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大規模北極科考落下帷幕

2020-10-20 今日科學

「極地」號在經過1年的北極漂流後返回德國不萊梅港。圖片來源:DAVID HECKER/GETTY IMAGES

本報訊 近日,隨著德國科考船「極地」號駛進不萊梅港,歷史上規模最大的北極科學考察落下帷幕。

據E&E News報導,過去1年裡,「極地」號在北冰洋上慢慢行駛,船上的科學家收集了大量關於北極氣候系統的數據,例如雲層、大氣、海洋物理和生物的數據。

這項被稱為MOSAiC計劃(北極氣候研究多學科漂流計劃)的科考任務由德國阿爾弗雷德·韋格納研究所帶頭,來自世界各地研究機構的數百名科學家共同參與。該任務計劃歷時一年,提供了一個研究迅速融化的北極的機會。

「這是北極研究的一個裡程碑。」阿爾弗雷德·韋格納研究所科學家、MOSAiC計劃負責人Markus Rex在新聞發布會上說,「我們帶回的數據和樣本將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改變北極研究。」

當然,這項任務並非沒有挑戰。

首先,「極地」號必須找到一塊合適的浮冰作為主要研究基地——足夠堅固的浮冰錨定船,並支持科學家需要使用的所有研究設備。事實證明,找到合適的浮冰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

一旦船被凍住,科學家們就不得不與四處遊蕩的北極熊作鬥爭,另外危險的冰縫、極度的寒冷,還有極地漫長、單調的夜晚,都為研究帶來了諸多困難。

今年春天,新冠肺炎暴發給後勤保障帶來了意想不到的挑戰。

旅行限制和強制隔離中斷了原本計劃通過飛機進行的人員交換。這次交換最終是在海上進行的,「極地」號被迫暫時離開駐地進行人員交換。

在飛行小組的一名成員新冠檢測呈陽性之後,疫情中斷了原定於春季早些時候進行的一系列研究飛行。儘管困難重重,科考任務仍按計劃繼續進行。

這次科考的結束正值北極融化的歷史性季節結束。今年北極夏天的特點是異常的高溫和低海冰範圍,尤其是在俄羅斯海岸線附近。9月,「極地」號返航時,北極海冰覆蓋面積達到了有記錄以來第二低,打破紀錄的年份是2012年。科學家希望MOSAiC計劃獲得的數據能幫助研究人員更好地了解北極變化的方式,以及變化如此迅速的原因。

科考隊員們親眼目睹了北極海冰的變薄和融化。「這是一個獨特、美麗的地區,我們應該儘自己所能保護這裡。」Rex說。

(唐一塵)

