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D列印出人類頭髮寬度千分之一的軟凝膠物體
或許大家眼中的3D列印物品都是硬的,但實際上它們往往是由軟凝膠製成,就像生物列印身體部位的情況一樣。現在,一種新系統可以讓列印出比以往任何時候都小得多的物體。通常情況下,3D列印凝膠材料的過程始於一個充滿水、光敏分子和長鏈聚合物的混合物的腔室。當溶液區域選擇性地暴露在紫外線或可見光下時,光敏分子將聚合物分子鏈結合在一起進而形成一種類似腳手架的「蓬鬆」結構。這種結構是一層一層地建立起來的,然後再從它周圍的水中移除,這就是凝膠物體。
-
比頭髮絲厚度少三分之一,3D列印製造出了世界上最小船隻
據外媒報導,日前荷蘭萊頓大學的物理學家利用3D列印技術列印出了世界上最小的船隻。據了解,該微型船隻長30微米,比一根頭髮絲的厚度還要少三分之一,比細菌細胞大六倍。儘管船隻本身小巧,但是經過顯微鏡放大後卻被發現設計是出人意料地精緻,其船身四周遍布著不同的幾何形紋路。
-
3D列印技術:3D列印珠寶首飾
3D列印為設計增添了視覺複雜性,已成為創新藝術家和設計師創新性地挑戰傳統珠寶和配飾的推動者。時裝領域多年來一直在應用3D列印技術,以減少產品上市時間和降低成本,但主要是為了開發很難以其他方式製造的產品。對稱性,細節和可用設計的無限結合,為新公司打開了一個完全不同的市場。
-
「3d掃描儀結合3d列印技術」學校3d創新教育的一把利器
3d創新教育是以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創新能力、動手實踐能力為價值取向的新型教育。在3d創新教育中,我們要如何讓「3d掃描儀、3d列印技術」這兩把利器發揮重要作用呢?從提供3d掃描獲取數據到3d設計、數據再創造再到3d列印創意實現的完整解決方案是廣大師生的呼聲,更是教育改革時代背景下的一條創新之路。
-
新3D列印技術可將電子信息嵌入列印物體中
自2010年以來,3D列印技術越來越受歡迎,隨之人們對3D列印的水印技術也越來越感興趣。奈良先端科學技術大學院大學的一個研究團隊,由博士生Arnaud Delmotte,教授Yasuhiro Mukaigawa,副教授Takuya Funatomi,助理教授Hiroyuki Kubo,助理教授Kenichiro Tanaka組成,開發了一種新方法,可以在3D列印對象中嵌入信息,信息能夠用使用者文檔掃描儀進行檢索。
-
比頭髮絲還小!這艘3D列印出來的「船」
來自荷蘭萊頓大學的研究人員使用3D列印技術成功打造了以前的3D列印技術無法做到這一切,第一個原因就是成品的非常小!最大也只有10微米。這是什麼概念呢?人類的頭髮的直徑為0.05—0.08毫米,而10微米也僅僅只有0.01毫米的寬度。如果把這艘船比喻成汽車的話,那麼人的頭髮就相當於一條4—8條車道的主幹道。
-
3D列印筆還能這麼玩?牛人大手一揮,竟然畫出一雙「水晶鞋」!
3D列印筆還能這麼玩?牛人大手一揮,竟然畫出一雙「水晶鞋」!科技改變生活,創意帶來無限可能,相信很多人都非常羨慕馬良手下的那一隻神筆,可以讓頭腦的東西變成現實,3d列印筆或許就能做到,3D列印筆還能這麼玩?牛人大手一揮,竟然畫出一雙「水晶鞋」!
-
「反轉」的3D列印技術,可用於使用不同材料列印單個物體
科學技術研發人員研發出一種「反轉」的技術變體,用於使用不同材料列印單個物體。據外媒報導,在原來,金屬的3D列印中最常用的是一種稱為選擇性雷射燒結(SLS)的工藝。在傳統的SLS中,一束雷射照射到充滿金屬粉末的列印床上。當光束按照預先編程的模式來回移動時,它將粉末熔化並融合成固體,但只在選定的區域。隨著更多粉末的加入,物體會逐漸形成,一次一層。
-
只有人類頭髮的三分之一厚
只有人類頭髮的三分之一厚近日荷蘭萊頓大學的研究人員創造了世界上最小的船。這個微小的模型只有30微米長,是作為一個項目的一部分進行3D列印的,該項目是研究如何製造形狀複雜的合成 「微型遊動物體」。尤其令人印象深刻的是,整個模型的厚度只有人類頭髮的三分之一,這意味著它甚至比藝術家Jonty Hurwitz在2014年創作的小雕塑還要小。該模型本身被稱為3DBenchy,它經常被用作3D印表機的測試運行,以了解它們如何處理所有小的複雜細節。由於這個項目使用的是一種非常規的3D列印方法,所以檢查它是否能達到這種細節水平非常重要。
-
3D列印藝術:這5種3D列印方式推動藝術創意的新方向
感覺3D列印技術就是為創造新事物而生的,為設計和製造過程帶來了新的方式。因此,我們看到藝術家開始注意並利用該技術的獨特品質來創作3D列印藝術。通過逐層製作授予的設計自由度和3D可列印材料的多功能性為各類藝術家開闢了新的前沿。經濟實惠的3D列印技術有助於在雕塑,時尚,裝置藝術等領域的設計和規模創新,以及跨學科的合作。
