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商報-紅星新聞消息,據美國《紐約時報》報導,當地時間11月27日,伊朗首席核科學家穆赫森·法赫裡扎德被暗殺,伊朗高層隨後表示,將以「雷霆之勢」對兇手及「幕後黑手」進行報復。
▲法赫裡扎德遇襲現場。圖據美聯社
而另一方面,這起暗殺的過程很快衍生出不同的版本,有報導稱無人在場、由遠程遙控機槍完成暗殺,也有報導說,是12人暗殺小分隊到場所為,真相如何顯得愈發撲朔迷離。
此外,大量分析指出,這場暗殺牽涉極為複雜的多方政治角力:伊朗國內的務實派與強硬派的鬥爭、伊朗與中東其他國家的關係,以及中東政治背後至為關鍵的角色——美國方面,即,川普政府與拜登政府的中東政策衝突。
在11月30日的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表示,中方對伊朗科學家遇襲身亡感到震驚,對這一暴力犯罪行徑表示譴責,希望該事件得到徹查。中方反對任何加劇地區局勢緊張、破壞地區和平穩定的行徑。當前地區局勢高度複雜敏感,各方應該共同致力於緩解地區緊張局勢,維護地區的和平穩定。
殺手12人組還是遠程控制機槍?
暗殺細節現多個版本
據《紐約時報》援引伊朗媒體及伊朗伊斯蘭革命衛隊紀錄片製作人賈瓦德(Javad Mogouyi)在網上發出的描述消息稱,事發當日,法赫裡扎德在保鏢車隊的護送下,從伊朗北部馬贊達蘭省出發,小心地繞著路前往其妻子的娘家。
車隊途經德黑蘭省的阿伯薩德地區時,一輛停靠在環島的空尼桑轎車發生了爆炸,並炸斷路邊一根電線。隨後,從一輛停靠在路邊的現代勝達車裡跳下的槍手、騎摩託車趕到的人,以及守候中的狙擊手組成了一個12人的暗殺小分隊,發動了對法赫裡扎德的襲擊。
這一過程中,法赫裡扎德至少身中3槍,從車裡跌出,倒地流血。由於該路段的電力已在之前的爆炸中被切斷,路邊的攝像頭當時並不能工作,12名殺手不留痕跡地逃離了現場。而由於距事發現場最近的一家醫療中心斷電,法赫裡扎德最終被一架救援直升機送往德黑蘭的一家醫院,隨後,其不治身亡。
▲襲擊現場。圖據推特
然而,據以色列《國土報》(Haaretz)援引伊朗法爾斯通訊社的消息報導,現場卻是另一個截然不同的場面:法赫裡扎德當日同妻子一起乘坐的是一輛防彈汽車。車隊途徑德黑蘭省的阿伯薩德地區時,法赫裡扎德乘坐的車輛被子彈擊中,他以為該聲音是車輛出現故障或受到其他物體撞擊所致,於是從防彈車中走出。這時,停在150米外的一輛尼桑轎車裡,一架遠程控制的機槍對其開火,其中兩發子彈擊中了其側身,一發命中其背部。數分鐘後,尼桑車發生了爆炸。
按照法爾斯通訊社的報導,整個暗殺過程持續了3分鐘,並無殺手在場,完全是遠程控制的機槍在射擊。此外,這輛尼桑車的車主身份已確認,但車主本人不在伊朗。
不過,據《以色列時報》消息,當地時間11月29日,駐英國倫敦的伊朗記者穆罕默德·阿瓦澤表示,針對法赫裡扎德的襲擊是由12名特工實施的,這些人員擁有「先進軍隊中特種部隊的經驗」,並得到了一個50人的後勤小組的支持,他們在位於阿伯薩德入口處的一處環形交叉路口對法赫裡扎德所在車隊發動了襲擊——這一說法又側面支持了《紐約時報》一方消息。
此外,據海外網消息,就法赫裡扎德遭暗殺一事,前述伊朗記者阿瓦澤表示,伊朗方面已發布涉嫌此案的4名嫌疑人照片。據悉,伊朗情報人員在該國各地的酒店散發這些嫌疑人的照片,並要求酒店老闆如果看到他們立即上報。與此同時,伊朗軍隊已在與伊拉克邊境附近加強了部署巡邏,因為他們預計嫌疑人會利用這條路線逃離伊朗。
▲嫌疑人照片。圖據海外網
今年的接連襲擊程度前所未有
如何應對伊朗政治勢力意見相左
《紐約時報》報導稱,過去十年來,伊朗遭遇過各種襲擊,襲擊對象絕大多數都是與該國核計劃有關的匿名科學家或秘密設施,不過,該國「從未經歷過像2020年這樣程度的接連襲擊」——繼年初死於「定點清除」的「關鍵將軍」蘇萊曼尼,法赫裡扎德是伊朗在今年內損失的第二位死於暗殺的重要國防人物。
法赫裡扎德遇襲身亡後,伊朗軍方多位高官接連表示,將以「雷霆之勢」進行報復。當地時間28日,伊朗最高領袖哈梅內伊發推強烈譴責暗殺行為,呼籲對那些殺害法赫裡扎德的幕後黑手予以「明確的懲罰」。哈梅內伊還承諾會展開報復,並稱法赫裡扎德進行的相關核工作將會繼續進行。
▲法赫裡扎德。圖據CNN
那麼,伊朗是否真的會採取強硬派意見火速復仇?《紐約時報》分析稱,這必須綜合考慮中東政治背後至為關鍵的角色——美國。
