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布泊最大規模科考結束 發現大面積農耕遺蹟

2020-11-24 中國日報網

羅布泊的神奇仍待科學家繼續揭開謎底。 陳安 攝

近日,30年來羅布泊最大規模科學考察順利結束。科考隊隊長、中國科學院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研究員、首席科學家夏訓誠向本報記者透露了考察的最新發現。

夏訓誠說,此次參加考察活動的有75人,是歷次羅布泊科學考察活動參加人數最多的一次。考察手段技術也十分先進,採用了遙感、衛星、雷達等技術手段。此次考察是由廣州市白雲區委、白雲區政府和中國科學院新疆分院聯合舉辦,整個活動從10月16日開始,11月13日結束,歷時29天,行程6500公裡,10月29日在彭加木烈士殉難處庫木庫都克舉行了彭加木紀念碑奠基儀式。

夏訓誠總結了此次考察的主要收穫:首先是對大耳朵圖像有了新認識。從衛星圖片上看,乾枯的羅布泊湖的圖像就是人的一隻耳朵,這給羅布泊增添了神秘色彩。這一科學發現表明羅布泊古湖泊面積遠大於「大耳朵」範圍,古湖岸呈圓形封閉狀態,而不僅僅是「耳朵」狀。

羅布泊古東湖的乾涸過程可以劃分為6期,在雷達圖像表現了明確相間的6個條帶。

這次野外考察中,找到並確認了羅布泊東湖的北湖岸線存在,由此推測,羅布泊古東湖分布範圍遠遠大於5350平方公裡,這樣測算超過1萬平方公裡。

被認為沙塵暴源區之一

根據遙感資料,羅布泊是在1962年乾涸的。羅布泊是一個淺平凹地,最深處僅3米,如果1959年以後羅布泊不進水的話,2~3年內就會幹涸,這體現了乾旱區湖泊快變和特變的特點。

羅布泊地區北部、東部和西部分布著的3000平方公裡的雅丹地貌,是僅次於柴達木盆地西北部的我國第二大雅丹地貌分布區。經過實地考察發現,雅丹地貌形成除了傳統的風蝕作用外,還存在著流水侵蝕的作用。如龍城雅丹分布區,土丘高約15~20米,除東北風的吹蝕外,附近山區突發性洪水也對雅丹地貌形成起了重要作用。

因侵蝕而形成的雅丹地貌,侵蝕的塵土到哪裡去了?這是一個重要的科學問題,可以認為羅布泊地區是我國沙塵暴源區之一。

成為亞洲內陸乾旱中心

中央氣象局烏魯木齊沙漠氣象研究所在哈密至羅布泊鎮,安裝了3個自動氣象站,收集氣象要素。羅布泊位於我國極端乾旱地區,年降水量不足10毫米,蒸發能力則超過4800毫米以上。因此,羅布泊地區是亞洲內陸區域乾旱中心。  

羅布泊地區的動物,參閱前人考察成果,兩棲類1種,爬行類7種,鳥類96種。由於羅布泊迅速乾涸,動物種類正在逐漸減少。

野駱駝又名雙峰駝,是我國一級保護動物,現存500~606峰,被列為中國紅皮書瀕危物種。羅布泊野駱駝保護區的建立,野駱駝種群數量都有較大增長,保護區內已由400峰增至500峰以上。

近100年來,羅布泊大批植物種類消失,目前僅有13科27屬36種荒漠植物存在,這些植物為了適應鹽鹼和乾旱的環境,進化出了特殊的生理結構。

羅布泊地區的昆蟲,記錄有11目,包括蜻蜓目、石蛃目、衣魚目等,種數在70種以上。水生類昆蟲並不少見,水龜、龍蝨、石蛾、蜻蜓、跳蝽等可以在水生環境中找到。這類昆蟲都會及時採取休眠方式以度過乾旱季節,從而適應乾旱的荒漠。

