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著名地理學家徐近之與拉薩測候所

2020-12-01 中國網

  民國時期風雲變幻,軍閥混戰,民不聊生,邊疆多事。但也有不少知識分子致力於自己的抱負,為國分憂。我國著名地理學家,地理文獻學和歷史氣候學的開拓者徐近之就是其中之一。

  徐近之(1908-1982),原名念莊,字希朗,四川省江津縣(今屬重慶市)人。

  1933年12月17日,十三世達賴喇嘛圓寂。1934年4月,國民政府派參謀本部次長黃慕松自南京取道西康前往西藏致祭,後又同意黎丹等組成巡禮團,由青海前往拉薩。早就對西藏氣象事業頗為關注的中央研究院氣象研究所所長竺可楨見此機會,立刻電告在成都的徐近之,另派測候員王廷璋協同前往。竺可楨在致西藏巡禮團團長黎丹的電報中專門提到「由敝所派測候員王廷璋攜帶儀器隨臺從出發,定於本月十五日乘歐亞飛機赴蘭,趕趨西寧會同赴藏」「擬抵拉薩後,覓定相當地址,實施測候工作,為期至少一年,之多兩年。謹此專達,切望隨時指導」。

  徐近之聞訊後,即告別妻兒,於5月22日隻身到綿陽,溯涪江而上,經碧口、武都、岷縣、臨洮等地到達蘭州、西寧。其時巡禮團業已出發,徐近之偕王廷璋艱辛西行,起程追趕。最終於6月30日下午3時與楊質夫等人會合。9月20日,巡禮團到達拉薩。

  其實早在1933年,竺可楨得知南京中央大學地理系教師徐近之被任命為全國資源委員會青康藏調查員後,就請他入藏在拉薩建立測候所,徐近之當即表示同意。設立拉薩測候所,看似是氣象觀測之事,實際上牽扯政治。正如徐近之所言:「歐風美雨,覬覦侵入,由來以久,不觀乎扼雅魯藏布江中遊之江孜,已有英人測候所歟?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拉薩設所,職是故耳。」西藏地質氣象複雜,若無氣象數據積累,不能預報天氣變換,則不具備通航條件,故測候是西藏與內地通航的前戲。

  徐近之等到拉薩後,即在巡禮團住處樓頂安置全套儀器。1935年3月2日遷至專使行署留藏人員住所吉堆巴院內,佔房兩間。百葉箱安放在屋頂,距地面約6米,每天觀測14次。次日即分上下午將氣象報告通過交通部電臺拍發至南京中央氣象臺,作為全國天氣預報填圖的重要資料,逐月整理壓、溫、溼等氣象記錄,編成月報,年報表。由於運輸困難,拉薩測候所未配備水銀氣壓表和自計風速儀等儀器。

  最初,「藏中官民不明測候意旨,頗多疑慮」,後經駐藏的蔣致餘以及蒙藏委員會委員長黃慕松等說明「測候所任務僅系用科學方法測量天空現象為晴雨風向等之變化,對於地方上有百利無一弊用。」竺可楨曾在1935年3月3日致張其昀(浙江大學教授,曾任中國地理學會總幹事)的函中稱「拉薩測候所近已正式(所謂正式,乃指已得西藏方面之諒解)成立,自日昨每天通電矣(電遲一二日始到)。」實際上拉薩測候所正式成立應在1935年5月,正如徐近之所言「來藏忽忽經年,以政治關係,測候所之成立,遲至本年(即1935年)五月中旬,始告實現。然逐時觀察記錄,積滿期年,西行收穫,碩果乃爾!舉國多故,科學建設殊夥,自迪化測候停頓,拉薩新所,殆全國緯度最西之所也。」

  應中國氣象學會之邀,徐近之利用觀測結果分別於1935年秋和1936年秋撰寫《拉薩今年之雨季》和《拉薩旱澇說》等文章,分別發表於《氣象雜誌》第十一卷第六期和第十三卷第一期、《康聲月刊》第2期等刊物。還有《拉薩氣候簡況》《拉薩氣象一般》等文,載英國皇家氣象學會季刊第65卷、《美國氣象學報》第22卷。他曾前往納木錯湖,騎馬繞湖28天,進行水系、成因、流域、水生資源、氣候特徵乃至當地人文風情的全方位考察,寫下了《西藏之大天湖》等多篇論述。後來,他還專注於此,多方搜尋資料,輯成《青康藏高原及毗連地區西文文獻目錄》;有關青藏自然地理資料包括地質、水文、氣候、植物也輯成四冊,於50年代相繼出版,為後來人研究提供參考。

