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學家夏訓誠談羅布泊科考:恢復原貌不可能

2020-11-24 中國新聞網

夏訓誠在科考活動中。

神秘的羅布泊荒原。

「大耳朵」羅布泊衛星圖

  文/海南日報記者 張杰 供圖/羅布泊科學考察隊

  前不久,76歲的羅布泊地理學家夏訓誠,率大規模科考隊重走著名科學家彭加木30年前的探險之路。這是夏訓誠30年來第30次進入羅布泊,但他說,我還沒去夠。

  從上世紀八十年代起,提到沙漠,提到羅布泊,就會提到一個人———夏訓誠。

  夏訓誠,著名羅布泊地理學家,中科院新疆羅布泊綜合科學考察隊隊長。1979年,夏訓誠第一次進入羅布泊,之後多次走入羅布泊考察,腳步遍及羅布泊的每一個地區。今年10月16日開始,為紀念彭加木烈士殉難30周年而舉行的彭加木紀念碑奠基儀式暨重走彭加木探險之路科考活動,歷時29天,行程6500公裡。76歲高齡的夏訓誠,率領來自全國各地的75名科研人員,再次進入羅布泊,完成了歷史上最大規模的一次科考行動,獲得七大研究成果。

  30年間30次走入羅布泊這個被稱為「死亡之海」的荒原,夏訓誠先生到底有著什麼樣的情結?11月26日,海南日報記者通過電話,對遠在新疆的夏老進行了專訪。

  歷次羅布泊科考之最

  海南周刊:夏老您好,首先請您介紹一下此次羅布泊科考探險活動。

  夏訓誠:大家知道,30年前,中國科學院新疆分院原副院長、生物化學家彭加木進入了被稱為「死亡之海」的羅布泊荒原,在一次外出找水的行動中不幸失蹤。今年是彭加木烈士殉難30周年,30年來,這位英雄的科學家始終沒有被淡忘。今年6月10日在廣州開展的紀念彭加木烈士遇難30周年活動上,我與葉篤正院士(中科院院士、原中科院副院長)、高登義主席(著名大氣物理學家、中國科學探險協會主席),葉永烈先生(著名作家),以及黎宇宇先生(廣東省科學探險基金會總裁)一道發起倡議—————花兩年時間在羅布泊建立彭加木紀念塑像。此行,是彭加木紀念碑奠基儀式暨重走彭加木探險之路科考活動。

  海南周刊:這次科考活動跟以往有什麼不同?

  夏訓誠:相比以往,此次活動規模比較大。先後參加考察和活動的有75人,是歷次羅布泊科學考察活動參加人數最多的一次。其次是使用了比較先進的技術手段進行考察。比如遙感、衛星、雷達等技術手段,都在考察中用到了。第三,注意室內與野外考察緊密結合。大家在室內詳細準備基礎上,再開始野外考察。第四,此行目的性很明確。大家都是帶著相關領域的科研目的進行考察,效果明顯。此外,組織工作比較周密,野外考察與媒體密切結合。通過媒體的報導,產生了比較大的社會影響。中央電視臺新聞頻道攝製組對整個考察活動進行了全程跟蹤採訪,對羅布泊地區特殊氣候的形成、雅丹地貌成因、羅布泊野駱駝種群狀況等進行了現場報導。

  七大發現令人振奮

  海南周刊:此次科考的主要任務和最大收穫是什麼?

  夏訓誠:29天裡,科考隊除了在彭加木的失蹤地庫木庫都克順利舉行了彭加木塑像奠基儀式,科考隊員們還在羅布泊地區開展了地理地貌、自然資源調查、氣候變化與環境變遷、環境考古、野生動物及微生物等多領域的野外考察,最終發現了七項主要科考收穫。

  首先是對大耳朵圖像有了新認識。從衛星圖片上看,羅布泊古湖泊面積遠大於「大耳朵」範圍,古湖岸呈圓形封閉狀態,而不僅僅是「耳朵」狀。羅布泊古東湖的乾涸過程可以劃分為6期,在雷達圖像表現了明確相間的6個條帶。這次野外考察中,找到並確認了羅布泊東湖的北湖岸線存在,由此推測,羅布泊古東湖分布範圍遠遠大於5350平方公裡,這樣測算超過1萬平方公裡。

