/觀察者網 童黎]27日,伊朗頂級核物理學家、國防部研究和創新機構負責人莫森·法赫裡扎德(Mohsen Fakhrizadeh)突遭暗殺,成為過去10年間第5名被暗殺的伊朗核項目相關人士,更被視為與年初伊朗「聖城旅」指揮官蘇萊曼尼被刺殺事件一樣嚴重。多家外媒還分析指出,此次襲擊時間點特殊,離美國政府權力交接僅有50多天。
  • 伊朗頂級核物理學家遭暗殺!以色列又一次「先下手為強」?
    文/羅布 張洪碩 伊朗頂級核物理學家遭暗殺 11月27日(周五),伊朗國防部證實,一直領導伊朗核項目並擔任國防部研究與創新組織負責人的頂級科學家穆罕默德·法赫裡扎德在德黑蘭附近遭遇「武裝恐怖分子」暗殺,經搶救無效身亡。
  • 伊朗革命衛隊:核科學家系遭人工智慧鎖定、衛星遙控機槍暗殺
    ·謝裡夫(RamazanSharif)周日表示,用於暗殺伊朗核物理學家法克裡扎德的武器是由衛星遙控的。  據報導,伊朗核項目背後的關鍵人物之一、伊朗高級核科學家法克裡扎德於11月27日在德黑蘭附近的一次襲擊中死亡。
  • 多國譴責伊朗重要核物理學家遭暗殺
    10:30:43 來源: 國際在線 舉報     11月30日,多國對暗殺伊朗重要核物理學家法克裡扎德的行徑表示譴責
  • 首席核科學家遭暗殺,伊朗加速濃縮鈾提煉,以色列搬石頭砸自己腳
    ,伊朗的第一個反擊行動。在法赫裡扎德遭遇暗殺之後,伊朗迅速將矛頭指向了以色列,從這次暗殺活動的細節看,是一個組織縝密的行動,總共有62人參與其中,包括12名槍手和50名後勤協助人員,而且還有衛星控制的遙控武器等,這個都不是一般的組織所為。伊朗官方指責以色列參與了暗殺法赫裡扎德的行動,並且誓言要發起猛烈的報復。
  • 伊朗科學家遭遙控機槍暗殺嗎?電影看多了吧 技術上可能 實現困難
    伊朗科學家遭遙控機槍暗殺嗎?整個暗殺行動持續三分鐘,並且暗殺現場沒有人為因素,槍擊全部由遠程控制的自動武器完成。除保鏢外,無其他人員傷亡。 目前伊朗政府已經查明該尼桑車車主身份,但該人早在10月29日就已經離開伊朗。美聯社介紹稱,遠程電子設備可能指的是衛星控制武器。
  • 伊朗核物理學家遭暗殺 暗殺方式由遠程控制自動武器完成
    當地時間11月27日下午,伊朗高級核物理及飛彈科學家穆赫辛·法赫裡扎德在伊朗德黑蘭省東部阿伯薩德區遭暗殺身亡。伊朗官員所說的「全新的暗殺方式」,也是這次刺殺事件引發關注的一個焦點。根據伊朗法爾斯通訊社此前的披露,這次暗殺事件現場並沒有出現兇手,整個暗殺行動持續三分鐘,槍擊全部由遠程控制的自動武器完成,就是一架自動遙控的機槍從一輛停在150米之外的無人汽車實施射擊。在受害人被子彈擊中片刻之後,該無人汽車也發生爆炸。目前伊朗政府已經查明該汽車車主身份,但該人早在暗殺前一個月就已經離開伊朗。
  • 伊朗又一頂尖科學家被暗殺,網友擔心:中國科學家安全嗎?
    幕後黑手經過策劃後,派出殺手提前在他必經之路上埋伏,等待他的車輛駕駛近,就把一輛裝置有炸彈的卡車給引爆,然後那些武裝分子趁機衝上去,對著他的汽車進行一頓掃射,最終導致伊朗國寶級科學家在重傷之下,不治身亡。此消息一傳出,國內很多網友也不由擔心,中國的科學家安全嗎?每個國家的國情都不一樣,且擁有的能力也不一樣,而以我國現今的發展水平來看,是不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