  徐近之這些論文至今仍對了解拉薩雨季時的天氣概況有重要參考價值。他認為「西極遐荒,為世矚目,拉薩測候,彈指兩年,所址雖未如理想,記載之價值已彰;客歲情形,僕嘗揭其大要,昭告邦人君子矣。惟是記載時淺,所見不過一斑,加以他無文獻可徵,立論流於武斷,勢所不免,今歲一切,回異乎是;幸羈旅之身猶在,躬自得之,疑竇可去。」

  1936年底,中央大學地理系主任胡煥庸發來電報,要求徐近之回學校任教。徐近之始返校。其後進入愛丁堡大學攻讀地形學,獲哲學博士學位。徐近之離開後,測候所工作由其同事王廷璋負責。(中國西藏網 特約撰稿/喜饒尼瑪)

  參閱資料:

  陳學溶:《中國近現代氣象學界若干史跡》,北京:氣象出版社,2012年10月。

  竺可楨:《竺可楨全集》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2012年版

  崔保新:《西藏1934 黃慕松奉使西藏實錄》,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5年版

  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藏件

  沈松林編著,竺可禎小傳,廣東旅遊出版社,1997版

  佘之祥主編,姚應才副主編《江蘇歷代名人錄科技卷》,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 2011年版

相關焦點

  • 著名歷史地理學家、浙江大學終身教授陳橋驛去世
    著名歷史地理學家、浙江大學終身教授陳橋驛去世 澎湃新聞 2015-02-11 20:33 來源:澎湃新聞
  • 我國西藏最美的不是拉薩,而是這個地方!你去過了嗎?
    我國西藏最美的不是拉薩,而是這個地方!你去過了嗎?曾經一首《坐上火車去拉薩》火遍大江南北,使得無數歌迷們都希望自己能夠去一趟拉薩,去看一下布達拉宮,大昭寺,小昭寺等美景,於是一提到西藏大家就自然而然的想到拉薩。
  • 酈道元:他熱愛祖國的歷史文化,是北朝著名的地理學家
    凡讀過這一詩一文的,都不能不稱道這兩位文學巨筆各自的特色,不能不為李詩的輕快歌聲與酈文的悲涼基調所感染。同時也會發現,李詩、酈文雖各不同,其間卻有內在聯繫。那就是地理學家那有聲有色的千古名篇,曾深深地打動過詩人;詩人又賦予地理學家的山川圖畫以神韻,結晶為凝練的詩句,形成了千古絕唱。這「絕唱」緣於「名篇」;「名篇"亦有所緣。
  • 中國科學院院士,我國著名地理、地貌學家李吉均逝世
    中國科學院院士,我國著名地理、地貌學家李吉均逝世李吉均每日甘肅網7月22日訊(掌上蘭州·蘭州晨報記者武永明)我國著名地理學家、地貌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蘭州大學資源環境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李吉均教授因病醫治無效,於2020年7月21日2時
  • 八廓街:拉薩最著名的朝聖路,現在怎麼成了「網紅旅拍」一條街?
    說到「八廓街」,只要去過拉薩旅遊的朋友,應該都不會感到陌生。「八廓街」這條圍著大昭寺的朝聖之路,不僅吸引著大量西藏當地的信徒前來朝聖,同時也成為了遊客們前來拉薩必須打卡的重要旅遊景點之一,你在這裡能夠感受到濃鬱的當地特色。
  • 地理學家、航海家、苦悶的水手都有份
    萬年來,由於頻繁的地殼運動和海陸運動,形成了今天我們所看到的地理環境。大航海時期的著名冒險達人、航海達人麥哲倫,在16世紀20年代,開著船繞著地球跑了一圈,完成了人類史上的壯舉。 當他率隊抵達南美洲後,又從南美洲航行到了菲律賓群島。這段路程十分不容易,一路上不僅僅要面對海洋上的狂風暴雨,還要面對在水手中蔓延開來的惡性疾病,船隊因此損失嚴重:船剩三隻,人死一半。