-
3d列印的優點和缺點
3d列印的優點 1、製造複雜物品不增加成本 就傳統製造而言,物體形狀越複雜,製造成本越高。3D列印省去了培訓機械師或購置新設備的成本,一臺3D印表機只需要不同的數字設計藍圖和一批新的原材料。 3、無須組裝 3D列印能使部件一體化成型。傳統的大規模生產建立在組裝線基礎上,在現代工廠,機器生產出相同的零部件,然後由機器人或工人(甚至跨洲)組裝。產品組成部件越多,組裝耗費的時間和成本就越多。
-
【材料】Nature:來自未來的科技——超高解析度3D列印技術
1986年,美國科學家Charles Hull開發了人類歷史上第一臺商業3D立體印表機。經過幾十年的發展,3D列印技術在逐步發展,其應用範圍也在迅速擴大,包括文物修復,運動鞋部件、牙科陶瓷、貴重飾品和航空航天部件的大規模生產,以及微流體、醫療設備和人工器官的製造等等,但這一技術目前仍然有諸多缺陷,例如非列印區域也會呈現固體,列印速度慢、解析度普遍較低。
-
食物原料實現3D列印
研究人員以變性澱粉為「墨水」,通過添加劑製造食品和新材料。圖片來源:Bianca C.巴西聖保羅大學路易斯·德·奎羅斯學院(ESALQ-USP)研究人員與合作者,開發了以變性澱粉為基礎的水凝膠,用作3D列印食品的「墨水」。相關成果近日發表於《國際食品研究》。「在過去的幾年裡,我們開發了不同的技術來修改澱粉,以獲得具有理想特性的凝膠,作為3D列印食品生產的『墨水』。」
-
未來器官也可以用3D列印——3D生物列印技術
,主要利用計算機三維繪圖軟體進行不同列印產品3D模型構建,並通過對多種複合材料的逐層堆積粘結成型,以構造成三維物體。,一層細胞逐層列印,熱敏膠材料經過溫度的調控後會降解,形成含有細胞的三維結構體。3D細胞列印能夠為再生醫學、組織工程、幹細胞和癌症等生命科學和基礎醫學研究領域提供新的研究工具;為構建和修復組織器官提供新的臨床醫學技術;推動外科修復整形,再生醫學和移植醫學的發展;應用於藥物篩選技術和藥物控釋技術,在藥物開發領域具有廣闊前景。
-
科學家用3D列印創造玻璃雕塑品
這些設備將材料堆棧而起作用,就像普通印表機放置墨水一樣,除了3D印表機可以將平面層堆棧在一起,以在三維空間內構建物體。到目前為止,使用3D列印技術製作玻璃的唯一方法也需要使用雷射或加熱材料來燒約華氏卡爾斯魯厄理工學院(Karlsruhe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in Eggenstein-Leopoldshafen,Germany)機械工程師Bastian Rapp說:「人們認為玻璃太難以透過3D列印製作」
-
3D列印技術公司RYUJINLAB在韓國推出了金屬3D列印服務
打開APP 3D列印技術公司RYUJINLAB在韓國推出了金屬3D列印服務 南極熊3d列印 發表於 2020-12-01 11:52:39
-
新工藝:高解析度3D列印石墨烯三維結構!
導讀近日,美國維吉尼亞理工大學與勞倫斯利福摩爾國家實驗室的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新工藝,採用投影微立體光刻技術,3D列印複雜的石墨烯三維結構。這種方法列印出的石墨烯三維結構,解析度比之前的方法高出一個數量級,並可以保留石墨烯二維材料的卓越機械特性。
-
3D列印材料新突破:乳膠3D列印
要實現科學工程的突破,需要大量的工作和研究,更需要專業團隊技術攻關。 近日,據白令三維了解,來自高分子創新研究所、科學院和工程學院的維吉尼亞理工學院跨學科團隊共同提出了一種新的乳膠3D列印方法,並獲得了國家科學基金會獎。維吉尼亞理工大學也與米其林北美合作開展這個項目。
-
從3D 列印到生命科學,惠普實驗室能重回黃金時代嗎?
第一章,矽谷對原子相關技術進行了創新,矽晶片被雕刻成電子電晶體。從此,計算機革命的序幕被掀開。第二章,網際網路服務行業迅速興起,湧現出了像Facebook和Google這樣的科技巨頭。事實上,特斯拉正在研發無人駕駛汽車;谷歌正在平流層測試可以自主飛行的氣球,為遙遠地區的人類提供網際網路接入服務;亞馬遜也在嘗試實現物流自動化……隨著物聯網的崛起,計算能力正在滲透到每一個通電的物體中。
-
新研究用生物3D列印技術「列印」出微型腎臟
新華社雪梨11月27日電(記者陳宇)一個國際研究團隊通過使用一種新生物3D列印技術,在實驗室內可以快速「列印」出大量微型腎臟類器官,未來有望應用於人體器官移植的相關研究,最終實現用人造腎臟為嚴重腎病患者進行器官移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