近年來,我國科研人員為了揭示該地區微生物群落結構及其多樣性,豐富特殊微生物資源基因庫,結果表明該地孕育著極為豐富的極端環境微生物類群。

發現大面積農耕遺蹟

羅布泊地區是古代文明中心之一,分布有眾多的歷史古蹟。經判讀並進行實地考察,在樓蘭遺址東10餘公裡接近孔雀河處,發現大面積農耕遺蹟,有明確的渠道、田塊。這一遺蹟的存在可能改變樓蘭農田歷史與樓蘭古城獨特地位。

野外表土採樣分析發現存在大於47.6μm的孢粉, 是歷史上該地區曾被人為耕種的有力證據。

小河墓地西北新發現的古城城牆年代大約在公元400~500年左右,形成於北魏時期。

根據牆體年代和初步發現的文物類型以及地理位置,有可能是文獻記載的「注賓城」,可暫定名為「注賓泊古城遺址」,該古城遺址的隸屬、職能,還有待詳細的考古發掘工作。

來源:廣州日報 編輯:段若蘭

相關焦點

  • 地理學家夏訓誠談羅布泊科考:恢復原貌不可能
    今年10月16日開始,為紀念彭加木烈士殉難30周年而舉行的彭加木紀念碑奠基儀式暨重走彭加木探險之路科考活動,歷時29天,行程6500公裡。76歲高齡的夏訓誠,率領來自全國各地的75名科研人員,再次進入羅布泊,完成了歷史上最大規模的一次科考行動,獲得七大研究成果。  30年間30次走入羅布泊這個被稱為「死亡之海」的荒原,夏訓誠先生到底有著什麼樣的情結?
  • 中科院組織羅布泊科考87歲劉東生院士再次出徵(圖)
    中科院羅布泊科考。87歲高齡的劉東生研究員是迄今實地考察羅布泊地區年齡最大的學者。此外,這支科考隊中還包括了地質、地貌、環境、生態、考古、分析等專業的國內知名學者。    科考隊計劃考察範圍主要為羅布泊湖心、羅布泊「大耳朵」地帶鹽殼的核心區域、樓蘭古城等,考察路線約2000多公裡。科考隊配備了高性能的越野車、沙漠車以及遙感、通訊等設備。
  • 當年彭加木在羅布泊到底發現了什麼,又為什麼無故失蹤?
    1980年6月17日,科學家彭加木在茫茫沙漠羅布泊神秘失蹤了。他獨自一個人離開隊友,究竟去哪裡了,有何目的?為何不見了?一個科學家的失蹤,為何派那多大規模的專家隊伍及部隊去搜索?後來雖有據說是彭加木自己留下的紙條為證,但到底如何,仍是不解之謎。
  • 歷時10天,跨越3萬多公裡,羅布泊科考(一期)帶回了哪些荒原重生的...
    2020年10月,由中國綠髮會發起並組織,來自中國科學院空天信息創新研究院、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中國科學院水土保持研究所和廣東省科學院動物研究所等科研單位共同參與的羅布泊科學考察正式展開。科考隊孔追循雀河、塔裡木河、車爾臣河三條內陸河的流向,從上往下直抵尾閭羅布泊,全線進行生物多樣性和河流水文等的綜合性考察。
  • 史上規模最大的北極科考計劃結束,帶回一個壞消息
    當地時間10月12日,史上規模最大的北極科考團「馬賽克」結束逾一年的探險之旅返回德國不萊梅港並發布了初步考察結果,稱北冰洋的海冰正在加速消失,前景並不樂觀 。據悉,「馬賽克」是「跨學科北極氣候研究海上漂流觀測站」的縮寫,由德國大氣科學家雷克斯帶領,於2019年9月20日正式從挪威起航出發。
  • 羅布泊生態科考:尋找荒原「重生」的密碼