  其次,根據遙感資料,羅布泊是在1962年乾涸的。羅布泊是一個淺平凹地,最深處僅3米,如果1959年以後羅布泊不進水的話,2到3年內就會幹涸,這體現了乾旱區湖泊快變和特變的特點。

  第三,羅布泊地區北部、東部和西部分布著的3000平方公裡的雅丹地貌,是僅次於柴達木盆地西北部的我國第二大雅丹地貌分布區。經過實地考察發現,雅丹地貌形成除了傳統的風蝕作用外,還存在著流水侵蝕的作用。但被侵蝕的塵土到哪裡去了?這是一個重要的科學問題,可以認為羅布泊地區是我國沙塵暴源區之一。

  第四,中央氣象局烏魯木齊沙漠氣象研究所在哈密至羅布泊鎮,安裝了3個自動氣象站,收集氣象要素。羅布泊位於我國極端乾旱地區,年降水量不足10毫米,蒸發能力則超過4800毫米以上。因此,羅布泊地區是亞洲內陸區域乾旱中心。

  第五,此次在羅布泊地區記錄到的昆蟲有11目,包括蜻蜓目、石蛃目、衣魚目等,種數在70種以上。水生類昆蟲並不少見,水龜、龍蝨、石蛾、蜻蜓、跳蝽等可以在水生環境中找到。這類昆蟲都會及時採取休眠方式以度過乾旱季節,從而適應乾旱的荒漠。

  第六,發現大面積農耕遺蹟。羅布泊地區是古代文明中心之一,分布有眾多的歷史古蹟。經實地考察,在樓蘭遺址東10餘公裡接近孔雀河處,發現大面積農耕遺蹟,有明確的渠道、田塊。這一遺蹟的存在可能改變樓蘭農田歷史與樓蘭古城的獨特地位。

  第七,小河墓地西北新發現的古城城牆年代大約在公元400至500年左右,形成於北魏時期。科考隊根據牆體年代和初步發現的文物類型以及地理位置,推斷可能是文獻記載的「注賓城」,可暫定名為「注賓泊古城遺址」,該古城遺址的隸屬、職能,還有待詳細的考古發掘工作。由於該遺址臨近絲綢之路古驛站阿拉幹,處於絲綢之路東西和南北交通要道的十字路口上,因此它在絲綢之路上的重要位置是毋庸置疑的。

  羅布泊是科學的田野

  海南周刊:您先後30次進入羅布泊考察,在您的眼中羅布泊到底什麼樣?

  夏訓誠:我1958年分配到新疆,很早就知道羅布泊了,但由於當時羅布泊地區屬於軍事管理區域,一直進不去。直到1979年,和日本合作準備在羅布泊開發項目,我們才有機會組成科考隊進入羅布泊地區。以前有種說法「羅布泊、樓蘭在中國,它的考察研究在國外」,所以我們不僅要在資源方面摸清羅布泊的鉀鹽、動植物情況,而且要對羅布泊問題提出我們中國的發言權。從1979年到現在我前前後後去了30次,每次考察都有特定的目的,而且每次去都會有所收穫,能看到很多其他地方看不到的現象,比如鹽廓熱脹冷縮時所發出的噼啪聲,我們都開玩笑說那是樓蘭國王在放鞭炮歡迎我們。每一次去都會有或大或小的收穫,雖然去了30次但還是沒去夠。很多人都說羅布泊是死亡之海,但我覺得羅布泊是科學的田野。只要身體允許,我還會走進羅布泊。

  羅布泊恢復原貌不可能

  海南周刊:羅布泊1962年乾涸,但它原來是個水草豐美的地區。您曾說新疆地區有這樣一個特點,水流到哪裡哪裡就是綠洲,水離開哪裡哪裡就是沙漠。那麼多年來,我們有沒有讓羅布泊恢復原貌的想法呢?