  • 地理學家、航海家、苦悶的水手都有份
    萬年來,由於頻繁的地殼運動和海陸運動,形成了今天我們所看到的地理環境。我國明朝時期將歐洲人記載為「西洋人」,當時人們已經知道世界很大,為了東西分界,習慣大體以我國的來自荷蘭的地理學家伯思哈德·瓦寺尼,在1650年,將「大西洋」這一名字正式引用。大西洋這一古稱算是「轉正」了。
  • 地理學家夏訓誠談羅布泊科考:恢復原貌不可能
    ,率大規模科考隊重走著名科學家彭加木30年前的探險之路。  夏訓誠,著名羅布泊地理學家,中科院新疆羅布泊綜合科學考察隊隊長。1979年,夏訓誠第一次進入羅布泊,之後多次走入羅布泊考察,腳步遍及羅布泊的每一個地區。今年10月16日開始,為紀念彭加木烈士殉難30周年而舉行的彭加木紀念碑奠基儀式暨重走彭加木探險之路科考活動,歷時29天,行程6500公裡。
  • 唐曉峰談《戀地情結》:地理學家與「不客觀」的地理世界
    1921年,商務印書館設立編譯所史地部,至今已有近百年歷史,著名地理學家竺可楨先生曾經擔任過地理編輯室前身——商務印書館史地部主任。近年地理編輯室開始出版一些面向一般讀者的普及類讀物,《戀地情結》即是最新出版的一本,既有學術性,又有大眾性。
  • 人間聖地——拉薩
    「坐上那火車去拉薩,去看那神奇的布達拉」,拉薩這個神聖的地方無時無刻都吸引人們去看一看。去拉薩的路上一定不要忘了欣賞沿途的風景,那一路經歷春夏秋冬的景色耐久尋味。走進拉薩,那就來到一個高原和十分具有民族特色的國際旅遊城市。
  • 日光城——拉薩
    日光城——拉薩拉薩是中國西藏自治區的首府,西藏的政治、經濟、文化和宗教中心,也是藏傳佛教聖地,拉薩位於西藏高原的中部、喜馬拉雅山脈北側,海拔3650米。拉薩全年多晴朗天氣,降雨稀少,冬無嚴寒,夏無酷暑,氣候宜人。全年日照時間在3000小時以上,素有「日光城」的美譽。
  • 都說拉薩物價高?上海遊客實拍拉薩超市,看看物價是不是真的高?
    最近,我和朋友一起從上海來到拉薩旅遊。在來拉薩之前,身邊很多人都跟我說,由於拉薩的地理位置相對偏遠,而且高原地區很多物資都需要運輸過去,因此拉薩的物價也相對比較高,於是,我和朋友就一起來到拉薩萬達廣場,準備去超市看看拉薩的物價到底是不是像我們傳說中的那麼高。
  • 拉薩市內怎麼玩?最全攻略
    剛抵達拉薩,入住酒店或客棧後,千萬別太興奮,別著急活動。  街上永遠少不了朝拜的藏民,也少不了藏式店鋪,售賣藏族服飾、工藝品,還有來自印度、尼泊爾等地的商品。  3大昭寺   八廓街的中心便是大昭寺。寺廟最初的名字「惹薩」後來演變成「拉薩」,成為這座城市的名字。所以人們常說「先有大昭寺,後有拉薩城」。
  • 今明兩天拉薩氣溫最高達17℃
    據自治區氣象局播報,近期拉薩出現了回溫天氣,並且會持續一段時間。12日至13日拉薩最高溫度為17℃,但14日至15日,最高溫度卻又回落到了11℃。近期氣溫波動較大,市民應及時增添衣物,以防感冒。
  • 這個靠近「天」的地方,享有「日光城」的美譽之稱,這就是拉薩
    美麗的拉薩,這座離「天空」最近的城市被稱為「日光城」。這是全中國日照時間最長的城市。人們說拉薩是個很冷的地方,所以在人們的視頻中拉薩是冷的,這是錯誤的說法。起初,小編也認為拉薩是個很冷的地方,但小魚到達時,這個錯誤的主張並沒有在小編身上自殘。日照時間最長,一天能感受到更多的日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