    羅布泊生態科考尋找荒原「重生」的密碼全球氣候變暖,專家學者猜想羅布泊存在溼化重生可能,未來10年將聚焦羅布泊區域生態環境演變規律研究在2018年青藏高原長江源可可西裡卓乃湖流域科考過程中,中國科學院空天信息創新研究院通過再次分析近40年的衛星遙感資料,發現卓乃湖流域水系統在1995年左右之後開始打破原有平衡,呈增加趨勢,區域內的湖泊總面積持續增加。其主要原因是全球暖溼化背景下區域降水量的大增。
  • 第二次青藏科考在雅魯藏布江中上遊新發現26處史前人類活動相關遺蹟
    新華社拉薩7月22日電(記者春拉)記者從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獲悉,2019年度第二次青藏高原綜合科學考察「史前人類活動歷史及影響」專題田野調查工作日前順利結束。此次科考新發現26處史前人類活動遺蹟,其中13處具有文化層的史前時期考古遺址具有重要研究意義。
  • 當年彭加木在羅布泊到底發現了什麼,又為何無故失蹤
    1947年畢業於中央大學農學院,1979年任新疆科學院副院長,他先後15次到新疆進行科學考察,3次進入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的羅布泊進行探險,1980年6月17日在羅布泊不幸失蹤。彭加木是以隊長的身份,率領著一支十一個人組成的科考小隊,去湖盆中採集土壤和生物標本。
  • 中國無人區羅布泊,離奇飛機失事和科學家失蹤引發無數猜想!
    但是當時間到了1958年,也就是9年之後,在羅布泊附近發現了一架失事飛機。經過檢查,飛機裡所有工作人員都已經全部遇難,同時還發現這架飛機就是在1949年失蹤的那架飛機。失蹤的飛機找到了,本來這件事情應該結束了。但是讓人不解的是,在鄯善縣發出信號,烏魯木齊在鄯善縣的西北方向,而羅布泊卻在西南方向。如果是故障應該離目的地更加近才對!
  • 中國工程院院士盧耀如先生領銜指導中國綠髮會羅布泊科考
    9月15日,國際著名工程地質、水文地質與環境地質學家、中國工程院院士盧耀如先生在詳細了解了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綠色發展基金會(以下簡稱中國綠髮會)目前正在積極籌備的十年羅布泊科學考察項目後,接受擔任該科學考察項目的科學顧問,負責指導羅布泊科考活動。
  • 史上最大規模北極科考落下帷幕
    圖片來源:DAVID HECKER/GETTY IMAGES本報訊 近日,隨著德國科考船「極地」號駛進不萊梅港,歷史上規模最大的北極科學考察落下帷幕。據E&E News報導,過去1年裡,「極地」號在北冰洋上慢慢行駛,船上的科學家收集了大量關於北極氣候系統的數據,例如雲層、大氣、海洋物理和生物的數據。
  • 羅布泊發現乾屍與彭加木五處相似-(組圖)
    近日,4名探險者在羅布泊發現一具乾屍,屍體特徵、身上衣著和手錶等五處都與彭加木極為相似。  「我往東面去找水井。」1980年6月17日,著名科學家彭加木留下紙條從此失蹤。27年來,無論是官方組織的搜救隊,還是民間的探險團隊在這塊土地上苦苦尋找,但彭加木就像是空氣一樣在羅布泊地區神秘蒸發了,留下諸多的猜測給後人。現在,幾位野外探險者發現的這具乾屍會是彭加木嗎?
  • 他是彭加木夥伴,入羅布泊考察38次,最終他發現樓蘭美女的秘密
    而羅布泊就像一個拿著劍的騎士守護著樓蘭,阻止那些追隨者來染指樓蘭。彭加木就是其中的一個追隨者,他在羅布泊神秘失蹤再也沒有回去。而夏訓誠作為彭加木的夥伴,一直將彭加木的失蹤放在心上,曾38次入羅布泊科學考察並尋找彭加木的蹤跡,最終他發現樓蘭美女的秘密,並掀開了羅布泊和樓蘭神秘的面紗。