  夏訓誠:國家十幾年前曾經有過計劃,準備治理塔裡木河流域的水資源,讓塔裡木河的下遊地區能夠有一定的水量,使羅布泊地區恢復過來。但後來發現是不可行的,因為上中遊的農場、牧場已經把水用得差不多了,如果放水下去,中上遊地區又要荒蕪了。中上遊地區的綠洲的生產效益要比下遊的生產效益要高的多。但好在羅布泊乾涸以後,地下的滷水、鉀鹽礦很豐富,而我們國家是個缺鉀鹽的國家,每年進口700萬噸,羅布泊發展起來就可以解決一半了,羅布泊恢復原貌不可能但可以成為鉀鹽基地,有了鉀鹽基地,羅布泊的二三產業也可以繁榮富裕起來的。

  景觀資源絢麗多彩

  海南周刊:隨著資源開發和探險熱升溫,羅布泊似乎開始有點「熱鬧」了?

  夏訓誠:是的,我認為西部旅遊很有特色,除了雅丹地貌,鹽廓地貌等豐富的地質遺蹟景觀外,羅布泊還分布有樓蘭古城遺址、米蘭古城遺址、貴族墓等眾多絢麗多彩的人文景觀資源。這裡原始古樸,是一塊充滿神秘色彩的地方,也是未來旅遊開發的熱點地區之一。希望大家多來看一看,在旅遊過程中多注意保護環境,當然,也希望這些美景能夠激發年輕人的興趣從事沙漠的研究。

  羅布泊科學考察

  七大新發現

  1、「大耳朵」實際是圓盆狀,羅布泊古湖泊面積遠大於「大耳朵」範圍;

  2、羅布泊1962年全面乾枯;

  3、風蝕水蝕合力造就羅布泊地區3000平方公裡的雅丹地貌,是我國第二大雅丹地貌分布區,也是我國沙塵暴源區之一;

  4、首次獲得了羅布泊地區系統氣象資料:羅布泊地區是亞洲內陸區域乾旱中心;

  5、至少70種昆蟲仍在羅布泊生活;

  6、樓蘭古城東發現大面積農耕遺蹟;