《紐約時報》報導稱,伊朗已經遭受了多年的嚴厲經濟制裁,在川普政府時期更是受到了「極限施壓」。很多伊朗高層都迫切希望,這一形勢能有所緩解。隨著美國總統即將換屆,「當選總統」拜登此前已明確表示,如果德黑蘭方面首先恢復其對伊朗核協議的遵守,他也將重新加入。據悉,川普於2018年退出了伊核協議。
報導援引伊朗方面相關人士的觀點稱,其敵手可能利用拜登上臺前這一段時間來進一步幹擾德黑蘭。「從現在到川普離開白宮的這段時間,是伊朗最為危險的時期,」伊朗文化和伊斯蘭指導部前官員霍什瓦格(Mohammad-Hossein Khoshvaght)在社交媒體上指出,一旦伊朗反擊,將正中對手下懷——因為他們就是想「創造困難處境」,讓拜登政府上臺後也無法恢復伊朗核協議談判。
但目前,伊朗強硬派正在指責務實派「把賭注都押在了同華盛頓的談判上」。《紐約時報》報導稱,伊朗總統魯哈尼在一個電視講話中表示,伊朗將繼續「策略性耐心」政策,即等待拜登接任美國總統。但伊朗強硬派則認為,如果對「國家恐怖行為」這種程度的襲擊都不作回應,那麼對手將「變本加厲」,因為「伊朗無論如何也不會採取行動」。
▲法赫裡扎德遇襲身亡後,民眾聚集在伊朗議會門外抗議。圖據紐約時報
倫敦查塔姆研究所伊朗問題研究員薩納姆·瓦基爾(Sanam Vakil)認為,在伊朗政界,強硬派的聲音通過這場暗殺將被放大——任何伊朗同以色列的進一步衝突都會更有利於他們反對和談。
瓦基爾指出,自從拜登在本屆美國總統選舉中獲勝以來,伊朗強硬派就在向魯哈尼施壓,試圖「將和談推延得越久越好」;而在來年的伊朗選舉中,同華盛頓方面的矛盾將會削弱務實派、加強強硬派對選民的吸引力,「強硬派就想藉此次暗殺把和談推到伊朗大選之後,這就是他們的目的。」
美媒:伊朗的地區對手走向結盟
庫什納及團隊將前往沙特與卡達
據《紐約郵報》消息,就在法赫裡扎德遭暗殺、伊朗誓言要「報復幕後黑手」之際,美國「尼米茲」號航母戰鬥群返回了波斯灣。
▲美國「尼米茲」號航母戰鬥群。圖據紐約郵報
美國國防部和第五艦隊發言人都聲稱,「尼米茲」號返回波斯灣是為從伊拉克和阿富汗撤軍提供安全保障。五角大樓官員表示,「尼米茲」號部署「確保了我們有足夠的能力應對任何威脅,並在阿富汗和伊拉克部隊削減期間組織敵人對我們的部隊採取行動。」美國第五艦隊隊女發言人麗貝卡·瑞巴裡奇中校在一份聲明中說:「並沒有具體的威脅引發『尼米茲』號航母戰鬥群的回歸。」
另據英國《衛報》消息,美國總統高級顧問、總統川普的女婿賈裡德·庫什納將於本周前往中東,會見沙特王儲穆罕默德·本·薩勒曼,接下來的幾天內,還將會見卡達國王。
《衛報》報導稱,就在法赫裡扎德遭暗殺前數天,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才剛剛會見過沙特王儲。據以色列軍方電臺報導,此次會面是這對「宿敵」之間已知的首次會面,而目前美國正在推動兩國關係正常化。
該報導稱,當地時間11月22日晚,內塔尼亞胡秘密前往沙烏地阿拉伯西北部城市NEOM,參加美國國務卿蓬佩奧與沙特王儲穆罕默德·本·薩勒曼的會晤。會晤中,沙特王儲與內塔尼亞胡「都擔心拜登將對伊朗採取類似於歐巴馬政府時期的政策」。
據《華爾街日報》消息,自川普上任以來,庫什納同沙特王儲建立起了密切的私人關係,並給中東地區帶來了顯著的政治改變,尤其是在反對伊朗、加強以色列同阿拉伯國家關係方面找到了共同基礎。
▲美媒稱,庫什納(中)同沙特王儲(左)建立起了密切的私人關係。圖據華爾街日報
自今年8月以來,庫什納及其團隊協助以色列與巴林、阿聯及蘇丹之間就實現關係正常化進行了談判,其團隊成員表示,在美國現任總統川普離任之前,他們希望提前實現更多這樣的協議。《華爾街日報》援引美國官員的說法,促成沙烏地阿拉伯與以色列達成協議將使其他阿拉伯國家效仿。但是,沙特似乎並沒有達成一項具有裡程碑意義的協議,近幾周來,庫什納及其團隊將關注重點轉向了中東其他國家。
據《華爾街日報》消息,庫什納本周出訪的一個重點就在於卡達。按照相關官員的說法,他上周在白宮會見了科威特外交部長,而「要解決卡達與其他海灣合作委員會(GCC)成員國之間長達三年的裂痕,科威特在其中發揮至關重要的作用」。綜合新華社及海外網消息,2017年,因指控卡達「支持恐怖主義」,沙特、埃及、巴林和阿聯先後同卡達斷絕了外交關係,並對其發起了聯合抵制。
原標題:美媒:伊朗首席核科學家遭暗殺背後,是幾方政治勢力的複雜纏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