  • 他是彭加木夥伴,進入新疆羅布泊考察38次,最終他發現了樓蘭美女的...
    而且樓蘭美女肺部還發現沉積的黑色煙塵和沙塵,再結合陪葬物品和「樓蘭美女」的穿著打扮分析,早在她生活的四千多年以前,此地已是乾旱多沙,這就是羅布泊「神秘」的源頭。夏訓誠還在科考途中意外發現了豐富的鉀鹽礦,這是彭加木曾經想要實現的事業,他替他完成了,從此羅布泊不再那麼神秘,也不再是死亡之海了。
  • 墨西哥發現史上規模最大的猛獁象化石群
    在墨西哥城以北的一處在建機場的工地下,發現了200具古老的猛獁象骨骼。是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猛獁象骨骼化石遺蹟。去年11月,建築工地正在執行例行挖掘任務,墨西哥國家人類學與歷史研究所的考古學家首先意識到,發現的兩處陷坑,可能掩埋著大量猛獁象的骨化石。
  • 揭秘羅布泊九大詭異事件 羅布泊彭加木失蹤最恐怖
    導讀:  1950年,解放軍剿匪部隊一名警衛員失蹤,事隔30餘年後,地質隊竟在遠離出事地點百餘公裡的羅布泊南岸紅柳溝中發現了他的遺體。  自20世紀80年代美國公布已乾涸的羅布泊「大耳朵」衛星照片以來,「大耳朵」被認為是羅布泊東湖的乾涸湖盆。
  • 荒原大科考!紀錄片《我所經歷的羅布荒原》第一集
    1900年1月,一個新世紀剛剛開始,瑞典探險家斯文·赫定在中國羅布泊遭遇了一場沙塵暴,而就在這場沙塵暴中,意外地發現了一座在所有文明認知之外的古城
  • 羅布泊3大謎團背後的國際陰謀?填坑彭加木失蹤之謎
    但當時已經到中午了,司機王萬軒去車裡取東西才發現那張軍用地圖,但人卻不見了。五月到六月份的科考,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植物生長最旺盛的季節,容易識別採集到的樣本。 據說,探險隊不但找到了植物毒素的樣本,同時還意外地發現當地有外星或者超科技文明的遺蹟,並在其中取得了一項秘密裝備帶回來研究。此裝置在漫長的研究中有一次無意間的啟動,將魚缸的魚複製成了兩條,兩條魚外觀一樣,但器官也是完全相反。如同前面說的沙面一樣,讓眾人驚駭。 莫名的是其中一條殺死了其中一條魚,另一條在幾個小時後也死去。
  • 羅布泊三個詭異的謎團 羅布泊的迷霧撲朔迷離
    為揭開羅布泊之謎,古往今來,無數探險者捨生忘死深入其中,不乏悲壯的故事,更為羅布泊披上神秘的面紗。圍繞著的羅布泊之謎也是越發神秘詭譎,甚至有人將羅布泊成為神秘大三角地帶,因為經常會發生神秘失蹤案,比如彭加木失蹤案。還有恐怖的羅布泊雙魚玉佩事件,羅布泊食人蜥蜴之謎等等,都無一例外的詭異恐怖,讓人難辨真假,使得原本就神秘的羅布泊迷霧,變得更加的撲朔迷離了。
  • 盤點羅布泊的未解之謎,羅布泊有哪些詭異之處?
    羅布泊之謎在小說《鬼吹燈》裡面有所描寫,另外在起點小說網站裡也有一部專門寫羅布泊的《羅布泊之謎》,還有在天涯論壇裡也有一個帖子《雙魚玉佩》,說的也是羅布泊的事情,雖然這幾部小說描寫的內容區別很大,但卻都無一例外的詭異恐怖,讓人難辨真假,使得原本就神秘的羅布泊迷霧,變得更加的撲朔迷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