  7、小河墓地附近發現古城遺址。

相關焦點

  • 羅布泊生態科考:尋找荒原「重生」的密碼
    羅布泊生態科考尋找荒原「重生」的密碼全球氣候變暖,專家學者猜想羅布泊存在溼化重生可能,未來10年將聚焦羅布泊區域生態環境演變規律研究隊員們認為,從水質、土壤微生物、生物物種等角度研究建立一個博斯騰湖區域的本底資料庫,對於分析未來羅布泊可能的生態恢復過程中上下遊的關係十分關鍵。更多的密碼,需要到連接博斯騰湖與羅布泊的孔雀河尋找。考察隊見到的孔雀河,深受人類活動幹預的影響,上中下遊生境迥異。「由於鐵門關水庫的阻擋,博斯騰下洩的河水流速變緩,水質清澈,考察隊水生生物調查組在這裡取到了很多樣本。
  • 中科院組織羅布泊科考87歲劉東生院士再次出徵(圖)
    中科院羅布泊科考。(記者張鴻墀)    我國地質學家通過紅柳沙包探詢羅布泊逐年變化規律    新華社羅布泊9月6日電 如果要了解近百年來羅布泊地區的氣候與環境變化,並將其精度提高到年份,中科院羅布泊科考隊的地質專家找到了獨門秘籍——羅布泊地區的紅柳沙包。專家相信:利用紅柳沙包建立地層年齡序列是恢復和重建古地理環境的重要手段。
  • 揭秘羅布泊雙魚玉佩之謎,後出土的百具乾屍曾記載於《山海經》?
    是著名的中國十大神秘詭異事件之一,當時的科學家彭加木三次探尋羅布泊,最後神秘失蹤。至今生不見人,死不見屍。而雙魚玉佩據說可以產生鏡像反物質,也就是複製功能,它有可能會揭示一個超十一維的物質空間的存在。牧民報告羅布泊會出現天氣異常緊接著地表發生變化隨後又恢復正常的這種現象,後經考察隊調查發現一套工程設備,其核心即是一個玉佩。後在實驗室使用玉佩功能,發現能將一條魚複製出另外一條來,所以稱之為「雙魚玉佩」。
  • 中國工程院院士盧耀如先生領銜指導中國綠髮會羅布泊科考
    9月15日,國際著名工程地質、水文地質與環境地質學家、中國工程院院士盧耀如先生在詳細了解了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綠色發展基金會(以下簡稱中國綠髮會)目前正在積極籌備的十年羅布泊科學考察項目後,接受擔任該科學考察項目的科學顧問,負責指導羅布泊科考活動。
  • 歷時10天,跨越3萬多公裡,羅布泊科考(一期)帶回了哪些荒原重生的...
    2020年10月,由中國綠髮會發起並組織,來自中國科學院空天信息創新研究院、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中國科學院水土保持研究所和廣東省科學院動物研究所等科研單位共同參與的羅布泊科學考察正式展開。科考隊孔追循雀河、塔裡木河、車爾臣河三條內陸河的流向,從上往下直抵尾閭羅布泊,全線進行生物多樣性和河流水文等的綜合性考察。
  • 羅布泊曾為我國第二大鹹水湖,藏水入疆海水西調能否重新煥發生機
    原標題:羅布泊乾涸之後還有沒有可能恢復呢?看新聞說是塔裡木河等斷流所致?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來了解一下羅布泊的一些基本情況。提起羅布泊,想必很多人都會把它與彭加木的失蹤、「雙魚玉佩」事件等聯繫起來,這無疑給羅布泊打上了一層又一層神秘的標籤。
  • 當年彭加木在羅布泊到底發現了什麼,又為什麼無故失蹤?
    1980年6月17日,科學家彭加木在茫茫沙漠羅布泊神秘失蹤了。他獨自一個人離開隊友,究竟去哪裡了,有何目的?為何不見了?一個科學家的失蹤,為何派那多大規模的專家隊伍及部隊去搜索?後來雖有據說是彭加木自己留下的紙條為證,但到底如何,仍是不解之謎。
  • 當年彭加木在羅布泊到底發現了什麼,又為何無故失蹤
    1947年畢業於中央大學農學院,1979年任新疆科學院副院長,他先後15次到新疆進行科學考察,3次進入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的羅布泊進行探險,1980年6月17日在羅布泊不幸失蹤。彭加木是以隊長的身份,率領著一支十一個人組成的科考小隊,去湖盆中採集土壤和生物標本。
  • 羅布泊三個詭異的謎團 羅布泊的迷霧撲朔迷離
    為揭開羅布泊之謎,古往今來,無數探險者捨生忘死深入其中,不乏悲壯的故事,更為羅布泊披上神秘的面紗。圍繞著的羅布泊之謎也是越發神秘詭譎,甚至有人將羅布泊成為神秘大三角地帶,因為經常會發生神秘失蹤案,比如彭加木失蹤案。還有恐怖的羅布泊雙魚玉佩事件,羅布泊食人蜥蜴之謎等等,都無一例外的詭異恐怖,讓人難辨真假,使得原本就神秘的羅布泊迷霧,變得更加的撲朔迷離了。