相關焦點

  • 史上規模最大的北極科考計劃結束,帶回一個壞消息
    當地時間10月12日,史上規模最大的北極科考團「馬賽克」結束逾一年的探險之旅返回德國不萊梅港並發布了初步考察結果,稱北冰洋的海冰正在加速消失,前景並不樂觀 。據悉,「馬賽克」是「跨學科北極氣候研究海上漂流觀測站」的縮寫,由德國大氣科學家雷克斯帶領,於2019年9月20日正式從挪威起航出發。
  • 2019瑞典北極狐極地穿越落下帷幕
    2019瑞典北極狐極地穿越落下帷幕 2019-04-17 13:58:08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於曉
  • 北極科考:我們為什麼要在北極呆上一年?
    北極:一個不歡迎人類的大冰原  在有關極地科考的新聞裡,我們通常聽到的大多是南極科考的項目,不止是因為南極有可愛的企鵝而北極只有兇猛的北極熊,而是因為南極是比北極更容易抵達和進行科考的地區。    (中國北極科考站——黃河站)  要知道我們在南極大陸就有五個科考站,而我們在北極地區則只有一個科考站——黃河站,建在在北極圈內的斯瓦巴爾群島當中最大的西斯劈刺卑爾根島上。
  • 世界最大北極科考團:北冰洋的海冰正在加速消失
    當地時間12日,史上規模最大的北極科考團「馬賽克」結束逾一年的探險之旅返回德國不萊梅港並發布了初步考察結果,稱北冰洋的海冰正在加速消失,前景並不樂觀 。據悉,「馬賽克」是「跨學科北極氣候研究海上漂流觀測站」的縮寫,由德國大氣科學家雷克斯帶領,於2019年9月20日正式從挪威起航出發。
  • 世界最大北極科考團:北冰洋的海冰正在加速消失,前景並不樂觀
    當地時間12日,史上規模最大的北極科考團「馬賽克」結束逾一年的探險之旅返回德國不萊梅港並發布了初步考察結果,稱北冰洋的海冰正在加速消失,前景並不樂觀。據悉,「馬賽克」是「跨學科北極氣候研究海上漂流觀測站」的縮寫,由德國大氣科學家雷克斯帶領,於2019年9月20日正式從挪威起航出發。
  • 世界最大北極科考團:北冰洋的海冰正在加速消失,前景並不樂觀
    當地時間12日,史上規模最大的北極科考團「馬賽克」結束逾一年的探險之旅返回德國不萊梅港並發布了初步考察結果,稱北冰洋的海冰正在加速消失,前景並不樂觀。 據悉,「馬賽克」是「跨學科北極氣候研究海上漂流觀測站」的縮寫,由德國大氣科學家雷克斯帶領,於2019年9月20日正式從挪威起航出發。這支匯集了600多人的20國科學家團隊乘坐破冰船在冰海中漂流了389天,從而收集到關於北極地區受到全球變暖影響的重要信息。該地區被認為是氣候變化的「震中」。
  • 世界最大北極科考團:北冰洋的海冰正在加速消失 前景並不樂觀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當地時間12日,史上規模最大的北極科考團「馬賽克」結束逾一年的探險之旅返回德國不萊梅港並發布了初步考察結果,稱北冰洋的海冰正在加速消失,前景並不樂觀。據悉,「馬賽克」是「跨學科北極氣候研究海上漂流觀測站」的縮寫,由德國大氣科學家雷克斯帶領,於2019年9月20日正式從挪威起航出發。
  • 走近第一座北極科考站:北極科考與南極有何不同—新聞—科學網
    ,位於挪威斯匹次卑爾根群島的新奧爾松,是中國建立的首個北極科考站,落成於2004年7月28日。中國也成為第八個在斯匹次卑爾根群島新奧爾松建立科考站的國家。 黃河站的建立,為我國在北極地區開創了一個永久性的觀測研究平臺,為解開日地相互作用、北極氣候環境變化及其與全球變化的關係等眾多課題提供了一個窗口。 親歷者說 講述人:楊惠根,自然資源部中國極地研究中心主任、首任黃河站站長 北極科考與南極有何不同?
  • 北極垂危!北極恐將夏季無冰,氣候變化重災區
    19國科學家探險1年敲響氣候變暖警鐘北極海冰正快速消失!大家都知道,北冰洋是全球四大洋之一,雖然是四大洋中最小的,但北極有厚厚的冰層,是世界上最大的淡水儲集之一。但是多年以來,人類觀測到北極冰層在持續融化,並且融化速度不斷加快。
  • 第四次"北極科考"考什麼?鎖定兩大科學目標(圖)
    第四次北極科學考察將要完成哪些科考任務?與歷次考察相比又有什麼新特點?本文將進行解讀。 考察什麼? 鎖定兩大科學目標作為北半球最大的發展中國家,我國受北極地區氣候與環境變化的影響最為直接、快速而深遠。
  • ...科學家帶回北極垂危的毀滅性證據】去年9月,來自20多個國家的數...