  • 彭加木羅布泊失蹤之謎
    從他三十一歲那年開始直到他失蹤,在這二十幾年間,他先後三次進入羅布泊進行考察。彭加木最後一次進入羅布泊,是帶病科考,當時的他是身患癌症的。再說一下羅布泊,羅布泊曾經是一個湖,它在新疆的境內著名的樓蘭古國遺址。古時候這裡的蓄水量還是挺多的。隨著地質變遷和人為的因素,在上個世紀七十年代末才完全乾涸。
  • 盤點羅布泊的未解之謎,羅布泊有哪些詭異之處?
    羅布泊之謎在小說《鬼吹燈》裡面有所描寫,另外在起點小說網站裡也有一部專門寫羅布泊的《羅布泊之謎》,還有在天涯論壇裡也有一個帖子《雙魚玉佩》,說的也是羅布泊的事情,雖然這幾部小說描寫的內容區別很大,但卻都無一例外的詭異恐怖,讓人難辨真假,使得原本就神秘的羅布泊迷霧,變得更加的撲朔迷離了
  • 可以開採新疆塔克拉瑪幹沙漠地下水,恢復羅布泊嗎?
    羅布泊則位於塔克拉瑪幹沙漠最東部的邊緣地帶,是塔裡木盆地最低洼的地方。在很久以前,羅布泊是這片沙漠中最溼潤的地方,發源於山間的諸多河流匯聚於此,形成一個壯闊浩瀚的大湖泊,曾是我國第二大鹹水湖。古時的羅布泊地區,水草豐美,一派生機盎然,曾孕育了樓蘭古國的燦爛文明。
  • 揭秘羅布泊九大詭異事件 羅布泊彭加木失蹤最恐怖
    在最近結束的「重走彭加木科考探險之路」科學考察中,研究人員發現了羅布泊東湖連續向西延伸的湖岸線,由此測算出羅布泊古湖面積超過1萬平方公裡。  為揭開羅布泊的真面目,古往今來,無數探險者捨生忘死深入其中,不乏悲壯的故事,更為羅布泊披上神秘的面紗。有人稱羅布泊地區是亞洲大陸上的一塊「魔鬼三角區」 ,古絲綢之路就從中穿過,古往今來很多孤魂野鬼在此遊蕩,枯骨到處皆是。
  • 羅布泊乾屍案:法醫揭露真相,怵目驚心!
    羅布泊位於新疆東南部,那裡原本是一片湖泊,70年代初漸漸乾涸,如今只剩下戈壁、鹽鹼灘、沙漠。羅布泊曾是原子彈實驗基地,60年代中期,彭加木就曾主動請纓進入羅布泊,尋找研製核武器所需要的重水。不過,我們要說的故事與第三次科考有關,前兩次就一筆帶過好了。
  • 揭秘中國最詭異羅布泊雙魚玉佩
    奇怪的事件發現了,古城遺址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這些慕名前往的人全部死的死、瘋的瘋。瘋的人就像是被鬼上身一樣,行為異常的詭異、興奮!最後全都筋疲力盡而死。 有網友說在貼吧裡說雙魚玉佩事件,帖子就會成為「姨媽帖」,過不了幾天就會被和諧。
  • 中國無人區羅布泊,離奇飛機失事和科學家失蹤引發無數猜想!
    羅布泊—我們不太了解的神秘地區儘管現在的科技和以前相比發達了很多,但是在中國這個偉大國土之上,依然還有很多我們無法解釋的地方。比如在我國新疆南部就有這樣一個地方—羅布泊,被人稱為「地球之耳」。它還有另外一個詭異的名字「死亡之海」。
  • 羅布泊最大規模科考結束 發現大面積農耕遺蹟
    從衛星圖片上看,乾枯的羅布泊湖的圖像就是人的一隻耳朵,這給羅布泊增添了神秘色彩。這一科學發現表明羅布泊古湖泊面積遠大於「大耳朵」範圍,古湖岸呈圓形封閉狀態,而不僅僅是「耳朵」狀。羅布泊古東湖的乾涸過程可以劃分為6期,在雷達圖像表現了明確相間的6個條帶。
  • 神秘羅布泊,彭加木,這可能是2020年低成本最佳懸疑國產片
    中國電影其實不缺乏好劇本是有的好劇本,只有好的劇本,但是沒有真正的投資方願意去投。因為它沒有所謂的明星流量。下面這部《雙魚玉佩》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這是一部關於神秘的羅布泊的懸疑電影,彭加木院長在羅布泊失蹤之後,一直成為中國科研史上的未解之謎。說起彭加木可能大多數人都不知道他是誰?他是我國的著名生物化學科學家,彭加木在中國最早建立電子顯微鏡觀察及界面電泳用於生化研究的技術,在病原鑑定、病毒分離提純方面取得突破性的成就。
  • 羅布泊神奇的大耳朵並不神奇,而神奇的是大耳朵旁那個綠色建築
    編者按:一提起羅布泊,大家的第一印象就是荒涼和神秘,尤其是中國科學院科考隊長彭加木在羅布泊失蹤以後,更是讓人對這片區域的印象帶上神秘和恐怖的色彩;羅布泊的確是一個荒涼的地方,因為渺無人煙,自然環境惡劣,人們進去考察會困難重重,所以羅布泊有許多謎團,而這些謎總要人們去解釋,今天小編和大家一起來了解一下羅布泊大耳朵之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