    【北極或面臨數十年夏季無冰 科學家帶回北極垂危的毀滅性證據】去年9月,來自20多個國家的數百名科學家,組成了一個國際科考隊,分階段前往遍布浮冰的北冰洋,在那裡隨著海冰漂泊了389天。上個月,科考隊終於結束了長達一年多的考察。他們不僅完成了史上最大規模最長時間的北極科考,還帶回了這樣一個噩耗,那就是:「北冰洋正在死去。」
  • 科考團隊:北冰洋的海冰在加速消失 前景不樂觀
    原標題:世界最大北極科考團:北冰洋的海冰正在加速消失 前景並不樂觀當地時間12日,史上規模最大的北極科考團「馬賽克」結束逾一年的探險之旅返回德國不萊梅港並發布了初步考察結果,稱北冰洋的海冰正在加速消失據悉,「馬賽克」是「跨學科北極氣候研究海上漂流觀測站」的縮寫,由德國大氣科學家雷克斯帶領,於2019年9月20日正式從挪威起航出發。這支匯集了600多人的20國科學家團隊乘坐破冰船在冰海中漂流了389天,從而收集到關於北極地區受到全球變暖影響的重要信息。該地區被認為是氣候變化的「震中」。
  • 中國第一個北極科考站成立 北極北京同升五星紅旗
    本報北極朗伊爾賓30日專電 北極朗伊爾賓鎮接近零度的低溫,擋不住中國人北極建立科考站的熱情。  科考隊之所以與天安門同步升國旗,是因為大家一致認為,北極的科考事業與祖國的興盛緊密相連,選擇這一時間升旗最具意義。「祖國強大了,我們才有機會到北極開展考察活動;我們到北極科考的目的,是想為祖國的極地研究工作做點事。」在儀式開始前,北京大學地球物理系教授、博士生導師朱彤說出了所有人的心聲。
  • 中國科學家在挪威確定中國首個北極科考站站址
    中新網北京11月1日消息:中國科學家昨天宣布,將中國第一個北極科學探險考察站的站址確定在挪威屬斯瓦爾巴德群島首府朗伊爾賓。  中國伊力特·沐林北極科學探險科考隊隊長、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研究員高登義在站址確定大會上宣布了上述消息。科考隊為此舉行了莊嚴的升旗儀式。
  • 抖音直播北極科考,科學家在線科普極地生態保護
    北極的冰川和大海長什麼樣?人類的行為如何影響著北極動物們的生活?科學家們又是怎樣在冰天雪地的極地進行科考工作的?對於北極這片遙遠的北方大地和棲息於這片冰雪世界中的動物們,人們擁有許多疑問,親眼見過北極科考過程的人更是寥寥無幾。  北極冰川和海洋的變化,與每個人的生活息息相關。
  • 中國否認對北極有戰略意圖 一切指向科考及商業
    日本《產經新聞》在其1月28日的一篇報導中指責稱,「中國貪婪的目光絲毫沒有離開過北極這片肥肉」,借科學考察為名在北極地區進行地質勘探,企圖掠奪豐富的油氣資源,並通過投資北歐國家構建北極戰略據點,控制未來冰川融化後的亞歐北極航線主導權。
  • 北極海冰「正以驚人速度消失」
    北極海冰範圍2020年與2012年對比。史上規模最大的北極探險隊在執行了長達一年的任務後,將於10月12日返回德國不萊梅港港口,將科學家們的觀測結果帶回家。他們發現,北極的海冰「正在以驚人的速度消失」。來自19個國家的聯合科學家團隊去年9月下旬乘坐德國「北極星」(Polarstein)科考船前往北極。他們在為期一年的全季節周期裡,以北極為中心,展開對全球氣候變化的科學研究。這是迄今最大規模的北極科學考察項目。
  • 76天的極地之旅:記參與北極科考的氣象人
    來自中國氣象科學研究院的逯昌貴和丁明虎,作為氣象部門的隊員參與了此次北極科學考察任務。  工作篇  勇擔氣象科研重擔  逯昌貴算是我國極地科考的「老前輩」了。自1986年以來,他已經參與南北極科考13次、青藏高原觀測試驗5次。而丁明虎則是新生力量,今年第一次去北極進行科考。
  • 北極現史上最大臭氧空洞 南極每年都會形成空洞 北極卻很罕見
    北極現史上最大臭氧空洞 南極每年都會形成空洞 北極卻很罕見 2020-04-15 09:53:51 來源:參考消息網  |  作者:佚名> | 字號:A+ | A- 【北極現史上最大臭氧空洞】美媒稱,科學家日前發現,北極上空出現面積相當於三個格陵蘭島的臭氧層空洞,可能是有記錄以來北極上空最大的一個。
  • 「北冰洋正在死去 」 ,科學家帶回北極垂危的毀滅性證據
    北極或面臨數十年夏季無冰 【「北冰洋正在死去 」 ,科學家帶回北極垂危的毀滅性證據】去年9月,來自20多個國家的數百名科學家,組成了一個國際科考隊,分階段前往遍布浮冰的北冰洋,在那裡隨著海冰漂泊了389天。上個月,科考隊終於結束了長達一年多的考察。